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日发(作者:福特新蒙迪欧2022款价格)

第39卷第1期2021年1月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rbin

Sport

UniversityVol.

39 No.

1Jan.

2021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分析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Creativity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18

th

-

23

rd

Winter

Olympic

Games姚小林YAO

Xiao

-

lin摘

要:重视文化创意历来是冬奥会开幕式的开发思路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

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进行深刻剖析,从场馆设计、入

场式设计、点火仪式、文艺表演主题四个角度总结开幕式文化创意共性特征,为2022年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历届冬奥会主场馆建设各

具特色,文艺表演主题风格迥异,入场式设计与点火仪式都极具科技含量,在文化创意

特征方面,都注重挖掘本国个性文化符号,利用科技手段打造多元化文化产品风格与典

型。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建议: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主动

吸收先进文化的精华;利用各种手段丰富文化多元化表达方式与内容,构筑中国特色赛

事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关键词: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文化特征中图分类号:G80

-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2808(2021)01

-0010

-08Abstract: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ultural

creativity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development

ideas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creativity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18

th

-23

rd

Winter

Olympic

Game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venue

design,

entrance

design,

ignition

ceremony

and

artistic

performance

theme,

summarize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

creativity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and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ultural

creativity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stadium

construction

of

the

Winter

Olympics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heme

of

artistic

performance

has

its

own

style.

The

entrance

design

and

ignition

ceremony

are

all

ful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In

term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they

pay

attention

to

excavate

their

own

individual

cultural

symbols,

and

u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to

create

diversified

cultural

product

styles

and

models?

Sugges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deep

excavation

of

local

culture,

actively

absorb

the

essence

of

advanced

culture, and

enrich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ntent

of

cultural

pluralism

by

means

of

various

means,

build

the

culture

of

sports

event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Opening

Ceremony

of

Winter

Olympic

Games;

Cultural

Creativity;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收稿日期:2020-04-13;修回日期:2020-07

-22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9BTY065)。

作者简介:姚小林(1981-),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学。作者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8

第1期姚小林: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分析?

11 ?冬奥会开幕式作为充分展示本国传统文化与

奥林匹克文化符号的平台,历来重视文化创意开

发,开幕式文化创意既是本国创意文化的集中展

示,也是多元文化激烈角逐的趋势展现。文化创意

是以更宽泛和创新的思维理解文化,借助高科技手

段,通过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广告、场馆

设计、游戏、赛事转播、特许商品等多种形式,运用

具有一定知识产权性质的文化产品表达本国文化

的文化形态。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是文化创意

的表现内容之一,是以多种文化符合为元素,利用

不同载体展示举办国文化特征与创新的现象,在开

幕式文化创意中,又主要以奥运主场馆建设、入场

式、奥运圣火点燃仪式和文艺演出四个部分作为创

意载体来充分体现文化核心影响力,充分展示不同

国家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1_2]o

2017年中

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

“要充分利用海内外体育活动,助推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国际传播”。第18-23届冬奥会举办城市

横跨亚洲、欧洲、北美等多个区域,文化底蕴各不相

同,既有浓厚冰雪传统文化的度假城市如盐湖城、

温哥华等,也有新晋冰雪城市如索契等,对文化创

意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从早期通过服装、

音乐等传达文化符号到后期利用高科技手段打造

视觉艺术,冬奥会文化创意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

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2022年北京将举办第

24届冬季奥运会,我们要以习总书记提到的“北京

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

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

要契机”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赛事文化创意传播

我国国家形象。本文以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

为研究对象,将开幕式表演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的最佳平台,分析历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共性

与个性特征,结合文化传播先进理念,为丰富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内涵、构筑中国特色

赛事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有益参考。1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比较1.1奥运主场馆建设各具特色冬奥会主场馆作为开幕式表演的重要载体,影

响着开幕式表演的主题展示与视觉效果,各个冬奥

会举办地纷纷利用场馆载体作为展示本国冰雪文

化与艺术特点的平台(见图1-6)。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1长野冬奥会主场馆图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2盐湖城冬奥会主场馆图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3都灵冬奥会主场馆图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4温哥华冬奥会主场馆图

?

12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1是利用现有场馆承接冬奥会,冬奥会结束之后,场

馆立刻恢复原有功能,未对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

生较大影响,但对于一些新兴的冬奥会举办城市,

却只能通过新修或临建等形式予以进行,场馆后期

运营效益超过了城市承载量,如索契冬奥会场馆

“空城”现象,平昌冬奥会更为誉为“最省钱”的一

场冬奥会开幕式,其开幕式门票销售情况受到媒体

一致诟病,就与其临建场馆无顶棚、场馆温度低有

关,所有演职人员与运动员不得不冒着低温参加开

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5索契冬奥会主场馆图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6平昌冬奥会主场馆图从近6届冬奥会主场馆建设情况来看(见

表1),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技术与设计感明显,

从第18-23届冬奥会主场馆的建设图不难看出,

6届冬奥会,6个主场馆,风格各异,索契与平昌冬

奥会主场馆,流线造型,现代科技感十足,细节均体

现着现代科技的成果,尤其是温哥华冬奥会主场

馆——卑诗体育馆,原来为弹性薄膜组成的拱形屋

顶,为了举办冬奥会,重建改建了屋顶,新增了开合

式设计,是北美地区最大的空中支撑穹顶,也是首

次在室内场馆中进行开闭幕式的冬奥会;(2)建筑

风格均与本国传统文化相吻合,从造型来看,在满

足冬奥会开幕式需要的前提下,凸显本国审美风

格,长野体育场以功能取胜,其室内210

*80

m的

空间效果极为震感,拥有可移动的天棚,符合日本

简洁设计并强调功能的文化特点;而索契菲斯特体

育场则拥有流线型造型与功能庞大的建筑群,彰显

着俄罗斯传统大国的审美观念;(3)与本国冰雪文

化底蕴息息相关,从场馆建设情况来看,传统的欧

洲冰雪体育强国,自身场馆资源丰富,举办冬奥会

也可以在原有场馆基础上加以翻修或改建,节省了

大量场馆建设成本,如盐湖城、都灵、温哥华等,均幕式。表1第18—23届冬奥会主场馆情况一览表届次举办地场馆名称备注18长野?日本长野体育场由棒球场改建。19盐湖城?美国瑞斯-埃克尔

犹他州盐湖城犹他大学

斯奥林匹克体

校园中的室外大学足球

育场场。20都灵?意大利穆纳尔体育场翻修,新增顶棚,扩建观

众席。21温哥华?加拿大卑诗体育馆原有场馆,是北美地区

最大的空中支撑穹顶的

体育馆。22索契?俄罗斯菲斯特体育场新建,由“伦敦碗”设计

者设计,背山靠海,半透

明设计,夜间效果明显。23平昌?韩国平昌奥林匹克临建,韩国创意设计师

体育场设计,追求人与自然和

谐主题。1.2入场式创意无限历届冬奥会开幕式的点睛之笔就在于开幕式

入场方式,纵观历届冬奥会开幕式入场方式,各国

都纷纷展示自身所长,以文化创意取胜(见图7

-

12)

o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7长野冬奥会开幕式入场式

第1期姚小林: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分析?

13

?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9都灵冬奥会开幕式入场式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10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入场式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11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入场式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12平昌冬奥会开幕式入场式表2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入场式创意亮点届次时间地点开幕式入场式创意亮点181998长野?日本相扑运动员作为先导入场192002盐湖城?美国警察团队抬国旗入场202008都灵?意大利红色火焰;神曲212010温哥华?加拿大单板运动员穿越五环222014索契?俄罗斯33个字母与关键词232018平昌?韩国五行;神兽从近6届冬奥会入场式方式来看(见表2),呈

现以下几个特点:(1

)注重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

护:1998年长野冬奥会开幕式由一群身着传统服

饰的“相扑”运动员与小学生一起入场拉开表演序

幕,两路队伍,两种风格,彰显了日本本土体育文化

的特色与传承;都灵冬奥会则以红色火焰为创意亮

点,由意大利著名运动员扮成火神出场,配以但丁

名著《神曲》选段拉开了演出的序幕,纪念当年意

大利作为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历史贡献;2018年

韩国平昌冬奥会由于预算经费紧张,未以气势和规

模取胜,而借以文化符号彰显韩国深厚的文化底

蕴,以上院寺的和平之钟拉开开幕式序幕,用五行

之象、朱雀白虎等神兽吸引观众目光,虽然诸如五

行、神兽等饱受中国观众诟病,但却从侧面反映出

韩国注重本土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2)注重视觉文化表达;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开幕

式入场堪称经典,在全场10s倒计时结束之时,一

名单板运动员从天而降穿越五环标志,场地瞬间亮

起“欢迎来到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极具视觉冲

击力;(3)表现体育与政治的融合效应:2002年盐

湖城冬奥会是美国经历“911”事件之后举行的最

大规模的国际赛事,在由美国警察高唱《天佑美

国》的背景下,一面从“911”废墟中抢救出的美国

-14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1国旗入场,承载着美国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民族

情节与历史使命;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虽然出现了

“五环变四环”的瑕疵,但难以掩盖其独特的文化

创意与恢宏的气势。开幕式以“俄罗斯之梦”为主

题,用33个俄语字母充分展示俄罗斯辉煌的历史

沉淀与开拓进取的大国崛起意识。1.3圣火点燃仪式屡有突破圣火点燃仪式历来是开幕式的点睛之笔,是文

化创意与设计难度并重的环节,各国历来将其视为

保密环节之一,创意无限,各有千秋(见图13

-

18)。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13长野冬奥会点火仪式图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14盐湖城冬奥会点火仪式图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15都灵冬奥会点火仪式图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16温哥华冬奥会点火仪式图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17索契冬奥会点火仪式图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冬奥会词条图18平昌冬奥会点火仪式图如上图所示,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圣火

点燃仪式各具风格,从简单到多元,是色彩、灯光、

科技等诸多文化因素主导的成果,(1)以简单创意

取胜:1998年长野冬奥会点火仪式是在全球5个

城市歌唱家通过卫星连线齐唱《欢乐颂》的背景

下,由日裔美籍花样滑冰选手伊藤绿点燃了大会圣

火,符合日本崇尚形式简洁的文化特征;平昌冬奥

会点火仪式则又回归简单,充分体现韩国作为亚洲

艺术之都的特点,以简单的形式配以激昂的音乐,

在韩国花滑名将金妍儿的独舞之后,冰雪火盆缓缓

第1期姚小林: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分析?

15

?升起,全场配以激昂的音乐以及欢快的火焰舞蹈开

启赛事之门;(2)以突破创意争夺眼球:盐湖城冬

表3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表演主题一览表届次1819时间19982002地点开幕式表演主题“人类与自然共存亡”“点燃心中之火”奥会则开创了一个集体点燃圣火先例,符合当时冬

奥会的爱国主题,彰显着美国人民不畏艰难的勇气

和齐心协力战胜困难的决心,方式简单却饱含深

意。都灵冬奥会尽显意大利浪漫与艺术风情,四名

长野?日本盐湖城?美国都灵?意大利2014“激情在这里燃烧”“梦的风景”温哥华?加拿大索契?俄罗斯火炬手脚踩冰刀,滑行接力后点燃圣火,极富艺术

2223“俄罗斯之梦”张力。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主场馆选择了室内场

馆进行,火炬点火仪式经历了由室内到室外、由地

2018平昌?韩国“和平”面到空中的传递之旅,极具视觉效果,虽然由于技

术故障经历了尴尬的“四分钟”,但其“冰中火焰”

的主题名副其实,也将以其极高的科技含量与冰火

交融的文化创意载入史册。索契冬奥会在火炬传

递上创造了多个第一,火炬接力路程长、火炬手年

龄跨度大,特别是两名俄罗斯宇航员手持火炬走向

外太空的一刻更是让人记忆犹新,这也是人类历史

上第一次在外太空进行火炬传递。1.4文艺表演主题鲜明文艺表演主题是开幕式文化创意的集中体现,

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主题鲜明(见

表3),呈现如下几个特征:(1)与社会热点紧密关

联:1998年长野冬奥会作为20世纪最后一次冰雪

盛会,以“人类与自然共生存”为主题,符合当时对

环境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视,表演内容

也处处彰显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平昌冬奥会开

幕式则大打文化牌,处处彰显着“和平”主题;

(2)彰显赛事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盐湖城冬奥

会充分体现了美国多元文化交融的特色,充分利用

背景音乐、舞台设计等烘托表演氛围,节目安排与

内容选择都展示着美国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而

都灵冬奥会则用文艺复兴时期文化与现代创新文

化交融为主题,用极具文化特点的道具彰显文化符

号;温哥华冬奥会则充分展示了原住民文化与移民

文化的充分交融,用狂野的原始热情和宁静的现代

风情舞蹈形式凸显表演主题;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表

演,以梦境为主题,用极富俄罗斯风情的芭蕾舞展

示绚丽的俄罗斯之梦,特别是五朵雪花从天而降,

形成奥运五环的标志图案,虽然由于技术故障,五

环变成了四环,但却以技术难度与文化创意取胜,

多个冬奥会举办城市开幕式文艺表演主题的变化

显示着不同地域、民族个性的体育文化逐渐融合的

全球化体育文化发展模式正在形成。2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特

征分析2.1认同之美:找寻本国文化之根体现文化自觉

与自信文化自觉与自信,一直都是不同国家文化创意

打造的主旨,既强调对自身传统文化的纵向挖掘与

深刻分析,又注重对本土文化与他文化的横向交流

与融合,是当今体育文化发展趋势之一⑶。历届

冬奥会开幕式或简或繁,都在利用各种因素与手段

深刻展示本国悠久历史,重在对本国文化之根的找

寻与挖掘。长野的相扑国技文化、盐湖城的励志勇

气之举等都在回顾着本国自建国以来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既有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与自我创

建,也有对自身文明与他国文明的反思。特别是俄

罗斯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更是本国文化自信的显著

代表。通过简单的33个关键词,却充分展示了俄

罗斯之前辉煌的本土文化,以巧妙的心思向世人展

示了一个恢宏的文化发展根基,唤醒本国人民对本

土文化的认同以及在本土文化与他文化相互影响

与渗透过程中,充分显示本土文化的魅力。从历届

冬奥会开幕式的文化创意不难看出,各国都在尊重

奥林匹克精神文化的同时,找寻本国文化与奥林匹

克精神的高度契合点,借助冬奥会开幕式彰显民族

自强、自信的信心和决心⑷。2.2写意之美:挖掘个性文化符号体现艺术映射

与张力历届冬奥会都非常注重文化符号的写意手法,

在试图利用多个本土文化符号体现个性与魅力。

这种写意之美既体现在场馆建筑文化中,更展示在

开幕式文艺表演之中。从历届冬奥会场馆建设风

格变迁不难看出,场馆建筑文化是最能体现文化创

意的物质载体,无论是长野体育中心的极简风格,

还是索契奥林匹克建筑群的功能设计,都是本国个

性文化符号的代表,也是他国研究举办国文化特征

?

16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1的最佳切入口。同时,用写意手法以及意象同构方

式展示艺术张力也成为了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

容发展不平衡性、包容文化展示过程的失误等充分

显示着冬奥会文化包容之美。的共识。使用一些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如都灵的

艺术与浪漫格调、平昌的时尚元素等,通过一个个

3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对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启示3.1传承文化:注重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肯定本土文化的精华才是冬奥会开幕式文化

具象的符号,向他人展示举办地的文化与历史风

貌,加深对举办地文化的理解。写意手法运用的最

理想的莫过于索契冬奥会,以“俄罗斯之梦”为主

题的开幕式表演让人印象至深,从舞台搭建、意境

创意之根本,只有有效的传承才能站立文化创意之

基础。我们要首先认识到,中国是拥有5

000年悠

营造、关键词频出等刻画岀理想梦境,用叙事手法

反映“俄罗斯之梦”的不同阶段,用具象关键词回

顾以往图景,又用写意之笔反映出大国崛起的信心

和觉醒。2.3科技之美:利用复杂科技手段打造产品风格

与典型在近6届冬奥会开幕式中,让人印象最深的莫

过于科技之美,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极尽创意之美,

用时间与空间艺术展示文化之精华,既赏心悦目又

激荡人心。长野冬奥会五彩斑斓的点火仪式、温哥

华单板运动员的飞跃五环以及点火仪式上地面

“破冰之旅”等都得益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助力,可

以毫不夸张的说,一部冬奥会开幕式发展史也是一

部现代科技进步史,投影技术、灯光技术、动态转

播、3D技术、VR转播等与舞台设计的完美结合,给

人以美轮美奂的享受之余,也使人感受科技助力的

魅力。通过高科技的传输手段,把冬奥会开幕式中

蕴含的文化符号、休闲属性、娱乐体验等结合输出,

通过消费者的直观感受使其了解举办地文化特征,

感受科技技巧之余体验文化魅力。2.4包容之美:海纳多元的文化智慧包容内容功

绩与缺失冬奥会作为本土文化与他文化交融的平台,在

尊重奥运共存共性,彰显民族个性的同时,也以海

纳百川之智慧包容着一切功绩与缺失。在第18-

23届冬奥会开幕式中,出现了一些失误,有温哥华

的火炬点火仪式“尴尬四分钟”,也有索契“五环变

四环”的技术故障,虽被媒体诟病,但其文化创意

的新颖性却不容回避。奥林匹克运动自诞生之日

开始,就一直以海纳百川、包容万象之智慧著称,在

《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规定“同一大洲不能连续

举办两次奥运会“,目的就是将冬奥会举办地设置

在不同区域不断吸引不同国家加入,展示不同区域

的文化风情。冬季项目历来是欧洲国家的优势项

目,竞技水平与普及状况都相对较高,加拿大的冰

球文化、欧洲的越野滑雪传统等都深入人心,但在

近6届冬奥会举办地中,亚洲地区就占了

2届,包

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与诸多的

文化符号,是传统文化、先进文化与红色文化支撑

的集大成者,北京作为既承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成

为冬奥会举办地的文化之都,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

与辐射效应,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发扬我们的优势,

认真总结北京2008年开幕式文化创意的经验与教

训,紧抓中国传统文化与经典文化的精髓,以经典

文化为主轴,以文化创意为扩散点,挖掘内涵、发扬

创意,向世人展示中国优秀文化的魅力与影响力,

显示中国的大国风范与文明古国气质。注重对文

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宣传,避免韩国平昌冬奥会开

幕式中诸如中国文化符号的五行、神兽等出现,捍

卫文化主权,彰显大国气量。3.

2融入文化:主动吸收先进文化的精华无可否认的是,欧洲有着深厚的冰雪文化传

统,这里指的先进文化既包括对奥林匹克文化的深

层理解,也有对西方国家冰雪文化传统渗入的态

度,冬奥会开幕式是本土文化与他文化交融的平

台,无法完全回避他文化的渗透与侵入,我们要对

文化融入持开放心态,要主动地吸收先进文化的精

华,深刻理解其文化精髓,考虑先进文化与我国传

统文化有效结合的切入点,吸精华而去糟粕,要紧

紧抓住以“中国影响世界,世界改变中国”为主线

展开文化创意的设计,同时要秉承中国历来注重的

节俭与环保理念,在文化创意实践过程中,在与国

际接轨的同时,既避免诸如索契耗巨资打造冬奥会

的资源浪费现象,也杜绝平昌冬奥会资金短链导致

开幕式一味压缩等问题,应对冬奥会开幕式进行资

源合理规划与有效利用。3.3创新文化:利用各种手段丰富文化多元化表达这里指的创新既包括理念创新,也包括技术支

持创新。文化的多元化表达手段向来层出不穷,我

们要不断突破,积极探索文化创新的内容与形式,

一方面继续集百家所长,全球征集2022年北京冬

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开拓思路,打破思维惯性,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

第1期姚小林:第18—23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创意分析?

17

?运”的理念基础上,结合冬季运动项目的特点,丰

富冬奥会开幕式表演文化创意的内涵;另一方面,

美与时代(上),2019(8):9-12.[4]

潘照新.文化自信的理论视域与现实旨归

要积极探索文化创意的表达形式,用不同载体再现

和传承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深刻挖

掘我国冰雪体育文化内涵,将一些代表性事件或符

[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7(3)

:33

-36.[5]

孙志?冬季奥运会会徽蕴含的文化特征解读

号融入文化创意中去,特别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

丰富文化的外展形式,让绿色科技成为文化创意的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

:55.[6]

左伟.《奥林匹克2020议程》实施进展与北

有力支撑,让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既有创意

亮点,又有文化记忆点,使2022年北京冬奥会再次

京冬奥会实践[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

(4)

:486-490.成为一场“无以伦比的盛会”。4结语作为全球首个既承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即将举

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2022年北京冬奥会势必引

起全球的关注,其文化传播价值不言而喻,我们要

抓住大型赛事对本土文化的宣传契机,从文化创意

角度加强对赛事文化内涵的解读,将其打造成本土

文化与艺术结合的绝佳展示平台,深刻挖掘文化创

意的内容与表达形式,以文化创意为手段构建鲜明

的中国形象,展示中国国家改革最新成果,深度挖

掘中华冬季运动文化底蕴,加强中国与世界他国的

文化交流,构筑中国特色赛事文化,提升中国文化

软实力。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保护与

继承,强化中国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中的“以运动

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在尊

重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尊重节俭办赛

的传统,避免对文化创意的过度开发,动员社会团

体的集体智慧,规避以往奥运会文化创意中的失误

与教训,吸收他国文化之所长,挖掘本国文化之精

髓,将2022年北京冬奥会办成丰富、精彩的体育盛

会。参考文献:[1]

阚军常,等.都灵、温哥华、索契冬奥会文化

创意的比较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27(6)

:546

-551.[2]

高瑶.21世纪奥运会开幕式文化创意的分

析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4

-

62.[3]

金乾伟.动感创意和文化自觉——2016年

巴西里约奥运会开幕式设计美学简析[J].[7]

王恒利,等.新时代下北京冬奥会的使命传

承[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4)

:64

69.[8]

王艾莎,等.2022年冬奥会官方观赛App功

能设计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7(4)

:18

-25.[9]

金晓飞?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

境与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

报,2019(6)

:51

-55.[10]

俞鹏飞,王庆军.新媒体时代中国冰雪运动

文化传播的机遇、困境及路径[J].体育学

刊,2020(1)

:19

-24.[11]

梁益军,等?大众传播模式视角下我国冰雪

运动文化传播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8

(6):49

-54.[12]

俞晓威.因势利导,意在长远:都灵冬奥会

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对我国2022冬奥会的

启示[J].体育教学,2020(6)

:62

-64,[13]

王润斌.当代奥林匹克核心价值观的多维

审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2)

:5

-

11.[14]

李梦媛.冰雪运动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和

解决路径分析[J

]

?传媒论坛,2019

(15):

175.[15]

曹淞.新时代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形象

传播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9:3

-75.[16]

马骏.平昌冬奥会开幕式直播文本的符号

学分析[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9:5

-

35.[17]

李家骅,王少春?论虚拟体育文化[J].南京

体育学院学报,2019(3)

:29-32.

更多推荐

文化,开幕式,创意,体育,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