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起亚佳乐)
铃木为什么选择丰田而不是大众?日系车企加速抱团聚焦技术
丰田和铃木签订备忘录,意味着距离正式结盟更近一步,重点落
实在技术、新能源车和采购等层面的合作。
在终结了与大众不幸的“婚姻”之后,铃木与新“伴侣”丰田之
间的距离又一次缩小。继去年10月双方高层接触后,2017年2月6
日丰田和铃木签订备忘录,同意开始就环保、安全及信息技术、采购
和新能源车领域展开正式协商。
虽然媒体所说的“1800万辆年销量特大联盟”实属夸张,但如果
说单一的丰田就让其他国家的车企倍感压力,那么日系汽车制造商习
惯性的抱团更是令人心悸。
丰田铃木好事将近
2016年10月份,丰田社长丰田章男和铃木会长铃木修就在东京
碰头,表示两家车企将展开合作。彼时双方一致认为,当前汽车制造
商正面对着技术挑战,全球汽车行业需要团结起来,加强合作。
时至2月6日,丰田和铃木共同宣布,两家公司签订了不具备约
束力的备忘录,确认将围绕环保、安全及信息技术、采购和新能源车
领域正式谈判。虽然备忘录不等于正式签约,但却是向外界释放信号
的重要节点,接下来可能将陆续发布框架协议、签订正式合作协议,
乃至推动落实。
本次两家车企没有提供合作的细节,不过给出了明确的方向,结
合当前全球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合作双方各自优劣势看,应当是
水到渠成。
由于新兴汽车技术兴起,谷歌等科技巨头进入车界,新能源车、
自动驾驶技术等新型需求成为车界热议的话题,引发了一场技术研发
竞赛,加重传统车企的恐慌。铃木曾表示,其虽为日本第四大汽车制
造商,但难以跟上整体汽车行业的研发步伐。不过以更坚固的财务实
力作背书,丰田在竞争中更具备优势。
铃木主要打造的是低价微型车以及小型车,合作后将从丰田的技
术和资源中受益,尤其是自动驾驶以及电气化等技术。受限于自身的
规模和技术实力,铃木在应对新兴电动车制造商倍感压力。但若以丰
田为后盾,该车企可养精蓄锐,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应对多变的
市场竞争。对于丰田而言,铃木在印度市场中常年稳居榜首,打造的
供应链网络将使之获益良多。
丰田在燃料电池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自动驾驶汽车以
及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去年8月份,日本媒体发布
了日系车企在2016财年(2016.4.1-2017.3.31)的投资规划,其中丰
田计划在2016财年投入1.07万亿日元作为研发费用,较2015财年
同比提升1.4%,占据了其销售额的4.1%。铃木则将费用提升6.9%至
1,400亿日元,研发生态友好型汽车及新车型。
6日股市收盘时,丰田股价提升了0.7%,而铃木则增长0.4%。当
日东京证券交易所指数微增0.3%。这一定程度上或可以反映出两家公
司的牵手基本被看好。
与大众的失败合作形成对比
长久以来,铃木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而最受业界津津乐
道的,则是之前其与大众汽车之间的恩怨,这也可以给铃木丰田结盟
提供一个参照。
大众和铃木于2009年12月结成交叉持股联盟,欲从资金和技术
交流层面开展合作。当时大众以17亿欧元(当时折合约21亿美元)
的价格收购了19.89%的铃木股权,而铃木也斥资7.7亿欧元持有大众
1.5%的股权。双方希望相互取长补短。大众看中了铃木作为小型车专
家的优势,以及在东南亚市场的份额,而铃木希望从大众获得柴油发
动机等技术。
从2011年3月开始,大众和铃木关系逐渐恶化,陷入口角对抗之
中。当时大众在出台的报告中称可对铃木的“财务及运营方针起到重
大影响”,将铃木视为“联营公司”,因而遭到铃木方面的抗议。9月
12日,铃木汽车宣布计划终止与大众之间的联盟,并要求大众出售所
持铃木股份。而大众方面仍无迹象表明将同意解除合作关系。
在与铃木汽车之间的联盟濒临解体的情况下,大众考虑并购铃木
汽车,来维系双方的合作,然而宣告失败。
2011年11月24日,铃木汽车宣布开始申请仲裁,以解散其与大
众汽车的联盟,要求大众汽车售出所持有的铃木股份,并单方面宣布
联盟解体。但这次仲裁一直到2015年8月29日,才由英国伦敦国际
商务仲裁院给出裁定结果,认为大众应放弃铃木股权。两家公司均对
仲裁表示赞同。
2015年9月17日,铃木回购大众所持股权。2016年2月份,大
众和铃木共同宣布“和平分手”。
从这个失败的案例看,铃木与大众之间最根本的矛盾,还是在于
技术共享不能如约到位。大众从铃木获得的少量小型车技术,用在了
诸如Taigun小型概念SUV上,但最终还是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基于
Polo去开发量产小型SUV;大众在印度也没有收到实质性进展,甚至
和同门斯柯达陷入阋墙风波。铃木则一直没有拿到大众的核心柴油机
技术,这才和菲亚特长期“暗送秋波”。
相对来说,日系车企由于民族习性和背后财阀的影响,容易在困
难时期抱团互助,丰田自身就多次对其他日系车企从财务或技术角度
提供援助。而丰田在技术上的开放性也是业内较高水平,曾经一次公
开5,500项燃料电池专利。因此较之大众,丰田的确是铃木更好的潜
在伙伴。
大发与铃木之间如何相处?
除了采购之外,无论是新能源还是更宽泛的环保技术,抑或是汽
车智能化以及范围更广的安全及信息技术,都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
方向。在日系车企中,铃木销量规模居于中等地位,但在新方向上的
成绩并不突出,虽然铃木曾经用小型电动货车实现“续航1,300公里”
的噱头,但连销量更小的三菱都在新能源车销量上高于铃木(例如欧
蓝德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上居前)。
加上前文所述日系车抱团属性,这些理由都让人看好丰田和铃木
的盟约。但是这样就意味着双方的合作完全没有风险了吗?这还是需
要用到利益分析的方法论。
对丰田来说,与铃木牵手可以帮助其扩大在印度等市场的份额。
铃木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印度建设供应链,现在已经打造出紧固的
供应和销售网络。丰田可利用铃木的供应链优势,研发以及销售更适
应当地的主流小型车。铃木汽车执行副总裁康仁原山在发布第三财季
财报时指出,公司将与丰田分享其在印度及其他新兴市场的经验。
但是,千万不要忘了,丰田旗下也有一家以小型车为主业的子公
司——大发,同样也是丰田赖以在印度扩张的支柱。丰田计划到2025
年将其在印度乘用车市场的市占率翻番,增至10%。由大发制造的入
门级小型车将成为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产品。2016年1月29日,丰
田汽车宣布收购子公司大发汽车的所有股权,在小型车领域强化合作,
实现技术共享。
在这两家车企6日发布声明前,日本东京瑞穗证券(Mizuho
Securities)顾问Fujio Ando认为,除了小型车外,丰田和铃木在产
品阵容方面没有丝毫重合,而且铃木实际上已经从丰田处购买了混合
动力技术。“问题是,考虑与大发的关系,丰田会对铃木提供多少支
持呢?”
铃木和大众最终“离婚”,最大因素在于技术共享不到位引起的
利益纷争。而倘若真正与丰田结盟,怎样处理好和丰田“亲生”的大
发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将决定这个盟约最终的成败。【END】
速度 深度 态度
更多推荐
丰田车款式图片大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