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牧马人平行进口车价格表)

2012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病句

(山东卷)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

不戴眼镜。

B. 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

问题的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

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

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答案】C

【分析】本题贴近社会生活实际,选材广泛,既联系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联系了社会时事,

又有山东的地域色彩。并且句子中的语病设计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的

六种类型,涉及了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语病,意在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和

准确表达的言语意识。

A、不合逻辑,属否定失当。“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将“忌”改为“记”或将

“切忌不要”后的“不要”删去。B、句式杂糅。将句尾“的发生”去掉或将“解决”改为“避免”“防止”

等意义的词语。D、表意不明。“公开谈及”和“极不负责任的”主语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

表意不明确,存在歧义。所以答案应为C选项。

(安徽卷)17. 下列名句,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

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B. 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

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C. 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

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 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

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17. 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辨析语病的能力。 A.句式杂糅,“规划拟把……作为

目标”。B.语序不当,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为其制订专门培养方案。 D.提承不一。一

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能否……是”改为“……是”,删去“能否”。

(北京卷)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体

高雅、时尚、方面、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

1

加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

会用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 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

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2、【答案】C

【解析】A“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B“依

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句式杂糅。D“营造”缺少宾

语中心语,成分残缺。

(全国大纲卷)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

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

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

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

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A项“不

但……还……”联结的内容无关联性且这组关联词一般表递进关系,而本例中还后面的内容与

“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

B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应为“酝酿、出台、执行”。不合逻辑。

D项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与就业压力无关联。

(广东卷)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

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

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

C.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

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D.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

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

安全。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

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

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后一句;C项关联词语使

用不当,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

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D项逻辑顺序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

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2

(湖北卷)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

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

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C.当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地阅读一遍,

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

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

的社会制度,而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答案】B

【解析】A项“自然与人”“随风生长”搭配不当,将“随风生长”移至“绿树蓊郁”后;C项缺

少谓语“有”,改为“很少有人会有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D项不合逻辑,“不仅……而且”

引导的是递进关系,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

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一下。

(江西卷)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的加入到个体户

行列中来

B. 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

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 .虽然大家都中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 ,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

质条件决定

D. 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

一致好评。

答案:C(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交叉部分,不能并列;B、缺少主语,应去掉“关

于”; D、搭配不当,“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

(辽宁卷)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300多人只能睡在阴湿的地上,没有铺的就找来谷草,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当被

子外,绝大多数人挤在一起和衣而睡。

B. 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

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C. 图书馆、影剧院、篮球场、老年活动室,这些城里有的文化娱乐设施,在很多村子里

都有,对村民免费开放。

D. 责任感是沉甸甸的,为我们社会所需要,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

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

14.【考点】考查辨析病句

【解析】A句式杂糅,“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当被子外”把“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

外”和“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被子外”两种说法糅在了一个句子中。B语序不当,把“如

果”调至“一个省的文化系统”之前。D搭配不当,把“责任感是沉甸甸的”改为“沉甸甸

的责任感”。

【答案】C

(四川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

3

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

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

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创造活力,

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4.B【解析】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

改为“国际上许多有眼光的大商人”。C项搭配不当,“植被覆盖率”与“十分严重,令人

担忧”不搭配,关联词“但是”使用也不当。D项成分残缺。

(天津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

更俱积极意义。

B.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

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C.天津市“五大道首届文化创意节”日前开幕,主办方推出的新颖、独特的系列活动,

受到市民和四方游客的热捧。

D.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

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4.C【解析】本题重在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A项句式杂糅。“应倡导……更俱积极意

义”。B项语义重复,“善款”与“费用”重复,所以将“费用”去掉。D项搭配不当,“不

健康”应改为“不良”。

(全国新课标卷)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

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

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

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

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1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4

【方法点拨】A项重复赘余,“造成、遭到”,将“遭到”删去。B项搭配不当,“取得的

成绩”与“得到了回报”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

经济复苏”改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带”。

【答案】【C】

(浙江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

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

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

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

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解析:A缺少动词,应在群众前加“提高”;B缺少宾语,应在

句末加“需要”;C句式杂糅,应将“选配了”改为“选配的”。

高一语文暑假精粹作业天天练17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

⑴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⑵ 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5) ,塞上风云接地阴。

(6)沧海月明珠有泪,

(7)画图省识春风面, 。

(8)过去的评论家说杜甫的《登高》为“杜诗七律第一”,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诗

中能集中表现作者忧国伤时的一联是: , 。

(9)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剑阁峥嵘而崔嵬的两句是:

5

, 。

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3分)

小说的基本要素是情节、 、 。《老人与海》塑造的古巴老渔夫桑提

亚哥的一句话: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下列几句话中,加点的谦辞和敬辞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B.犬儿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别人送给我的东西即使不值钱,我也敝帚自珍,因为礼轻情意重嘛!

D.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二、课内阅读(19分)

4.选出下列对课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过了目好送

过来”――这是王熙凤接过王夫人的问话,意在表明自已能干,办事周到,也充分表现了她

的机变。

B.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这是人物

的行动描写,表现了“初出家门时的我”明朗欢快的心情。

C.我在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

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的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

限的幸福。――这段祝福景象的描写,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吃人罪恶的愤懑,也表现了

作者对鲁镇的未来寄予了希望。

D.“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

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的

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和划线的句子。(6分)

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

..

⑵不爱珍器重宝,以致天下之士 爱

⑶于其身,则耻师焉,惑矣。 惑

⑷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因

⑸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

⑹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而

⑺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

6.以下关于《红楼梦》和《高老头》的情节介绍,错误的两项是( )( )(5

分)

6

A.贾府为了迎接元春省亲,修建了大观园,里面楼台廷阁、山水花鸟,样样都有。元春

叫家中的姐妹寡嫂以及在姐妹丛中长大的宝玉,一起住进了园中。贾宝玉住的是怡红院,黛

玉住的是潇湘馆,宝钗住的蘅芜苑。

B.当拉斯蒂涅向雷斯多伯爵夫人介绍自己是鲍塞昂夫人表弟的时候,雷斯多伯爵的大门

马上就打开了,但当他提到高老头的时候,雷斯多伯爵觉得有损贵族的身份,马上大门又关

上了。

C.有个姓王的小官当年依附王夫人的娘家,认了同宗,后来家境败落,他家的岳母刘姥

姥便到贾府来求助。刘姥姥费了一些周折,才见到了管家的王熙凤,王熙凤抹不开脸面,就

送给她二十两银子。

D.王夫人在大观园中拾到了一个绣春囊,认为是伤风败俗,她又羞又气,命令王熙凤抄

检大观园,结果晴雯等一些丫鬟被撵出荣国府,当时晴雯正生病,回到家中不久就病死了。

E.宝玉将要娶宝钗的事情被黛玉知道了,她精神恍惚,病情加重,气息奄奄地躺在床上。

此时贾府中的人们都在忙宝玉的婚事,没有一个人来看望病中的黛玉。黛玉把过去的诗稿和

宝玉送的手帕都付之一炬,带着满腔幽怨去世了。

7、简答。(任选1小题,100字左右)(5分)

(1)《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了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为《红楼梦》

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请简要叙述这两件事。

(2)“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都

是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所唱的《葬花吟》,请简述一下林黛玉因何事而唱这样

的诗句。

我选的是第 题

答:

三、课外阅读(4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6分)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

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

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

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

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

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

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

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

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

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

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

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7

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

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

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

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

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

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

豆的生长。

8、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9、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www. xkb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①两首诗从内容上看,都属于 诗。(2分)

②古诗中的一些意象有特定的用法,这两首诗写到的共同的意象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不

同的寓意?(4分)

1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9分)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

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

...

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

..

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

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二年冬,幸大

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

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

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8

⑴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犯笑侮 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

B.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C.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D.余以为过言 过:过失、错过。

⑵与下列两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群怪聚骂 ②指目牵引

..

A.①素善留侯张良 B.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②非能水也 ②天下云集响应

..

C.①辱书云,欲相师 D.①不耻相师

..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

⑶对文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歌颂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

B.抨击诋毁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的行为,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

C.表露作者完全赞同和支持韩愈有关师道的主张和实践。

D.说明自己被贬越州的处境,表达对世风日下的不满之情。

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戴盈之①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②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③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

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戴盈之:人名,宋国大夫。②兹:年。③攘;偷。

将文段中的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17分)

穷 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

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

暖和而舒适。土铺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搁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

在挂着白色帆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大海风暴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打鱼的丈夫一早就

驾着船出海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听着海浪的轰鸣和风的呼啸,冉娜真感到害怕。

9

老旧的木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仍然没有回来。丈夫是不顾惜自己的,

冒着寒冷和风暴还去打鱼。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可结果呢,不过是勉勉强强地维持

生活。孩子们仍旧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也不是白面包――黑麦面包

够吃就不错了,下饭的菜也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倒都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

的。”冉娜想着,又倾听起风暴声来。“他现在在哪儿呢?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

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早。冉娜站起来,往头上披了一条厚围巾,点上提灯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

海是不是平静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可是,

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

是冉娜起来,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邻居。没人照顾她啊!冉娜想,接着便去

敲门。听了听,没人回答。

“寡妇的日子多困难啊!”冉娜站在门前想,“虽然孩子不算多,两个,可是什么事都

只有她一个人操心。

何况又病着!唉,寡妇的日子困难啊!进去看看吧!”

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还是没人回答。

“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声,心想,别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开了房门。

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灯举起来,想看看病人在哪儿。头一眼就看见一张床,正对着

房门,女邻居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这个样子。冉娜把灯

举得更近一些。不错,就是她。头往后仰着,那冰冷、发青的脸上呈现着死亡的安静。就在

离死了的母亲不远的地方,睡着两个卷发、胖脸蛋的孩子,他们盖着一件破衣服,蜷曲着身

子,两个淡黄色的头紧紧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

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孩子们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匀而平静。

冉娜抱起睡着的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

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

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帐子撂下来。她

很激动,脸都变白了,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丈夫会说什么呢?”她独自默默地想,

“自己五个孩子了,闹着玩的吗?……他会揍我一顿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他会这样?

不会!嗳,这样倒更好!……上帝啊,我干嘛做这件事呢?……现在,我怎么当面对他说

呢?……”冉娜沉思着,久久地默坐在床前。

突然屋门大开,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冉娜,我回来了!”一个身材高大,面孔

黝黑的渔夫,身后拖着一张湿漉漉的撕破了的渔网,边说边进了屋。

“啊,是你!”冉娜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不敢抬头看丈夫。

“瞧这一个晚上,真可怕!”

“是呀,天气真坏!鱼打得怎样?”

“糟透了,简直糟透了!什么也没打着,还把网给撕破了。嗨,真倒霉!告诉你说,像

这样的夜晚我大概从来没有碰到过。还打鱼呢?活着回来就谢天谢地了!……天气真够呛,

可有什么办法呢!”

夫妇俩都不做声了。

“你知道吗,”冉娜说,“女邻居西蒙死了。”

“是吗?”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可能昨天就死了。唉,死得真痛苦。一定放心不下孩子;不

知心里多难受啊!两个孩子,都还是小不点儿,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刚会爬……”冉娜不

做声了。渔夫皱起了眉头,神情变得认真而忧虑。

“嗯,是个问题!”渔夫说着搔了搔后脑勺。“你看怎么办?我看抱过来吧,要不然孩

10

更多推荐

孩子,没有,植物,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