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玛莎拉蒂全部车型及价格)

本田雅阁历代车型回放

在国内中级车市场上,雅阁经常占据销量排行榜首位。不仅在国内如此,在日本车的另外一个主要市场——美国,雅阁更是从1982 – 1997年连续15年占据了最畅销日本车的宝座。雅阁英文名“Accord”的意思是“协调”,本田创造这款车型的原意就是制造一辆可以与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一款汽车。现在看来,本田的这个举动完全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第一代:1976-1981年

初代雅阁发布于1976年,那时的雅阁还不是一款中级车。最初的版本是一款两门掀背车,搭载了一台1.6升发动机,拥有68匹马力。其实,第一代雅阁严格意义上讲应该算一台经济型车,车长4114.8mm,轴距为2380mm。这是由于当时石油危机,这个型号的车才好卖。之后的结果证明了本田的策略极为正确,初代雅阁一经推出就获得大卖。1978年本田趁热打铁推出了雅阁Coupe车型,命名为LX。正统的四门版直到1979年才面世,搭载了一台72马力的1.8升发动机。一年之后,原本的2速自动变速箱升级为3速。初代雅阁的最终版本SE推出于1981年,采用了人造革内饰。 [奖项荣誉]

1976年

Motor Fan杂志,年度车型

1977年

Road Test杂志,5000美元以下级别,美国年度车型

Wheels杂志,澳大利亚年度车型

Car & Driver杂志,5000美元以下级别,美国年度车型

1978年

Road & Truck杂志,5000美元以下,美国十佳车型之一

奖项介绍:

Wheels杂志年度车

从 1973年开始评选它的年度车,是澳大利亚最权威的汽车奖项。

Car and Driver 10BEST十佳年度车

美国 Car and Driver Magazine 成立于1955年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汽车杂志,拥有110万忠实读者。Car and driver全球10BEST十佳年度车评选为各地的读者提供了权威可信的购车指南。

第二代:1981-1985年 1981年,本田公司在日本和欧洲同步发售了第二代雅阁,次年登陆美国。同年,本田在美国建立了制造工厂并开始在美投产雅阁,雅阁一举成为了美国市场上销量最好的日本车,并将此宝座占据了15年之久。从这一代开始,雅阁的美规和日规车开始有了差异,二代雅阁在日本的名字是本田Vigor。

本田在第二代雅阁的外观和内饰上都做足了功夫,1.8升的发动机发展自第一代的那一台,但是在燃油经济性方面足足提高了15%。第二代雅阁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使这款车型成为了美国市场上最值得信赖的车型之一,这一优良传统直至今日依然被保持。第二代雅阁采用了许多当时最流行的元素,如粗毛地毯以及镀铬饰条等。日规和欧规的雅阁采用了空气力学优化过的大灯设计,而在美国市场上,雅阁仍采用了矩形大灯(这是由于审美差异所致)。

1983年本田对第二代雅阁的传动系统做了升级,自动变速箱升级为4速,手动版则没有变化保持了5速。1984和1985年,本田又为雅阁带来了两款新的发动机,分别是86匹马力的1.8升和110匹的2升发动机。本田还模仿当时的奥迪5000,为雅阁的钢制轮毂配上了塑料轮毂盖。 [奖项荣誉]

1982年

在美国成为最畅销的日本汽车(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1996年,共15年。)

1983年

欧洲年度车型日本车NO.1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1984年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1985年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奖项介绍:

Car and Driver 10BEST十佳年度车

美国 Car and Driver Magazine 成立于1955年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汽车杂志,拥有110万忠实读者。Car and driver全球10BEST十佳年度车评选为各地的读者提供了权威可信的购车指南。

第三代:1985-1989年

与上代相同,三代雅阁的首发还是选择了日本和欧洲,第二年推广至全球。迎合了当时的潮流,三代雅阁在四门轿车上采用了上翻式头灯,要知道这个设计在当时基本是跑车的专利。1987年的改款采用了固定式头灯以及新的尾灯组。

革新的设计不仅体现在外观上,下盘功夫本田也是一点都没有怠慢。三代雅阁头一次采用了前后双摇臂独立悬挂,这个悬挂设定直至1988年才被引入Civic 和Prelude,而Integra到1990年才享受了这个待遇。虽然比对手的麦弗逊式悬挂成本高出不少,但是三代雅阁的操控性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加上前后稳定杆,以及四轮碟刹以及选装ABS系统,三代雅阁的配置在当时可以用“奢华”来形容。

三代雅阁的内饰从朴素到豪华一应俱全,只要肯花钱,几乎什么豪华装备都能选择:皮质内饰、电加热座椅、电加热后倒镜等等,三门掀背版本竟然还配备了Recaro座椅。动力方面,顶级的LX-i车型配备了110匹马力的2.0升燃油喷射发动机。1988年,LX-i搭载的发动机动力又有了10马力的提升达到了120匹。由于车型的巨大成功,LX-i成为第一款在海外生产并返销日本的日本车。 [奖项荣誉]

1986年

日本年度车型组委会授予的年度车型

加拿大年度车型组委会授予最佳进口车型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1987年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1988年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1989年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第四代:1990-1993年

从第四代开始,本田雅阁升级成为中级豪华车,本田为新款雅阁开发了代号CB的新底盘,并不再提供三门版本。日本版本的雅阁变化很大,原先的日本版Vigor变成了一款搭载直列5缸发动机的性能车型,而雅阁的姊妹车成为了本田Ascot。

四代雅阁在北美市场更换了车标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代Acura Legend,另外为了纪念雅阁在美生产10周年,本田在1993年推出了特别版车型。特别版是在LX的基础上增加了ABS、四轮碟刹以及合金轮圈。

本代雅阁开始拥有5门旅行版。说雅阁升级为豪华车是因为很多豪华装备成为了雅阁的标配:标配ABS、自紧式安全带、副驾驶安全气囊以及6碟CD播放系统等等。

动力方面,四代雅阁全系配备了2.2升直列4缸发动机,最大功率125匹。之后在1991年推出的版本升级至140匹。本田为雅阁建立了专门的销售系统,或许是由于其巨大的销量所致。

[奖项荣誉]

1989年

获美国以同一车名销售的最畅销乘用车

1990年

获美国以同一车名销售的最畅销乘用车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1991年

获美国以同一车名销售的最畅销乘用车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第五代:1994-1997年 本田为第五代雅阁配备了更大一号的CD底盘,轴距达到了2715mm,但奇怪的是车长甚至比上一代还要短,于是北美市场将其划分在“紧凑型车”。

第五代雅阁更加注重安全性能,标配了双安全气囊,还加强了车身侧面防撞梁。一项重大的革新是本田将VTEC技术引入了EX系列的2.2升直列4缸发动机中,马力也由130匹上扬至145匹。

1995年雅阁的动力规格上首度出现了V6发动机以同美国市场其他搭载V6发动机的中级车竞争。一款来自Acura Legend的2.7升V6发动机被安置在雅阁LX和EX的发动机舱,拥有双出排气管、4速自动变速箱以及15寸合金轮圈。新西兰版本的雅阁有一款2.4升直四发动机可供选择。

1994年

日本年度车型组委会授予的年度车型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Motor Trend杂志,年度进口车荣誉

加拿大年度车型组委会授予最佳家庭车型

1995年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第六代:1998-2002年

1998年第六代雅阁在日本上市,一年之后广州本田就引进生产了这款车,基本做到了跟全球同步。为了避免产品线交错,本田用Torneo取代了雅阁的姊妹车Ascot和Rafaga。6代雅阁是有史以来车身尺寸最大的雅阁,欧规的雅阁在英国生产,车身尺寸小于日本版和美国版。

从第六代开始,雅阁的产品线格外的丰富,仅北美版雅阁就有DX, LX, EX, LX-V6 和EX-V6的四门轿车以及LX, EX, LX-V6和EX-V6的两门轿跑车。发动机在各个市场从2.0升到3.0升一应俱全,以及之后推出的欧洲版雅阁R,使用了一台220匹马力的发动机,另外还有Recaro座椅、LSD、运动化悬挂等装备。这一代雅阁还采用了一些新玩意,比如芯片车匙和可折叠外后视镜。

[奖项荣誉]

世界

1998年

获美国年度最佳优秀品牌车款奖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1999年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2000年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2001年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在美国年度销量第一

2002年

获美国汽车杂志最佳评价(Car Book Best Bets)奖

获美国年度综合指数最佳选择(IntelliChoice The Best Overall Value of the Year)奖

获日本年度最佳优秀品牌车款奖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第七代:2003-2007年 第七代雅阁发布于2002年,2003年广州本田就和美国同步生产了,这次广本真正做到了与世界同步。这一代的欧规雅阁和美规雅阁外形差异非常明显。

第七代雅阁的直四发动机采用了新款的K系列,采用了i-VTEC技术,而V6版本的发动机则与六代雅阁的相同,仍然是J系列。不过通过改进进气和排气系统,老款的发动机动力有了40马力的提升。

2005年本田推出了雅阁Hybrid混合动力车,但是市场反应平平。2006年七代雅阁进行了改款,动力和外观上都有比较大的改进,广本这次也是同步跟进了改款。

[奖项荣誉]

国外

2003年

在NCAP(欧洲新型汽车鉴定程序)中获得正面碰撞5星、侧面碰撞4星的优秀结果

在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保险杠测试中获同级别轿车中最好安全成绩 日本年度车型组委会授予的年度车型

加拿大年度车型组委会授予最佳家庭车型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Ward’s – “十佳发动机”(雅阁3.0升 V6)

2004年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汽车市场环境优胜奖-最佳“中型”轿车

Motor Trend – “道路之王”(家庭四门轿车比较)

2005年

加拿大年度车型组委会授予最佳技术车型(雅阁氢动力车)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 “2005年度车辆最佳研究奖”(第一名)

– “第一名整体最受欢迎的新车辆”

2006年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Consumer Guide Automotive-“最佳中型轿车”

Kelley Blue Book-“最佳转售价值奖”(雅阁氢动力)

-“车手选择奖”(运动与中型分类)

Money – “2006年度最佳轿车” 2007年

Car & Driver杂志,美国十佳车之一

AAA/Parents-“最佳家用轿车”

-“小家庭用最佳轿车”

第八代雅阁造型解析

2003年在广汽投产的第七代雅阁在中国市场已风光了多年,时至今日仍然有上万的月销售保有量,稳坐中级车销量榜眼之位,其和谐气派的成功造型功不可没。当仁不让的公务车代表形象也是蒙迪欧致胜、荣威等同级新秀不可比拟的。

不甘屈居人后的东风本田&proto=4\">本田在第八代雅阁身上倾注了更多大胆的突破性用意,适时避开了凯美瑞&proto=4\">凯美瑞保守中庸的锋芒。显然在国内,与广州丰田&proto=4\">丰田针尖对麦芒的较量中本田还是吃了车型老化审美疲劳的亏,巨大的保有数字使得雅阁在面对日益年轻化的消费浪潮中无法掀动虚荣效应。从这一点上说,凯美瑞成功的感性基础是对由雅阁一手扶植的成熟审美观感的重塑,颇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宿命意味。 更为裸露、直接的造型质感,车体一派绝不妥协的冲击力道,尽显北美豪华风范

我们现在看到的全新一代雅阁更多体现出了本田对北美市场口味的侧重和把握。与第七代产品柔中带刚的东方气息相左,第一眼便尽收眼底的硬性筋骨几乎让人不能与四平八稳的“雅阁式印象”联系起来。本田设计师在小型车(Fit)、紧凑型轿车(Civic)和MPV车型(奥德赛)设计中贯穿的犀利脉络并非这样,而是在饱满的创意中更为收敛地提拔出锐动质感,并借用了更多的造型机巧反复映衬。反观新雅阁,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浮于车体线面接合之间的骨感,并没有东方式的掩饰和欲扬先抑的斟酌。想必是快餐文化的基因在作祟吧! 车身处处硬朗,与本田车系全面铺张的后北京现代&proto=4\">现代气息有些偏离

这样形容新雅阁倒也有几分不公平。细细想来,本田也决不会在这样一款全球战略款中级车上少分毫诚意。这样激进取向的解释应该是尽量延长审美疲劳的市场周期,毕竟细致的格调终究只能当作辅料,中级车复杂的消费倾向组分注定了设计定型中不可避免的以偏概全。新雅阁略带浮夸的品质凸显,或许正是在这形势下更为前瞻性的中庸诠释。

作为全车的视觉焦点,前脸在很大程度上启发、引导着全车的构型基调。我们看到新雅阁没有将启用并不久的家族视觉符号沿用,而是将发动机罩格栅拉高,将车标颇为舒展、合身地置于其中。回想上代雅阁用带有挤压感的前脸聚焦以镀铬条衬出车标以刻意着重品牌价值,新车型无疑是摆出了更自信的雍容。 更加宽大的前脸放大出品牌的底气,两条褶起棱线从下至上贯穿了整个头部设计

宽大的进气格栅让车标更觉从容,气量顿显

保险杠下方的进气格栅修饰极为简洁,上下对称的扁长矩形并不想夺走其上方呈线状铺开的视觉重心,只是配合中网的不规则下沉和车灯内沿的修狭棱线将中级车的大气沉淀下来。两条褶起线条润泽保守而不失力度,在前脸镀铬边框两侧折出了大灯稍带上挑的锐利边角。整体观来,待线条的强劲走势褪去,我们竟可以捕捉到丰田式的塑造语言!本田的虚心态度除了让雅阁不输精英化性格的对手们以外,也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发动机罩以下修饰简洁,造成沉淀的架势。看出来了吗?与凯美瑞有些相同之处的气派基架

上代雅阁强调楔形设计的侧面造型甚是恰当地契合了车体弧线中隐含的攻击性,这样的笔触即便是现在也丝毫没有露出设计上的生命力。而与硬朗格调打造的新款车相比,上代雅阁却是足显臃肿了不少。相似的楔形、前倾的前冲感中,我们摄取到更多积极、活跃却不嫌躁动的姿态。腰线的挑起与翼子板的沉着、头灯的呼应之间天衣无缝,门把手在其上紧凑地稍加点缀,继而很是优雅地融入尾灯上沿,一气呵成。至此新雅阁已经完全打消了硬派作风带给我们的轻佻直觉。 车身侧面的优雅过渡甚至压过了线条的硬朗,新雅阁的定位诠释还是很有特色的

腰线是车身侧面的点睛要素,与下方裙线的铺陈一道平衡了气质感与运动态

承接过腰线的挑起走势,尾部想要利落收笔便不那么轻松了。事实上这一环节新雅阁还是很令人满意的。尾灯在侧面的过渡构型尖锐流畅富于速度感,从后翼子板引出的折线与大灯折角处收纳在一起是个重要的衔接之笔。然后划过这个钝角,尾灯并没有像上代雅阁那样游刃有余地铺过尾厢盖的大半,而是迅速收笔,相对于前脸更有年轻风尚。尾厢虽并不算短,却也还是尽量厚实起来,节奏感立显。

尾厢弧线不多却很有偏重,并不拘泥于中级车的豪迈大度,造型多有年轻元素,很有节奏

其实平心而论,第八代雅阁还是在第一印象的审美认同中难免失分,这当然与东亚文化内涵一脉相承。但反观其细腻之处的精心打造,还是能看出本田在设计上的繁复用心。广州本田&proto=4\">广本当如何在广告、营销中正确引导而将雅阁的设计魅力发掘出来展现于众,我们拭目以待。(AUTOQ 贾宁远)

第八代雅阁底盘结构升级

第八代Accord前悬架系统和上两代一样,仍然使双横臂,而后悬架系统则运用了新型轮内式多连杆,标配四轮ABS防暴死制动系统、TC牵引力控制系统的VSA车身稳定辅助系统,此外还有六个安全气囊。18寸的轮圈也是Accord车系前所未有的。而新型可变速比(VGR)转向是八代Accord的焦点之一。 尺寸更大 支承系统更完善

第八代Accord有着4930×1847×1476mm的大尺寸车身,较原来七代车型长宽高分别增长了76×26×13mm。而轴距则由七代的2738mm增长到2799mm。作为一款大型轿车有如此长的轴距却只有18.9英尺的转弯半径。此外,八代还采用目前雅阁没有使用的ACE高兼容性工程车体结构。

第八代Accord采用了更为先进的率新型发动机支承系统。在进一步降低了发动机的噪音、振动和不平顺性的同时,动力传动系隔振、行驶平稳性和转向响应都比上一代略胜一筹。 重心更低 可变速比(VGR)转向更具实用性

八代Accord配备不同排量的直四和V六发动机,前置后驱,相比上一代直四和V六发动机重心分别降低了8.5mm和10mm,配合新型可变速比(UGR)转向,大大提高了操控性能和高速稳定性,相应地提供了更好的驾驶乐趣和乘坐舒适性。配合新型支承系统,在高速过弯时抓地力更强。

第八代Accord依然采用四复式方向盘,方向盘总回转圈数为2.56圈,比上一代缩短了0.42圈,转向更为灵敏。可变速比(VGR)转向系统与传统的齿轮齿条转向系统有所不同,传统的齿轮齿条转向系统上的转向连杆上的齿条是疏密一致的,而八代Accord的可变速比转向系统上的齿条则是中间密两边疏。 在高速时,只需小幅摆动方向盘便可平缓变换车道;而低速掉头或转弯时,随着齿轮齿条间隙的增大,转向更为敏捷而不拖泥带水。达到高速转向时稳定、精准和低速转向敏捷机动的效果。

新一代Accord采用了全新的底盘结构,可谓是上一代Accord的全面升级,在动力、车身尺寸、悬挂、转向、操控、乘坐舒适度??都超越了前辈——第七代Accord。正是其开发宗旨“最大限度地提供驾驶乐趣和乘客舒适性”的最佳表现。(AUTOQ 蓝作庭)

详细解析第八代雅阁之动力篇

第八代雅阁动力篇

北美市场依旧是新雅阁最早登陆的地区,动力配置方面有两款发动机三种配置可供选择,具体见下表。

表1:8代雅阁北美版各款车型对应发动机型号 与欧洲厂商不同,日系制造商不喜欢为他们的产品线中增添柴油版发动机,八代雅阁的两款发动机均为汽油机。其中2.4L直四有两种动力配置,LX以及LX-P和LX-S搭载的可以在6500转时输出177匹马力,峰值扭矩来自4300转的161英尺磅(218牛米);EX和EX-L使用的版本最大功率推迟了500转爆发,换来了13匹马力的增加,峰值扭矩则象征性地增加了1英尺磅(1.4牛米)。另外一台3.5L V6发动机在动力上则更加游刃有余,拥有268匹@6200转的最大功率和248英尺磅(336牛米)@5000转的峰值扭矩。

除了V6手动Coupe版本,本田为全线08款雅阁配备了i-VTEC技术,而V6手动Coupe版只采用了VTEC。简单地说,VTEC相比i-VTEC减少了VTC技术(可变正时控制),有了VTC的帮忙,i-VTEC可以获得更好的动力表现和更加的油耗表现。

2.4L直四发动机采用了DOHC结构而3.5L V6发动机则使用了结构更为简单的SOHC,以及还增加了VCM技术(Variable Cylinder Management可变汽缸数管理)。这是这套系统首次出现在“常规动力”雅阁车型上。VCM系统能够让发动机在3缸、4缸和6缸三种工作模式下运行,电脑可以计算出发动机的最佳工作排量,与行车需求保持一致。由于系统会关闭非工作汽缸的进、排气门,使得燃油经济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V6发动机车型独享的技术还有发动机主动控制Active Control Engine Mount(ACM) 和主动噪音控制系统Active Noise Control (ANC)。前者的作用是在VCM系统工作时减少由于某些汽缸不工作时带来的发动机震动,后者顾名思义是为了减少发动机的工作噪音,为车主带来一个更安静的驾乘环境。

与两款发动机搭配的是三款变速器,分别是5速手动变速器、5速自动变速器和6速手动变速器。其中4缸所有车型均可选5速手动和5速自动变速器,6缸车型除了顶配型采用6速手动变速器外,都只有5速自动变速器。 参考先行发布的北美版,我们可以预测国产版的动力规格。虽然北美版2.4L发动机是入门款,但是来到国内,为了迎战“黄金排量”的2.0升发动机很可能会出现在东风本田&proto=4\">广州本田8代雅阁的产品线上。另外根据小道消息,广州本田可能会为国产8代雅阁增加一台2.5L V6发动机,这个级别的市场厮杀十分激烈,而配备2.5L V6发动机的日系车寥寥无几,如果广州本田8代雅阁增加一款2.5L V6发动机,那么市场竞争力将大大增加。(AUTOQ 刘勍楠)

更多推荐

发动机,车型,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