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4日发(作者:乌尼莫克u5000报价)
浅析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周菲菲
(139********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110001)
摘要:意义理论是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以后
的语言学和哲学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其中涉及的一些意义观对以后的翻译学也
带来了一定的启示,本文将简要阐述一下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并浅析一下其对翻
译所产生的启示。关键词:意义意义理论翻译;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是现代西方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位哲学家,
他的思想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后两个时期思想的观点有着很大的差异,在后
期维特根斯坦提出了其语言哲学思想中重要的理论—意义理论,与前期他所提出的
“图像论”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维特根斯坦意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维特根斯坦在他后期的主要著作《哲学研究》这本书中,提出了语词的意义理
论。他的这种理论是一种功能论的意义理论,强调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在一定语境中
所发挥出来的功能,语词的意义在于对它的使用,这与罗素所倡导的指称论的意义理
论截然不同。其实在前期维特根斯坦在很多方面与罗素的观点是相似的,但是后期
他从自己的功能论的意义理论出发,对罗素等人和自己前期的观点进行了批驳,从而
完善了自己的意义理论。总体来说,我认为把握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需要注意以
下四点:
1、意义理论的出发点
维特根斯坦是以从他的工具论和功能论的角度出发,提出后期的意义理论的,
所以他强调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的实用性,与他前期的所主张的图像论完全不同,图像
论认为,语言是一种对实在的描述,图像联系起了语言和实在。而意义理论则主张,
语言是人们各种语言游戏的工具,服务人们的交流。维特根斯坦并且还强调在这种
交流中语言所发挥的功能,并且认为正是这种功能才赋予那些语言表达式以意义。
2、与意义相关的一些因素
一提到意义,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解释”等这样的字眼,所以与语词的意义
相关的第一个因素就是解释。一般来说,我们都会试图对某一个词的意义进行解释,
而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意义是对意义的解释所解释的那种东西”,认
为词的意义在于词的用法,对意义的解释恰恰解释的了词的用法,所以意义与解释密
切相关。
作者简介:周菲菲,女,山东胶州人,东北大学外语学院日语专业在读研究生。
意义除了与解释密切相关外,意义还与意指有关,但是,与一些别的哲学家不同,
维特根斯坦认为意义虽然和意指相关,但他却不认为意义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意指
的活动,意义也不是一种体验,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是通过人们对它的使用表现出来
的。
再一个要提一下的就是意义与语境的关系,既然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的意义在
其在一定的语境下被使用,那么他就十分重视意义与语境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后期,
维特根斯坦把语言游戏看作是语言活动的基本形式,认为无论是语句还是语词都是
在语言游戏中才获得意义的。
3、意义的不确定性
在后期,与罗素、费雷格等人一样,维特根斯坦也认为意义具有不确定性,他用
一词多义、生活形式的多样性等来解释语词意义的不确定性,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好
理解,而对于生活形式的多样性这一点,因为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词只有被使用才能
获得意义,而多种多样的生活形式又是语词使用的基础,生活形式毕竟不会那么精确,
自然语词的用法就不可能具有一种确定性,所以意义就具有不确定性。
4、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意义观
我认为,维特根斯坦的意义观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意义在于语词的使用中,第
二点是意义服务于交流,第一点我想通过以上的阐述可以看得出来,这里解释一下第
二点。
在现实生活的交流当中,人们通常不关心意义,只是为了达到某种交流的目的
而已,但是,意义却是达成这种交流的目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语词通过使用而有
了意义,创造出一定的语境,语境中便包含着意义,指向交流的目的。而且在维特根
斯坦看来,语言交流就如做游戏, 变化多端,语言交流也像做游戏那样, 有规则, 但
规则并不是不变的,玩游戏的人必须掌握游戏的规则,适应不断的变化,所以人们无
法脱离语境来把握意义,约定的用法是达到语言交流目的的唯一可靠途径, 意义是
为交流服务的。
二、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在《哲学与研究》一书中,维特根斯坦重新理解了意义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
了“意义在于使用”的语言哲学观,这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探讨意义问题,避开了
“意义是什么”之类的无法回避的问题。
而对于翻译而说,必须首先获得准确的意义,维特根斯坦指出意义在于词的用
法,并且揭示出意义与语境的密切相关性,也就是把意义、用法、语境三者紧密地联
系了起来,为翻译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规则。意义受制于语境,而使用蕴含着意向,
意向也含蕴并受制于语境。因此,可以说维特根斯坦的意义使用理论为翻译理论和
实践提供了方法
论。作为译者只有遵照翻译活动的规则,才能准确地把握意义。
此外,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意义观也为翻译的意义表达层面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语言活动是生活活动的一部分,语言的交流和意义的传达是生活的表现形式,作为一
个合格的译者,应该做到可以自己的语言去再现特定的生活形式。可见,翻译过程必
须以生活的动态原则为根据,这就要求译者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翻译标准的问题。根据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意
义的不同会导致使用的不同。使用的不同,不仅包含语境、说话人的不同,更应包含
在特定语境中说话者说话目的的不同。在翻译活动中,译者首先应该成为为原文的
读者,然后是原文文本的二次作者,这些具体的约束就限定了译者的翻译活动的标
准。译者在翻译之前,必须深入地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所描写的社会风俗,还
对原文作者本身的写作风格、艺术特色等有所把握,其目的在于能更好地理解原文,
可以更加真实地再现原文,展现作者的思想境界。而且译者在翻译时心中都会有一
特定的读者群,根据读者群的知识水平、欣赏层次来确定翻译时所使用的语言的风
格与形式。无论是严复的“信、达、雅”还是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都考
虑了读者的需求,包括考虑译文读者对异域文化的接受程度。因此,译者应尽量竭尽
全力,用语言表现出原文的不同特点以及独特的魅力。由此可见,译者可以不必拘泥
于翻译过来的语言中可能出现的语言误差。在这个过程中,译者通过原文塑造的人
物与原文作者以及目的读者按照翻译的动态性规则互动,再现其生活形式。因此,既
然生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实现两种语言转换,翻译的标准应该是多元互补的。
第二,展现翻译语言语境的地域特色。生活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翻译活动的多
样性和动态性,有时出现指代不清楚的情况,也是与源于生活形式的动态性原则,这
就要求译者对于能够充分体现出生活形式的描写,必须忠实地翻译完全,这样才能保
证译文的生动真实性,生动真实性又是不同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的载体,虽然当
今社会各文化不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但各民族仍保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语言是文化的沉淀,词汇语义必然都打着民族文化的烙印,隐含着民族文化内涵。所
以翻译时,就会涉及到异文化的沟通与移植的问题,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文化交
流的纽带,无论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直译还是意译等翻译技巧和方法,在保持原义的
基础上,突出源语文化的地域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一个译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只有
这样才会产生出“原汁原味”的译作,符合这个时代对翻译提出的要求。
三、小结
意义是语言哲学中探讨的核心问题,同时对于翻译活动也至关重要,任何翻译
都要涉及到意义转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维特根斯坦意义理论的简单介绍,并总结出
后期维特根斯坦主要的意义观,其中意义在于使用,意义与用法、语境的密切相关性,
以及生活形式多样性决定语言活动的动态性,这些基本的语言哲学思想和以及由此
得出的理论原则,无论是从翻译标准方面还是从翻译语言方面,对翻译活动都带来了
深刻的启示。参考文献
[1]涂纪亮.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陈嘉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3]盖晓兰.后期维特根斯坦意义观在翻译中的运用[J].外语学刊.2009(6).
[4]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M].中国随外翻译出版社公司.2001.
外文摘要
Meaning is the core in linguistic philosophy, which is also the
core in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The nature of translation is
“equivalent transferring of meaning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Meaning is the use”, which is the linguistic
philosophical meaning viewpoints of Wittgenstein in his later period of
life, we reflect, from the angle of linguistic philosophy, on the
acquirement and expression of meaning in translation.
更多推荐
意义,语言,翻译,理论,译者,生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