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凯翼x3是什么品牌的车)
价值链视角下我国汽车产业海外并购动因分析
———
以吉利收购戴姆勒
Smart
为例
倪家渭周婷谭敏秋钱怡菲
江苏
仲书贤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泰州
225300)
摘要
:
时代变迁
,
随着新一代的技术
、
材料和能源的拓展
,
汽车行业开始了颠覆性的改变
。
近年来
,
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开
始通过并购来增强自身竞争力
。
本文以吉利公司收购戴姆勒
smart
为例分析了国内外两大汽车企业的发展状况
,
并深入研究我国汽
车产业海外并购的原因和动机
。
关键词
:
价值链
;
洗车产业
;
海外并购
一
、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趋于一体化
,
中国企业开始具有全球化的视
角
,
尤其是技术型高科技企业
。
吉利作为老牌汽车企业
,
它需要拓
宽海外市场以及谋求更先进的制造技术
。
海外并购便是对外拓展并
获得直接投资的一种主要形式
。
而与此同时
,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
利用海外并购来获得一定的战略支持
,
从而弥补自身的劣势所在
。
2010
年
,
吉利收购沃尔沃集团
,
并在
7
年之后参股沃尔沃集团
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
开启双方的全方位领域合作
。2018
年
2
月
23
日
,
吉利通过二级市场完成对戴姆勒
9.69%
的股份收购并成为最
大股东
。
而随后一年不到
,2019
年
3
月
27
日
,
戴姆勒便将旗下
Smart50%
的股份出售给吉利公司
,
吉利完成收购
。
短时间内
,
吉
利便完成了多项海外并购项目
,
一举拿下多个海外产业
,
丰富了自
身的竞争优势的同时减弱了自身的技术缺陷
。
二
、
吉利并购动因分析
纵览世界汽车行业发展历程
,
并购是企业成长壮大的重要环
节
。
回顾中国市场
,
为加速大车企的发展
,
并购成了主旋律
,
并购历
程也可谓是汽车产业崛起的成长史
。
对于吉利集团而言
,
海外并购是其
学习知识
,
增强企业研发能力
,
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
。
(
一
)
新能源趋势的影响
新兴技术在生活领域的普及
,
加速了中国企业在新材料环节的
研发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国民经济增长迅速
,
城镇化进程加快
,
人
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扩大
。
如图
2-1,
从
2011-2017
年
,
中国
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飞跃式提升
,
尤其是纯电动汽车销量以明显的
优势与传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拉开了差距
,
此现象为国内大车企
发出信号并带来了机遇
。
暗示着新能源技术的运用将是我国汽车行
业技术变革加速的必然结果
。
地位以及其在商用车和乘用车方面的顶尖技术
,
无疑成为吉利集团
选择并购戴姆勒的重要动因
。
通过并购戴姆勒
,
可以在最短时间内
有效帮助吉利获取电动化技术
,
扩大电动汽车的生产规模
,
迎合市
场需求
,
加速企业价值的创造
。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
,
各大车企暗潮涌动
,
如图
2-2,
吉利汽车
产量处于中上层水平
,
但是市场地位尚不稳定
。
在小微型车称霸电
动汽车市场时
,
吉利主打的家用轿车车型市场表现一般
,
大多还是
靠曹操专车内部消化
。
从竞争环境上看
,
前有强劲对手北汽
、
比亚迪
先发优势的压制
,
后又有多家自主品牌与外资结盟研发
,
显然
,
吉利集
团若不作出应对策略将失去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分得一杯羹的机会
。
而戴
姆勒集团拥有全球领先的核心汽车电池技术
,
吉利通过参股戴姆勒
,
旨
在运用其核心技术突破自身在新能源方面的瓶颈
,
缩短与其他车企的差
距
,
通过节约探索的时间抢占市场份额
。
从国内汽车行业的角度
,
吉利
参股戴姆勒是实现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
图
2-22017
年国内部分品牌新能源汽车产量
(
万辆
)
图
2-12011-2017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
万辆
)
数据来源
: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吉利集团作为国内大型民营企业
,
从最初的
“
低价战略
”
到如
,
可以有力证明吉利的进步
,
但即便今走向
“
造每个人的精品车
”
是通过并购
“
沃尔沃
”
加强了企业知名度
,
但其在电动汽车领域创
造的产品不足
,
品牌在售的新能源车型仅有帝豪
EV
一款
。
而戴姆
勒在新能源
、
电池
、
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方面的技术方面处于卓越
数据来源
:
中国产业信息
www.chyxx.com
(
二
)
战略动机的影响
1.“
蓝色吉利行动
”。2013
年
-2014
年
,
吉利进入第三次大调
,
旨在
2020
年新
整
,
并于
2015
年发布
5
年为期的
“
蓝色吉利行动
”
能源车的销售占比达到
90%,
承诺提前全面实现企业平均
5.0L/
百公
里燃油消耗限值
。
此间
,
基于
FE
可扩展平台及沃尔沃联合开发的
CMA
平台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很多产品帮助
,2016
年
7
月
,
吉利减持知豆与
康迪的股份
,
舍弃部分新能源车市场
,
不莽撞急于求成
,
并于
2017
年
将目标锁定在西北地区
。
四年内
,
吉利集团为旗下商用车品牌陆续在四
川南充
、
成都
、
浙江义乌
、
陕西西安等地建设新能源生产基地
,
实现了
新能源生产基地从东部沿海
,
到西部重点开发城市的广覆盖
,
吉利在此
方面的投资已累计超过
400
亿元
。2017
年
3
月
29
日
,
戴姆勒宣布了到
2020
年推出新能源汽车的电气化战略
。
两者在企业战略安排上的不谋而
合
,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此次并购
。
2.
提升自主品牌
,
实现规模效益
。
吉利汽车的海外拓展是一
条不寻常的路
,
在并购沃尔沃汽车之后
,
通过获得了沃尔沃的国际
知名度
,
便从中低端市场走向高端市场
。
但是随着新品牌的开发与
作者简介
:
倪家渭
(1999-),
女
,
汉族
,
江苏南通人
,
本科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
财务管理专业
;
周婷
(1998-),
女
,
汉族
,
江苏常熟人
,
本科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
财务管理专业
。
217
技术的发展
,
吉利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还是较为有限
。
戴姆勒集团作为全球商用车制造的引领者
,
旗下拥有奔驰
、
福
莱纳
、
西星
、
托马斯比尔特等多个知名的商用车品牌
。
吉利借助此
次收购整合之机
,
不仅可以吸收技术优势
,
推进自创品牌和自主研
发
,
还能以此为跳板
,
在脚踏实地的打造汽车产业链的同时打开吉
利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
深化民营企业
“
走出去
”
的宗旨
。
就全局而
言
,
此次入股戴姆勒可以贯彻落实
“
全球协同创新
”
的多元发展战
略
,
扩大规模效益
。
三
、
戴姆勒的并购动因
(
一
)
提升市场占有率
2013-2017
年戴姆勒公司的销售量和财务状况
,
如图
3-1
所
示
,
其产品销售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
销售增长率分别为
7.1%、
8%、12%、5%、9%
呈现波动状态
;
如图
3-2
所示
,2013-2017
年戴姆勒的营业收入呈上升趋势
,
息税前利润呈较小的波动状态
。
2017
年戴姆勒的净利润创下
109
亿欧元的记录
,E
级车和
SUV
车
型在此次优异的销售业绩中占据了很大分量
,
中国市场更是与此有
着紧密联系
。
中国市场奔驰与
smart
车型共计销售
610965
辆
,
同比
增加
25%;
其中
SUV
车型销售
80.5
万辆
,
占奔驰乘用车总销量
1/
3
以上
;
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据戴姆勒全球总销量的
25%。
图
3-12013-2017
年戴姆勒汽车销售量
资料与数据来源
:
根据公开数据自行整理
图
3-22013-2017
年戴姆勒公司财务状况
资料与数据来源
:
根据公开数据自行整理
据国内汽车行业相关数据分析
,
奔驰销量最高的省份前五是江
苏
、
广东
、
浙江
、
北京和上海
。
其中长三角区域是戴姆勒奔驰的主
要核心竞争战场
,
也是商务出行最密集的区域
,
而吉利正位于浙江
杭州
,
戴姆勒选择吉利也是因为其在地理区域上占据了很大优势
,
更有助于提升其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
同时在推动网约车平台业务的发展方面
,
目前国内网约车十大
服务平台中排名前五的有滴滴出行
、
神州专车
、
易到
、
首汽约车
、
曹操专车
,
而曹操专车正是由吉利集团投资的一家基于互联网
+
新
能源出行的专车平台
,
定位于提供高品质服务
。
戴姆勒在这一方面
也是充分的看中了吉利曹操专车平台的成熟运营及其相关优势
,
并
且希望通过这一平台能够有效扩大戴姆勒的经营规模及市场
、
拓展
更具有潜力的空间
。
此外
,
宝马
MINI
与长城联合发力新能源市场
,
也给戴姆勒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
吉利并购戴姆勒能够更好地帮助戴
姆勒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提升市场占有率
。
本次并购也是戴姆勒为提
升自身市场占有率的长期布局规划
,
将进一步开拓新能源领域
、
增
218
强公司的盈利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
(
二
)
获得新的增长机遇
全球许多企业在面临国内发展增速缓行之际
,
将重点目标投向
海外市场
,
以寻求未来更多的增长机遇
。
在新能源电动车领域
,
特
斯拉已成为典型的成功案例
,
戴姆勒也快速向着全球汽车行业趋
近
,
加强研发生产电动车
,
其中
smart
品牌更是重点关注和发展的
对象
。
虽然
2017
年戴姆勒的净利润创下
109
亿欧元的纪录
,
但同年
戴姆勒在相关研发上也投入了
87
亿欧元
,
同比增长
15%。
2018
年公司在电动车
、
自动驾驶等新一代技术和新车型的研发
方面也必然会投入并承担更多费用
。
目前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正处
于一个技术创新变革的时代
,
戴姆勒必然会在技术与车型的创新研
发与制造方面追加更多的战略投资
,
这也将对公司的利润率造成一
定影响
。
同时
smart
系列车型的经营处境并不好
,
从现有市场累计
销量来看
,2017
年
smart
系列车型全球交付量仅为
13.6
万辆
,
同
比下滑
6%。
戴姆勒在此时接受吉利也正是需要更强有力的资金支
持以谋求更多的增长机遇和发展
。
四
、
合并带来的意义
吉利集团专注汽车行业
,
但其在国产品牌中的定位并不属于高
端豪华路线而是中低端市场
,
吉利通过入股戴姆勒很好地弥补了在
豪华汽车市场方面的空白
。
对于李书福和吉利来说
,
入股戴姆勒提
升整个吉利集团的品牌和市场地位只是最表层的眼前利益
,90
亿美
元肯定不仅仅是用来提升地位
。
吉利着眼于的其实是在新能源
、
电
池技术
、
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方面的技术合作
,
与戴姆勒共享其技
术资源与品牌优势
,
进一步塑造吉利品牌的国际影响
;
而戴姆勒通
过合作量产电动汽车所需的配件
,
并由吉利优化内部结构
,
成功转
型
。
双方都各有所图
,
所以吉利并购戴姆勒也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
五
、
结论与展望
近几年的吉利汽车可谓内外兼修
,
国内市场蓬勃发展
,
一跃成
为中国最大的自主车企
。
在海外
,
它也一直进行各种扩张性买入
。
有的为了获取技术
,
而有的则更多地考虑到市场
,
如收购马来西亚
的宝腾
,
就是吉利进军东南亚市场的前奏
。
这一次入股戴姆勒或许
是二者兼有
。
但海外并购跨越了不同的国家以及地区
,
必定会面临
一定的风险
。
海外并购可能的风险大致有环境风险
、
财务风险以及
整合风险
。
其中并购整合风险是企业并购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
也是
决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
。
并购不仅仅是依靠企业规模的扩大
,
而
是要对被并购企业的治理结构
、
企业文化
、
企业业务等全方面的协
调以及整合
,
吉利此次
90
亿美元并购戴姆勒也必定是做足了功夫
。
新能源的兴起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
,
在对环境和稀有资
源保护政策之下
,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是未来的主流
,
同时
,
优良
品质车型的供给有望打开市场化需求
,
更深层次的推动中国汽车行
业的发展
,
打开国际市场并购新局面
。
从此次吉利并购戴姆勒的案
例中就可以看出
:
只有把目光放长远
,
依靠产品升级和自主研发创
新才能追赶世界的脚步
。
吉利已经通过各种并购逐步形成一个涵盖
各类车型的庞大的细分的品牌版图
,
其步入汽车行业
21
年以来的发
展有目共睹
,
相信在以后吉利集团的发展必将会更上一层楼
。
参考文献
:
1]
周明珍
.
海外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综述
[J].
大观周刊
,2013
2]
罗毅
.
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目标选择研究
,
武汉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12
3]
徐晨曦
.
吉利
90
亿美元收购戴姆勒近
10%
股权新能源带来车企
竞合新局面
[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8(11):68-69.
4]
陈秀娟
.“
吉利入股戴姆勒
”
的十个追问
[J].
汽车观察
,
2018(03):36-37.
5]
吉利牵手戴姆勒
[J].
中国外资
,2020(02):92.
6]
杨震宁
,
李东红
,
曾丽华
.
跨国技术战略联盟合作
、
动机与
联盟稳定
:
跨案例研究
[J].
经济管理
,2016,38(07):
48-59.
[
[
[
[
[
[
更多推荐
吉利,并购,新能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