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7日发(作者:五菱凯捷价格图片)
Discovery
件 操 作 手GNT国际公司
软 册
目 录
一.工区建立与管理 .................................................................... 1
二.数据加载 ............................................................................... 3
三.微机地质应用 ...................................................................... 10
四. 微机三维地震解释综合应用 ................................................. 19
五.微机单井测井解释及多井评价 ............................................ 39
六.储层管理与预测 .................................................................. 54
七.smartSECTION模块 ......................................................... 63
八.正演建模 ............................................................................. 69
一.工区建立与管理
1.1工区目录(home)建立
我们一般习惯把Discovery工区放在一个文件夹下,这样可方便进行管理。
1) 利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建立一个文件夹,如proj-dis,同时可以把其它机器上的Discovery工区放在次目录下。
2) 在桌面上双击GeoGraphix Discovery图标,打开工区管理模块ProjectExplorer。
3) 进入ProjectExplorer > File> New> Home。
4) 通过浏览器确定proj-dis文件夹,点击确定按钮。
5) 点击下一步按钮,直至完成。
6) 在工区管理模块ProjectExplorer左侧,出现proj-dis工区目录,这样就可以在该目录下建立Discovery工区。
1.2工区(project)创建
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地学软件工作流程的第一步都是建立一个工区,Discovery软件也不例外。工区的建立包括为工区名、路径、坐标系统和工区范围等。
1) 在桌面上点击GeoGraphix Discovery 图标,启动ProjectExplorer
2) 在工具栏点击New Project 按钮或从菜单条选File > New> Project。出现New
Project Wizard(新工区向导)的工区对话框。
3) 在Project Name(工区名)框中,输入工区名称。
4) 在Description(描述)框中,输入对工区的描述 (如:位置、远景区等)。
5) 压力和深度单位,在中国,选择米制(这对底图和数据库坐标系统都没有影响)。
6) 点击Next 按钮。出现New Project Wizard 的Folder 对话框。
7) 接受工区的默认位置。同时接受允许网络用户访问工区的默认值。
8) 点击Next,出现Database Coordinate System (数据库坐标系统)对话框。为工区选 Region(区域)、 System(系统)、 Hemisphere(半球)、 Zone(区)、 Datum(基准点)、和 Area(地区)。工区的所有数据都将用选择的坐标系统存储(注意:此坐标系统一旦设定,将不能再修改;UTM坐标系统用于X坐标为6位的情况,GaussB用于X坐标8位的情况)。
1
9) 针对本次使用的工区,数据库的坐标设定调整如下:
10) 点击Next(下一步)按纽。Map Coordinate System(底图坐标系统)参数设置,应与Database Coordinate System(数据库坐标系统)参数设置相同。
11) 点击Next 按钮。在New Project Wizard中出现Extents(范围)对话框。在这个对话框中为项目输入初始范围是可选的。随着数据加到工区,ProjectExplorer 将动态地设置范围,所以此处可以不做修改。点击Finish(完成)按钮。ProjectExplorer建立新工区要用几分钟,建立好后,工区自动出现6个默认文件。
12) 工区建立后将自动激活。左面板中工区名hxl的旁边出现黄色箭头ProjectExplorer标题条上出现名字,证明工区已经激活。
,
1.3工区管理
工区目录(home)为文件夹形状,工区(project)名称旁边有个小地球。
1) 工区的激活:在ProjectExplorer窗口左侧中,选择某一工区,按右键使用Activate命令。激活后工区名旁边出现黄色箭头。
2) 工区删除、重命名:选择某一工区,按右键使用Delete、Rename命令来实现。注意:不能对当前激活的工区进行删除、重命名、备份。
3) 工区的备份与恢复:当对某一工区备份时,首先激活其它工区。选择某一工区,按右键使用Archive命令来备份,在工区目录(home)下,形成一个zip文件;恢复某工区,点击zip文件按右键,利用Restore来恢复工区。
2
二.数据加载
数据加载是任何软件操作运行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数据不能够加载,下面的各种工作都无法进行。
本工区地质、地震、测井、生产测试和分析化验资料非常丰富,不同阶段研究人员和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对本地区进行项目研究时,往往进行重复地大量数据收集工作。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地学工作者和工程师有超过60%的时间是花在寻找数据上的” 。因此,在本地区建立一个地质、地震、测井、油藏一体化数据库是非常必要的,实现不同专业数据共享、成果共享。
各种地质数据都由WellBase模块来输入、存储和管理,可以输入各种石油软件格式,对于中国用户来说,主要为Excel 表格格式。测井曲线数据由Prizm模块来输入、存储和管理,可以输入LAS/LBS、LIS/TIF、ASCII、LCB等格式。地震数据由SeisVision模块来加载、存储和管理。
地质数据 地震数据 测井数据
生产测试
分析化验
一体化数据库
地质家 地球物理家
油藏工程师
3
2.1 地质数据输入
1) 井头数据输入
井头数据文件如下:
(1)在ProjectExplorer 的主菜单右边应用模块区,单击WellBase图标,弹出WellBase模块,File > Import > Spreadsheet。出现Open 对话框, 选择Excel文件。
(2)然后Excel文件被打开,自动添加第一行(黄色)。首先选择数据项类型,输入井头数据,选择header;第二,定义输入数据的起始行;第三,定义每列字段类型(点黄色区域,再点右键进行类型选择),字段类型如下图。
(3)按下输入按钮。
选择字段 输入起始行
选择数据项
输入按钮
4
2) 井斜数据输入
井斜数据有两种格式,第一种格式为井斜原始数据(如下图),第1列为Well
ID, 第2列为测量点序列号,第3列为测量深度,第4列为倾角,第5列为方位角。
第二种格式为处理后的井斜数据,第1列为Well ID, 第2列为测量点序号,第3列为测量深度,第4列为垂直深度,第5列为东西向位移,第6列为南北向位移。
加载步骤与井头数据加载相同。
5
3) 分层数据输入
分层数据文件格式简单, 第1列为Well ID, 第2列为某层顶部深度或底部深度,第3列为另一层深度,如下图。加载步骤与井头数据加载相同。在定义Well ID字段时,只需定义最下栏,选中Well ID即可,上面两栏空着;定义每一层深度时,需手动输入层位名称和数据源。
4) 试油数据输入
试油数据文件格式如下图, 第1列为Well ID, 第2列为试油次数序列号,第3列为试油日期,第4列为试油井段顶部深度,第5列为试油井段底部深度,第6列为日产油,第7列为日产水。加载步骤与井头数据相同。
6
5) 速度数据输入
速度数据主要用来为合成记录和层位标定提供一个初始速度,第1列为Well ID,
第2列为速度测量序列, 一般为1,第3列为测量点序列号,第4列为双程时间,第5列为垂直深度,第6列为速度类型。加载步骤与井头数据加载相同。
2.2 测井数据输入
Prizm可以接受ASCII 、LAS、LBS、LIS/TIF等格式的数据文件,其中最常用为ASCII格式和LAS格式。
1) ASCII格式测井数据输入
(1)打开Prizm软件, 菜单File > Import > ASCII Import,选择输入的文件。
(2)首先在Well ID窗口下添加井的Well ID, 在下面窗口点击数据起始行, 上面自动弹出两排小窗口, 用户需要定义每列曲线的名称和单位。注意:如果不想输
7
入某一列,可在曲线列表中选择Skip Column; 如果在曲线列表中没有输入的曲线名称和单位,可在Prizm > Project > Setting > Default Curves 和Units菜单下添加曲线名称和单位。
(3) 定义完曲线名称和单位之后,点击Import按钮。
2) LAS格式测井数据输入
LAS格式测井数据输入非常简单,可以单井或大批量输入。
起始行
单位
Well ID
曲线名称
8
2.3地震数据加载
SeisVision地震数据加载分三步:第一,把SEG-Y地震数据转换为SeisVision的内部格式3dx或是3dh;第二,建立一个地震解释工区;第三,添加3dx或3dh地震数据。
1) SEG-Y地震数据转换为3dx格式(共6步)
(1)打开SeisVision模块,选择2D/3D解释模式,点击SeisVision > Load
Seismic > Load 3D Data。输入数据体的名字和版本,选择SEGY文件的路径。
(2)点击Next, 软件会自动读取线头信息,用户不必修改线头和时间窗口参数。如果用户输入波阻抗数据,用户Data Type菜单下选择Inversion。如果用户输入深度域数据体,在Data Domain中选择Depth。
(3)点击Next,利用Header Dump菜单分析判断主测线、联络测线、X、Y在道头中的位置和字节长度。一般主测线在5或9位置上,联络测线在13或21位置上,X、Y分别在73、77位置上。
(4)点击Next,点击Scan按钮,软件自动读取主测线、联络测线范围和原点等信息。注意:在上一步,如果道头中没有X、Y坐标信息,需要在3 Points菜单下定义三点坐标。
(5)点击Next,最后出现下图窗口, 给出3dx格式的文件路径和文件名,点击Load按钮,开始加载。
2) 建立一个地震解释工区
(1)打开SeisVision模块,选择2D/3D解释模式。
(2)选File > New Interpretation,给出解释工区名称hxl3d, 点击OK按钮。自动在Discovery工区hxl文件夹下,建立hxl3d文件夹,同时在hxl3d文件夹里形成一系列配置文件。
3) 添加3dx或3dh地震数据
(1)利用File > Open打开所建立解释工区。
(2) 进入Interpretation > Interpretation Manager菜单,利用Add按钮选择第一步所形成的hxl3d.3dx文件。
(3) 进入File > Save,保存上面的操作。
9
三.微机地质应用
微机地质应用工作流程简图
地质数据 地震数据 测井数据
生产测试
分析化验
微机地质应用工作流程
井位图
一体化数据库
地震测网图
生产现状图
地层对比图
原油性质图
油藏剖面图
分析处理
各种储层参数图 沉积微相图
油藏综合评价图
10
1) 井位图建立
(1) 在WellBase中,选菜单Layer > Create点OK,弹出wellbase图层控制窗口。
(2) 双击左边目录中的Well Header,选中Well ID后拖到右边白圈周围合适的位置,在此可以点右键调节井名字体、大小、颜色等。也可在井圈上单击右键以改变井圈大小颜色等。
(3) 在Name中给底图起一个名字,点击确定。
(4) 点击GeoAtlas,起动GeoAtlas模块。
(5) 点击File > New > Map,弹出图层选择窗口:
(6) 在需要的图层前点击复选框,选中图层,图的右边出现该图层,点击OK。
(7) 如果需要对井名、井圈等属性进行修改,点击右键选Update Active layer。
2) 等值线图(Isomap)建立
(1) 等深图
① WellBase中,选菜单Layer > Create > 点OK,弹出wellbase图层控制窗口
② 双击左边目录中的Well Header,选中Well ID后拖到右边白圈周围合适的位置,双击左边目录中的Formations,选中Top Subsea,在Select Formation中选择
11
合适的地层,在Select Source中选择合适的分层来源(也可全选),点击Up、Down可以选择分层的优先权。
③ 点击GeoAtlas,起动GeoAtlas模块。
④ 点击File > New > Map。
⑤ 在需要的图层前点击复选框,选中图层,图的右边出现该图层,点击OK。
⑥ 找到一口井的井深数据,单击该数据,在井深周围出现小蓝框,单击右键选Contour。
(2) 沉积厚度图
沉积厚度图的制作基本与等深图一样,只有在第2步有一点区别,区别如下:双击左边目录中的Well Header,选中Well ID后拖到右边白圈周围合适的位置,双击左边目录中的Formations,选中Top Subsea,在Select Formation中选择需要计算厚度的两个地层(两个地层分别拖拽),按Ctrl选中白圈周围两个地层数据,点击右键选Calculate Gross Thickness。
(3) 关于等值线图修改的几个问题:
① 等值线的调整
点击右键Update Active Layer,选Contour边的Option。在这里可以调节等值线的颜色、粗细以及等值线上标注的字体、大小、颜色等。
12
② 等值线的修改
选中一根等值线,用左边的编辑按钮编辑。
③ 等值线算法
点击右键 > Update Active Layer > Build Parameters > Gridding Algorithm。具体等值线算法如下:
Minimum Curvature(最小曲率法):基于连续,定位多项式的迭代方法可形成具有最小曲率特性的表面。
文字工具
编辑结点工具
剪断等值线工具
删除结点工具
选择工具
多边形选择工具
结点选择工具
画断层、等值线
13
Adaptive Fitting(自相关拟合法):可立体解约束调和函数方程。
Triangulation(三角法法):根据所有可用数据点形成三角形来推导网格节点值。
Weighted Slope(加权斜率法):反向距离函数用来权衡相邻数据位置处表面斜率。
Kriging(克里金算法):使用半变量图分析数据的方向和空间持续性来形成表面。
Moving Weighted Average(可移动的加权平均)
Weighted Least Squares(加权最小平方法):最小二乘拟合法用于局部相邻数据值。
Closest Point(最临近点法):给每一图格节点赋以最近数据点Z值。
Distance to Data(距离控制点法):绘制显示网格节点和控制点之间距离的图。
注意:当数据点多余150个时,最好使用最小曲率法,当数据点小于150个时,建议使用自相关拟合法。
④ 网格大小修改
点击右键 > Update Active Layer > Build Parameters > Grid Spacing > Grid
settings。可以通过调节行与列的数目来改变网格大小。
⑤ 颜色充填
点击右键 > Update Active Layer > 单选Color Fill > Options >可以选择充填方式(密度充填Color Density、等值线充填Color Fill Contours、网格充填Color Fill
Grid) > Spectrum选择充填色块模版。
⑥ 加数据点
如图选Data Point,然后选屏幕左边铅笔工具,在图中加点,单击右键,选Set
Entity Value > Elevation。然后右键选Update Active Layer > OK。
14
3)各种剖面图(Xsection)创建
(1) 建立剖面图
建立一个剖面图可以用下面四种方法建立:
① 在GeoAtlas中,打开一个井位图,在主菜单上选Cross Section > Define
Cross Section > Well to Well,然后用鼠标选中需要做剖面的井(在井圈上单击),选完后双击左键,系统会弹出Xsection模块,OK。
② 在Prizm中,打开需做剖面的井,然后在主菜单上选Tools > Create Cross
Section > In Xsection,系统会弹出Xsection模块,OK。
③ 在SeisVision中,切一个过井的任意线,然后点右键选Create Cross
Section。系统会弹出Xsection模块,OK。
④ 直接启动Xsection,在主菜单上选File > New,或Ctrl+N,或点 ,点蓝色+号选取需要的井,OK。
(2) 剖面图的调节
① 井与模版的调节
右键选Wells/Logs。选择井和对应的显示模版
② 调节剖面井位置
右键选Layout
Horizontal Spacing:调节井间距
Vertical Scale Type:用井轨迹显示还是用直井/斜井投影方式显示剖面
Datums:层拉平
Scaling:调节剖面横、纵比例
Depth Interval:调节剖面显示井段,可以通过调节顶Top、底Bottom来用测量深度、海拔深度、测井曲线的起始与终止以及分层为界显示剖面。
③ 给剖面上地层对比线
右键Formation Tops
Correlation Lines:画地层界线,将需要画的地层界线选到右边的白框里。
Picks:在井上标注分层标记,将需要标记的地层界线选到右边的白框里。
15
④ 调节剖面边界
右键Marginalia
复选Show Marginalia,可以调节剖面左、右、上、下空白边界,在Title中输入剖面名称,Depth Lines and Labels是调节剖面两边深度标记。
⑤ 以上全部调节完以后,可以存成一个固定模版,在以后做新剖面时可以不用再调。File > Save as Xsection template,起一个名字。
在新建剖面时可选用已保存的模版。
(3) 剖面图的加标记
① 加断层
Tools > Annotations > Add lines 然后画一条断层线
Tools > Formation/Fault picks
> Select 选中某一地层。
Tools > Formation/Fault picks
> Add Formations 再加两个点,
然后移动两个点到断层线上即可。
或选中节点,右键Properties
> Vertical Separation直接给断距值,Apply后再选Offset Formation Tops,自动按断距断开层位。
② 连砂体
Tools > Annotations > Add Polygon 在相应的位置画一砂体。右键选Properties>>Fill,选一需要充填的岩性。
③ 加位图
Tools > Annotations > Add Picture ,在相应的位置画一方框,右键选,Properties,Browse选择一个位图。
④ 加文字
Tools > Annotations > Add Rectangle,在相应的位置画一方框,右键选Properties 在Text中输入文字。
16
4)生产现状图制作
(1) 在WellBase中,选Layer > Create 把井名拖到井圈周围;
(2) 选Production Statistics > Cumulative Water Volume 把产水量拖到井圈周围,选择一个地层的产量;选Production Statistics > Cumulative Oil Volume 把产油量拖到井圈周围,选择一个地层的产量;起一个名字,OK;
(3) 点GeoAtlas图标起动GeoAtlas,选中图层,点OK。
(4) 在图层中点击 图标,选中Proportional Pie。
点击Define/Edit,把Cum Oil Volume S12 Production和Cum Water Volume S12
Production用 选到下面,可以改变颜色,OK。
(5) 下图为某地区探井-评价井2002年1月生产现状图。
17
5)沉积微相图制作
根据单井相分析、岩性特征、沉积特征,结合测井相特征,在沉积模式和相序递变原则指导下,在砂岩百分比分布图上,进行沉积微相分布。
(1) 利用GeoAtlas打开S32段砂岩百分比图:
(2) 打开GeoAtlas > layer > Create Blank Layer,建立一个空图层。
(3) 选择图层类型为Isomap, 并给出图层名称:S32段沉积相。
(4) 在S32段沉积相图层上,选择线的类型为Clipping Polygon,勾画各种微相的边界,水下分流河道砂岩百分比大于40%,河口砂坝砂岩百分比10%-40%,前扇三角洲砂岩百分比小于10%。
(5) 用GeoAtlas绘图工具中的Custom Color按钮定义
首先选中一个Clipping Polygon,利用Custom Color按钮定义颜色,同时定义Clipping Polygon的Fill为Foreground,如下图。
(6) 下图为最终S32段沉积微相图。
18
四. 微机三维地震解释综合应用
微机三维地震解释工作流程
下面分别为地震解释工作中合成记录及层位标定工作流程与三维地震解释工作流程。
合成记录道与地震道频谱相关分析
合成记录及层位标定工作流程
声波、密度测井曲线
地震资料频谱分析
VSP速度分析
理论子波初步标定
地震测井速度分析
井旁地震道提取子波
精细标定
全区地震地质标定结果对比
最终精细标定结果
19
层位标定
利用相干体,进行
断层识别和组合
地震资料
品质分析
正演模型建立
解释方案
地震解释工作流程
地震迭
后处理
道积分
剖面
地震属性
地震反演
波组特征
分析
利用3D可视化,
进行全三维解释
波阻抗
数据体
频率
衰减体
构造解释 速度分析与建场
岩性解释
构造和岩性圈闭成图,
构造特征和断裂特征研究
20
1)地震迭后处理-相干体
(1) 点击按钮启动pStax叠后处理模块,打开pStax窗口。
窗口列出了地震资料叠后处理的三个主要步骤:加载数据、选择处理方法和处理。
(2) 菜单条File > Select Input(选择输入数据),打开Select Input(选择输入数据)窗口,点击右上角的Browse(浏览)按钮,选择3dx格式(或SEG-Y格式)地震数据,点击Amp stats(振幅统计)可以查看所选数据的振幅直方图,点击OK关闭窗口。(注意:如果选择的是3dx格式,则处理后的数据体也是3dx格式;如果选择SEG-Y格式,则处理后的数据体也是SEG-Y格式)。
(3) 菜单条Process > Add(添加处理方法) > SCAN(相关),打开Semblance
Computation and Analysis(SCAN)(计算和分析设置(相干))窗口。
Window Length(扫描时窗长度)44ms,Maximun Dip Search(最大地层倾角)10ms/tr。Search pattern(扫描方式)栏Predifined(已定义)有四种扫描方式:Cross4
四点扫描, Custom 自定义扫描,L2 Pattern 两点斜线扫描,Star8 八点扫描。
根据需要设置,这里选择Cross4方式。Windowing(视窗)栏设置Start time(起始时间)500ms,End time(终止时间)1500ms。取消Create timeslice file(生成时间切片)。点击OK,设置完成。
(4) 在pStax窗口显示出了(INPUT DATA)加载数据、(SCAN)处理基本参数设置和(OUTPUT)输出设置。
双击OUPUT,打开Define processing output(定义输出)窗口进行输出设置。选中Apply output filename suffix(输出文件后缀)填写_SCAN,选中Apply output
survey filename suffix(输出测网后缀)填写_SCAN,其它保持默认,点击右上角的Process按钮,开始叠后处理运算。运算完成后生成相干数据体hxl3d_SCAN.3dx。
注意:pStax模块提供的处理方法有:Complex Attribute为复地震道分析,通常所说的三瞬处理;Convolution为褶积处理;Correlations为相关分析;Filter为滤波处理;General Amplitude Scaling为增益处理;Integrate Traces为地震道积分,通常所说的相对阻抗;Phase Rotation为相位反转;Remove DC Bias和Remove
Spikes为剔除地震道异常值处理;Resampling为重采样;SCAN为相干分析;Trace
Mixing为地震道均衡处理。
21
2)合成记录制作及层位标定
(1) 打开一条过欢45井的地震剖面,选择一口井,点击鼠标右键选择SynView(合成记录)菜单。打开合成记录制作窗口
Gain(dB)栏中可以调整合成记录增益,Phase(Deg)栏中可以调整子波相位,Center Freq(HZ)栏中可以调整子波主频。
主窗口Sonic/Density Log(声波、密度曲线)、Interval Velocity(层速度)、RC(反射系数)、Synthetic(合成记录)以及Seismic Trace(地震剖面)都可以调整。
(2) Sonic Log声波曲线调整:
在Sonic Log栏点击右键,通过快捷菜单可以调整声波曲线的Display(显示方式)和Time Scale(纵向比例),同时可以对声波曲线进行滤波处理(Sonic Log
Process)。Sonic Log Process(声波曲线滤波处理)窗口中的Log smoothing栏中,Sharp edges(高干扰)到Low noise(低干扰)表示滤波程度越来越高。
(3) Density Log(密度曲线)调整与声波曲线调整基本一致。
(4) Interval Velocity(层速度)调整:
Time Depth Process(时深转换处理)窗口中Time to Depth sampling granularity(时深转换采样间隔)中由Fine(小间隔)到Coarse(大间隔)可以设置采样间隔的大小。
22
(5) RC(反射系数)调整:
RC Series Process(反射系数系列处理)窗口中,Threshold(槛值)栏中可以设置反射系数的DisCard RC’s Less Than(低截值)和Clip RC’s Greater Than(高截值)。Polarity Convention(极性转换)栏中可以设置由低阻到高阻界面(Low to High
Impedance)为正反射系数(Peak(+))或是负反射系数(Peak(-))。
(6) Synthetic Trace(合成记录)调整:
在WaveLet Filter Process(子波处理)窗口中可以选择子波,可以对子波进行编辑。
(7) Seismic Trace(地震剖面)调整:
在Display(显示)窗口可以设置地震剖面的显示方式。
(8) 标定过程中,首先要识别曲线标志层和地震剖面标志层,利用time shift(时间移动)录同步工具工具,调整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的对应关系,利用曲线与合成记调整测井曲线与合成记录的对应关系,标定好后利用Update Velocity
保存合成记录和速度。保存时弹出Update & Synthetic(更新速度和合成记录)工具velocity survey to GXDB(更新数据库中的速度测网)窗口,
23
在Velocity(速度)栏,填写ID(序列号)(一般填写数字,如1-9),点击右侧的Add new survey(添加新测网)按钮,保存合成记录和速度。如果ID重复可以用Overwrite(更新)按钮重新保存合成记录和速度。
关闭Synview(合成记录)窗口。
(9) 在地震剖面上选中欢45井,点击右键选择Well Log Display(曲线显示)菜单,打开Individual Log Display(单独的曲线显示)窗口,点击Left Curve Display(井轨迹左侧曲线显示),在Curve selection栏选择Synthetic,Wiggle Fill栏选择Right,保持其它默认设置,点击OK,合成记录就显示在地震剖面上。
3)层位和断层建立、解释
(1) 建立地震解释层位有两种方法:
24
① 在SeisVision主窗口菜单条选Formations > Formations list(分层列表),打开Formation List窗口,在Formations栏中选择准备追踪的地质分层(按Shift键多选),点击右侧的Create Horizons(创建层位)按钮,创建与地质分层名相同的解释层位名字。点击Close关闭窗口,层位导航器(View>Horizon Palette)将显示新建的层位。
② 菜单选Horizons > Horizon Manager(层位管理),打开窗口。点击右上角的Add(添加)按钮,打开Add Horizon(添加层位)窗口,Horizon name栏中填写T32,Symbol栏填写T32,保持其它默认设置。点击OK便添加了T32层位。 点击Close关闭Horizon Manager(层位管理)窗口,T32就显示在层位导航器上。
(2) 解释层位设置
打开Horizon Manager(层位管理)窗口,对应层位点击Color(颜色)栏中的颜色设置相应层位的颜色;
点击Event Detection(同相轴识别)栏的选项,选择与层位对应同相轴峰谷值的None(任意)、Peak(波峰)、Trough(波谷)、Zero +/-(由波峰转向波谷的零相位)、Zero -/+(由波谷转向波峰的零相位)等。
点击Formation(地质分层),将建立的地震层位与地质分层一一对应,如地震中追踪的T32层位的地质分层为S32,就必须将T32层位的Formation设置为S32。注: SeisVision解释系统中要求解释层位与地质分层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保证在时深转换过程中选择正确的速度信息,并进行井点校正。
(3) 建立断层
① 菜单条Fault > Fault Manager(断层管理),打开Fault Manager窗口。
② 点击右上角的Add(添加)按钮,打开Fault Editor(断层编辑)窗口,在Name栏填入fault1,Symbol栏填入f1,Type栏选择Normal fault,保持其它默认设置,点击OK。同样,添加断层fault2。
③ 对应断层的Color(颜色)栏中设置断层颜色。点击Close,关闭窗口。断层显示在断层导航器中上。
(4) 层位与断层解释
① 解释工具:
25
断层解释工具
层位解释工具
解释断层
地震层位
层位解释工具如下:
Drag picking mode 拖曳拾取模式、单项自动追踪模式
Polygon picking mode 多边形拾取模式、手动解释模式
2D auto-picking mode 二维自动追踪模式、剖面自动追踪模式
Erase pick mode 擦除模式
Screen Up/Down 屏幕上下滚动
断层解释工具如下:
Point Add Mode 添加控制点模式
Segment Pick Mode 断层拾取模式
Point Select Mode 断层选择模式
Fault Heave Pick Mode 断距拾取模式
Screen Up/Down 屏幕上下滚动模式
注: Unassigned 未命名断层
② 层位与断层解释
根据标定结果,选中层位导航器上层位S3,在剖面上进行解释。Main Map View(底图)上选择 (时间域)显示方式,解释的层位S3便显示在底图上。点击色
26
棒下侧settings(设置)按钮,打开Color palette setting(色棒设置)窗口。Palette
Adjustments(颜色调整)栏选择、调整色棒,Data range mode(数据范围)栏设置色棒的动态范围。点击Edit可以编辑色棒。
菜单条Horizons > Interpolation 3D Auto Pick:S3可以对S3层自动插值处理,另外还可以选择Erase 3D Auto Pick:S3删除自动插值,选择Erase Horizon:S3删除整个S3解释结果,选择Smooth Horizon:S3对S3层位平滑处理。
在断层导航器上选择断层f1,利用用在剖面上拾取断层,要对断层f1修改,先可以添加新点子,点击右键在剖面上选中f1,托动拾取的点子进行修改,用可以删除断层或者点子。
解释断层时可以先作为未命名断层,剖面上断层被选中后点击右键选择Reassign Fault Segment可以将断层重新命名。
解释断层断距要相应层位对应,可以每个剖面上逐个解释断距,也可以在剖面上解释断层完成后,整体解释断距。菜单条File > Fault Heave Calculate(计算断距),打开Fault Heave Calculate(断距计算)窗口
选中层位S3和相应f12、f13、f14、f15、f16的断层,点击Calculate Heaves(计算断距)计算断距。
选中断层f1,利用断层平面拾取工具 可以在底图上解释断层,选择断层平面
27
编辑工具 可以在底图上修改断层。
③ 地震地质解释时可以将常规地震剖面进行简单处理,辅助解释。
菜单条Seismic > Process Seismic Section(地震剖面处理),打开Seismic
Processing Control(处理方法设置)窗口,Processing Step Chooser中选择Instantaneous Attribute(瞬时属性),
点击Parameters进行参数设置。Attribute Type中选择Instantaneous Phase(瞬时相位)。
点击OK完成剖面属性转换,原来的振幅属性剖面转换为瞬时相位属性剖面。
28
4)三维可视化
(1) 在SeisVision主窗口,选择Tools > 3D View(三维可视)
(2) 打开3D View窗口,并在窗口中点击右键,选择3D View Properties(三维显示属性)选项,打开三维显示设置窗口。
在3D View Properties(三维显示属性)窗口中,可以设置地震剖面、井位、解释层位、断层和属性层面在三维窗口中的显示方式。
(3) 地震剖面显示设置:
点击Seismic Views左侧“+”号,选中剖面AA’-hxl3d-inline570-amp(该剖面在SeisVision主窗口中已打开,选中3D Viewer窗口的Toggle Seismic Display(地震剖面显示开关)按钮,剖面才可以显示出来),在Views栏中可以设置地震剖面显示的透明度。选中Wells(井轨迹),如果只显示部分井轨迹可以进一步选择。
(4) 解释层位显示设置:
点击Horizons左侧“+”号,选中层位S3,在Horizon栏设置透明度(Translucence)、Surface Overlay(迭合层位)栏选择Time。
(5) 断层显示设置:
点击Faults左侧“+”号,取消Unassigned(未命名断层),在Faults(断层)栏中将Surface Display(断面显示)选择为Filled Polygons(多边形充填)方式。
(6) 属性信息显示设置:
点击Attribute Surfaces(属性层面)左侧“+”号,选中一个属性层面(如Ng-10+20_),在Attribute Surfaces栏中设置显示透明度。
(7) 三维显示基本设置:
General(概要)选项,选中Show Cursor(显示光标)、Show Survey(显示测网)选项,三维窗口将显示鼠标位置和三维边界。在Edit Color栏可以设置三维窗口的背景(Background)颜色、选中(Select)颜色和井轨迹(Wells)颜色。OK。
(8) 如果需要重新调整,在3D Viewer主窗口点击右键进行调整。
利用缩放工具,在窗口中按下并托动鼠标可以改变三维显示的比例。利用移动工具可以转换方位变换视角。
29
选择工具
缩放移动工具
纵向比例调整工具
剖面显示开关
三维显示
指示方向
(9) 三维空间上层位和断层解释:
放大窗口,在层位导航器中选中S3,选择一种追踪方式,便可以在三维剖面上解释层位。
对断层调整时,在三维窗口中点击准备调整的断层(Segment),点击右键选择Open Seismic Line/Timeslice(打开地震剖面或时间切片)选项,打开常规地震剖面。可以对断层进行编辑。
5)速度分析与时深转换
速度分析有三种方法:
方法一:变速成图,利用井资料的地质分层与解释T0进行速度分析
SeisVieion窗口,菜单条选Interpretation > settings打开窗口。点击Depth
Conversion(深度转换)选项,Data source栏选择Seismic Horizon/Well Formation
30
Tops,Velocity Type栏选择Average Velocity,点击OK关闭窗口。
注:在进行详细的多层解释时,通常用层速度较好,因为层速度本身就有可解释的值(比如:总岩性推论或超压探测等)。但是,每个层的基于层速度的地层深度转换必须从最浅向最深进行。用平均速度,层位的深度转换可按任何顺序进行。
在层位导航器上选择S3层,按下Main Map View(底图)左上角的t(显示时间层面),底图上显示解释好的S3等T0图。
按下Main Map View(底图)左上角的v(显示速度层面),菜单条选Interpretation>>Grid Velocity(计算速度网格),计算平面速度场。
按下Main Map View(底图)左上角的d(显示深度层面),菜单条选Interpretation>>Convert to Depth(转换到深度域),将解释的层位转换到深度域,就完成时深转换过程。
31
方法二:常速-变速成图,利用井的速度曲线拟合速度
在setting窗口,将Depth Conversion栏中的Data source设置为Velocity
Surveys(速度测网)。
菜单条选Wells>>Well List(井位列表)打开下面窗口,Component(选项)栏选Velocity/Synthetic Surveys(速度/合成记录测网),选h45井,选择Survey 2,点击右侧的Activate(激活),设置已有速度井的激活速度。
菜单条选Wells>>Velocity Tools(速度工具)>>Velocity Interpolation Control(速度插值控制),打开窗口,设置时深转换时的参考速度。共有三种方法:
① 利用工区内所有速度(包括加载的速度<一般为VSP资料>和制作合成记录生成的速度)插值速度场。在Velocity Interpolation Control(速度插值控制)窗口,Velocity Survey Method(速度计算方法)栏中,选择Interpolate velocities。
② 只用工区内加载的速度插值速度场。在Velocity Interpolation Control(速度插值控制)窗口,Velocity Survey Method(速度计算方法)栏中,选择Only use wells
with velocity surveys。
32
③ 为没有速度的井设置参考速度,用于速度场插值。在Velocity Interpolation
Control(速度插值控制)窗口,Velocity Survey Method(速度计算方法)栏中,选择Use reference wells。
在Reference Well Setup(设置参考速度)栏的Reference(参考井)中选择欢1井,Wells available(已有井)中选择一些井,点击考井)中。要添加全部井点击按钮。
按钮添加到Reference(参 可以从底图上选择井位,选中Allow map selection(允许从底图上选择)选项,按着Shift键在底图上选择井位后,点击按钮。
菜单条选Wells > Velocity Tools(速度工具) > Velocity Survey Graph(速度曲线),打开Velocity Survey Graph(速度曲线)窗口,默认显示的是当前井的激活速度。
在窗口中点击右键,选择Display Setting(显示设置),在Graph Setting栏可以自定义图形显示的最大、最小时间(深度),在Overlay Active Velocity From(迭合激活速度)栏中选择齐113、齐80。
33
时深转换具体操作过程与方法一相同
方法三:常速成图, 利用已知速度平面或时深关系(Dep=f(t)),运用GeoAtlas模块的图层运算功能,进行时深转换运算。
6)构造成图
层位断层解释、时深转换完成和属性提取后,可以制作T0图、构造图等图件。
(1) 进入菜单条选择Layers>>Horizon Surface(层位面),打开Horizon Isomap
Layer Control(制作等值图)窗口,
(2) 点击Surface(层面)栏中Select Surface(选择层面),打开Extract Surface(选择层面)窗口,Data Type栏选择Horizon Time(时间域的层位),Time Units
(时间单位)栏选择Milliseconds(毫秒),Horizon Name(层位名称)栏选择S3层,点击OK关闭窗口。Horizon Isomap Layer Control(制作等值图)窗口的Surface(层面)栏显示默认名字为S3 Hirzon,Time Structure Map,在Output Window(输出范围)栏可以设置生成T0图的范围。
(3)点击Surface(层面)栏中Process Surface(层面处理)按钮,打开Map
Surface Data Processing(层面数据处理)窗口,选中Interpolate interior gaps in
surface(层面数据内插),选中Apply smoother(应用平滑因子)栏中Number of points(参考点数)设为9,点击OK,关闭窗口。
34
(4)点击Output Options(输出选项)栏中Create IsoMap Layer(生成等值线图层)按钮,打开IsoMap Build Surface:Create Layer(创建图层)窗口。
(5)选中Display(显示)栏中的Contours(等值线)和Color Fill(颜色充填)选项,保持其它默认设置,点击Finish关闭窗口。S3层的等T0图制作完毕,图层名为S3 Hirzon,Time Structure Map,可以在GeoAtlas模块中浏览、编辑。
35
(6) 在GeoAtlas中进行进行构造图的显示、编辑和打印。
另外,在Extract Surface(选择层面)窗口,Data Type栏选择不同的数据类型便可以制作相应的图层。选择Horizon Depth(深度域层位)可以制作构造图,选择Seismic Timeslice(时间切片)可以制作时间切片平面图,选择Velocity(速度)可以制作速度平面图。
7)地震属性提取
(1) 在SeisVision主窗口菜单条Attributes > Attribute and Surface
Calculator(属性和层面运算),打开Attribute and Surface Calculator(属性和层面运算)窗口,点击Attibute Library(属性库)。
在Attributes栏中列出了振幅、频率、相位、能量等21中地震属性,提取时根据需要选择。Analysis Window(提取范围)栏中提供了三种时窗定义方法:
方法一:选中Window About Horizon(层位上下时窗)方法,对应Window
Definition(时窗定义)栏中Horizon 1选择Ng层,Offset(ms)(偏移)填写-10(时窗从Ng层以上10ms开始),Length(ms)填写20(时窗长度为20ms)。
36
方法二:选中Windows between Horizons(两层位之间时窗)方法,对应Window
Definition(时窗定义)栏中Horizon 1选择S3,Horizon 2选择S4。
方法三:选中Time/Depth Window(等时等深时窗)方法,在固定的时间范围内提取属性。
Data Type(数据类型)栏选择3D,3D Survey(三维测网)栏选择hxl3d,Version(数据版本)栏选择amp。
设置完成后,点击Calculate(运算)提取地震属性。需要几分钟时间,点击OK,属性提取完成。
(2) 在层位视窗内出现3D Surfaces(三维属性层面)选项。双击3D Surfaces(三维属性层面)选项中Ng-10+20_RMS,底图上就可以显示Ng层位的均方根振幅属性。
37
(3) 地震属性管理,进入菜单条选择Attributes>>Attribute Manager(属性管理),打开Attribute Manager(属性管理)窗口,点击3D Attributes(菜单)。该窗口可以管理已经提取的地震属性信息,删除、重命名、分析和平滑地震属性层,并查看属性提取的基本设置。
38
五.微机单井测井解释及多井评价
微机单井测井解释及多井评价工作流程
39测井曲线环境校正与标准化工作流程
原始测井数据
环境校正
Schlumberger模板Halliburton模板
用户自己模板
确定标准层和对比标准层
标准层:厚度大于5米、稳定分布泥岩段
标准层测井值分析
趋势面法分析、直方图法分析
计算每口井测井校正值
标准化
利用每口井测井校正值对每口井校正
测井分析流程
环境校正 岩心归位 岩心分析数据
曲线标准化
四性关系研究
确定岩性、电性、物性和含油性之间关系
测井数据
解释成果报表输出
解释模型建立
单井多井评价价
检验解释模型 解释成果图形输出
40
5.1 微机单井测井解释及多井评价
1) 打开某口井测井曲线
打开某口井测井曲线,有两种方式:
(1)打开Prizm软件,利用File > Open Well, 选择井,然后点击Open按钮。
同时利用Prizm左箭头图标选择上一口井,利用右箭头图标选择下一口井。
(2) 利用GeoAtlas模块打开一张井位图,首先在井圈上左键点击,当出现蓝点时,表示该井被激活;按右键,出现一系列菜单,选择View Well(s) in Prizm, 即可打开该井测井曲线。
41
2) 测井曲线显示模板制作
利用Prizm打开某口井测井曲线, 进入Edit菜单, 上面五个参数用来控制和调整测井曲线显示模板。
(1)Depth: 控制垂向比例、深度道宽度、水平网格、深度标志间隔及字体大小等参数,调整完参数之后,点击Apply按钮,曲线显示即刻发生变化。
42
(2)Tracks: 增加删除曲线道、曲线道比例类型(线性、对数)、曲线道宽度、曲线道属性等参数,调整完参数之后,点击Apply按钮,曲线显示即刻发生变化。
(3)Tracks: 增加删除曲线道、曲线道比例类型(线性、对数)、曲线道宽度、曲线道属性等参数,调整完参数之后,点击Apply按钮,曲线显示即刻发生变化。
曲线道名称 曲线道宽度
曲线道比例类左值 右值
曲线道属性
增加曲线道 删除曲线道
曲线道 曲线名称 曲线比例 曲线左值 曲线右值
增加一条曲线 删除一条曲线
曲线颜色、粗细
43
(4)Area Fills: 区域充填主要用来显示测井解释成果,可在两条曲线之间、一个常数与一条曲线之间充填各种颜色和岩性。 首先利用Add按钮选择一个曲线道;第二, 在Pattern菜单下选择某一颜色或岩性;第三,在Left菜单下选择左侧包络线,可以为常数或某一曲线;第四,在Right菜单下选择右侧包络线,可以为常数或某一曲线。最后点击Apply按钮。
(5)Data Posting: 主要用来显示取心井段、DST井段、射孔井段和试油井段等数据。首先利用Add按钮选择一个曲线道,一般放在深度道上;第二, 在Annotation菜单下选择数据类型(取心井段、DST井段、 射孔井段和试油井段);第三,在Justify菜单下定义数据位置(左侧、中间、右侧)。最后点击Apply按钮。
44
3) 测井曲线显示、编辑与预处理
(1)测井曲线显示:进入View菜单下,见下图,对经常用的参数进行了解释。
(2)测井曲线编辑与预处理:进入Tools菜单下,见下图,对经常用的参数进行了解释。
简单深度偏移
复杂深度偏移
编辑曲
线集层位断层拾取
手工解释储层油层厚度
层位断层拾取
手工解释储层油层厚度
SP基线偏移
添加注释
管理曲线集
曲线集串联与并联
岩心分析数据输入
控制显示地质层位
控制显示断层
以英制显示曲以米制显示曲以测量深度显以垂直深度显
45
4) 交会图制作与分析
点击Prizm主窗口下的交会图按钮(如下图红框所示),然后弹出一个新窗口――交会图。在交会图上按右键,会弹出交会图所有功能菜单。下面逐一介绍。
(1)Crossplot: Crossplot是在交会图制作过程中,最常用的菜单。
Curves: 可以调整X、Y轴曲线类型及比例,同时Z轴也可以选择某一曲线,作为识别曲线。
46
Histograms: 可以在X、Y轴上以直方图和频率百分比形式显示数据点分布。
X Axis: 控制X轴曲线和网格。
Y Axis: 控制Y轴曲线和网格。
Z Axis: 控制Z轴曲线和网格。
Log Presentation: 控制交会图右侧曲线显示方式。
Title: 控制交会图的标题
(2)Display Interval: 以深度或层位控制交会图中的数据点显示。
(3)Data Readout: 当光标在交会图上移动时,能够实时显示X、Y轴曲线数据。
(4)Curve Fitting: 提供九种方法进行曲线回归分析及拟合。
首先选中拟合公式,点击Apply按钮后,交会图自动形成拟合曲线,然后点击Equations按钮得到拟合公式。
(5) Data Selection
首先在Data Selection窗口下,选择颜色;第二选择矩形或多边形选项;
第三在交会图上选择数据点,同时在曲线旁显示数据点深度位置。取消数据点选择请点击Remove Selections按钮。
相反,也可以在曲线道上以红色选择一定井段曲线,同时在交会图上以红色显示相应井段的数据点。取消数据点选择请点击Remove Selections按钮。
47
更多推荐
选择,曲线,数据,点击,解释,显示,地震,层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