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车探险者-桑塔纳2021款报价图片
2023年11月22日发(作者:汽车之家2020款价大全)
六款耳放驱动AKG K601横比,兼谈DAC1与Mini-DAC
这是我在安润店内做的一次多款耳机放大器对比试听AKG K601的实际对比.
音源为美国ULTECH UCD100,同轴数码信号入美国Apogee Mini-DAC解码器后,用非平衡信号
出口进入各款耳放.
由于Apogee Mini-DAC自身带有耳机放大线路,具备6.5毫米的耳机插孔,而且此耳机插孔音
质不错,具有内部接线带来的先天优势: 直接,无渲染,解析力好. 因此拿各款耳机放大器与
Mini-DAC直推进行比较. 当然也做了不同耳放间的横向比较.
认识这些耳放的,可以在照片里数数看是哪些.
这些耳放里,有两款是胆机:
1)音乐传真V3
2)柏聆A600L
有三款是进口原装的高级耳放:
3)RudiStor RPX33
4)Graham Slee SOLO
5)莱曼(Lehmann)
还有一款是:
6)梵音HA01
应该说这六个耳放没有一个是\"吃素\"的,都是各有特长的,素质很好,甚至超好的产品.
这是Apogee Mini-DAC的面板. 可以直推大多数动圈耳机,包括AKG K601.
AKG K601作为\"声音最接近K501,但比K501更有厚度\"的耳机,是目前AKG耳机系列中与K70
1一起最强的两者之一. 这副耳机阻抗120欧,但实际证明,并不好推!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K601在用Mini-DAC直推,以及用这6款耳机放大器驱动时,效果如何.
先说天下大势: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听音趣味,对HI-FI电声重播的不同理念,以及对K601这
副耳机的不同期望. 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K601这副耳机的音色,特别是最关键的中频音色,
是准确而朴素的.
K601的低频可以说略偏少,比HD580之类要\"干\",但好处是质感很好,不肥,不拖沓,不轰头.
K601的高频延伸,是比较保守的,如果是追求解析,特别是高频解析的人,很可能会由于这一
点对K601不满意. 这是很正常的. 这是K601这个耳机的一个特点.
K601的气质,是古典,平和,温暖而优雅的. 这是一副有AKG传统醇厚音色和古典气质的耳机.
以上是我对K601这个耳机的了解和看法. 它构成了下面听感的基础.
首先谈V3和A600L这两台胆机吧.
胆机天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音色厚润,有水分,低频偏\"大\". 不是说每台胆机都是这样,
但确实大多数胆机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这样的特点是否和K601的声音契合良好呢?
这个问题可能主观了一些,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会有不同的答案. 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
的. 不同的胆机有素质的,个性化的区别.
音乐传真V3这个耳放,推动K601时,表现出以下4个特点:
1)声场偏狭小,左右打得不够开,空间感不够理想. 这是比较突出的一点. 后来比较完了所
有6台耳放后,我才可以下结论说,V3是六台耳放中声场最打不开的一个.
2)低频偏软. 聆听强劲有力的流行,ROCK等时,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这点. 由于K601本身低
频偏薄和干,V3驱动下K601的低频实在不能说令人满意.
3)性格偏平和. V3是一台性子很\"平\"的耳放,微动态起伏不清晰,大动态也不太能爆. 它出
的声音,是一个比较平缓的声音.
4)V3驱动下的K601,厚度不错,比Mini-DAC直推要更具厚度,但透明度要略下一等,当然要考
虑的是Mini-DAC直推毕竟是占了机内接线的便宜. 不过我比较耳放时接线一直不动,所以M
ini-DAC占的这个优势,对6台耳放是一样的. 在6台耳放里横向比,V3的透明度不算好.
第二个出阵的是柏聆A600L这台木头面板的耳放. 顺便一提,V3和A600L由于是胆机,需要
预热,在试听前都已提前1个小时开机那么暖着. 等到实际插耳机听时,A600L机顶都已有些
烫手了. 比V3要发热大一些.
A600L和V3比较,在三点上是区别很明显的: 一是声场要比V3打开,空间感要开阔,没有V3
那种空间受局限的感觉. 二是低频要强有力. 随便播一曲有较强低频的流行CD,就可以轻
易区分出这两台耳放. A600L的低频比之Mini-DAC直推,要强劲有力一些,饱满一些. Mini-
DAC直推K601时的低频,是清晰干净,而不够有密度和力度. (Mini-DAC这个解码器事实上低
频是带美国风格的,比较结实有密度,但它的耳机口在直推K601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
第三点是A600L的动态起伏要比V3鲜明. 大动态时也更爆. 如果说V3是一台平缓为特点的
耳放,那么A600L要更Hi-Fi,能更自如地表现出音乐的动态起伏.
A600L作为一台胆机,声音也是厚实温暖的,这点和V3有相似之处. 都比Mini-DAC直推出声
要厚,要温暖,但透明度上稍微不敌Mini-DAC的\"内部接线优势\". 换言之,这个档次的胆机,
对比Mini-DAC直推时,都在声音透明度方面不占上风.
两台胆机听过,下面进入晶体管时代.
梵音HA01这个耳放,是我见过用料最扎实的耳放之一,沉甸甸的机器给人信心感,虽然它四
四方方的形状并不怎么\"美\".
这个耳放的驱动力是不容怀疑的. 推动K601毫不费力. 声音方面,HA01是这个价位比较全
面的,力度扎实,解析力强,声音饱满. 它的基本音色有些偏暖,偶尔会觉得它高频不太中性,
有一些修饰,但大多数时候推K601并无问题.
总之在这个价位,HA01驱动K601是可行的,但也说不上特别出彩或超值. HA01是一个比较可
靠而稳定的选手. 如果要挑剔,或者说按照更高的标准评判,HA01的透明度不算强项,声音
有些偏紧,不够宽松.
德国莱曼 ... 这个耳放近期好象有些受冷落. 其实它还是很有特色的一个晶体管耳放. 用
对地方的话,莱曼可以很有可听性(但不是HI-FI性).
然而莱曼的基本特点,和AKG的耳机,似乎不太契合. 不论是K601,还是K701,用莱曼来驱动,
都有些差强人意(注意\"差强人意\"这个词不要误解!).
具体说莱曼推K601的话,音色是更肉感,浓郁而丰满了,但高频的问题也愈加凸显. 本身K60
1的高频延伸保守,是它很明显的一个弱项,而莱曼的高频响应也是容易被人诟病的一个地
方. 这俩搭在一起,整体的发声就显得\"肉\"而高频偏闷,缺乏锐度和细节.
主要就是这个问题. 如果你喜欢K601发出略闷,音色肉感,丰满,圆润的声音,不需要什么高
频延伸和细节,那么可以尝试这个搭配.
接下来要说到我们的小明星: 英国SOLO.
注意我言论的朋友应当记得,我不止一次毫不吝啬地赞赏SOLO+K601这个组合.
这次在进行了6款耳放推动K601的\"集体测评\"之后,我毫不犹豫地把\"K601最佳耳放\"授予S
OLO. (当然切记: 前提是ULTECH+Mini-DAC这样的前端.)
为什么?
1)SOLO推动K601,具有最纯正的音色. 如果说胆机都是具有偏暖的音色,连HA01这样的晶体
管机也是基本音色\"发热\",那么SOLO的基本音色是\"冷静而不冰冷\". 它的基本音色出奇地
纯净,既不冷,也不暖,任何时候都给我\"恰到好处\"的感受. 如果你需要K601的音色通过耳
放变得更暖,热一些,那SORRY,不要选择SOLO. 但SOLO纯净水一般的透明放大,我认为是最
自然的,最令我满意的.
2)SOLO的音色之细腻和通透,是全场之冠. OK,RPX33有时音色比SOLO更细腻一些,但说到通
透,即使RPX33也不如SOLO. 那是一种纤毫毕现,清澈见底,不掺杂质的声音. SOLO是到目前
为止最明确地在素质上超出Mini-DAC直推的一个耳放. 它还原出更大的信息量,比Mini-DA
C直推更细致,丰富,使得本来显得不错的Mini-DAC耳机口相形见绌,显露出\"粗\"和\"信息缺
失\".
3)SOLO是一款动态表现很突出的耳放. 它的声音富于动感,微动态鲜明,动态起伏转折明显,
有时被人赋予\"激情\"的评价,主要就缘于此(它的基本音色中性,并不热情). K601本身的特
性,是不太具有活跃的动感,声音比较平和,经过SOLO的放大后,就明显突出了动感的一面.
这样的效果是好,抑或不好,也许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我主观上接受这样的声音,觉得给气质
平和的AKG增加一些动感和激情,也未尝不是好事.
OK,我还没有谈到RPX33. 但记得它是比SOLO贵出几近2倍的东西. 在SOLO所处的价位,经
过实际判断和横向比较,我只能说,SOLO推K601的效果只有\"满意\"两字可形容.
最后要说到价格昂贵的意大利RudiStor RPX33了. 这个耳放我以前曾经判断过,是一款表
现和适应面很宽的耳放,是极少数能把森海,AKG,BEYER,MB QUART,铁三角,GRADO耳机都推
得比较满意的耳放.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推K601也是最适合的,最令人满意的. 适应面宽广,不等于推每个耳机
都是最佳. 这个,想必大家都可以理解.
整体来说,RPX33推K601的风格,有点类似于莱曼. 音色圆润丰满,音乐味浓郁. RPX33并不
是一款以音色纯净通透,或HI-FI性强为突出特点的耳放. 它的基本音色与K601倒有几分神
似,都是中性准确但带一些暖意,走优美醇和的路子.
RPX33的声音要比莱曼宽松,声场更宽大,大动态来临时更自如,不\"冲\",不动作变形或急噪.
这是它作为高价器材的独到之处.
RPX33驱动下的K601,同样明显地好出Mini-DAC的直推. 声音更凝聚而具实体感(直推略有
些\"发虚\"). 低频宽松而动态更有余裕.
要我主观判断的话,我会说RPX33推K601当然是可行的,效果很好的,但如果你买RPX33就是
为了推K601,那是浪费. 因为比它便宜得多的SOLO就可以做到把K601驱动得很好. 如果你
说买RPX33是因为你有包括K601在内的一堆各个品牌的耳机,那我会认同这个做法. 买一个
机器就用足它,用对它,否则就是浪费.
对了,有些朋友可能想问我: 怎么没有RP7??
RP7驱动K601,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组合. 在我主观看来,当然是比SOLO驱动更好的. 那是
一种弥补了K601低频缺陷的,中高频音色有HI-END器材贵气的声音. K601的低频从未能如
此丰厚而饱满,K601的中高频音色从未能如此华贵而迷人.
然而RP7毕竟太贵了. 我是这么建议的: 如果你有一台RP7,可以考虑入一个K601; 反过来,
如果你有一个K601,我可没有建议你专程入一台RP7(!).
最后,希望大家记住的是,我的听感是在怎么样的前端下进行的. ULTECH UCD100是一台音
色较厚的机器,Apogee Mini-DAC也是一台以密度和厚度出色为特点的解码器. 如果你的前
端是不那么厚声的音源,或者素质一般的音源,那么也许要考虑其他的方案,进行搭配的调整.
比方说,假如你的前端声音较薄,也许用胆机耳放来搭配会更合适一些(总体说K601还是需
要厚密一些的前端). 换言之,不要简单地认为SOLO+K601在各样的前端音源上都能出好
声. HI-FI耳机系统的搭配是很重要的. 不要把问题简单化,不看前后端乱搭配.
今天继续开讲K601在Benchmark DAC1(USB)上的直推表现.
如图. ULTECH UCD100用38度5用NORDOST线芯制作的\"银影\"同轴数码线,连接到一台DAC
1(USB).
为对比其他耳放试听,通过DAC1背后的RCA输出,用一根平价的瑞士专业音频线,连接到SOL
O耳放.
我一直认为,DAC1是一台很有特点的解码器.
有些人认为它的声音是非常中性,监听的. 固然不能说这种观点错,但我对它的观点略有不
同. 说它\"中性,监听\"是一种很概括的讲法,深一个层次讲的话,DAC1,特别是现在我手头的
USB版,是一种颇有些极端的声音走向,与ETYMOTIC ER4有不少类似之处.
这种声音美学追求透明度和尽可能清晰的线条. 声音总体是高解析的,轻盈透明的,有些清
瘦,甚至濒于\"骨感\"的,所欠缺的则是温暖感,密度感和丰润度. 由于很多人觉得温暖些,润
泽些的音色是更耐听和吸引人的,故这种声音美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声音容易给人冷漠感,
距离感,不亲近感. 换句话说,在\"HI-FI性\"和\"声音感性美\"这支天平上,HI-FI这头加了太
重的砝码,而没有顾及另一头,导致感性美的下降.
DAC1的耳机口直接驱动K601,首先和Mini-DAC类似的一点是,要把音量电位器调到很大,才
够声压. 又一次见证了K601的难推. 聆听时我可以轻松地把音量调到尽头,音压也不过分.
当聆听古典音乐CD时,大多数时候我是把音量调到2-3点钟的位置.
直推出的K601声音,非常轻盈透明,线条感出色,但略有些偏冷(根据标准不同也有些人会认
为这是\"中性\"),同时声底略微偏干. 简单说,你要透明度,它大大地有; 你要解析,它很好;
你要温暖感,它没有; 你要润泽,它偏少.
这时的K601之轻盈透明,简直有些HD540的神采. 但它没有HD540的油腻滑润的音色,声底
要干一些.
DAC1直推K601这个做法,结果就是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声音. 如果你希望K601发出温暖的,
高密度的声音,那这个搭配不对路. 如果你希望K601线条清晰,高透明度,音色可以中性甚
至略偏冷些,那这个搭配就完全OK.
这个搭配在我耳朵听来比较有麻烦的是人声和一些器乐独奏,特别是大提琴,小提琴等弦乐
乐器. 在音色缺乏温暖度,声底略偏干的情况下,不管人声,大提琴还是小提琴,声音都有些
缺乏热情,不易吸引人,长时间听,容易察觉出一些冷漠感和距离感. 同时音色的动听度也不
算最好. 说到底,我认为K601应该是发出更优美一些的人声,大提琴和小提琴声.
器材走ER4这个路子,其实也就决定了它是个性突出的,优点和缺点都同样鲜明的声音. 透
明度绝好,解析绝好,但清瘦甚至濒于骨感的线条,容易给人音色偏冷,偏干,温暖度和可亲近
感不够的主观感受.
所以最后我对DAC1驱动K601的态度也是\"中性\"的,承认它的优点,但也不忽视存在的问题.
如果你希望K601发出温暖宜人的,耐听,引人投入的声音,那我个人建议你慎重考虑这个搭
配. 如果你喜欢的,想要的,正是DAC1的这些特色,那还犹豫什么呢!
那么,只用DAC1做解码,而不用它的耳机插孔,改用SOLO做放大,效果比起DAC1直推来,是否
更好呢?
经过试听,概括的话,我认为DAC1只做解码,经SOLO放大后驱动K601的声音,是非常好, 比
DAC1直推要好,某些音乐类型要好得多. 这既是直观的结论,也是经过分析的结论. 我相信
这个结论是站得住脚的.
好在哪里? 为什么?
前面说了DAC1直推的优缺点. SOLO的加入,所改变的地方,恰好是DAC1直推的那些相对有
问题的区域,而又保持了DAC1做解码的优点. 这样的出声,岂有不好之理?
经过SOLO放大的声音,是在没有降低声音透明度的前提下,补充了DAC1声音所缺的丰润感和
厚度,使得本来偏向骨感的声音变得更匀称有肉,真实自然 (注意真实的声音不是骨感的).
DAC1略干的声底,变得油润顺滑,DAC1略尖的中高频变得SMOOTH. 要体验这个区别,你只要
播一张录制良好的小提琴或大提琴碟,就一目了然. DAC1直推的小提琴音色有时由于略缺
一些厚度,显得有些尖利和\"过于干净\"的倾向,而SOLO的出声清醇油润,使得琴声在高解析
和纯净的同时,有着自然而醇和的听感,更接近真实.
听人声更是分明. 就拿听熟的邓大姐的录音为例. DAC1直推K601,直观上很容易察觉,就是
没有SOLO放大那么\"好听\". 仔细地鉴别和分析,会发觉DAC1直推其实是缺了一些东西,一些
使得人声表现出亲切感和真实感的东西. 至此我觉得,DAC1直推K601,声音是过于干净,而
丢失了一些信息,而正是这些丢失的信息,是带来厚度,自然,亲切感的东西. 故DAC1直推K6
01是干净有余,而事实上缺失了一些音乐的神髓.
一直不乏认为SOLO的声音清淡,甚至偏冷的人,但我要说的是,通过DAC1直推K601,与经SO
LO放大后的效果比对,事实上DAC1直推的声音,是比SOLO更清淡,更冷,更薄一些; SOLO反
而相对表现出了匀称的厚度,适度的丰润感,和亲切好听的人声与弦乐.
所以我在前面一帖里开宗明义地说了,通过搭配K601的试验,DAC1的声音表现出一些极端性.
它比较极端地追求声音的干净,透明,高解析,固然确实在这些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与此同时
丢失了另外一些东西. 如果要我主观地说,是\"HI-FI性有余,而可亲性略差\". 而SOLO,做得
比较均衡,既对声音的透明度和纯净度有追求,也没有忘记了天平的另一头. 也就是,要我主
观地说,在驱动K601这件事上,SOLO的天平是更加精巧地取得了良好的平衡.
再下一个问题,很自然地,读者有兴趣知道,在这次的试听试验里,DAC1(USB版)和Mini-DAC
这两台都参与了的解码器,作为解码器,有着怎么样的横向对比评价?
下面是我的回答和分析.
DAC1的声音,和MINI-DAC的声音,确实是不同的,也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音响设计追求和理念.
DAC1尽管是一件美国产品,但它的声音,我觉得更象来自瑞士或德国,代表了一种\"瑞士钟表
匠\"一般的精确. 听它的声音,令我佩服它的高超HI-FI素质,和一丝不苟的严谨和精确精神.
然而,它也令我联想起一个人——法国著名作曲家拉威尔. 拉威尔的作曲技巧是高超而严
谨的,因此得到了\"瑞士钟表匠\"的绰号,但他的作品,最容易被人诟病的地方,也正是因此带
来的副作用——有冷漠感,感性美不足,热情不足.
DAC1又何尝不是如此.
MINI-DAC和DAC1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的声音更多感性的一面,不象DAC1那么精确,但有时
更多热情和魅力. 视乎各人对HI-FI和音响审美的观点不同,MINI-DAC声音中多出来的成分,
有些人会认为是\"人为添加\",有些人会认为是感性化的魅力,是DAC1丢失的东西. (这个观
点的碰撞我认为是很难调和的,所以大家各持己见吧.)
MINI-DAC的结像要比DAC1大,这是一种更粗旷的美国式风格特点. 从低频的力度和量感看,
也可以明显察觉出MINI-DAC是具有美国式的低频,听流行,电声等,会更\"强\"一些,更富冲力,
而DAC1则追求快速而质感良好的低频,力度和量感相对偏少. 整体上不难感知到BRUCE所云
的\"真水无香\",确实,这正是DAC1的招牌特色. 但是换一个视角看的话,\"真水无香\"也是一
柄双刃剑. DAC1纯净无染的音色,始终高度透明而精确的声音,是使它焕发出一种\"冷艳美\",
而问题是,并非所有人喜欢冷艳美. 这是问题的真正症结. MINI-DAC声音中的热情,厚度,
所增添的感性因素,在播放一些音乐时,很容易使人觉得更容易投入,声音更有魅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播放那张熟悉的邓丽君的15周年纪念CD,MINI-DAC出来的声音,就更容易
使我投入音乐之中,而DAC1那精确的\"瑞士钟表声\",使我觉得与音乐的灵魂隔了一层. 毕竟,
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时候和所有音乐的欣赏中,都需要并接受冷艳美. 如果是聆听ROCK,类
似地,MINI-DAC散发的粗犷和热情,强有力的低频,也更容易使我找到感觉,融入音乐的舞蹈
之中.
DAC1那可用\"贞洁\"(严守戒律,不添加感性成分)一词来形容的声音,是很HI-FI的,在聆听某
些音乐时,比方一些古典和NEW AGE,是非常令人佩服的. 此外它单纯的HI-FI性就已经很让
我佩服. 但它不总是能吸引我投入音乐之中. 这,是它为它追求的HI-FI理念所付出的代价.
所以MINI-DAC和DAC1哪个你会更喜欢,哪个会更合适你的系统,是个没有定论的复杂问题.
鉴于我这里两台解码器都有销售,我给大家的建议是,考虑到你的前后端整个系统,找机会试
听,方为上策!
(完)
小奔驰迷你车-大众全新一代朗逸
更多推荐
五菱mini2022款价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