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迷你小汽车报价-2023款江铃全顺最新款
2023年11月23日发(作者:世爵车标图片)
中西文化比较
一:中西文化简述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遗产和文化沉淀溶汇于中华民族5000年波涛迭起的历史
长河中。即使经历过多少战乱与分裂,文化的认同和凝聚力使中国文化延续至今,形成一个
文化圈,光芒依旧。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中国文化的真实写
照,丝绸之路将西方文化带入中国,中国文化总是以她固有的博大和包容吸收外来文化的养
分,将其融于自身的文化中。
西方文化以古希腊文化为源头,且与基督教密不可分,把自然作为对象成为其哲学美学
的研究中心,形成认识、把握、征服自然的文化系统。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过后,自由、
平等、博爱等思想深人人心,与上帝一起指导着西方人的行为。伴随着殖民侵略的深人.文
化殖民逐渐开始.在文化殖民过程中.西方文化中崇尚追求物质利益的原始冲动显露。
简言而论:
1. 中国文化重人性.西方文化则重理智.
2. 中国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天人合一”,西方人强调“人为万物之灵”
3. 西方重物质,中国重精神。
4. 中过文化是农耕文化,西方文化是商业文化。
5. 西方流线型的语言和文字相应于西方人单向性的思维模式。他们强于分析逻辑。中国
文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讲究整体性与立体性,体现了中国人立体的思维模式。
二:从英汉广告语言比较中西方文化
广告是伴随商业社会出现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反映社会文化的特征,是现代中西方生活
中必不可少的信息、文化传播途径。作为语言分支的广告语言,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和社会
生活环境的影响,反映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两大语系,产生于不同
的自然、社会环境,透过分析英汉广告,我们会发现英汉广告语言折射出不同的民族心理,
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1思维方式不同
(1) 中国人的思维是直观的、象形的,感性的。中国人重体悟,重意向,思维带有模糊
性。汉语广告字字珠玑、突出境界,重在写意,以情动人。
(2) 西方人的思维是较抽象性、概况性,是一种较理性的逻辑思维方式。西方人重理性,
重外在探索,带有很强烈的客体对象性。英语广告简洁写实、针对性强。
就通信广告为例,中国移动是通过叙述一个个温馨感人的故事,像是女儿在外苦学舞蹈
多年,终获成功,和母亲通话分享自己的成功;丈夫出了事故,通过电话和焦虑的妻子报平
安;独龙族的少女想念远嫁城里的阿姐的歌声时通过电话如愿。直白的告诉消费者,移动通
信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方便人与人感情的沟通,达到互通心意,很中国式的直觉思维。
配合唯美的音乐背景和简单的字幕。写实,又有意境,感性十足。
但是西方的通信公司的广告却是很巧妙的采用生活细节来表现沟通的简单。美国电信公
司有一则很经典的广告:一个刚结束夜生活的女郎从酒吧步出,经过保安身边时打了个哈欠,
保安瞅见了后也随之打了个哈欠,这时旁边开过一辆清洁车,车上的清洁员在撇头时看见保
安的动作,立马他也打了个哈欠,这时正经过街道,街道上被采访的警察看见了清洁员在打
哈欠,受影响之下警察也打了个哈欠,正巧被直播了出来,晨跑的男子经过商店摆放电视机
的橱窗看见了这一幕,不经意的哈欠也钻出了他的嘴巴,一条狼狗看到了晨跑者打哈欠也跟
风起来,这时正好有辆跑车经过狗身边,车主也打起了哈欠,对面的一位中年男子也随之打
了个哈欠,这时开头出现的女郎回到家了,受中年男子影响女郎也打起了哈欠。广告想要传
达什么意思,最后一秒的文案告诉我们答案:communicating is very simple.(沟通其实很
简单。)真是精彩,这就是西方人的逻辑性思维方式,沟通就如打哈欠,只要愿意,随时随
地可以和身边的任何人沟通。概括性强,比较客观理性,文字内容较少,通过画面直接影响
观众。
2价值取向差异
(1)中国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讲求“和合”,农耕社会的生活是静止的定居生活,
家族形成。所以中国广告语倾向“名族意识”,“大家族观念”,立足为家族本位:中华牙膏
——四十年风尘岁月,中华在我心中;海尔集团—海尔,中国造;红旗轿车—坐红旗车,走
中国路,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达到营销目的。
(2)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是截然相反的,西方社会是商业社会的形态,以个人为本位,
西方文化价值观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强调个人权利不可侵犯、个人利益至高无上,乐于探索
和征服的乐趣:Just doit.(只管去做)——Nike,Obey your thirst.(服从你的渴望)—
—雪碧,Impossible made possible.(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佳能打印机。鼓励人们追
求自我,勇于探索,挑战和奋进。
三.从翻译中比较中西文化
翻译意味着将一种文化转换成另一种文化,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而进行的跨文
化交流,中西文化的差异带来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将会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对不同文化的
误解甚至错误。
1. 色彩指代意义在中西方的差别
蓝色对于中国人而言是静谧,安宁的代言词,带有美好的联想,对于英国人而言则是
个糟糕的颜色,是失败,低落,悲伤的代表。 “in the blues” 表示“情绪不佳”,并
非出于安宁中的意思 “blue Monday”表示 “周末休息后低沉的周一”,而不是静谧美好
的周一。
绿色在汉语中是蓬勃生命力和青春的代言色,但在英语中却是相反,还表示无知和经验
不足。比如说:“green hands” 意思是“新手”。 而不是直译为绿色的手。“green eyed”
译为“红眼,嫉妒”。而不是害了绿眼病 。 “green power”表示“金钱的力量”。而不
是蓬勃的生命力或青春的力量。
2.风俗的不同在中西文化方面的差异
龙是中国吉祥的瑞兽,是至尊地位的象征,炎黄子孙向来都骄傲的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龙腾虎跃之类的词却不被西方人理解,在文学翻译中也会带来难题和误解,因为龙在西方
文学中都是邪恶,凶残和罪恶的象征,这在圣经中都有特别的指出。
3自然环境的差异
中国地势是西靠高山,东接大海,东风送暖,西风送寒。因此,在中国“东风”象征“春
天”、“温暖”。比如:“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
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
宋·苏轼《一丛花》 。而英国西临大西洋,北面是欧洲大陆北岸,西风对他们来说是暖
风,而大陆吹来的东风象征“寒冷”、“令人不愉快”。英语中赞扬西风的诗句举不胜举。
比如:“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呵,春日怎能遥远?”——雪莱
《西风颂》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所以在两者诗歌的翻译上会有
很大的出入,若是那天汉语像英语般在全世界推广,成为必学的第二语言,诺贝尔文学奖
也会被中国学者拿下。真心期盼那一天的到来!
中西文化都是自成体系的,在比较研究中才能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才能互相进一
步理解对方的美学,价值观,才能将各家的精华进行相互交换补给,进一步扩充精神财富。
2012款明锐参数配置-吉利嘉际新能源
更多推荐
中华车多少钱一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