2023年11月30日发(作者:明锐16款二手现在多少钱)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1
发动机冷却系统
规格
紧固件紧固规格
应用
冷却液加热器螺栓/螺钉2牛顿米18磅力英寸
冷却风扇螺母6牛顿米53磅力英寸
冷却风扇马达螺钉6牛顿米53磅力英寸
冷却风扇护罩螺栓6牛顿米53磅力英寸
散热器托架螺栓24牛顿米18磅力英尺
散热器下空气导流器螺栓20牛顿米15磅力英尺
节温器旁通管螺栓11牛顿米98磅力英寸
节温器旁通管螺母25牛顿米18磅力英尺
节温器壳体螺栓25牛顿米18磅力英尺
水泵螺栓10牛顿米89磅力英寸
水泵皮带轮螺栓25牛顿米18磅力英尺
规格
公制英制
发动机冷却系统规格
应用
防冻液
防冻液与水的比例56%的DEX-COOL比44%的水
冷却液冰点保护-35C(-32F)至-45C(-4F)
冷却系统容量
仅前暖风、通风和空调系统(C60)9.1升9.5夸脱
前、后暖风、通风和空调系统(C34)11.6升12.1夸脱
冷却液回收罐0.99升1夸脱
冷却风扇叶片直径360毫米14.1英寸
马达类型第II代低壳体永磁
规格
公制英制
DEX-COOL
?
?
° ° ° °
示意图和布线图
6-2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C
O
O
L
I
N
G
F
A
N
S
U
h
B
e
c
P
O
W
E
R
D
I
S
T
B
a
t
t
e
r
y
R
a
l
l
1
1
F
u
s
e
3
0
A
-
J
C
o
o
l
i
n
g
F
a
n
N
2
F
u
s
e
3
0
A
-
J
C
o
o
l
i
n
g
F
a
n
1
H
O
T
A
T
A
L
L
T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3
部件定位图
冷却系统部件视图
发动机室前部
618232B
图例
(1)发动机冷却液风扇马达1(右)连接器(3)发动机冷却液风扇马达2(左)连接器
(2)发动机冷却液风扇跨接
6-4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冷却系统连接器端视图
发动机冷却液风扇马达1(右)
62489
接头零件信息
针导线颜色功能
A532
B504
z
12085030
灰色接地
白色
电路
编号
发动机冷却液风扇1
(右)供电
发动机冷却液风扇马达2(左)
62489
接头零件信息
针导线颜色功能
A250
B409
z
12085030
黑色接地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5
z
诊断信息和程序
诊断起点
从症状开始系统诊断。
利用诊断系统检查,可以识别正确的系统诊断程序和该
程序的位置。
查阅说明与操作信息,在出现功能失效时,有助于确定
正确的症状诊断程序。查阅说明与操作信息还助于确定
顾客描述的状况是否属于正常操作。
检查发动机冷却液回收罐中的冷却液面是否合
适。
间歇症状
电气连接或线路故障,可能是产生间歇症状的原因。参
见“导线系统”中“测试间歇症状和接触不良”。
症状列表
参见下表中的症状诊断程序,以便对症状进行诊断:
z
z
z
z
z
z
z
z
z
冷却液温度过高信息始终接通
冷却液温度过高信息有故障不能工作
发动机过热
冷却液流失
节温器诊断
发动机未能达到正常操作温度
冷却液浓度测试
冷却系统泄漏测试
带限压阀的散热器加水盖测试
症状
重要注意事项:查阅系统操作,熟悉系统功能。
外观检查
z
检查售后加装的装置是否影响冷却系统的操作。
参见“导线系统”中“检查售后加装的附件”。
检查方便或能够看到的系统部件是否明显损坏或
存在导致该症状的状况。
z
冷却液温度过高信息始终接通
步骤操作数值是否
1.安装扫描工具。
2.发动机熄火时,接通点火装置。
3.用扫描工具,观察动力系控制模块数据1列表中发动机
冷却液温度参数。
扫描工具是否指示冷却液温度参数介于温度表显示的温度范
围?
更换仪表板组合仪表。参见“仪表板、计量仪表和控制台”
中“仪表板(IP)组合仪表的更换”。
至“发动机控制
系统”中“动力
系统控制模板诊
断系统检查”
1
-
至步骤2
2
重要注意事项:对于仪表板,执行设置程序。
是否完成更换和设置程序?
操作系统,检查维修效果。
故障是否已排除?
6-6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发动机过热
步骤操作数值是否
定义:如下任何状况均指示发动机可能处于过热状况。
z
发动机温度表处于红色(过热)区和/或发动机温度指示器启亮。
z
当发动机运行时,热发动机冷却液从冷却液回收罐和/或散热器盖溢流到地面上。
1.检查冷却液回收罐的冷却液高度是否适合。必要时增减
冷却液。参见“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排放和加注冷
却系统”。
2.必要时,检查发动机冷却系统是否泄漏。参见“冷却
系统泄漏测试”。
3.必要时,维修冷却系统泄漏。
是否执行了检查/维修?
1.起动发动机并让发动机在约1200转/分的转速下运
行。量仪表和控制
2.用扫描工具检验是否出现过热状况。
扫描工具是否检验出发动机过热状况。
1
--
至步骤2
2
-
至步骤3 准确或有故障不
至“仪表板、计
台”中“发动机
冷却液温度表不
能工作”或“发
动机冷却液温度
指示器有故障不
能工作”
3-
1.检验冷却风扇的操作是否正常。参见“发动机控制系
统”中“电动冷却风扇的诊断”。
2.必要时,维修冷却冷却风扇系统。
发动机是否仍过热?
执行如下检查:
z
检查散热器和空调系统冷凝器冷却翅片上是否有碎屑或
其它堵塞物。参见“定期保养检查”。
z
检查传动带系统和传动带张紧器的操作是否正常,确保
冷却液泵正常旋转。
z
检查空气导流器是否松开、损坏和/或遗失。参见“空
气导流板和密封说明”或“散热器空气导流板总成和
导流板”。
z
检查冷却系统软管是否卡住或扭结。
z
必要时,维修系统。
发动机是否仍过热?
至步骤4 系统完好
4
-
至步骤5 系统完好
5
告诫:只要冷却系统中有压力,温度要比散热器溶液
的沸点高得多,但也不会沸腾。当发动机热车且压力
较高时,打开带限压阀的散热器加水盖,可导致溶液
立即沸腾并可能带有爆炸力使溶液喷到发动机、翼
- -
子板和拆卸加水盖的人身上。
检查节温器的操作是否正常。参见“节温器诊断”。
节温器的操作是否正常?
-
至步骤7 至步骤6
6-
更换节温器。参见“节温器的更换”。
发动机是否仍过热?
至步骤7 系统完好
重要注意事项:冷却液混合液中防冻液过多可能导致
冷却液在低温下沸腾。
7
1.检查冷却液(混合液)浓度是否合适。参见“冷却液
浓度测试”。必要时,校正冷却液浓度。至步骤8 至步骤9
2.拆卸散热器盖。
3.起动发动机并检查发动机冷却液中是否连续流出气泡。
发动机冷却液中是否连续流出气泡?
-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7
发动机过热(续)
步骤操作数值是否
发动机过热的可能原因是燃烧室中的气体窜入冷却系统。这
种情况通常因气缸盖衬垫故障所致。然而,气缸盖或发动机
机体故障也会导致发动机过热。检查火花塞电极或火花塞电
极周围的陶瓷是否有冷却液的迹象,便可对该状况予以确至步骤1 系统完好
认。必要时,更换发动机内部部件,消除发动机冷却液内部
泄漏。
发动机是否仍过热?
冷却系统堵塞也会导致发动机过热。冲洗冷却系统。
发动机是否仍过热?
8-
9-
至步骤10 系统完好
重要注意事项:重要注意事项:水泵很可能就是发动
机过热的原因。
10
如果没有冷却系统通道出现堵塞现象,更换冷却液泵。
参见“水泵的更换”。
发动机是否仍过热?
-
至步骤1 系统完好
冷却液流失
步骤操作数值是否
1-
1.确保冷却系统加满。参见“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排
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2.起动发动机并检查。
排气是否冒白烟和/或发动机运转不平稳?
路试车辆并使发动机完全达到操作温度。
发动机是否过热?
拆卸机油液位指示器导管并检查。
发动机机油液面指示器上是否出现发动机冷却液或乳状/奶至步骤4 至步骤5
状物质?
至步骤8 至步骤2
2-
至发动机过热至步骤3
3-
4
重要注意事项:确保乳状或奶状物质不是因路途短或
节温器故障所致。由于发动机未达到操作温度以消除
冷凝/湿气,上述状况可在发动机机油中导致乳状或
奶状沉淀。
是否在所有车辆行驶周期中发动机均完全达到操作温度且节
温器操作正常?
-
至步骤8 至步骤5
5-
6--
检查是否有冷却液泄漏的迹象。
车辆是否表现出冷却液泄漏?
必要时,维修或更换泄漏的部件。
是否执行了维修?
1.对冷却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参见“冷却系统泄漏测
试”。
2.在给冷却系统加压时,检查冷却液是否泄漏。必要时,
维修或更换泄漏的部件。
是否执行了维修?
冷却流失的可能原因是发动机内部泄漏。检查火花塞电极或
火花塞电极周围的陶瓷是否有冷却液的迹象,则在必要时更
换进气岐管或相应的气缸盖衬垫。
然而,如下任何部件都能导致发动机冷却液内部泄漏。
z
气缸盖衬垫/气缸盖
z
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带常规选装件V08)
z
进气歧管衬垫/进气歧管
必要时,更换泄漏的部件。
是否执行了维修?
至步骤6 至步骤7
至步骤9
7--
至步骤9
8
--
至步骤9
6-8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冷却液流失(续)
步骤操作数值是否
1. 确保冷却系统加满。参见“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排放
和加注冷却系统”。
2. 路试车辆和/或对冷却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并进行必要的检
查,使顾客投诉的状况再现。
车辆是否仍表现出冷却液流失?
z
z
9-
至步骤1 系统完好
节温器诊断
节温器测试
用温度杆可以测试冷却液节温器。温度杆是否一种形状
象铅笔的装置。它的蜡质材料中含有在一定温度下熔化
的化学成分。将87°C(188°F)和97°C(206°F)温
度杆在节温器壳体上擦拭,可以确定节温器的操作范
围。
所需工具
J 24731-188 188°F温度杆
J 24731-206 206°F温度杆
用温度杆确定冷却液节温器开启和关闭温度。1.
z
J 24731-188温度杆在87°C(188°F)的温
度下熔化。节温器应开始打开。
J 24731-206温度杆在97°C(206°F)的温
度下熔化。节温器应全开。
z
2.如果节温器在此温度范围内操作不正常,更换冷
却液节温器。
发动机未能达到正常操作温度
步骤操作数值是否
1.确保冷却系统加满。
2.等待发动机/散热器盖冷却。
3.起动发动机。
4.关闭空调系统。
5.检查发动机冷却风扇。
是否有发动机冷却风扇旋转?
1.诊断和维修冷却风扇系统。参见“发动机控制系统”
中“电动冷却风扇的诊断”。
2.核实客户投诉。
发动机是否仍未达到正常操作温度?
将扫描工具安装到数据链接插头上。比较扫描工具冷却液温
度读数与仪表板冷却液温度。
仪表组件上的冷却液温度是否接近扫描工具上的冷却液温
度?
1.诊断并维修冷却液温度表系统。参见“仪表板、计量
仪表和控制台”中“发动机 — 冷却液温度表不准确或
有故障不能工作”。
2.核实客户投诉。
发动机是否仍未达到正常操作温度?
1
-
至步骤2 至步骤3
2-
至步骤3 系统完好
3-
至步骤5 至步骤4
4
-
至步骤5 系统完好
5-
告诫:只要冷却系统中有压力,温度要比散热器溶液
的沸点高得多,但也不会沸腾。当发动机热车且压力
较高时,打开带限压阀的散热器加水盖,可导致溶液
立即沸腾并可能带有爆炸力使溶液喷到发动机、翼
--
子板和拆卸加水盖的人身上。
检查节温器的操作是否正常。参见“节温器诊断”。
节温器的操作是否正常?
至步骤1 至步骤6
6
1.更换节温器。参见“节温器的更换”。
2.核实客户投诉。
发动机是否仍未达到正常操作温度?
-
至步骤1 系统完好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9
冷却液浓度测试
所需工具
z
J 23688冷却液检测仪(华氏标度)
z
J 26568冷却液检测仪(摄氏标度)
仅推荐DEX-COOL(r)冷却液用于上海通用汽车生产的
车辆。其它冷却液可能不能提供DEX-COOL所能提供
的冷却系统防锈、防冻或防沸腾功能。以下介绍的测试
程序可能不能准确测量非DEX-COOL冷却液。
冷却液检测仪J 26568(摄氏标度)或J 23688(华氏
标度)可用于检查冷却液的防冻保护能力。确信折射计
上的刻度准确。除非J 26568或J 23688能提供温度校
准,否则必须测试J 26568或J 23688标定的温度。如
果冷却液过热或过冷,读数就不准确。按制造商指南使
用J 26568或J 23688。
13712
重要注意事项:
z
每次使用前,翻开冷却液检测仪倾斜端上的塑料
盖,露出测量窗口和塑料盖底部。
z
用面纸或清洁柔软的抹布将测量窗口擦干。
z
关闭塑料盖。
z
切勿拆卸J 23688或J 26568上的透明塑料泵。
1.松开J 23688或J 26568壳体上的泵嘴。
13709
2.将泵嘴插入散热器加注颈口。泵嘴必须低于冷却
液面。
3.按压球体。松开泵球体,抽取冷却液液样。
4.将泵嘴插入盖板开孔。
5.按压泵球。在测量表面上滴几滴冷却液。由于任
何水分蒸发都会改变读数,因此在读数时切勿打
开塑料盖。
13713
6.将冷却液浓度检测仪对准任何类型的光源。往目
镜中观察。
z
冷却液保护读数点在刻度深浅分界上。防冻
液保护为右侧的刻度。
z
温度标度与标准温度计相反。零度以下的读
数在标度的上半部。
6-10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13712
7.如果读数不清晰,正确清理并干燥测量表面。重
新测试。
冷却系统泄漏测试
泄漏测试
1.向散热器中加水,检测散热器芯是否泄漏。清理
散热器芯,以便查找损坏的部位。
2.用不带喷头的普通软水管清除翅片上的灰尘。水
压过大会损坏翅片。
3.用软毛刷刷试散热器芯。用清洁的热水或带中性
清洗剂的热水冲洗。
车上测试
所需工具
z
J 24460-01冷却系统检测仪
1.用普通泵和和压力表,对铝质/塑料散热器进行
压力测试。
2.确信冷却系统冷却,然后再拆卸散热器盖。
11658
3.连接压力表并施加正常系统操作压力。切勿超过
138千帕(20磅/平方英寸)。
4.观察表针,检查是否泄漏。
5.检查散热器和其它冷却系统零件是否出现冷却渗
出迹象。
6.根据需要维修所有软管和软管接头。
7.检查散热器盖,确保能够保持正常压力。
8.如果在压力测试中发现散热器泄漏,标记泄漏的
部位,以便在散热器拆卸后能够找到该部位。
车下测试
注意:切勿用压缩空气对压力未调整到138千帕(20
磅/平方英寸)的散热器进行压力测试。138千帕(20
磅/平方英寸)以上的压力会损坏散热器。
切勿使用曾用于铜或黄铜质散热器的蒸发式液箱。这些
液箱中残留的焊剂、酸和碱性清洁剂对铝具有腐蚀作用
并导致散热器故障。强烈建议专门为铝质/塑料散热器
的维修提供单独的装有清水的测试液箱。
162205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11
1.将测试接头或橡胶测试帽装入进口和出口颈部并
用金属塞密封机油冷却器支脚。保护冷却器并防
止液油流出。
连接压力检测仪并逐渐增加空气压力。2.
z
z
z
压力不得超过138千帕(20磅/平方英寸)。
检查压力表,看是否有压力损失。
确保维修部位没有微小泄漏、流水,查看是
否有气泡。(可借助于中性清洗剂。)
如果有大水箱,可将散热器浸入水箱,检查
如下部位是否冒泡:
-– 进口箱(1)
-– 芯管(2)
-– 出口箱(3)
-– 机油冷却器接头(4)
-– 泄放塞(5)
z
带限压阀的散热器加水盖测试
所需工具
z
J 24460-01冷却系统检测仪
告诫:切勿在发动机温度较高时,拆卸液箱盖或膨胀液
箱盖,以免烫伤。如果在发动机和散热器未冷却时,拆
卸散热器盖或膨胀液箱盖,冷却系统会放出滚烫的液体
和蒸汽。
1.拆卸散热器盖。
2.用水湿润散热器盖衬垫。冲掉密封面上的任何沉
3.将散热器盖安装到J 24460-01上。
4.操纵J 24460-01上的手柄,将压力提高到散热
5.注意压力下降的速度。
6.压力读数在刻度相应的压力段内应保持10秒钟
7.如果散热器盖不能保持相应的压力,则更换散热
积物。
器盖上打印的压力。
左右。
器盖。
6-12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401344
339454
维修指南
泄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重要注意事项:切勿向冷却系统中添加任何发动机冷却
液辅助冷却剂丸粒。
每5年或240,000公里(150,000英里)泄放和重新
加注一次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先达到者为准。
泄放程序
1.将车停泊在水平表面上。
2.拆卸并清理冷却液回收罐。
告诫:当冷却系统温度较高时,切勿拆卸散热器盖。否
则,会严重烫伤。仅在发动机冷却后拆卸散热器盖。
3.当发动机冷却后,拆卸散热器盖:
3.1.逆时针缓慢旋转散热器盖至缺口凸耳。旋
转带限压阀的散热器加水盖时,切勿按
压。
3.2.等待泄放残余压力(有嘶嘶声)。
3.3.当所有嘶嘶声停止后,向下按散热器盖并
逆时针旋转散热器盖,将其拆卸。
重要注意事项:将旧冷却液回收并储存在旧冷却液箱
中,定期将旧冷却液交送回收。切勿泼掉旧冷却液!乙
烯乙二醇防冻液毒性很大。将乙烯乙二醇排入污水系统
或地下水既不合法,也不利于环保!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13
401334
401328
70059
6.打开节温器壳体上的排气阀两整圈。
7.打开冷却液泵上部的排气阀两整圈。
8.将一个泄放盘放在发动机缸体泄放阀下,收集所
有的旧冷却液。
重要注意事项:等待冷却液彻底放干净。
9.拆卸发动机缸体上的两个泄放塞。
z
前(左)发动机机体泄放塞位于起动机马
达与发动机机油滤清器之间。
z
后(右)发动机机体泄放塞位于曲轴箱位
6-14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70059
339454
125802
加注程序
1.重新安装发动机机体泄放塞。
2.关闭散热器泄放阀。
3.安装冷却液回收罐。
注意:添加冷却液时,务必使用DEX-COOL(r) 冷却
液。如果向冷却系统添加的冷却液不是DEX-
COOL(r),更换发动机冷却液的时间要缩短 - 每50000
公里(30,000英里)或24个月。
4.向散热器中缓慢添加混合比为50/50的DEX-
COOL(r)和清洁的饮用水,直到冷却液达到散热
器加注颈口底部。
5.等待2分钟并重新检查散热器中的冷却液液面。
必要时,向散热器添加冷却液,直到冷却液面达
到散热器加注颈口底部。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15
401344
401342
401338
6.安装散热器盖。
7.确保散热器盖箭头指向散热器溢流管。
重要注意事项:排气阀是铜的。切勿过度紧固排气阀。
8.关闭冷却液泵上部的排气阀。
6-16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401332
125802
9.关闭节温器壳体上的排气阀。
10.向冷却液罐中加注混合比为50/50的DEX-
COOL(r)和清洁的饮用水。
告诫:当冷却系统温度较高时,切勿拆卸散热器盖。否
则,会严重烫伤。仅在发动机冷却后拆卸散热器盖。
重要注意事项:如果冷却液温度指示灯启亮。立即关闭
发动机,让发动机冷却。切勿拆卸散热器盖。
11.起动发动机并让发动机冷却风扇循环接通和关闭
三次。
如果冷却液面过低指示灯不熄灭且冷却液面高于
冷却液回收罐上的FULL COLD(满冷)标记,
参见“仪表板、计量仪表和控制台”中“发动机
冷却液面过低指示灯始终接通”。
12. 关闭点火开关。
13.让发动机冷却。
14.确保发动机冷却液浓度(冻结点)足够。参见
“冷却液浓度测试”。
冷却液回收罐的更换
拆卸程序
1.拆卸散热器溢流接头上的液箱软管卡箍和软管。
2.拆卸回收罐至上散热器支座紧固件。
3.从前端钣金件斜拉杆解开冷却液回收罐。
4.用肥皂和水清洗冷却液罐。用清水冲洗。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17
125802
368786
安装程序
1.将冷却液罐扣到前端钣金件斜拉杆上以安装之。
2.安装回收罐至上散热器支座紧固件。
3.用清水润滑储液箱软管。将软管连接到散热器溢
流管接头上。
4.将卡箍安装到液箱软管上。
5.重新加注冷却液罐。“排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散热器软管的更换 - 进口
拆卸程序
所需工具
z
J 38185软管卡箍钳子
1.放出部分冷却液。“排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2.利用J 38185,将进口软管与节温器壳体断开。
3.利用J 38185,将进口软管与散热器断开。
4.拆卸进口软管。
6-18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368786
368788
安装程序
1.将进口软管安装就位并对准软管上的标记。
2.利用J 38185,将进口软管连接到散热器上。
3.利用J 38185,将进口软管连接到节温器壳体上。
重要注意事项:要想正确加注冷却系统,必须使用排气
孔。参见“泄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4.重新加注冷却液。参见“泄放和加注冷却系
统”。
散热器软管的更换 - 出口
拆卸程序
所需工具
z
J 38185软管卡箍钳子
1.泄放冷却液。参见“泄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2.利用J 38185,将出口软管(3)与水泵壳体
(1)断开。
3.利用J 38185,将出口软管(3)由散热器(2)
断开。
4.拆卸出口软管。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19
368788
399740
安装程序
1.将出口软管安装就位并对准软管上的标记。
2.利用J 38185,将出口软管(3)连接到散热器
(2)上。
3.利用J 38185,将出口软管(3)连接到水泵壳
体(1)上。
重要注意事项:要想正确加注冷却系统,必须使用排气
孔。参见“泄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4.重新加注冷却液。参见“泄放和加注冷却系
统”。
节气门体加热器软管的更换
拆卸程序
所需工具
z
J 38185软管卡箍钳子
1.拆卸空气滤清器和导管总成。参见“发动机控制
系统”中“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更换(壳体更
换)”。
2.拆卸节气阀控制拉线托架,以便操作节气门体加
热器软管卡箍。
3.放出冷却液至液面低于节气门体加热器软管。参
见“泄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4.用J 38185拆卸软管卡箍。
5.拆卸节气门体加热器软管。
6-20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399743
368749
安装程序
1.安装节气门体加热器进口软管。
2.用J 38185安装软管卡箍。
3.安装节气阀控制拉线托架。
4.加注冷却系统。参见“泄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5.安装空气滤清器和管道总成。参见“发动机控制
系统”中“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更换(壳体更
换)”。
冷却风扇的更换 - 电动
拆卸程序
告诫:即使发动机未运行时发动机罩下的电动风扇也可
因启动而伤人。双手、衣服和工具要远离发动机罩下电
动风扇。
告诫:为避免伤人和车辆损坏,务必更换弯曲、断裂或
损坏的风扇叶片或壳体。
1.关闭点火起动开关。
2.拆卸冷却风扇线束电气连接器。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21
61851
368751
368751
3.松开发动机支座支柱螺栓(发动机侧)。
4.从散热器上支架处散热器支架上拆卸发动机支座
支柱托架拉杆螺栓,并向后旋转支柱和托架。
5.拆卸空气滤清器和导管总成。参见“发动机控制
系统”中“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更换(壳体更
换)”。
6.拆卸冷却风扇护罩螺栓。
7.从变速器机油冷却器管夹持器上拆卸变速器机油
冷却器管。
8.重新摆放上散热器支架上的线束,以便操作。
9.拆卸冷却风扇及冷却风扇护罩。
安装程序
1.重新摆放上散热器支架上的线束,以便操作。
2.安装冷却风扇及冷却风扇护罩。
注意:参见“告诫和注意”中“有关紧固件的注意事
项”。
3.安装冷却风扇护罩螺栓。
紧固
紧固螺栓至6牛顿米(53磅力英寸)。
4.将变速器机油冷却器管安装到变速器机油冷却器
管夹持器上。
5.安装空气滤清器和管道总成。参见“发动机控制
系统”中“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更换(壳体更
换)”。
6-22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61851
368749
6.向前旋转发动机支座支柱和托架。安装发动机支
座支柱托架至散热器上支架螺栓。
紧固
紧固发动机支座支柱托架螺栓至28牛顿米(21
磅力英尺)。
7.紧固发动机支座支柱螺栓(发动机侧)。
紧固
紧固发动机支座支柱螺栓至48牛顿米(35磅力
英尺)。
8.安装冷却风扇电气连接器。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23
381381
381377
冷却风扇马达和/或叶片的更换
拆卸程序
告诫:即使发动机未运行时发动机罩下的电动风扇也可
因启动而伤人。双手、衣服和工具要远离发动机罩下电
动风扇。
告诫:为避免伤人和车辆损坏,务必更换弯曲、断裂或
损坏的风扇叶片或壳体。
重要注意事项:如果感觉发动机室发出异常噪声或振
动,检查并清除冷却风扇叶片上的任何异物。
1.关闭点火起动开关。
2.拆卸冷却风扇及冷却风扇护罩。参见“冷却风扇
的更换 - 电动”。
3.拆卸冷却风扇螺母和风扇叶片。
4.如果拆卸冷却风扇马达,执行以下:
4.1.断开冷却风扇马达电气连接器。
4.2.拆卸冷却风扇马达螺钉。
4.3.拆卸冷却风扇马达。
6-24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381381
30962
安装程序
1.安装冷却风扇马达。
注意:参见“告诫和注意”中“有关紧固件的注意事
项”。
2.安装冷却风扇马达螺钉。
紧固
紧固螺钉至6牛顿米(53磅力英寸)。
3.安装冷却风扇马达电气连接器。
4.安装冷却风扇叶片。
5.安装冷却风扇螺母。
紧固
紧固螺母至6牛顿米(53磅力英寸)。
6.安装冷却风扇及冷却风扇护罩。参见“冷却风扇
的更换 - 电动”。
节温器的更换
拆卸程序
1.拆卸空气滤清器和导管总成。参见“发动机控制
系统”中“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更换(壳体更
换)”。
2.放出冷却液至液面低于节温器。参见“发动机冷
却系统”中“排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3.拆卸排气跨接管。参见“发动机机械系统”中
“排气跨接管的更换”。
4.用J 38185软管卡箍钳从节温器壳体上拆卸散热
器软管。
5.拆卸节温器壳体螺栓并清除螺栓螺纹上的任何密
封剂。
6.拆卸节温器壳体和衬垫。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25
30995
30995
30962
7.拆卸节温器。
8.清理结合面。
安装程序
1.安装节温器。
2.安装节温器壳体和衬垫。
3.将室温硬化密封剂(上海通用汽车零件号
1052366或等效产品)涂在节温器壳体螺栓螺纹
上。
6-26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70064
54419
注意:参见“告诫和注意”中“有关紧固件的注意事
项”。
4.安装节温器壳体螺栓。
紧固
紧固螺栓至25牛顿米(18磅力英尺)。
5.将散热器进口软管安装到节温器壳体上。对准软
管上的标记,以确保软管没有扭结。用J 38185
软管卡箍钳重新定位卡箍。
6.安装排气跨接管。参见“发动机机械系统”中
“排气跨接管的更换”。
7.安装空气滤清器和管道总成。参见“发动机控制
系统”中“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更换(壳体更
换)”。
8.加注冷却系统。参见“泄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9.检查冷却系统是否泄漏。必要时进行维修。
节温器旁通管的更换
拆卸程序
1.泄放冷却系统。参见“泄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2.从节温器旁通管上拆卸火花塞导线。
3.拆卸节温器旁通管至节气门体螺母(2)。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27
315719
187083
187083
4.用J 38185软管卡箍钳拆卸节温器旁通管至节气
门体软管卡箍(1)。
5.拆卸节温器旁通管至气缸盖螺母(3)。
6.拆卸节温器旁通管螺栓(4)。
7.用J 38185软管卡箍钳拆卸节温器旁通管软管卡
箍(5)。
8.拆卸节温器旁通管软管。
9.拆卸节温器旁通管。
安装程序
1.将发动机冷却液涂在旁通管密封上,以便安装。
2.安装节温器旁通管。
3.安装节温器旁通管软管。
6-28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315719
54419
4.用J 38185软管卡箍钳安装节温器旁通管软管卡
箍(5)。
5.安装节温器旁通管螺栓(4)。
紧固
紧固节温器旁通管螺栓至11牛顿米(98磅力英
寸)。
6.安装节温器旁通管至气缸盖螺母(3)。
紧固
紧固节温器旁通管螺母至25牛顿米(18磅力英
尺)。
7.用J 38185软管卡箍钳安装节温器旁通管至节气
门体软管卡箍(1)。
8.安装节温器旁通管至节气门体螺母(2)。
紧固
紧固节温器旁通管螺母至25牛顿米(18磅力英
尺)。
9.将火花塞导线安装到节温器旁通管上。
10.加注冷却系统。参见“泄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29
368805
30978
水泵的更换
拆卸程序
1.放出冷却液至液面低于水泵。参见“泄放和加注
冷却系统”。
2.拆卸传动带防护罩。
3.松开水泵皮带轮螺栓。
4.拆卸传动带。参见“发动机机械系统”中“传动
带的更换”。
5.拆卸泵皮带轮螺栓。
6.拆卸水泵皮带轮。
6-30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30996
30996
30978
7.拆卸水泵螺栓。
8.拆卸水泵。
9.拆卸水泵衬垫。
10.清理水泵结合面。
安装程序
1.安装水泵衬垫。
2.安装水泵。
注意:参见“告诫和注意”中“有关紧固件的注意事
项”。
3.安装水泵螺栓。
紧固
紧固螺栓至10牛顿米(89磅力英寸)。
4.安装水泵皮带轮。戴上装配螺栓。
5.安装传动带。参见“发动机机械系统”中“传动
带的更换”。
6.安装水泵皮带轮螺栓。
紧固
紧固螺栓至25牛顿米(18磅力英尺)。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31
368805
339454
7.安装传动带防护罩。
8.加注冷却系统。参见“泄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9.检查冷却系统是否泄漏。
泄放阀的更换
拆卸程序
1.举升车辆。参见“一般信息”中“提升和举升车
辆”。
2.泄放冷却液。参见“泄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3.从散热器壳体中拔出阀杆。
4.必要时,清理或更换密封圈和阀杆。
6-32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339454
61851
安装程序
1.将阀杆安装到散热器壳体上。
2.加注冷却系统。参见“泄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3.降下车辆。
散热器的更换
拆卸程序
1.拆卸空气滤清器和导管总成。参见“发动机控制
系统”中“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更换(壳体更
换)”。
2.泄放冷却液。参见“泄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3.松开发动机支座支柱至发动机支座支柱托架螺
栓。
4.从散热器上支架上拆卸发动机支座支柱托架拉杆
螺栓,并向后放置支柱和托架。
5.拆卸冷却风扇及冷却风扇护罩。参见“冷却风扇
的更换 - 电动”。
6.用J 38185软管卡箍钳从散热器上断开散热器上
和下软管。
7.拆卸低冷却液模块。参见“冷却液面模块的更
换”。
8.从散热器上断开变速器驱动机构机油冷却器管
路。参见“自动变速器驱动机构4T65-E”中
“自动变速器机油冷却器软管的更换”。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33
70049
70049
9.拆卸散热器托架和螺栓。
10.拆卸散热器。
安装程序
1.安装散热器。
注意:参见“告诫和注意”中“有关紧固件的注意事
项”。
2.安装散热器托架和螺栓。
紧固
紧固螺栓至24牛顿米(18磅力英尺)。
3.将变速器驱动机构机油冷却器管路连接到散热器
上。参见“自动变速器驱动机构4T65-E”中
“自动变速器机油冷却器软管的更换”。
4.安装下冷却液模块。参见“冷却液面模块的更
换”。
6-34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61851
5.安装散热器上和下软管。对准软管上的标记,以
确保软管没有扭结。用J 38185软管卡箍钳重新
定位卡箍。
6.安装冷却风扇。参见“冷却风扇的更换 - 电
动”。
7.重新放置并将发动机支座支柱托架拉杆螺栓安装
上到散热器支架上。
紧固
紧固发动机支座支柱托架螺栓至28牛顿米(21
磅力英尺)。
8.紧固发动机支座支柱至发动机支座支柱托架螺
栓。
紧固
紧固发动机支座支柱托架螺栓至 48 牛顿米(35
磅力英尺)。
注意:添加冷却液时,务必使用DEX-COOL(r)冷却
液。如果向冷却系统添加的冷却液不是DEX-
COOL(r),更换发动机冷却液的时间要缩短 - 每50000
公里(30,000英里)或24个月。
9.加注冷却系统。参见“泄放和加注冷却系统”。
10.安装空气滤清器和管道总成。参见“发动机控制
系统”中“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更换(壳体更
换)”。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35
125807
125807
散热器空气导流板总成和导流板
拆卸程序
1.举升并适当支承车辆。参见“一般信息”中“提
升和举升车辆”。
2.拆卸散热器下空气导流板装配螺栓。
3.拆卸散热器下空气导流板。
安装程序
1.安装散热器下空气导流板。
注意:参见“告诫和注意”中“有关紧固件的注意事
项”。
2.安装散热器下空气导流板装配螺栓。
紧固
紧固螺栓至20牛顿米(15磅力英尺)。
3.降下车辆。参见“一般信息”中“提升和举升车
辆”。
6-36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说明与操作
冷却系统说明
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在发动机所有操作条件下将发动机温度保持在
一个有效的水平上。当发动机冷车时系统缓慢冷却或根
本就不冷却,让发动机迅速预热。
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和冷却液回收子系统、冷却风扇、
节温器及壳体、水泵和传动带。
冷却系统的操作,要求所有部件功能正常。冷却液由水
泵从散热器吸入,通过发动机缸体、进气岐管和气缸盖
中的冷却液水套循环,然后再返回散热器进行冷却。
本系统将部分冷却液通过软管导入加热器芯,为暖风和
除霜提供热量。回收罐与散热器连接,用于因温度膨胀
而排出的冷却液并保持正确的液面高度。随着冷却液的
冷却和收缩,在真空作用下又被吸回散热器中。
冷却系统循环
水泵采用皮带传动。来自散热器出口(散热器右下侧)
的冷却液流到水泵进水口,泵送到缸体冷却液通道和缸
套周围的空隙。然后,冷却液通过缸盖衬垫上的孔流入
气缸盖冷却液通道和节温器旁路系统。进气岐管中的通
道从岐管后部将冷却液导入节温器。当节温器关闭(发
动机冷车)时,冷却液不通过散热器循环,使发动机快
速预热。
当发动机预热到一定程度后,节温器打开,冷却液流到
散热器左上方的进口液箱。随着冷却液流过水平芯管,
到达散热器右侧的出口液箱,冷却液冷却得到冷却,完
成整个循环。
冷却风扇继电器
欲了解冷却风扇继电器诊断方向的信息,参见本手册发
动机电气系统和发动机控制系统等章节。
温度表
温度表取代了警告灯。温度开关被传感器取代。对于温
度表的位置和诊断,参见“发动机电气系统”。
冷却液温度风扇开关
该开关用于调节冷却液风扇继电器上的电压,只要发动
机冷却液温度超过110°C(230°F),便启动风扇。
对于其位置和诊断,参见“发动机电气系统”。
冷却液说明
注意:添加防冻液可以提高冷却液的沸点,但冷却液过
多会影响冰点。切勿使用浓度超过70%的防冻液,达
到该点后防冻能力迅速升高。纯防冻液的冰点是 -22°
C(-8°F)。
本车采用最新开发的发动机冷却液。DEX-COOL(r)设
计寿命为240,000公里(150,00英里)或5年,以先
达到者为准。按照“泄放和加注冷却系统”中的说明使
用。添加或加注冷却系统时,仅用DEX-COOL(r)。
50/50乙烯乙二醇DEX-COOL(r)和水的混合液可提供
的保护能力如下:
z
使防冻保护能力达到-37°C(-34°F)
z
使沸腾保护能力达到129°C(265°F)
z
防止生锈和腐蚀
z
有助于保持发动机的正常温度
z
使警告灯和仪表能够正常工作。
冷却液回收系统说明
冷却液回收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冷却液回收罐和冷却液
回收罐软管。冷却液回收罐透明。冷却液回收罐通过冷
却液回收罐软管与冷却系统连接。冷却液回收罐用于收
集发动机操作时因膨胀溢出的发动机冷却液。
节气门体冷却液系统说明
节气门体冷却液系统采用管路和软管将冷却液导入节气
门体。冷却液流过节气门体,能够使发动机冷起动时运
转平稳。
散热器总成说明
11677
这些车型拥有铝质、水平流式散热器芯(1)设计。散
热器芯采用了一叠层水平管(2),防止堵塞。冷却翅
片(3)绕在管子上。顶部和底部的筋板增加了总成的
强度。筋板上的锯口,在温度变化时,用于膨胀。
进口和出口液箱采用高温成形尼龙玻璃钢材料。高温橡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37
带限压阀的散热器加水盖说明发动机冷却风扇说明 - 电动
11660
水平流式散热器采用压力-通风孔加注口盖,使冷却系
统能够产生103千帕(15磅/平方英寸)的压力。散
热器盖允许系统在高于大气压力条件下操作。该压力可
使冷却液在海平面上的沸点上升到约129°C(265°
F),因而增加了散热器的冷却效率。
压力式散热器盖有一个泄压(压力)阀(2)和一个真
空(大气)阀(1)。强度预定的弹簧将压力阀保持在
阀座上。弹簧通过将超过系统设计极限的压力释放,对
散热器进行了保护。弹簧将真空阀顶在阀座上,真空阀
可以打开,以释放系统冷却时产生的真空。可以防止散
热器损坏。
告诫:切勿在发动机温度较高时,拆卸液箱盖或膨胀液
箱盖,以免烫伤。如果在发动机和散热器未冷却时,拆
卸散热器盖或膨胀液箱盖,冷却系统会放出滚烫的液体
和蒸汽。
告诫:只要冷却系统中有压力,温度要比散热器溶液的
沸点高得多,而且不沸腾。当发动机热车且压力较高
时,打开带限压阀的散热器加水盖,可导致溶液立即沸
腾
- -
并可能带有爆炸力使溶液喷到发动机、翼子板和
拆卸加水盖的人身上。
散热器盖在设计上,不容易意外拆卸。按如下方法安全
拆卸散热器盖:
1.将散热器盖逆时针缓慢旋转到缺口,不要按压。
2.让残余压力释放,有嘶嘶声。
3.当嘶嘶声停止后,继续逆时针旋转散热器盖,将
其打开。
散热器盖上模压了如下内容:
z
打开散热器盖的告诫
z
指示关闭位置的箭头
本车采用了带护罩的冷却风扇系统。该冷却风扇系统采
用2台第II代低壳体永磁冷却风扇马达。马达通电后,
驱动2360毫米(14.1英寸)冷却风扇。
冷却风扇护罩还带有一个变速器冷却器管箍。
水泵说明
冷却液泵是一个离心泵,由如下部件组成:
z
一个叶轮
z
一个泵轮传动轴
z
一个皮带轮法兰
z
一个铸造壳体
传动带背面驱动皮带轮。皮带轮连接在水泵上。
节温器说明
节温器为冷却液流动控制部件,采用热敏蜡丸芯。
节温器下端含有蜡丸芯,安装在发动机水套中。
节温器的作用如下:
z
控制冷却液通过散热器的流动
z
使发动机在可控条件下预热
z
辅助冷却液温度控制
13706
节温器中的蜡丸芯(4)热胀冷缩。
蜡芯通过活塞(1)与节温器阀(2)连接。
当蜡芯受热时,压力作用在橡胶膜片(3)上,使节温
器阀打开。蜡芯冷却时,收缩力使弹簧(5)将节温器
阀关闭。
当冷却液处于冷态时,节温器阀保持关闭。这防止冷却
液通过散热器循环。此时,只允许冷却液通过缸体和加
热器芯循环,使发动机迅速预热。
当发动机预热后,蜡芯膨胀,节温器阀打开。使冷却液
流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大气。
6-38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变速器机油冷却器说明
变速器驱动机构机油冷却器
变速器驱动机构机油冷却器位于散热器右侧端液箱中。
其用途是冷却通过冷却器的变速器驱动机构机油。
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6-39
专用工具和设备
图示工具编号/名称
J 23688
冷却液和蓄电池液检测仪
(华氏标度)
1409
J 26568-A
冷却液和蓄电池液检测仪
(摄氏标度)
12869
J 24460-01
冷却系统压力检测仪
1405
J 24731
温度杆
23570
图示工具编号/名称
J 38185
软管卡箍钳子
14013
6-40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
空白
更多推荐
家用gl8有必要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