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油价格最新消息)

《医学影像技术》期末复习简答题库

1 X线是如何发现的。

X线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1895年11月8日发现的。当时,他在暗室内用高电压电流

通过低压气体的克鲁克斯管作阴极射线研究,偶然发现克鲁克斯管附近一块表面涂有铂氰化

钡结晶的纸板上发生荧光。进一步研究证明,荧光是由高电压电流通过克鲁克斯管时产生的

一种看不见的新射线所引起。这种射线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纸板,能作用于荧光屏

产生荧光,具有摄影作用。伦琴于1896年1月23日正式将此公布于世,由于不明了这种射

线的性质,所以伦琴把这种射线称为X线,科学界又称之为伦琴射线。

2 简述X线的发生及临床应用的X线的特性。

高速运行的电子群突然受阻,便发生X线。X线发生装置主要是X线管、变压器和控制

台。X线管阴极灯丝通电后发射电子群;变压器向X线管两端提供高电压,驱使电子群向阳

极高速运行,并撞击在阳极靶面上,其动能转换为99.8%的热能和0.2%的X线。临床应用的

X线特性是:1.穿透性 和X线管管电压有关,管电压愈高,产生的X线波长就愈短,穿透

性愈强。这是X线临床应用的基础。2.荧光作用 可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这

是X线透视的基础。3.感光作用 可使胶片感光形成潜影,经显影、定影处理后产生影像。

这是X线摄影的基础。4.电离作用 对人体电离的程度与吸收的X线量成正比。这是X线防

护和放射治疗的基础。

3 简述X线管的阳极效应及在实际投照工作中的应用。

X线管阳极是接受电子群冲击而产生X线的部位,称为焦点。X线焦点对各个方向的投影

称为有效焦点面积。X线管阳极端的有效焦点面积小,X线量亦少;而近阴极端的有效焦点面

积大,X线量也多,此即所谓X线管的阳极效应。根据这一原理,在实际投照工作中,应注

意将同一肢体的厚度和密度较大的部分置于阴极端,将厚度小密度低的部分置于阳极端。例

如腰椎投照时,应将下腰部对向阴极端,以求得上下腰椎影像的投影均匀一致。

4 何谓照片的黑化度?何谓对比度?简述各影响因素。

照片的黑化度系指照片上的黑白度或密度,即X线片经过摄影处理后所表现的黑化程度。

影响黑化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电流。管电流增加,黑化度增加。其次是曝光时间、管电压、焦

片距和显影条件。X线照片的对比度系指照片上明暗之间的亮度差。组织密度差别小,影像

的对比度差;密度差别愈大,其对比度愈鲜明。影响对比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电压。仟伏值升

高,X线的穿透力增加,对比度下降。仟伏值过低,X线穿透力不足,影像的对比度降低或丧

失。其次是管电流的大小、黑化度过高或过低、显影不足或过度,都使对比度受影响;此外,

散射线、X线胶片变质、红灯下暴露过久均对对比度有影响。

5 简述X线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基本原理。

X线能用于诊断疾病,首先是由于它具有穿透作用、荧光作用与感光作用等特性。其次

是由于X线通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光屏或X线胶片

上的X线量也有差异,因而在荧光屏或X线胶片上就能显示出黑白不同的阴影,形成了“天

然对比”。但由于人体软组织和体液的比重又大致相同,在它们之间缺乏“天然对比”,就需

用人工方法进行造影来形成对比,达到诊断的目的。此种方法亦称“人工对比”。

6 何谓X线“天然对比”?简述人体组织结构天然对比的类型。

由于人体组织密度和比重不同,吸收X线的程度也就不同,因此在荧光屏和X线片上,

可自然地显示出层次不同的各种影像,称为“天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天然对比”分为

四类:1.骨骼 含钙量高,吸收X线多,与其他三种组织的“天然对比”鲜明。骨骼在X线

片上显示为浓白的阴影,在荧光屏上则显示为黑暗的阴影。2.软组织与体液 人体大部分由

软组织和体液组成。其成分除水外,主要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有机物质组成。由

于它们之间差别不大,因而在X线片上呈灰白色影像,而无明显对比,但它们与骨骼、气体之

间对比鲜明。3.脂肪 密度和比重与一般软组织差别较小,故只有在比较清晰的X线片上才

能同其他软组织形成对比。脂肪组织在X线片上呈灰黑色阴影。4.气体 密度和比重最低,

与上述组织形成良好的对比,在X线片上表现为黑色影像。

7 X线检查中为何要进行人工对比?

人体各种组织虽然在X线检查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天然对比,但在腹部和颅脑则较差,就

是在天然对比较为明显的胸部和四肢,也不能完全满足诊断的要求。因此,如果单纯依靠天

然对比进行检查,由于人体各部组织或器官内以及它们之间,大部分是由许多密度大致相同

更多推荐

对比,荧光,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