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标致308这车质量怎么样)

八路军与新四军哪一个级别高?

八路军与新四军哪一个级别高? 这看似是一个简单问题。因为,以一个简单

的逻辑推理:八路军的正、副总司令朱德和彭德怀,后来成了解放军的正副总司令,而新

四军军长陈毅,后来是当时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孰高孰低,应不是问题。 但是,

一网友虽然结论与上同,但视角却有异:八路军是“集团军级”,而新四军是“军级”,

按照当时国民党军编制,集团军可以下属军,以此观之,八路军的“级别”应高于新四军。

还有网友做了些很实际的补充:姑且不谈人数,八路军建军时,下属为师,师下又属旅,

旅再下属团;而新四军下属的支队,就是旅级单位(支队),再下属为团。所以应该说它们

之间的级别高低是清楚的。 窃以为,这个问题的提出及其回答,与其说,是在完

成一个历史“小专题”的历史考证,弗如说,它更可以引出人们对历史逻辑过程的一种合

理思考,以“科学化”我们的史学理论。 首先,这里提出了一个“国民党军级别

判断标准”出来,进而人们就会问:国民党军“级别”的高低是严格的吗? 众所

周知,国军的编制,先是从北洋军沿袭下来的;其后,又参考了其它国家建立的军队编制;

之后,北伐时期又接受了当时直系等军队的编制;再后,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断变化,甚至

到解放战争时期,又不断出现先是“整编军(师、旅)”,后又取消旅级单位……编制一直

比较混乱。这种混乱,在抗战初期最为明显:比如高于军的单位,正式使用过的名称,就

有集团军、军团、兵团三种。在松沪抗战中,此为当时一些将领的不满之一。 在

八路军、新四军改编时期,国军开始用的“某路军”(即后来的“集团军”),其下编制设

置就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设“实军”。例如29军改变的第一集团军,下

属59、68、77三个军,且军下还设师、旅两级。 ——第二种,设“虚军”。

如吉鸿昌的22路军就只下设两个师,但又下设了一个“30军军长”,其实是为吸引张印

湘投降而专为其设的。这与高树勋在26路军中又被任为“27军军长”(高原为27师师

长)一样,是为了拉拢杂牌将领的一种做法。这种所谓的“军长”,其实相当于一种军阶,

甚至是“爵位”。 ——第三种,下属只设师。像梁冠英的25路等就是如此,其

下只有一个32师,外加一个临时附属的独立第5旅。 需要指出的是,最初这种

“路军”设置,很大程度上是蒋介石为了拉拢杂牌将领而用的,蒋的嫡系部队一般不用此

类名称。于是,为了适应杂牌各军差异很大的情况,“路军”下属设置也是五花八门:有

的设1个师,有的是2、3个师,还有多个师的;师又分甲种(3旅9团制)、乙种(2旅

6团或4团制度)。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中原大战时,蒋为了分化瓦解和拉拢一些杂牌将

领脱离阎、冯,请出河南籍宿将张钫,最后居然也给了张一个“20路军”的名义,其实是

把河南那些“山大王”(土匪)一一“兼收并蓄”,尽管号称20万,其实张手中无一兵

一卒,所以张钫曾哭笑不得地说“蒋公真是妙人”。 所以,当时设八路军,蒋介

石其实就是采用了这种对付杂牌的办法:只给了下属一级为师的编制,虽然编号上可以为

3旅制(因为按照编号,115、120、129师都各还可补充一个345、360、387旅),其实

是2旅4团制的“小乙种师”。 但我们来看看新四军,就有点不同。其下属设

置,采取了一种“临时性”的“支队”编制,其特点:一是可大可小,支队大可为师,小

可为旅;二是编为4个支队,不合当时一个师2到3个旅的惯例,那么只要稍加改动,就

可以再改编为2师4旅的“小乙种军”。所以,这里其实暗留了一些“运作”的潜机。

留下这种“运作潜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四军的一张“特殊名片”——军长叶挺。

众所周知,以叶任军长,是当时国共妥协的一个产物:他为“前中共党员”,故可以为“共

方”所左右;而他又现为“非党群众”,还曾是蒋之“半嫡系”(叶与叶剑英、薛岳等为

孙中山“韶关总部”时期的“贴身4营长”之一)将领,蒋又有拉拢他的余地。所以,蒋

曾经很想通过拉拢叶挺,使新四军“国军化”。

更多推荐

编制,下属,杂牌,八路军,支队,军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