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7日发(作者:汽车投诉排行榜官方)
空调系统
目录
一、概述……………………………………………………………………………………………………11-1
二、安全注意事项…………………………………………………………………………………………11-1
三、润滑剂…………………………………………………………………………………………………11-2
四、密封胶…………………………………………………………………………………………………11-2
五、专用工具………………………………………………………………………………………………11-2
六、故障排除………………………………………………………………………………………………11-3
七、检修调整顺序…………………………………………………………………………………………11-8
(一)压缩机驱动皮带的调整……………………………………………………………………………11-8
(二)电磁离合器试验……………………………………………………………………………………11-8
(三)制冷剂充注…………………………………………………………………………………………11-8
(四)制冷剂渗漏的修理…………………………………………………………………………………11-12
(五)压缩机噪声…………………………………………………………………………………………11-12
(六)双重压力开关的检查………………………………………………………………………………11-13
(七)电源继电器的检查…………………………………………………………………………………11-13
八、前操作板总成、后取暖器开关和前空调器开关……………………………………………………11-15
九、前取暖器组件和前取暖器芯…………………………………………………………………………11-18
十、前送风机电动机总成和电阻器………………………………………………………………………11-19
十一、蒸发器………………………………………………………………………………………………11-20
十二、后暖芯、后送风机电动机总成和电阻器<内置式>………………………………………………11-22
十三、取暖器软管总成……………………………………………………………………………………11-23
十四、压缩机和张紧轮……………………………………………………………………………………11-24
十五、冷凝器的拆卸………………………………………………………………………………………11-26
十六、制冷剂管路…………………………………………………………………………………………11-28
十七、通风装置……………………………………………………………………………………………11-29
空调系统
一、 概述
(一) 前取暖器
前取暖器采用三向全流空气混合系统,有着高性能和低运转噪声,并含有独立的脸部空气送风功能和冷却空气旁通功能。
(二) 后取暖器
后取暖器系统:装于前排副驾驶座椅下。
(三) 空调器
前空调器为标准配置,装于仪表板下,后空调器为选配,装于天花板上。
项目
前取暖器
后取暖器
前取暖器性能(KW)
后取暖器性能(KW)
压缩机型式
前空调器制冷性能(KW)
后空调器制冷性能(KW)
规格
三向全流空气混合系统
空气混合系统
4.6
4.0
涡旋式
4.3
2.77
二、 安全注意事项
R-134a制冷剂是一种氢化合物(HFC),它以氢原子替代氯原子,因此不会对臭氧层造成危害。臭氧层能够从太阳光中滤出有害的射线,为了有助于保护臭氧层,我公司推荐使用R-134a制冷剂再循环装置。
R-134a制冷剂的液态和气态都是透明无色的。由于在大气压下它的汽化点为-29.8℃,所以在常温和常压下,它将汽化。这种气体比空气重,不可燃、不爆炸,在操作处理R-134a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注意: 在进行制冷系统维修工作时,应戴安全护目镜。
在常温和常压下,R-134a能迅速汽化,存在使任何与它接触的物质结冻的倾向。为此,应非常小心地进行操作,要防止液态制冷剂接触皮肤,特别是眼睛。在对空调系统制冷零件进行维修时,必须一直戴着安全护目镜。在对制冷系统进行作业时,应备好一瓶便于使用的无菌矿物油,万一液态制冷剂进入眼睛,请立即滴数滴此矿物油将制冷剂冲洗掉,因为R-134a是很快可被油吸收的,另外也可用大量的冷水来对眼睛冲洗,在自己进行处理后,还应立即请医生治疗以防止发炎。
注意: 不要将R-134a加热到40℃以上。
在一般情况下,当充入或添加制冷剂时,要求有适当的温度,以使容器内的制冷剂压力高于系统内的压力。为此可用桶或大盘盛装不超过40℃的热水对它进行全面加热。而不要用喷灯或任何其它方法加热制冷剂容器来提高它的温度和压力,以免超过规定的温度。不要在靠近制冷系统组件或制冷管道的地方进行焊接或用蒸汽清洗作业。
注意: 当对系统进行充注时,应保持R-134a容器于直立状态。
在将R-134a充入制冷系统时,应使制冷剂箱或罐保持直立状态。如果将制冷剂容器横倒或颠倒放置,则液态制冷剂将进入系统,并损坏压缩机。
注意:
1. 应采用专为R-134a设计的渗漏检测器,以检查制冷剂气体的渗漏;
2. 不要让液态制冷剂接触光亮的金属。
制冷剂会使光亮的金属和铬钢表面失去光泽,并且与水分结合在一起能严重地腐蚀所有金属表面。
11—1
空调系统
三、 润滑剂
项目
压缩机制冷机组润滑剂 毫升
单空调器
制冷剂管道各接头
压缩机唇形密封
制冷剂 克
压缩机制冷机组润滑剂 毫升
双空调器
制冷剂管道各接头
压缩机唇形密封
制冷剂 克
数量
200
按需要
约600
200
按需要
约1160
PAG 56
PAG 56
规定的润滑剂和制冷剂
R-134a(HFC-134a)
R-134a(HFC-134a)
四、 密封胶
项目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开关螺纹部分
规定的密封胶
3M螺纹锁定用产品号4171或同等品种
备注
干性密封胶
五、 专用工具
工具
MB991367
专用扳手
编号 名称 用途
拆装压缩机电枢的固定螺母
MB991386
销子
MB991459
唇形密封安装导杆 安装唇形密封
MB991456
轴承拉模 拆卸压缩机轴承用
MB991458
唇形密封安装和拆卸工具
拆卸和安装唇形密封
11—2
空调系统
六、 故障排除
(一) 故障排除方法:
(1) 检查空气管道和杆类应无脱落;
(2) 检查相关接插件是否牢固地连接,同时检查保险丝应未被烧断;
(3) 在排除故障过程中,先从快速查阅故障排除一览表中查出已知的检查项目,然后再按照后面各页上所述的方法进行详细检查;
(4) 在检查零部件时一定要先脱开相关接插件。
(二) 快速查故障排除一览表
1、 前取暖器和前空调器
故障征兆1
检查项目
点火开关位于ON位置时空调器不工作
保险丝
接插件(包括电气配线)
制冷剂量
空调机压缩机继电器
电磁离合器
双重压力开关
前空调器控制开关
前送风机电动机继电器
前送风机电动机
前送风机控制开关
电阻器(前送风机用)
前蒸发器温度传感器
发动机ECU
备注:
数字表示检查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故障征兆2
空调器工作时车内温度不下降(无冷气送出)
1
4
5
2
3
故障征兆3
送风机风扇和电动机不运转
1
2
3
4
5
6
11—3
空调系统
故障征兆 可能原因 排除方法
更换保险丝
修理配线或接插件
修理渗漏部位并补充制冷剂或排出多余的制冷剂
更换空调器压缩机继电器
更换电枢板、转子或离合器线圈
更换双重压力开关
更换前空调器控制开关
更换前送风机开关
更换电阻器
更换前蒸发器温度传感器
更换空调器ECU
修理渗漏部位并补充制冷剂
更换双重压力开关
更换前蒸发器温度传感器
更换空调器压缩机继电器
更换电枢板、转子或离合器线圈
更换空调控制器
更换保险丝
修理配线和接插件
更换前送风机电动机继电器
更换前送风机电动机
更换前送风机控制开关
更换电阻器
1、 点火开1. 保险丝烧断
关位于“ON”位置时,空2. 配线和接插件故障
调器不工3. 制冷机渗漏或充注过多
作。
4. 空调器压缩机继电器故障
5. 电磁离合器故障
6. 双重压力开关故障
7. 前空调器控制开关故障
8. 前送风机开关故障
9. 电阻器(前送风机用)故障
10. 前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故障
11. 发动机ECU故障
2、 在空调器工作时,乘客室内温度不降低(无冷气送出)
1.制冷剂渗漏
2.双重压力开关故障
3.前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故障
4.空调器压缩机继电器故障
5.电磁离合器故障
6.空调控制器故障
3、 送风机风扇和电动机不运转
1. 保险丝烧坏
2. 配线和接插件故障
3. 前送风机电动机继电器故障
4. 前送风机电动机故障
5. 前送风机控制开关故障
6. 电阻器(前送风机用)故障
11—4
空调系统
2、 后取暖器
故障征兆1
检查项目
送风机风扇和电动机不运转 送风机转换风档不动作
故障征兆2
接插件(包括配线)
后送风机电动机继电器
电阻器(取暖器风机用)
后送风机控制开关
后送风机电动机
备注:
数字表示检查次序。
故障征兆 可能原因
1、 送风机风扇和电动机不运转
1.配线或接插件故障
2.后送风机电动机继电器故障
3.电阻器(取暖器风用)故障
4.后送风机控制开关故障
5.后送风机电动机故障
2、 送风机不能转换
1.配线或接插件故障
1
2
3
4
5
1
2
3
4
排除方法
修理配线或接插件
更换后送风机电动机继电器
更换电阻器
更换后送风机控制开关
更换后送风机电动机
修理配线或接插件
更换电阻器
更换后送风机控制开关
更换后送风机电动机
2.电阻器(取暖器风机用)故障
3.后送风机控制开关故障
4.后送风机电动机故障
3、 后空调器
检查项目
前空调器是否已工作
保险丝
接插件(包括配线)
后送风控制开关
后送风机电动机继电器
电阻器(后空调器风机用)
后送风机电动机
备注:
数字表示检查次序。
11—5
故障征兆1
后部无冷气吹出
1
2
3
4
5
6
7
故障征兆2
送风机机不运转
1
2
3
4
5
6
故障征兆3
送风机不能转换
1
2
3
4
空调系统
故障征兆
1、 后部无冷气吹出
可能原因
1.前空调器是否已工作
2.保险丝烧坏
3.配线或接插件故障
4.后送风控制开关故障
5.后送风机电动机继电器故障
6.电阻器(后空调器风机用)故障
7.后送风机电动机故障
2、 送风机风扇1.保险丝烧坏
排除方法
确认前空调已工作
更换保险丝
修理配线或接插件
更换后送风控制开关
更换后送风机电动机继电器
更换电阻器
更换后送风机电动机
更换保险丝
修理配线或接插件
更换后送风控制开关
更换后送风机电动机继电器
更换电阻器
更换后送风机电动机
修理配线或接插件
更换后送控制开关
更换电阻器
更换后送风机电动机
和电动机不运转
2.配线或接插件故障
3.后送风控制开关故障
4.后送风机电动机继电器故障
5.电阻器(后空调器风机用)故障
6.后送风机电动机故障
3、 送风机不能转换
1.配线或接插件故障
2.后送风控制开关故障
3.电阻器(后空调器风机用)故障
4.后送风机电动机故障
11—6
空调系统
(三)
空调控制器端子的检查
11—7
空调系统
七、 检修调整顺序
(一) 压缩机驱动皮带的调整
(参照发动机部分—检修调整顺序)
(二)
电磁离合器试验
1. 脱开接到电磁离合器的接插件(1P);
2. 直接将蓄电池的(+)极接到电磁离合器的接插件上;
3. 如果电磁离合器正常,则会发出“卡嗒”一声,如果皮带轮和电枢没有接触(“卡嗒”),则存在故障。
(三) 制冷剂充注
1. 把手柄完全拧出(阀关闭),将适配阀装到管道压力测试装置的低压侧;
2. 将充注软管(蓝)与适配阀连接;
3. 把快速接头(低压用)与充注软管(蓝)连接;
4. 把快速接头(低压用)与低压辅助阀连接;
备注:
低压辅助阀应与吸入软管相接。
注意:
1- 所用工具要适合R—134a;
2- 装快速接头时,应用力对着辅助阀推压A部分,直至
听到“卡嗒”一声。在进行连接时,用手沿着软管边
压边移动以确保连接后的软管无折弯。
5. 关闭管道压力测试装置的高压阀和低压阀;
6. 将真空泵结合器安装到真空泵上;
7. 把真空泵插头接到真空泵结合器上;
8. 把充注软管(黄)接到真空泵结合器的R-134a连接口;
9. 旋紧适配阀手柄(阀打开);
10. 打开管道压力测试装置的低压阀;
11. 把真空泵的电源开关转到ON位置。
备注:
即使真空泵电源开关被转到ON位置,真空泵也不工作,因为在步骤(7)已进行了电源连接。
12. 将真空泵结合器开关置于R-134a一侧以起动真空泵。
11—8
空调系统
注意:
不可运转压缩机来进行排空。
13. 排空至真空读数为1000公斤/厘米?以上(大约10分钟);
14. 将真空泵结合器开关置于OFF位置,使它保持5分钟。
注意:
不可让压缩机在真空转态下工作,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
15. 进行渗漏试验(如果负压不下降则为合格。)
注意:
如果负压下降,进一步旋紧接头,再从步骤(12)起重复排空顺序。
16. 把手柄完全拧出(阀打开),把充注阀装到维修罐上;
17. 把适配阀的手柄完全拧出(阀关闭),从管道压力测试装置把它移开,并装于维修罐上;
18. 旋紧充注阀的手柄(阀关闭)以扎穿维修罐;
19. 拧出充注阀的手柄(阀打开),然后拧紧适配阀的手柄(阀打开)对系统充入制冷剂;
注意: 如果维修罐倒放,则液态制冷剂会被吸入压缩机而使压缩机被液体压缩所损坏。一定要使维修罐保持竖直状态,使制冷剂以气态充入。
20. 如果吸不出制冷剂,则把适配阀的手柄完全拧出(阀关闭);
21. 用渗漏测试器检查是否漏气;如果检测出漏气,再次拧紧接头,然后从步骤(12)起重复充注顺序。
注意: 应当使用R-134a的渗漏测试器。
22. 起动发动机;
23. 使空调器工作并调到最低温度(冷气最足);
24. 使发动机转速固定在1500转/分;
25. 拧紧适配阀的手柄(阀打开)充入制冷剂到规定数量;
26. 充注好制冷剂后,完全拧紧适配阀手柄(阀关闭);
27. 拧紧充注阀手柄(阀关闭)。从低压辅助阀拆下快速接头(低压用)。
备注: 如果维修罐没有完全排空,将充注阀和适配阀关紧,
以备下次充注。
11—9
空调系统
使用维修罐修正制冷剂低充注度
1. 在充注阀的手柄处于完全被拧出(阀打开)的状态下,把充注阀装到维修罐上;
2. 在适配阀的手柄处于完全被拧紧的状态下(阀关闭),把它连接到充注阀上;
3. 把充注软管(蓝)与适配阀连接;
4. 把充注软管(蓝)连接到快速接头(低压用)上;
5. 拧紧充注阀(阀关闭)的手柄,并扎穿维修罐;
6. 转动适配阀的手柄,以排出空气;
7. 把快速接头(低压用)装到低压辅助阀上;
备注:
低压辅助阀应与吸入软管连接。
起动发动机;
运转空调器并调到最低温度(冷气最足);
使发动机稳定在1500转/分;
拧紧适配阀(阀打开)的手柄,充注制冷剂并通过观察窗检查其数量;
注意:
如果维修罐倒放,则液态制冷剂会被吸入压缩机而使压缩机被液体压缩所损坏。一定要使维修罐保持竖直状态,使制冷剂以气态充入。
12. 充注完成后,把适配阀的手柄完全拧出(阀关闭),并拆下快速接头。
备注:
如果维修罐内制冷剂未用完,则应使充注阀和适配阀保持关闭状态,并保存到下次使用。
11—10
8.
9.
10.
11.
空调系统
排空系统
1. 在空调器工作的状态下,让发动机以1200~1500转/分运转约5分钟,使机油返回;
备注:
如果在汽车行驶中返回机油则更有效。
2. 停止发动机;
3. 在适配阀手柄完全拧回(阀关闭),把充注软管(蓝)接到适配阀上;
4. 把快速接头接到充注软管(蓝)上;
5. 把快速接头装到低压辅助阀上;
备注:
低压辅助阀应与压缩机连接。
注意:
装快速接头时,应用力对着辅助阀推压A部分,直至听到“卡嗒”一声。在进行连接时,用手沿软管边压边移动以确保连接后的软管无折弯。
6. 把适配阀放入容器内,然后逐步打开手柄,排出制冷剂,使油不会喷出。
备注:
留在容器内的机油应收回到空调器系统。
空调器系统的再充油
润滑油过少将不能满足压缩机的润滑,造成压缩机故障。润滑油过多,将会提高排出空气的温度。
出厂时,单系统压缩机带有180毫升润滑油,带有200毫升润滑油。
当空调系统在工作时,润滑油是由制冷剂带入整个系统的,因此更换系统内任何元件或发生大量制冷剂泄漏后,必须根据情况向压缩机中添加合适的润滑剂,使系统内的润滑剂保持在出厂值(注:更换新压缩机时需根据旧压缩机的情况将新压缩机的一部分润滑剂倒出)。
11—11
空调系统
(四) 制冷剂渗漏的修理
1、 制冷剂已耗尽
如果系统中的制冷剂由于渗漏而全部耗尽,则:
1. 对系统抽真空(参照前述);
2. 向系统内充入约0.5kg制冷剂;
3. 检查是否渗漏;
4. 将系统排空;
5. 修理渗漏部位;
6. 更换受液干燥器;
注意:
受液干燥器的备件在保管时必须密封。用于这种机组的干燥器当暴露在空气中时,会很快地吸收水分而饱和。在装干燥器时,为了快速地装好干燥器,事先应备好各种工具和必需品,以避免系统敞开时间过长。
7. 系统抽真空并充入制冷剂。
2、 充注不足
如果系统内的制冷剂没有完全耗尽,则检修并修理所有的渗漏部位。如有必要,可添加制冷剂来提高系统压力来寻找渗漏部位。
如有可能,在不排空系统中制冷剂的情况下对渗漏部位进行修理,具体参照制冷剂充入度低的校正顺序进行。
管道处理和连接件
制冷剂管道上的结点或制冷剂软管的锐弯部分将大大降低吸气系统的容量。在运转时系统内会产生高压。应充分注意所有的连接部是加压紧固的。当为了修理或更换管道和零部件而将它们拆开时,脏物和水分可能会进入系统,因此必须遵守下述事项。在拆开制冷系统中任何连接件和接头前,应先将系统完全排空。而且系统即使在排空后,仍应留心被拆开的连接件。如果松开连接处时发现有压力,则应使密封的压力极缓慢地泄漏出。决不要试图重新弯曲已成形的管道以进行装配。您在维修中进行装配时应使用正确形状的管道。对于柔性软管管道的正确标准是,应使其所有弯曲半径至少为软管直径的10倍,锐弯部分会降低制冷剂的流量。
柔性软管管道安装至少离开排气管道80毫米。另外,每年至少应有一次对所有的柔性软管进行检查以查明它们的形状是否良好和位置是否适当。
管道接头部统一采用O型圈进行密封,这些O型圈是不可重复使用的。
(五) 压缩机噪声
在检查空调机的有关噪声时,必须首先了解产生噪声的条件。这些条件是:气候、车速、齿轮排档或空档、发动机温度或其他特殊条件。
在空调机运转期间产生的噪声经常使人辨别不清。例如,发生故障的前轴承或连杆的声音象什么?可能是由于固定支架的螺母、螺栓或离合器部件松动所引起的。核实附件的传动皮带张紧度(动力转向器或交流发动机)。
当压缩机被合上运转时,附件传动皮带的张紧度不合适能引起使人难以辨别的噪声,当压缩机被脱开时能引起小噪声或无噪声。
传动皮带对转速很敏感。即在各种不同的发动机转速下,由于皮带的张紧度不合适,皮带能产生异常的噪声,这种噪声往往被误认为压缩机中的机械问题。
调整顺序
1. 选择一个安静的场所进行试验。尽可能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开启和关闭压缩机数次,以辨别清楚压缩机的噪声。重复高环境条件(高排气压力)、限制通过冷凝器的空气流量。安装管道压力测试装置进行排气压力的测量,压力不应超过21公斤/厘米?;
2. 拧紧压缩机所有固定螺栓、离合器固定螺栓以及压缩机驱动皮带。检查确认离合器盘是否被固紧(不转动或摆动);
3. 检查制冷剂软管是否存在能引起空档噪声的摩擦或干扰;
4. 检查制冷剂充入情况(参照“充注制冷系统”);
5. 按上面第1步再次检查压缩机噪声;
6. 如果噪声仍然存在,拧松压缩机固定螺栓和转矩并重复第1步试验;
7. 如噪声仍存在,更换压缩机并重复第1步试验。
11—12
空调系统
(六) 双重压力开关的检查
1. 如图所示,拆下双重压力开关接插件,连接配线侧高/低压侧端子;
2. 将管道压力测试装置装于制冷剂管道中的高压侧辅助阀上(参照性能试验);
3. 当双重压力开关的高/低压侧处于工作状态(ON)时,各端子间相互导通,则状态正常。如果不导通,应换开关。
(七) 电源继电器的检查
1、 空调器压缩机继电器的检查。
端子号
蓄电池电压
1
不加电
加电
〇
⊕
3
〇
?
4
〇
5
〇
2、 前送风机电动机继电器导通的检查
端子号
蓄电池电压
1
不加电
加电
11—13
〇
⊕
3
〇
?
2
〇
5
〇
空调系统
3、 后送风机电动机继电器导通的检查
端子号
蓄电池电压
1
不加电
加电
〇
⊕
3
〇
?
4
〇
5
〇
11—14
八、 前操作板总成、后取暖器开关和前空调器开关
(一) 拆卸和安装
拆卸前的预操作和安装后的操作
(1) 中面罩的拆卸和安装(参照车身部分—仪表板);
(2) 杂物箱挡块的拆卸和安装;
拆卸步骤:
1.出气口转换风档拉索接头;
2.空气混合风档拉索接头
3.控制器固定点
(二) 拆卸操作要领
前操作板总成的拆卸
(1) 从仪表台上拆下仪表板;
(2) 脱开空调控制器两个接插件;
(3) 松脱控制器四个固定螺钉。
空调系统
11—15
空调系统
(4) 小心地推前操作板总成使空气出口转换控制拉索不致缩回,然后使它向乘客座椅一侧倾斜将它拆下。
(三) 操作要领
空气混合风挡拉索的安装
(1) 把前操作板总成上的温度控制钮置于暖气最足位置;
(2) 把取暖器组件底部的空气混合风挡杆置于暖气最足位置,并将拉索装到风挡杆销子上;
(3) 朝箭头方向拉紧外拉索使其没有松弛,然后将它夹住。
车内?车外空气转换风挡拉索的安装
(1) 把前操作板总成上的车内?车外空气转换杆置于车内再循环位置;
(2) 把送风机电动机的车内?车外空气转换风挡杆置于车内再循环位置,并将拉索装到风挡杆销子上;
(3) 朝箭头方向拉紧外拉索使其没有松弛,然后将它夹住。
出气口转换风挡拉索的安装
(1) 把前操作板总成上的出气口转换拨钮置于除霜位置;
(2) 把取暖器组件上的出气口转换风挡杆置于除霜位置,并将拉索装到风挡杆销子上;
(3) 朝箭头方向拉紧外拉索使其没有松弛,然后将它夹住。
11—16
空调系统
(四) 前操作板总成
1、 分解
分解步骤:
1. 出气口转换风挡拉索;
2. 空气混合风挡拉索;;
3. 空调控制器安装点;
4. 空调控制器本体;
2、 分解操作要领
各风挡拉索的拆卸
插入一平头螺丝起子以脱开锁爪,然后拆下拉索。
11—17
空调系统
九、 前取暖器组件和前取暖器芯
拆卸和安装
拆卸前的预操作和安装后的操作
(1) 排出和注入冷却液(参照发动机冷却部分—检修调整顺序);
(2) 仪表板总成的拆卸和安装(参照车身部分—仪表板)。
拆卸步骤:
1.取暖器软管接头; 7.前取暖器安装螺栓和螺母;
2.下分配管道; 8.取暖器托架;
3.中央框架; 9.前取暖器组件;
4.蒸发器安装螺栓和螺母; 10.空气混合风挡连接杆;
5.蒸发器; 11.托架;
6.连接管道; 12.前取暖器芯。
11—18
空调系统
十、 前送风机电动机总成和电阻器
(一) 拆卸和安装
1. 电阻器; 6.杂物箱框架;
2. 前送风机电动机总成; 7.车内?车外空气转换风挡拉索接头;
送风机壳体总成拆卸步骤:
8.吸气软管、液体管和制冷机组接头;
? 排空和充注制冷剂 9.泄放软管;
(参照第10-9,11页) 10.蒸发器;
3. 杂物箱; 11.送风机壳体总成;
4. 车颈侧饰件(参照车身部分—饰件);
5. 扬声器饰件;
(二) 拆卸操作要领
吸气软管、液体管和制冷机组的分解
如果脱开软管,务必用塞头堵住软管口以防灰尘、脏物和水进入。
注意:
把软管完全封住,否则,压缩机油和受液器会很容易吸收水汽。
11—19
空调系统
十一、 蒸发器
(一) 拆卸和安装
前蒸发器的拆卸步骤:
? 排空和充注制冷剂(参照第10—9,11页)
1.杂物箱挡块 5.杂物箱框架
2.杂物箱 6.吸气软管和液体管接头
3.车颈侧饰件(参照车身部分—饰件) 7.排水管
4.扬声器饰件 8.前蒸发器
(二) 拆卸操作要领
吸气软管和液体管的脱开
把拆下的软管和制冷机组管接头用塞子堵住,以免外物进入。
注意:
把软管完全封住。否则,压缩机油和受液器会很容易吸收水汽。
11—20
空调系统
(三) 前蒸发器
拆卸步骤:
1. 卡扣 5.蒸发器罩壳(下)
2. 蒸发器罩壳(上) 6.膨胀阀
3. 蒸发器温度传感器 7.蒸发器
4.节温器
(四) 后空调(地板式)
拆卸步骤:
1. 后空调(地板式)
2. 后空调鼓风机总成
3. 后空调右前支架
4. 后空调前支架焊接合件
5. 后空调左前下支架焊合件
6. 后空调左前上支架
7. 后空调左后支架焊合件
8. 后空调排水管堵盖
11—21
空调系统
十二、 后暖芯、后送风机电动机总成和电阻器<内置式>
(一) 拆卸和安装
后取暖器芯的拆卸步骤:
? 排出和充入冷却液(参照冷却部分
—检修调整顺序);
1.后冷却水软管接头;
2.后暖风总成固定螺栓;
3.连接杆罩;
4.托架;
5.后暖芯;
(二) 拆卸操作要领
后冷却水软管的脱开
注意:
在脱开软管前,应确认后取暖器芯和后冷却水管中的冷却水已冷却,否则,将会导致工伤事故
11—22
空调系统
十三、 取暖器软管总成
(一) 不带后取暖器的汽车
拆卸前的预操作和安装后的操作
(1)下罩的拆卸和安装(参照车身部分—下罩);
(2)排出和注入冷却液(参照冷却部分检修调整顺序);
(3)蓄电池和蓄电池托架的拆卸和安装。
拆卸步骤:
1.水管总成(二)至发动机暖风回水口胶管
2.水管总成(二)
3.水管总成(二)至水管总成(三)下胶管
4.发动机暖风出水口至水管总成(三)胶管
5.水管总成(三)-无后暖风
6.前暖风进水口至水管总成(三)胶管
7.除气接头至前暖风出水口胶管
8.暖风除气接头总成
9.塑料三通至除气接头胶管
10.水管总成(一)至水管总成(三)下胶管
11.水管总成(一)至水管总成(三)上胶管
12.水管总成
13.膨胀水箱至水管总成下水管焊合件胶管
14.膨胀水箱至水管总成上水管焊合件胶管
11—23
空调系统
十四、 压缩机和张紧轮
(一) 拆卸和安装
安装后的操作
? 压缩机驱动皮带的调整(参照发动机部分—检修调整顺序)。
压缩机和压缩机支架的拆卸步骤:
1. 压缩机驱动皮带; 5. 压缩机固定螺栓
2. 吸气管固定螺栓; 6. 压缩机
3. 吸气管总成 7. 压缩机固定螺栓
4. 排气管总成 8. 压缩机支架
11—24
空调系统
(二) 拆卸操作要领
压缩机驱动皮带的拆卸
1. 拧松调整用螺栓“A”;
2. 拆下压缩机驱动皮带。
吸气软管?排气软管的拆卸
把脱开的软管和压缩机管接头用塞头堵住,以防外物进入。
注意:
把软管完全封起来,否则,压缩机油和受液器将会很容易吸收水汽。
压缩机的拆卸
进行本作业时,应小心不要溅出压缩机油。
(三) 检查
压缩机电磁离合器动作的检查
把蓄电池(+)极端子接到压缩机侧面的端子上,并把(-)极端子接地至压缩机体上。如果能听到电磁离合器的“卡嗒”声,则动作正常。
11—25
空调系统
十五、
冷凝器的拆卸
拆卸前的预操作和安装后的操作
? 前保险杠的拆卸和安装(参照车身部分—保险杠)。
前冷凝器的拆卸步骤:
? 排出和充注制冷剂(参照第10—9,11页)
1. 排气软管和高压管的接头;
2. 散热器上托架;
3. 冷凝器;
(一) 拆卸操作要领
排气软管和高压管的脱开
将脱开的软管和冷凝器管接头用塞子堵住,不使外物进入。
注意:
把软管完全封起来,否则,压缩机油和受液器会很容易吸收水汽。
冷凝器的拆卸
(1) 从前支架构件的前端拆下安装螺栓;
(2) 拉出散热器底部的撑条,然后向发动机方向滑动散热器;
(3) 抬起前冷凝器总成将其拆下。
11—26
空调系统
十六、 制冷剂管路
(一) 拆卸和安装
1、 前制冷剂管路(仅配前空调系统)
拆卸前的预操作和安装后的操作
(1) 排出和充注制冷剂(参照第10—9,11页);
(2) 蓄电池和蓄电池托架的拆卸和安装;
(3) 前保险杠的拆卸和安装(参照车身部分—保险杠)。
空调管路总成的拆卸步骤:
1.连前冷凝器至压缩机空调管路A 5.连干燥瓶至前蒸发器空调管路A
2.连前蒸发器至压缩机空调管路A 6.连前蒸发器至压缩机空调管路B
3.连干燥瓶至冷凝器空调管路A 7.固定管夹组件A
4.连干燥瓶至冷凝器空调管路B 8.固定管夹组件B
2、 前制冷剂管路(仅配前后空调系统)
储油器总成的拆卸步骤:
1.连前冷凝器至压缩机空调管路A 9.连后空调直压缩机空调管路A
2.连前蒸发器至压缩机空调管路A 10.连干燥瓶至后蒸发器空调管路B
3.连干燥瓶至冷凝器空调管路A 11.固定管夹组件A
4.连干燥瓶至冷凝器空调管路B 12.固定管夹组件B
5.连干燥瓶至前蒸发器空调管路A
6.连前蒸发器至压缩机空调管路B
7.连后空调直压缩机空调管路B
8.连干燥瓶至后蒸发器空调管路A
11—27
空调系统
11—28
空调系统
十七、通风装置
拆卸和安装
1、 前进风道<发动机罩下>
2、 后排风口
11—29
前通风装置管道的拆卸步骤:
1.前围外进风口装饰盖板总成
2.前围外进风道总成
后通风装置管道的拆卸步骤:
? 后保险杠(参照车身部分—保险杠)
3.后通风装置管道总成右侧
4.后通风装置管道总成左侧
空调系统
3、 前通风管道<仪表板下>
侧除霜器管道B的拆卸步骤:
脚部分配管道的拆卸步骤:
1.仪表板侧饰件
3.杂物箱总成
2.侧除霜器管道B
4.换档装饰盒
5.烟灰盒
6.托架
7.仪表台中下挡板
8.脚部分配管道
11—30
空调系统
拆卸前的预操作和安装后的操作
? 仪表板的拆卸和安装(参照车身部分-仪表板)。
除霜器喷嘴和分配管道的拆卸步骤:
11.侧除霜器管道
12.侧除霜器软管
13.除霜器喷嘴
14.分配管道
出风口总成的拆卸步骤:
15.侧出风口总成(驾驶员侧)
16.中央出风口总成(驾驶员侧)
17.侧出风口总成(乘客侧)
18.侧除霜器格栅A
11—31
更多推荐
制冷剂,压缩机,系统,总成,拆卸,管道,软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