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马自达cx4-长安cs75 plus
2023年11月19日发(作者:大众波罗2022款图片及报价自动挡)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论文
学院:汽车学院
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班级:汽运1101班
:李永俊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论文
摘 要:环境污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全球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伴随着发达国家
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计划,我国政府公布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计
划,将其作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予以重视。本文简略概述了新能
源汽车的分类及特点,对我国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并预测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零排放;高效能;发展趋势
一、前言
在石油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
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 “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
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从2009年起,中国新
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产品导入期,由科技部牵头的国家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将全面启动。新能源汽车将在我国一批中心
城市全面开花,并有望形成一定规模。 各家汽车企业都希望能够占据
先机,从日益膨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分到更大的一块蛋糕。继北京
奥运会之后,于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也将为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
提供了契机。
二、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特点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
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装置和驱
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正在开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发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气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二甲醚汽车、氢燃料汽
车、燃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以及以植物油为燃料的汽车等。
〔一〕 气动汽车
以压缩空气、液态空气和液氮等为介质,通过吸热膨胀做功供给
驱动能量、通过高压空气驱动气动马达行驶的汽车称为气动汽车。气
动发动机排放无污染物辐射氮气或空气,实现真正的零污染。
〔二〕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完全以动力蓄电池作为动力源,通过牵引变流器和大
功率异步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车辆的驱动通过传动装置运
行,是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噪声小、零排放、无污染、低能耗等优势
的新能源车型,完全符合环保要求。对于电力公司和发电企业来说,
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可以利用夜间电网的廉价“谷电”进行充电,平抑
电网的峰谷差,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而其缺点包括续驶里程短,
每次充电所能支持的行驶里程短;电机控制器和蓄电池价格昂贵致使
成本较高;质量重以及外形尺寸大;动力蓄电池寿命短等方面。
〔三〕 二甲醚汽车
二甲醚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加压5
个大气压以上即为液体,具有优良的燃烧性能、良好的动力性、十六
烷值高、污染少,适合作为代用能源代替压燃式发动机。二甲醚汽车
不排放污染环境的黑色气体,产生的氮氧化物相比柴油减少20%。目
前二甲醚汽车的推广仍不具备经济性,但随着油价的迅速提升,二甲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醚汽车的性价比将日益升高。同时,当前各个城市几乎都没有二甲醚
加注点,不利于二甲醚汽车产业化的发展。
〔四〕 氢燃料汽车
氢燃料汽车采用氢气作为主要能量,氢燃料电池的原理是将氢输
入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阻隔氢原子的电子,电子经由外电路从负
极传导至正极,形成一种电能驱动电动机;质子却可以通过质子交换
膜,与氧发生化学反应成为纯洁的水雾排出。氢燃料汽车干净卫生;
燃烧产物不具污染性;燃烧效率高,有利于燃料的节约;氢气燃料中
也可加入压缩天然气,以进一步提高燃料效率和减少NO2的排放。氢
能汽车最大的使用障碍是储存和安全问题。推广氢能汽车需要解决廉
价氢气大量制取的方法、氢气的安全储运问题以及研制高性能、廉价
的氢供给系统这三个技术问题。
〔五〕 燃气汽车
燃气汽车主要包括以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的压缩天然气汽车和液
化石油气为燃料的液化石油气汽车。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是理想
的点燃式发动机燃料,具备单一、纯度高的燃气成分,燃烧完全;氮
氧化物和微粒的排放量非常低;低温启动和运转性能较佳;是目前较
为实用的新型低排放汽车。其缺点是储运性能与液体燃料相比较差;
发动机着火延迟期较长以及容积效率较为低下等。
〔六〕 醇类燃料汽车
醇类燃料汽车是指利用醇类燃料作为动力源的新型汽车。醇类燃
料包括甲醇、乙醇等,可直接采作为发动机的燃料,也可与柴油或汽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油按既定比例配制成混合燃料。醇类燃料汽车可降低污染效果,同时
具有良好的节能作用,但这种掺和燃料难以获得与柴油或汽油相同程
度的功率,假设想提高成效性,必须增大燃油喷射量,而当掺醇率大
于15%后,发动机的压缩比和点火提前角也必须予以改变。目前更大
比例的掺混燃料研发仍处于试验阶段。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2001年,科技部在“863”计划中设立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并提
出“三纵三横”〔“三纵”为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
车3种整车技术,“三横”为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
电池3种关键技术〕的研发布局,提出了近期发展混合动力汽车、长
远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思路,“新能源”开始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宏
观构图。
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机动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到要
突出发展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
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指出,要重点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燃料电
池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汽车
计算平台技术,高效低排放内燃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
驱动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新能源汽车实验测试及基础设施技术等。
2007年6月3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
作方案的通知》,明确鼓励“开发生产燃气汽车及发动机;开发生产
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发动机……”。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执行《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
规则》,对新能源汽车做出概念界定,并制定了各类新能源汽车生产
的统一标准,为促进汽车产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推进节约能源和
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政策保障。
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
能源汽车正式进入鼓励产业目录。目录规定但凡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
费者将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还有可能在停车、过桥、高速公路行驶
等环节得到便利。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开始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
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009年3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加快汽车产业
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
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同时提出了未来3年新能源车形成
50万辆产能,占乘用车销量的5%的目标;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
部件产业化,形成10亿安·时动力电池生产能力,新能源汽车成为
中国汽车产业的聚焦点。
2010年6月,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
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明确规定,
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可达6万元。
我国新能源利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沼气利用,但新
能源产业在我国规模化的发展却是在近几年的时间。相对于发达国
家,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总体产业化程
度不高,但同时,我国具备丰富的天然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空
间,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扶持下,新能源领域成为投资热点,技术利
用水平正逐步提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加快
目前,中国新能源发展较快,利用比较广泛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
风能和生物质能。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居世界首位,热水器保有量一直以来都占
据世界总保有量的一半以上,到2006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
能力已超过1800万平方米,运行保有量到达9000万平方米。全国有
300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年总产值近200亿元。
2006年我国乙醇总产量约350万吨,其中燃料乙醇产量到达130
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到达6万吨,
农村沼气产量突破1.7亿立方米。
〔2〕产业链尚不完整
我国新能源产业普遍存在产业链不完整或上下游产业链无法对
接问题。矛盾比较突出的是风电和光伏发电产业
风电产业链大致分为上游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和下游的风电建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设运营产业两部分。其中风电制造产业可以细分为整机制造产业和零
部件制造产业。我国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不匹配,上游生产能力和研发
水平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而下游的风电建设发展速度却位居世界前
列,上下游发展速度和规模明显不能衔接,我国风电产业产业化进程
受到约束。
上游,我国兆瓦级以上的整机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部分
厂商通过与国外厂商联合开发、得到国外企业生产许可证等方式具备
了兆瓦级机组设备生产能力,但技术和市场尚不成熟,还未能大规模
应用;同时,我国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生产环节薄弱,比较突出的是
叶片、齿轮箱、主轴轴承制造,还不能满足国内整机制造能力的需求。
下游,我国近年来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国内大型发电集团、企业纷纷
开发风电项目,风电设备需求持续高涨。
〔3〕平均技术水平偏低、利用成本较高,产品竞争能力弱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新能源利用起步较晚,新能源利用技术平
均水平偏低。目前,我国新能源利用的大部分核心技术和设备制造依
赖进口,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程度不高,而技术和设备部分一般占新能
源投资的绝比照重,导致我国新能源利用成本高,同类产出产品竞争
能力弱。
2、中国新能源发展前景
〔1〕国家政策将为新能源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为优化国内能源利用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公布
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全额收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购、价格优惠及社会公摊的政策。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
支持资源调查、技术研发、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
利用。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编制完成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
能源消费量到达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到达15%的发展目
标。
〔2〕自主技术研发将为新能源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近两年,我国新能源利用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引进国外先
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提高,为新能源利用持续利用奠
定技术基础。
我国风电制造产业技术发展迅速,风电机组生产和零部件生产能
力迅速提高。2006年5月,2MW风电增速齿轮箱在重齿问世,填补
了我国该项技术的空白;2006年11月13日,国内第一套在自己制
造的模具上生产的1.5MW风力机叶片在上海玻璃钢研究院诞生,说
明了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制生产兆瓦级风力机叶片能力。2007年,
继2006年我国1.5M变速恒频双馈风力电机组,“兆瓦级变速恒频风
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变流器”通过成功鉴定后,我国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2MW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安装试用,正式并入国家电网运
行,该机组是目前中国最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组。
〔3〕产业龙头带动与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为新能源发展注入动力
新能源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各产业巨头和民间资本重点投资对象,
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战略之一。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新能源发电,特别是风力发电受到国内发电集团追捧,我国五大
发电集团均不同程度进入风力发电领域。截至2007,中国大唐集团
公司风电总装机规模超过100万千瓦;2007年9月,华电集团成立
华电新能源公司,负责华电集团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建设、生产及电
力销售;华能集团成立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从事水电、风电、城市
垃圾发电、太阳能利用及其他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组织、生产、
经营、工程建设。
受到新能源利用技术条件限制以及产业链断接等因素影响,我国
部分新能源开发离产业化利用还有一段距离,但同时,迅速成长壮大
的新能源企业、国家发展政策对新能源的倾斜以及逐步成熟的新能源
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发展进程。
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专家预测到2020年为止,中国将有10%~20%的乘用车销量来自
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
车的发展势不可挡。
一汽集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
研究开发”和“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研究开发”项目,其开发的混合
动力电动客车获得了汽车新产品公告,并已投入示范运营。奔腾B50
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是一汽集团开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车,它集成了
一汽集团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制造的最新成果,采用双永磁
同步电机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其最高车速到达183公里/小时,油
耗5升/百公里,排放到达国Ⅳ标准。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东风汽车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汽车企业之一。该
公司已研制出的东风混合动力轿车〔EQ7200〕排放指标满足国Ⅳ标准,
燃油经济性比基础车型提高30%以上。武汉电动公交专线示范运营
的结果说明,东风混合动力公交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总体性能、状
态正常,环保和节能效果明显。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上汽集团起步相对较晚,但成绩喜人。2009
年上汽集团展出了基于荣威750平台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上海
牌纯电动汽车、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荣威750混合动力
车具备“智能停机零排放”和“环保与动力性兼备”的特点,可实现
综合节油率20%左右。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是通过对通用
第四代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重新优化匹配而成,最高车速达150公里/
小时,最大续驶里程319公里,该车目前被选用为上海世博会场馆内
的出租车。
比亚迪致力于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的研发。F3DM和6DM双
模式混合动力车搭载DM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按键在
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之间自由切换。其研制的e6纯电动汽车可与F6同
平台生产,15分钟左右可充电量80%,其续驶里程在60公里等速的
情况下到达4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
2010年3月,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已在深圳试运行。
2005年,奇瑞公司推出A5BSG车型,这是国内自主品牌首次可
以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车型,于2007年正式下线,已投放于芜湖出
租车市场,迈出了自主知识产权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市场化的第一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步。
此外,长安、江淮、长城等多家企业也都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新能源汽车。
能源环境对发展的制约、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以及汽车行业在能
源消耗和大气污染中的高份额,意味着汽车行业必须在节能减排工作
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绿色环保的“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在世博会上
亮相,不仅是一个中国民族汽车品牌的“重生”,也反映了中国正在
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势。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从
研发向规模产业化过渡的重要阶段,是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应该
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作为重点领域,最终实现从汽车制造大国
向产业强国的转变。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导入晚于发达国家5~10年,此时政府的
政策支持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及时推出促进新能源汽车市
场化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推动电动车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包括提供财
政补贴,减免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
从当前形势来看,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将是未来新
能源汽车的三大发展趋势。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缺陷是电池成本高、电
池容量不足以及续驶里程短,并且需要完备的基础配套设施,不适宜
产业化发展。因此,混合动力汽车成为躲避纯电动汽车研发和市场化
高风险的最正确过渡性新能源汽车技术。而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清
洁能源汽车的终极发展方面。我国各大型企业以及高级院校、科研院
所的研发应按照这一层级循序渐进,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当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平台,未来的发展
趋势将致力于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建设,完整的关键零部件研发体系
建设,以及实现从小批量整车生产逐渐发展至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目
标。
参考文献
[1] 边耀璋.汽车新能源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 王诚,毛宗强,徐景明.发展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C].
第二届国际氢能论坛青年氢能论坛,2003,207-211.
[3] 邵毅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4] 杜子学,王可.车用能源及新型动力车的发展与研究[J].上海汽车,
2007,(6):3-8.
[5] 崔心存.现代汽车新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97:
225.
[6] 曾鹏.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问题[J].上海汽车, 2009,(8):
5-7.
[7] 赵艳男.燃料电池汽车供氢系统及系统安全策略[J].上海汽车,2006,
(12).
[8] 廖大方,王志金译.未来汽车技术[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科技情报所,
1994:23.
[9] 刘世锦,冯飞.汽车产业全球化趋势及其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J].
中国工业经济,2002.(6):5-12.
[10]世界及中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及发展前景深度分析报告
2011.〔10〕.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15年的凯越二手车大概多少钱-a4l奥迪二手车价格
更多推荐
奔腾b90油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