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18年二手宝马5系一般多少钱)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根据表格信息判断它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3.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4.“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千古,下列有关禹的事迹,描述错误的是( )

A.司马迁《史记》中记载了禹的事迹

B.公元前 2070 年建立夏朝

C.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原始社会结束

D.通过“禅让”制传位给启

5.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

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

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

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7.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8.商鞅变法发生在( )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越国

9.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

祖”。该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管仲

10.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

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11.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

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是(

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西起咸阳,东到鸭绿江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13.历史上称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为(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开元盛世

14.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开放的社会

15.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撰写的(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6

.中国境内至少在

170

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17

传说

史实

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18

.公元

21

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19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2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

三、材料分析题(3题,共45分)

21

.以人为本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3

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

材料二

材料三 文帝、景帝重视农业,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景

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

计算了。

1

)材料一中

A

是哪位大思想家

?

1

分)墨子的人本主义思想有哪些

?

2

分)

2

)桀是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朝是公元前哪一世纪建立的

?

2

分)

3

)图

2

中两位核心人物是分别是谁

?

2

分)试分析这次起义的根本原因。(

2

分)

4

)材料三描绘的盛世景象被称为什么

?

2

分)谈谈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

2

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

分)

材料一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

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

骞凿空”。

材料二 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的设立

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1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

2

分)

2

)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称为

张骞凿空

”?

2

分)有什么重大作用

?

2

分)

3

)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2

分)

4

)请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

2

分)并举两例说明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

2

分)

23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

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

分)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李白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

明,民知所从矣。”

——

《汉书

?

董仲舒传》

1

)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2

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推行了哪

些措施

?

4

分)

2

)材料二中提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

?

2

分)除此以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他还

采取了哪些措施

?

2

分)

材料三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

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三国志

?

诸葛亮传》

材料四 三国鼎立形势图:

3

)材料三中提到

操遂能克绍

,这是指哪次战役

?

2

分)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

2

分)

4

)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根据材料四《三

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

6

分)

A

B

C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根据表格信息判断它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是迄今所知世界内涵丰

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故B符合题意。元谋人地云南,半坡人在陕西,河姆渡人在浙江,故AC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答案】B

【解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

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禽,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所以B项符合题意

3.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华夏之祖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

所以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所以选B项。

4.“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千古,下列有关禹的事迹,描述错误的是( )

A.司马迁《史记》中记载了禹的事迹

B.公元前 2070 年建立夏朝

C.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原始社会结束

D.通过“禅让”制传位给启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禹是最后一个通过“禅让制”上台的,禹通过“世袭制”传位给他的儿子启,从此

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故选D。

5.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

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

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

裔,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给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周天

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其目的是为保证王室强大,拱卫王室。对各

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

逐步构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①②③④正确,故选C。

6.《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

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更多推荐

材料,下列,西域,中国,历史,国家,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