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福特全顺7座柴油报价)

有关王之涣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登鹳雀楼》王之涣唐诗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

评和分享。

【原文】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

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翻译】

壮丽落日依着绵延高山庄严退去,滔滔黄河奔着无垠东海浩荡疾

文学分享

有关王之涣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流,想放眼千里万里的天外天吗?走,朋友,再上一层楼,再上一层

楼!

【作品简介】

《登鹳雀楼》由王之涣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

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

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

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

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

文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鹳雀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

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

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它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

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

该楼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可惜鹳雀楼到宋

以后被水淹没,后水退却。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 秀丽,唐宋之

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

绝唱,流传于 海内外。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鹊楼八个字:“前

瞻中条,下瞰大河。”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

文学分享

更多推荐

黄河,鹳雀楼,原文,阅读,依傍,看够,被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