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发(作者:北京现代瑞纳怎么样)
乳化安定性(Emulsion stability)檢驗方法
測試乳化安定性之目的在確保農藥於噴施過程中,有效成分能均勻分散於調配藥液中。
1. 適用範圍:本方法適用於使用前需加水調配、有效成分在加水稀釋液中形成乳液狀之各種農藥劑型。
2. 試藥:
2.1 標準硬水:詳見標準硬水(CIPAC Standard water D)製備。
3. 裝置:
3.1 水浴器,30±2℃。
3.2 馬錶。
4. 器具及材料:
4.1 共栓量筒,100 mL,附玻璃磨口瓶栓,100 mL刻度至瓶栓底部空間容量應介於35~40 mL。
4.2 量筒,5 mL。
5. 操作步驟:
5.1 100 mL共栓量筒中裝標準硬水95 mL,置30±2℃水浴備用。取檢體5 mL,緩緩加入共栓量筒中,蓋瓶栓後上下倒置1次。靜置30秒後,觀察檢體是否自動分散形成均勻乳狀液。
5.2 將共栓量筒上下180°倒置共10次後(約每2秒鐘倒置往復1回),將共栓量筒直立浸入水浴器中。(應防止自水浴器或其他試驗器材傳導任何振動至靜置於水浴器中之共栓量筒,以避免干擾檢液之沈降或上浮)
5.3 在靜置30分鐘、2小時及24小時後觀察,記錄量筒中頂層或底層之泡沫、乳霜或油脂狀物體積。如不易觀察可在試驗前,在檢體中加入0.1g之Oil Blue SWS〔1,4-bis(isopropylamino)anthraquinone(CI 61551)〕。
5.4 靜置24小時後,再將共栓量筒上下180°倒置共10次,靜置30秒後,觀察量筒油脂狀物是否乳化分散,再形成均勻乳狀液。
5.5 再靜置30分鐘後觀察,記錄量筒中頂層或底層之泡沫、乳霜或油脂狀物體積。
6. 參考文獻:
1. CIPAC. 1995. MT 36 Emulsion characteristics of emulsifiable concentrates. In \"CIPAC
Handbook F. Physio-chemical Methods for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 (W.
Dobrat and A. Martijn eds.), 472pp.\", p. 108-114.
-81-
懸浮率(Suspensibility)檢驗方法
懸浮率,指特定劑型之成品農藥在共栓量筒中以水稀釋,靜置一定時間,自一定深度取樣,分析其有效成分含量,與原藥液之有效成分含量相較,二者間之比值稱之。測試懸浮率之目的在確保農藥在噴施過程中,有效成分均勻分佈於調配藥液。
1. 適用範圍:本方法適用於使用前需加水調配、有效成分在水稀釋液中形成固態顆粒狀懸浮液之各種農藥劑型。
2. 試藥:
2.1 標準硬水:詳見標準硬水(CIPAC Standard water D)製備。
3. 裝置:
3.1 水浴器,30±2℃。
3.2 馬錶。
4. 器具及材料:
4.1 共栓量筒,250 mL,附玻璃磨口瓶栓,刻度自0至250 mL之高度應介於20~21.5公分,250 mL刻度至瓶栓底部距離應介於4~6公分。(如圖)
250 mL共栓量筒
4.2 玻璃吸管,內徑5 mm,長約40公分,吸取端燒口為2~3 mm內徑,另一端以軟管連接抽氣裝置。為確保吸除時不致過量,可以橡皮塞套於距吸管口適當處(約22公分),以為保護。
4.3 燒杯,250 mL。
5. 操作步驟:
5.1 稱取適量檢體約2.5克(b g, 記錄至0.001g)在250 mL燒杯中,緩緩加入30±2℃標準硬水約50 mL,以玻璃棒攪拌2分鐘(120rpm)後,將檢液置30±2℃水浴13分鐘。(若建議使用稀釋倍數小於100倍,則檢體取樣量依建議用量計算)
-82-
5.2 將檢液以30±2℃之標準硬水洗入共栓量筒中,並以之加至刻度,蓋上瓶栓,將共栓量筒在1分鐘內上下180°倒置共30次後(約每2秒鐘倒置往復1回),將共栓量筒直立浸入水浴器中。(應防止自水浴器或其他試驗器材傳導任何振動至靜置於水浴器中之共栓量筒,以避免干擾檢液之沈降)
5.3 到達指定之時間後(例如:1小時),於10~15秒內以吸管自液面吸除225 mL之檢液(注意勿攪動檢液揚起沈澱物)。
5.4 測定殘餘在共栓量筒中25 mL檢液中之有效成分含量(Q g)。
5.5 結果計算:
懸浮率
?
10100?c?Q?111?c?Q???%9cca:有效成分含量(%);
b:檢體取樣量(g);
c:檢體取樣中實際有效成分含量(g)=
6. 參考文獻:
1. CIPAC. 1995. MT15 Suspensibility of wettable powders in water. In \"CIPAC Handbook F.
Physio-chemical Methods for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 (W. Dobrat and A.
Martijn eds.), 472 pp.\", p.45-52.
ab100Q:殘餘在共栓量筒中25 mL檢液中之有效成分含量(g)。
-83-
溼篩試驗(Wet sieving)方法
溼篩試驗之目的在確保農藥在噴施過程中,藥液中固態顆粒不致阻塞噴頭。
1. 適用範圍:本方法適用於使用前需加水調配,稀釋液形成固態顆粒狀懸浮液之各種農藥劑型。
2. 器具及材料:
2.1 試驗篩,100 mm直徑。
2.2 玻璃攪拌棒。
2.3 燒杯,250 mL。
2.4 玻璃皿。
3. 操作步驟:
3.1 稱取適量檢體約10 g(記錄至0.1 g)在250 mL燒杯中,固態劑型先緩緩加入約150 mL自來水,以玻璃棒攪拌檢液(每秒迴轉次數勿超過3~4轉),檢體中如有結塊或顆粒存在,注意勿故意壓迫使其破碎。
3.2 選擇適當孔徑之試驗篩,先置水中使網浸溼,將檢液倒入篩中,再以水將燒杯中殘餘檢體洗入篩中,以自來水水流沖洗。倘需組合運用不同孔徑之試驗篩進行粒徑分析,應將孔徑最小者最先處理,濾除通過篩網之顆粒。再依孔徑由大至小順序處理,收集篩濾後之殘餘物。
3.3 用內徑10mm橡皮管或塑膠管套接水龍頭,出水速度調節為每分鐘4~5公升,以擺動之水流沖洗樣品。由試驗篩之周圍向中央沖洗出水之管口至篩面保持2~5 cm之距離,持續沖洗10分鐘。(注意:自來水中可能含有固態雜質,使用前應先篩濾予以去除。)
3.4 留滯於篩面之殘餘物,運用洗瓶以蒸餾水沖洗至預稱空重之玻璃皿中,以60~70℃之溫度烘乾處理。如因樣品會因此溫度處理而分解或揮發,得改用其他溫度行乾燥處理。
3.5 乾燥後之玻璃皿置乾燥皿中,回至室溫後取出稱重(記錄至0.01g),扣除玻璃皿空重即得殘餘樣品重量。
3.6 結果以殘餘於篩面之檢體重佔稱取檢體重之比率表示之。如運用數個孔徑之試驗篩組合試測粒徑分佈,在表示較小孔徑試驗篩之殘餘量時,應累加孔徑較之為大之所有試驗篩之殘餘量。
4. 參考文獻:
1. CIPAC. 1995. MT 59 Sieve analysis. In \"CIPAC Handbook F. Physio-chemical Methods
for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 (W. Dobrat and A. Martijn eds.), 472pp.\", p.
177-182.
-84-
起泡試驗(Persistent foaming)方法
起泡試驗之目的在確保農藥在配製過程中不致產生過量泡沫,造成灑佈不均或飄散現象。
1. 適用範圍:本方法適用於使用前需加水調配之各種農藥劑型。
2. 試藥:
2.1 標準硬水:詳見標準硬水(CIPAC Standard water D)製備。
3. 裝置:
3.1 馬錶。
4. 器具及材料:
4.1 共栓量筒,250 mL,附玻璃磨口瓶栓,最小刻度2 mL以下,刻度自0至250 mL之高度應介於20~21.5公分,250 mL刻度至瓶栓底部距離應介於4~6公分。(如圖)
250 mL共栓量筒
5. 操作步驟:
5.1 將180 mL標準硬水倒入共栓量筒中,再將共栓量筒置於上皿天平,依據建議使用最低稀釋倍數計算,稱取可配製200 mL藥液之適量檢體直接進入共栓量筒中。
5.2 加入標準硬水,使共栓量筒內液面增至瓶栓下9±0.1 cm處,蓋瓶栓,將共栓量筒在1分鐘內上下180°倒置共30次後(約每2秒鐘倒置往復1回),將共栓量筒靜置桌面。
5.3 在指定之時間10±1秒、1, 3, 12分±10秒時,觀察並記錄液面泡沬之體積。
6. 參考文獻:
1. CIPAC. 1995. MT 47 Persistent foaming. In \"CIPAC Handbook F. Physio-chemical
Methods for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 (W. Dobrat and A. Martijn eds.),
472pp.\", p.152-153.
-85-
水溼性(Wettability)檢驗方法
水溼性測試之目的,在確保固態劑型之成品農藥以水稀釋時,迅速浸溼與水混合。
1. 適用範圍:本方法適用於使用前需加水調配之各種粉狀、粒狀農藥劑型。
2. 試藥:
2.1 標準硬水:詳見標準硬水(CIPAC Standard water D)製備。
3. 裝置:
3.1 馬錶。
4. 器具及材料:
4.1 量筒,100 mL。
4.2 稱量皿。
4.3 燒杯,250 mL,內徑6.5±0.5公分,高9.0±0.5公分。
5. 操作步驟:
5.1 在250 mL燒杯中倒入100 mL標準硬水。
5.2 稱取5±0.1 g之檢體於稱量皿中,將檢體自杯緣高度倒入250 mL燒杯,啟動計時,以秒為單位計算檢體完全為水浸溼所需時間,最後水面形成薄層之浸溼時間可忽略不計。觀察期間,靜置檢液不需加外力攪拌。
6. 參考文獻:
1. CIPAC. 1995. MT53 Wettability. In \"CIPAC Handbook F. Physio-chemical Methods for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 (W. Dobrat and A. Martijn eds.), 472 pp.\", p.
160-166.
-86-
自動分散性(Spontaneity of dispersion)檢驗方法
自動分散性測試之目的在測試黏稠性劑型農藥於調配過程中,有效成分能迅速均勻分散於藥液中之能力。
1. 適用範圍:本方法適用於使用前需加水調配、有效成分在水稀釋液中形成固態顆粒狀懸浮液之各種農藥劑型(水基乳劑不適用)。
2. 試藥:
2.1 標準硬水:詳見標準硬水(CIPAC Standard water D)製備。
3. 裝置:
3.1 水浴器,30±2℃。
3.2 馬錶。
4. 器具及材料:
4.1 共栓量筒,250 mL,附玻璃磨口瓶栓,刻度自0至250 mL之高度應介於20~21.5公分,250 mL刻度至瓶栓底部距離應介於4~6公分。(如圖)
250 mL共栓量筒
4.2 玻璃吸管,內徑5 mm,長約40公分,吸取端燒口為2~3 mm內徑,另一端以軟管連接抽氣裝置。為確保吸除時不致過量,可以橡皮塞套於距吸管口適當處(約22公分),以為保護。
4.3 燒杯,250 mL。
5. 操作步驟:
5.1 在共栓量筒中加入30±2℃標準硬水237.5 mL。
5.2 以比重計測量檢體之比重,計算相當於12.5 mL之檢體重量(b g, 記錄至0.001g)。
5.3 將裝水之共栓量筒放在上皿天平上,在15秒內由量筒開口上方1 cm處直接倒入相當於12.5 mL重量之檢體,蓋上瓶栓,將共栓量筒上下180°倒置1次(約每2秒鐘倒置
-87-
往復1回),將共栓量筒直立浸入水浴器中。(應防止自水浴器或其他試驗器材傳導任何振動至靜置於水浴器中之共栓量筒,以避免干擾檢液之沈降或上浮)
5.4 5分鐘±10秒後,於10~15秒內以吸管自液面吸除225 mL之檢液(注意勿攪動檢液揚起沈澱物)。
5.5 測定殘餘在共栓量筒中25±1 mL檢液中之有效成分含量(Q g)。
5.6 結果計算:
自動分散率=
10100?c?Q?111?c?Q???%9cca:有效成分含量(%);
b:檢體取樣量(g);
c:檢體取樣中實際有效成分含量(g)=
6. 參考文獻:
1. CIPAC. 1995. MT160 Spontaneity of dispersion of suspension concentrates. In \"CIPAC
Handbook F. Physio-chemical Methods for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 (W.
Dobrat and A. Martijn eds.), 472 pp.\", p. 391-394.
ab;100Q:殘餘在共栓量筒中25 mL檢液中之有效成分含量(g)。
-88-
乾篩試驗(Dry sieving)方法
乾篩試驗之目的在了解粉狀或粒狀固態製劑之粒徑分佈,或確保需加水稀釋噴施者不含會阻塞噴頭之過大顆粒,以及粒狀劑之粉塵等。
1. 適用範圍:本方法適用於各種粉狀、粒狀固態農藥劑型。
2. 裝置:
2.1 烘箱。
3. 器具及材料:
3.1 試驗篩,200 mm直徑,各種標準孔徑,含頂蓋、盛接底盤。
3.2 軟毛刷。
3.3 玻璃皿。
3.4 燒杯,250 mL。
3.5 乾燥皿,易吸溼之檢體使用。
3.6 光面紙,40×40cm。
4. 操作步驟:
4.1 潮濕的樣品或測試方法中未禁止乾燥處理之樣品,可將適量樣品置100℃烘箱中烘乾(溫度可視樣品成份之物理性質決定,採用較低之溫度),取出後置室溫待其濕度達平衡後,再秤取定量之樣品進行分析。若樣品易吸濕(hygroscopic)則置乾燥皿中回溫至室溫,並於篩析過程中儘量勿暴露於潮濕之空氣中。
4.2 稱取適量檢體(10-100 g,記錄至0.1 g)在250 mL燒杯中,選擇適當孔徑之試驗篩,將檢體倒入篩中。倘需組合運用不同孔徑之試驗篩進行粒徑分析,應將孔徑最小者最先處理,濾除通過篩網之顆粒。再依孔徑由大至小順序套接堆疊一併處理,再分別收集篩濾後之殘餘物。
4.3 將底盤及頂蓋裝上,以手搖篩。
4.3.1 粉狀製劑:將試驗篩左右搖動(約每秒1往復)5分鐘,偶以底盤輕敲桌面,並變換手握部位數次。
4.3.2 粒狀製劑:將試驗篩自桌面上空1 cm處放下,連續25次。
4.4 靜置試驗篩2分鐘待微細粉塵沈降,開啟頂蓋,逐層將留滯於篩面或底盤之殘餘物倒出,將試驗篩或底盤倒扣於光面紙上,輕敲試驗篩並以軟毛刷將殘餘物轉移至紙上﹐稱重並記錄各別重量(精確至0.1 g)。
4.5 結果以殘餘於篩面之檢體重佔稱取檢體重之比率表示之。如運用數個孔徑之試驗篩組合試測粒徑分佈,在表示較小孔徑試驗篩之殘餘量時,應累加孔徑較之為大之所有試驗篩之殘餘量。
5. 參考文獻:
1. CIPAC. 1995. MT 59 Sieve analysis. In \"CIPAC Handbook F. Physio-chemical Methods
for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 (W. Dobrat and A. Martijn eds.), 472pp.\", p.
177-182.
2. CIPAC. 1995. MT 170 Dry sieve analysis of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s. In \"CIPAC
-89-
Handbook F. Physio-chemical Methods for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 (W.
Dobrat and A. Martijn eds.), 472 pp.\", p.420-425.
-90-
水溶性藥袋溶解性(Dissolution rate of water soluble bags)檢驗方法
測試水溶性藥袋溶解性之目的在確保水溶性藥袋包裝之農藥在調配過程中,能迅速溶解並不致殘留不溶物阻塞噴頭。
1. 適用範圍:本方法適用於以水溶性藥袋包裝,在使用前需加水調配之各種農藥劑型。
2. 試藥:
2.1 標準硬水:詳見標準硬水(CIPAC Standard water D)製備。
3. 裝置:
3.1 電磁攪拌器。
3.2 馬錶。
4. 器具及材料:
4.1 燒杯,1000 mL,直徑9.0±0.5公分,高18.0±0.5公分。
4.2 杯蓋,150×150 mm,中央含5公分長金屬掛鉤。
4.3 量筒,1000 mL。
4.4 過濾裝置:篩網孔徑為250 m。(如圖)
過濾裝置圖(各部詳圖如後)
-91-
5. 操作步驟:
5.1 將藥袋剪開,內容物倒入其他容器。
5.2 在1000 mL燒杯中加入1000 mL 20℃標準硬水,將燒杯置電磁攪拌器上,於杯中放入攪拌磁石。
5.3 剪取約50×100 mm之藥袋(含部分之封口邊緣),吊掛於杯蓋之金屬鉤上。
5.4 稱取藥袋內裝農藥10±1 g,緩緩倒入1000 mL燒杯中央,靜置1分鐘後啟動攪拌,以120±10 rpm攪拌1分鐘,停止攪拌。
5.5 將掛附藥袋之杯蓋蓋在燒杯上,使藥袋於5秒內浸入藥液中並避免藥袋觸及燒杯。靜置10分鐘後,如有不溶物掛於鉤上,以手取下放入藥液中。啟動攪拌,以120±10
rpm攪拌5分鐘。取下杯蓋及自杯中取出攪拌磁石,如有不溶物附著,取下放入杯中。
5.6 架設過濾裝置,阻塞出口,將1000 mL燒杯中藥液倒入,注意任何不溶物黏附於杯壁亦應放入過濾裝置,打開過濾裝置之出口並啟動計時,以1000 mL量筒盛裝濾出液體,計算量筒中濾出液液面到達950 mL所需的時間。過濾完成後,觀察並記錄裝置內是否殘有不溶物。
6. 參考文獻:
1. CIPAC. 1995. MT176 Dissolution rate of water soluble bags. In \"CIPAC Handbook F.
Physio-chemical Methods for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 (W. Dobrat and A.
Martijn eds.), 472pp.\", p. 440-444.
-92-
耐熱試驗(Accelerated storage procedure)方法
耐熱試驗之目的在確保在高溫儲放過程中,農藥製劑之安定;並可藉以估算成品農藥之保存期限。
1. 適用範圍:本方法適用於各種農藥劑型。
2. 裝置:
2.1 烘箱,設定溫度之精確度可達±2℃,供乳劑測試用者應具防火設計功能。
3. 器具及材料:
3.1 廣口玻璃瓶,100~125 mL,螺旋蓋內附聚乙烯塑膠墊片。
4. 操作步驟:
4.1 稱取約20g(固態劑型)或以吸管吸取約50 mL(液態劑型)檢體,置廣口玻璃瓶中,以氣密瓶蓋封閉後放入54±2℃烘箱中,14日後取出,回至室溫後24小時內取樣進行各項後續測試。
4.2 各種物理化學性質之檢驗方法另見個別方法之敘述。
5. 參考文獻:
1. CIPAC. 1995. MT 46 Accelerated storage procedure. In \"CIPAC Handbook F.
Physio-chemical Methods for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 (W. Dobrat and A.
Martijn eds.), 472pp.\", p.148-152.
-93-
耐冷試驗(Stability at 0℃)方法
耐冷試驗之目的在確保在低溫儲放過程中,農藥製劑之安定。
1. 適用範圍:本方法適用於液態之各種農藥劑型。
2. 裝置:
2.1 冰箱,0±2℃。
2.2 油試驗用離心機。
3. 器具及材料:
3.1錐形刻度離心管,100 mL,符合IP75或ASTM96之規格。(如下圖)
錐形刻度離心管(單位:mm)
3.2 定量吸管,100 ml。
4. 操作步驟:
4.1 以定量吸管取檢體100±1.0 mL置錐形刻度離心管中,放入0±2℃冰箱中冷凍。如藥劑有效成分為固體結晶者,可放入少量純品,每隔15分鐘,取出離心管搖盪30秒;冷凍達1小時後,觀察並記錄是否有固體或油狀物析出。
4.2 將檢體再放入0±2℃冷凍,7日後取出,於室溫靜置3小時後,倒置離心管1次後放入離心機,以550×G(重力加速度=981 cm s-2,轉速之計算見附註)離心15分鐘。
4.3 觀察並記錄在離心管底部存在與上層分離物之體積(最小量為0.05 mL)。
5. 參考文獻:
1. CIPAC. 1995. MT 39 Stability of liquid formulations at 0℃. In \"CIPAC Handbook F.
Physio-chemical Methods for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 (W. Dobrat and A.
Martijn eds.), 472pp.\", p. 128-130.
附註:
2rpm?d???550?G179000
-94-
RCF (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
3rpm=
98.45?10d
d (cm):離心機轉子之直徑,為相對位置離心管底距離。
例:離心半徑為30.5公分之離心機。
rpm=
98.45?30.5?2??103?127095-
-
標準硬水(CIPAC Standard water D)製備方法
標準硬水之硬度(Hardness)為342 ppm,酸鹼值介於6.0~7.0間,鈣鎂離子濃度比為4:1。
1. 試藥:
1.1 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 CaCO3):純度99%以上,取用前以105℃烘乾2小時。
1.2 氧化鎂(Magnesium oxide, MgO):純度99%以上,取用前以105℃烘乾2小時。
1.3 1N氨水(Ammonia solution, NH4OH)。
1.4 1N及0.1N鹽酸(Hydrochloric acid, HCl)。
1.5 0.1N氫氧化鈉(Sodium hydroxide, NaOH)。
1.6 甲基紅(Methyl red, 4-dimethylaminoazobenzene-2\'-carboxylic acid, pH4.4-6.2紅色至黃色)酸鹼指示劑:0.1%(w/v)水溶液。0.1 g甲基紅溶於60 mL乙醇中,再以純水定容至100 mL;或以0.1 g鈉鹽溶於水,以純水定容至100 mL。
2. 裝置:
2.1 酸鹼度計,附酸鹼度測定電極。
2.2 天平,可有效稱量至0.1mg。
3. 器具及材料:
3.1 三角瓶,500 mL。
3.2 滴定管,100 mL。
3.3 燒杯,1000 mL。
3.4 定量瓶,1000 mL。
3.5 聚乙烯塑膠瓶,1000 mL。
4. 貯存溶液(Stock solutions)之配製:
4.1 0.04M鈣離子貯存溶液:精確稱取4.000 g碳酸鈣,以少量純水洗入500mL三角瓶中,利用滴定管加入82.0 mL之1N鹽酸,搖幌三角瓶俟碳酸鈣完全溶解,以純水稀釋至約400 mL,加熱至微沸。回至室溫後,加入2滴甲基紅酸鹼指示劑,逐滴以1N氨水將溶液調整為中性(呈橙色)。將溶液倒入1000 mL定量瓶中,以純水加至刻度,混合均勻倒入聚乙烯塑膠瓶中備用。
4.2 0.04M鎂離子貯存溶液:精確稱取1.613 g氧化鎂,以少量純水洗入500mL三角瓶中,以滴定管加入82.0 mL之1N鹽酸,搖幌三角瓶俟氧化鎂完全溶解,以純水稀釋至約400 mL,再加入2滴甲基紅酸鹼指示劑,逐滴以1N氨水將溶液調整為中性(呈橙色)。將溶液倒入1000 mL定量瓶中,以純水加至刻度,混合均勻倒入聚乙烯塑膠瓶中備用。
5. 操作溶液(Working solution)之配製:應於使用前稀釋配製。
5.1 自滴定管分別將68.5 mL 0.04M鈣離子貯存溶液(4.1)及17 mL 0.04M鎂離子貯存溶液(4.2)加入1000 mL 燒杯中,再以純水稀釋至約800 mL。
5.2 利用酸鹼度計,以0.1N鹽酸或0.1N氫氧化鈉將溶液滴定至酸鹼值為6.5。
5.3 用純水將溶液洗入1000 mL定量瓶中,再以純水加至刻度。
6. 參考文獻:
1. CIPAC. 1970. RE 18 Methyl red. In \"CIPAC Handbook Volume 1. Analysis of Technical
-96-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 (G. R. Raw ed.) 1079pp.\", p. 756.
2. CIPAC. 1995. MT 18 Standard Waters. In \"CIPAC Handbook F. Physio-chemical
Methods for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 (W. Dobrat and A. Martijn eds.),
472pp.\", p. 59-69.
-97-
農藥用石油類產品總酸價(Total acidity)之檢驗方法
1. 試藥:
1.1 0.1N(0.1mole/L)氫氧化鉀(KOH, potassium hydroxide)標準液,使用前標定其當量為c mole/L。
1.2 0.5%酚酉太(phenolphthalein, 3,3-di-(4-hydroxyphenyl)phthalide)試劑,秤取0.5 g酚酉太溶於50 mL乙醇中,再以純水定容至100 mL。
1.3 乙醇(ethanol),95%。
2. 器具及材料:
2.1 三角瓶,250 mL。
2.2 滴定管,25 mL。
3. 操作步驟:
3.1 在250 mL三角瓶中,秤入約10 g(w g,記錄至0.01 g)樣品。(注意:低酸價之樣品須增加取樣量)
3.2 在另一250 mL三角瓶中,加入50 mL乙醇及1 mL酚酉太試劑,加熱至40至50℃,加0.1N氫氧化鉀標準液至變色後,將之倒入樣品中。
3.3 將樣品加熱至沸騰,5分鐘後停止加熱並再加入1 mL酚酉太試劑,置涼,至40至50℃時,以0.1N氫氧化鉀標準液滴定至變色並記錄標準液之消耗量(t mL)。
3.4 結果計算:
總酸價(total acidity)相當於
4. 參考文獻:
(1) CIPAC. 1995. MT 31.3. Free acidity and alkalinity. Acidity of petroleum products. B -
TOTAL ACIDITY. In \"CIPAC Handbook F. Physio-chemical methods for Technical and
Formulated Pesticides (W. Dobrat and A. Martijn eds.), 472pp.\", p. 99-101.
561.?c?tmg KOH/g
w
-98-
農藥用石油類產品之規格
1. 農藥有效成分及物理化學性質:
礦油(petroleum oils)係由原油分餾煉製,主要由飽和及不飽和的脂烴組成,一般指310℃以上溫度之餾出物,依據335℃以下溫度餾出物所佔比例,可再區分為輕油(light, 67-79%餾出)、中油(medium, 40-49%餾出)與重油(heavy, 10-25%餾出)。又依精製程度不同、用途等,有礦物油(mineral oil)、機械油(machine oil)、白油(white oil)、石臘油(paraffin
oil)、撒佈油(spray oil)、夏油(summer oil)等名稱。在農藥方面之用途,除了在製劑時可供做其他有效成分之載體外,可坽噴灑休眠期植株防治介殼蟲、殺滅蚜蟲及梁類的卵;夌噴灑生長期植株防治介殼蟲、蚜蟲及梁類;奅混合殺菌使用提高其藥效(農藥增效劑);妵直接用做除草劑。
2. 礦物油(香蕉用)規格:
2.1 外觀:在室溫下,應為不分層之澄清油狀液體。(CNS2914)
2.2 未磺化值:90%以上。(CNS12263)
2.3 沸點範圍:在常壓下,340-390℃之蒸出量不得低於75%。(CNS1218)
2.4 芳香族油脂含量:不得高於12%。(CNS3577)
3. 夏油(summer oil)及夏油(甲)(machine oil)乳劑(emulsifiable concentrate, ED)規格:
3.1 外觀:在室溫下,應為不分層之澄清油狀液體。(CNS2914)
3.2 有效成分含量:經溶劑萃取法(CIPAC 29/5/(M)/5.2)測試,結果應符合農藥標準規格準則第三條規定。
3.3 未磺化值:以3.2節提取之石油成分測試,應在86%以上。(CNS12263)
3.4 沸點範圍:以3.2節提取之石油成分測試,在常壓下,300℃以下之蒸出量不得高於5%。(CNS1218)
3.5 黏度:以3.2節提取之石油成分測試在40℃,夏天用油為10-25釐史(centistoke, cSt),冬天用油為45-68釐史。(CNS3390)
3.6 比重:以3.2節提取之石油成分測試,應為0.78-0.92(15.5/15.5℃)。(CNS12017)
3.7 總酸價:不得高於0.1mg KOG/g。(CIPAC MT31.3 method B)
3.8 乳化安定性:取10Ml樣品倒入990Ml 342ppm標準硬水中,攪拌後於室溫靜置2小時,稍加攪動倒入0.150mm CNS試驗篩,不得於篩面殘有明顯油滴。(CIPAC MT49.2)
3.9 耐冷試驗:取200mL樣品,於-5±2℃放置48小時,應為不分層之澄清油狀液體(CNS2914)。回至室溫,取10mL樣品倒入990mL冰水(0~2℃)中,以玻璃棒攪拌後,於室溫靜置2小時,不得有明顯油狀物浮於液面。(CIPAC MT51)
-99-
更多推荐
量筒,試驗,檢體,共栓,農藥,標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