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新款乐驰报价及图片)
.?甑“北斗+文I李奇马银虎耿长江孙天阳任宇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中心摘要: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
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将更加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对近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技术融合和行业融合的主要进展和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新态势进行了论述,从“北
斗+技术”和“北斗+行业”两个角度对“北斗+”概念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北斗应用未来发展给出建议。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5G;物联网■
d
?亠一、刖吕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年产值2020
区块链囚等各种新兴技术组合,将衍生出无限可能,
在实际应用中不是简单“加”的关系,更可能是“乘”
乃至“幕”的关系,经济社会效益不可限量。年超过4000亿元叫
国内大部分智能手机支持北
斗功能,数以千万计的车辆船舶安装了北斗兼容终
1.
“北斗+5G”实现泛在感知和通信导航
融合“北斗+5G”目前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一是
端,“北斗+5G”
“北斗+电力”
“北斗+交通”
等应用持续深化,北斗时空表、北斗魔盒、北斗约
车等新概念不断涌现。随着“北斗+”应用的深入
推进,加速北斗应用产业发展,推动北斗产业链建
天地融合定位技术,即利用天基网络超广覆盖和地
基网络超密覆盖等优势,通过利用5G和北斗两种
设,使北斗更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是北
斗系统下一阶段的重要方向。信号进行精准定位,能够实现室内室外定位导航的
无缝切换和随时随地的泛在感知应用。二是网络融
合技术,即利用导航定位和高速通信网络的深度融
二、北斗和新兴技术深度融合,
合,大幅提升通信导航性能,为智慧城市、地震监
测、精准天气预报、远程控制、远程驾驶等领域提
创新应用蓬勃发展北斗系统应用包括定位导航、精密授时、短报
供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叫2020年,作为全球首条
智慧高铁,京张高铁成功应用“北斗+5G”模式,
文通信,与大数据、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
38
|卫星应用|
2021年第5期
实现350km时速的全自动驾驶,“到点自动开车、
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停车自动开门、车
门和站台联动”,停准精度优于10cm,节约用电
约
15%[4]O2?“北斗+大数据”深入挖掘时空信息北斗提供的精准时间和空间信息是大数据分析
的重要来源,也是进行数据挖掘、关联分析和构建
知识图谱的重要基础。“北斗+大数据”应用于公
共管理领域,能够产生大量的高价值信息,为经济
社会发展宏观决策提供重要支撑。2017年,重庆市
地理信息中心已率先尝试使用北斗RTK轨迹信息
的数据,挖掘北斗用户轨迹数据,分析研判重庆市
各个区域的开发程度和社会发展状况,其分析结果
可作为城乡规划管理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等领域的
重要决策参考叫3.\"北斗+物联网”应用不断创新发展以万物互联和全球互联为特征的物联网时代到
来,为北斗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北斗这一泛在时空
感知基础设施,为物联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重要基
石。北斗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推动着“北斗
+物联网”应用不断创新发展和深度融合。目前,
国内已出现了无人机回、无人车、无人机械、无人
船舶叨等应用,以及无人物流、无人快递等业务领
域,新的无人应用与概念仍在不断涌现;国内还出
现了交通警示牌、农耕机械等应用服务,新的应用
场景仍在不断创新发展。三、北斗和传统行业加深融合,
为行业应用赋能北斗、通信、信息等领域的技术发展为传统行
业创新发展带来新契机,推动北斗系统和传统行业
深度融合,催生出新业态、新产业。1.北斗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已初步普及自2018年以来,国内启动了各类北斗应用项
目建设;基于北斗技术的全自动驾考系统正在全
帰航天地Satellite
Navigation
F—面普及;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地都在开展
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自动驾驶试点应用;国内
已经有上千万辆营运汽车、数千艘船舶、数百架
通用航空器加改装了北斗定位与追踪设备叫利
用北斗系统的定位导航技术实现了全球定位与追
踪的自主可控。2.
北斗在电力领域应用进一步深入近年来,“北斗+电力”综合技术应用进一步
拓展,基于北斗系统的电力智能解决方案实现了智
能线路巡检、智能变电站运行、智能基建管理等20
余个应用场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并提高用户体验;“北斗+电力”前沿技术应用快
速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小水电、浪流发电、
潮汐发电、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电力设施都已
将北斗定位授时短报文作为基础功能之一叫3.
北斗助力精准农业取得新发展基于北斗技术,精准农机管理实现了作业监测、
作业统计、调度指挥、维修保养等新型管理服务应
用,目前应用精准农机管理服务的耕地面积已超过
1亿亩;精准农业解决方案覆盖了旋耕、插秧、稻
麦收割、深松整地、植保、播种、翻耕等近30种
作业类型,支持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装载机、
烘干机等数十种农机类型凹;北斗放牧平台帮助国
内的牧民实现了远程可视化放牧,“北斗短报文牧
井系统”还落地在蒙古国中央省和肯特省,得到了
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四、“北斗+”应用发展建议随着北斗三号星座组网完成,北斗系统工程开
始由建设部署转向运营优化,未来“北斗+”应用
发展应着力开展以下工作:1.建立北斗服务运营平台,深入挖掘市场
需求,推动技术融合北斗服务运营平台是“北斗+”应用发展的重
要抓手。随着“北斗+”应用的深入发展,卫星导2021年第5期|卫星应用|
39
导航天地Satellite
Navigation航系统技术、数据、运营、服务等方面将逐步走向
全面开放,应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的北斗服务运营平
台和运营机构,确立开放与竞争并存的市场机制,
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同时更广泛、更深入地挖掘
市场需求,推动技术融合,创新商业模式,进一步
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北斗应用服务体验。2?深耕细作,进一步推动终端小型化、
行业应用定制化和运维智能化北斗服务技术进一步精细化是“北斗+”应
用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为更好地适用于各类平
台、融入各行各业,应进一步发展小型化、低功
耗和低成本的北斗终端;针对各行业的特殊需求,
发展北斗行业定制化应用技术;同时,针对目前
北斗系统监测、评估、运控、维护等方面自动化、
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不仅要持续改善、突破
自身的技术难题,也要不断打破技术壁垒、持续
引入融入新技术。3.加快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国家、地方、
行业、技术等标准的制订和推广标准体系是“北斗+”应用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开放完善的标准体系将为北斗服务进一步市场
化规范化保驾护航。目前,国内已形成一系列北斗
系统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专用终端、
行业应用等方面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建立北斗
相关的技术融合标准和行业融合标准,为消除技术
壁垒和行业壁垒提供依据和参考。40丨卫星应用丨2021年第5期参考文献[1]
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EB/OL]
(2020-5-18)
[2021-3-29].
www.
g
l
.
cn/stati
cs/
upload/2020bai
pi
shu.
pdf.[2]
陈新鹏,沈雪晴,冯志鹏,等.基于区块链的电力北斗系统
新计费模式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18(6):89^4.[3]
刘经南.“5G+北斗”的意义、路径和愿景[J].网信军民融
合,2019(11):11-14.⑷李洋,雷声.惊张”领跑全球[J].国企管理,2020(1):16-17.[5]
杨宁,安丽超,夏定辉,等.大数据视角的RTK轨迹数据挖
掘尝试[C]〃卫星导航定位与北斗系统应用2017一深化北
斗应用
开创中国导航新局面.北京: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
会,2017.[6]
李英成,薛艳丽,李西林,等.北斗短报文的无人机飞行监管
技术与装备研究[J].测绘科学,2019,4^(6):47-51.[7]
农军.应用北斗导航设计无人船艇通信数据传输系统[J].舰
船科学技术,2019,41(6):106-108.[8]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交通运输部:分阶段稳步推动北斗
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实现全覆盖[J].卫星应用,2018(12):7.[9]
李博,高志远.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分析和展
望[J].中国电力,2017,50(12):136-140.[10]
杨丙辉.一种基于北斗物联网的智能灌溉信息管理系统[J].
中国科技信息,2020(7):95-98.
更多推荐
应用,技术,发展,系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