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4日发(作者:本田cbr600)
2021-2022年安徽省淮北市某校初二(上)月考语文试卷
一、默写题
1. 默写。
(1)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2)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八方各异气,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5)《与朱元思书》中,作者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飞蓬比喻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7)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运用比喻,描写江水平静、江岸辽阔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读写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雨天,竹林里的细雨在枝叶上凝成雨珠往下滴,发出嘀嘀嗒嗒响,空气里溢着浓浓的竹木气息,透过雨帘的空 xì,那些竹木全像淋了一层总说不出的蓬 bó。雾天,那白色的浓雾飘来荡去,给竹林披上一袭硕大的飘逸的纱巾,竹林笼罩在一片神秘的气氛里,忽而雾笼竹林如海市蜃楼,忽而露出竹园似绿色海洋,一会儿竹影婆娑荡绿滴翠,还没来得及把这一切尽收眼底,她们已像捉迷藏似的隐身在浓雾之中了,如梦如幻,迷离奇异,恍如仙境。雪天,竹园银装素裹,琼枝玉叶,雪竹轻摇。千姿百态的竹林凇花,编织成一个冰清玉洁的琉璃世界,那千棵银树万株雪竹,凝筑了一个透明清丽、晶莹剔透的仙境,令人感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空 xì( ) 蓬 bó( ) 海市蜃楼( ) 婆娑( )
(2)“恍如仙境”中“境”的意思是( )
A.疆界
C.品行学业的程度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试卷第1页,总13页
B.地方,区域
D.生活上或工作上遇到的情况
(4)请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令人感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
某年级某班开展“诚信助我行”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提示修改“校园诚信倡议书”。
校园诚信倡议书
敬爱的同学们:
为切实提高同学们的诚信意识,在校园内养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在此,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从身边事做起,争做诚信中学生。讲究诚信并非空话,它需要我们切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待人接物讲诚信。待人真诚,在人际交往中抱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
三、在处事行为上讲诚信。诚信处事,守时守信,言必行,行必果;不追求一己之私,不隐瞒事实真相,不违反文明公约,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
同学们,让我们珍爱自己的诚信,做一个诚实的人。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2020年11月15日
某年级某班班委会
①“倡议书”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_______________。
③倡议书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名言,其中关于“诚信”的一组是( )
a.轻诺必寡信。 b.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e.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②把以下古代名人的“诚信行为”,填入表格相应的横线上。
A.立木 B.烧画 C.杀猪
名人 曾参 商鞅 李苦禅
名人的“诚信行为”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③阅读下面的材料,你想对那些占便宜的顾客说些什么?
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主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店主才发现当今社会还有很多人根本没有诚信,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试卷第2页,总13页
三、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带兵的特殊战术是这样的。我自己体格很强壮,能跟弟兄们共同生活,跟他们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每次作战不管大小,我事前总要( )地形,精密计划一切。我的主要战术一般都很成功,因为我细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我总是坚持要从一切角度对敌人的阵地有清楚的了解。我跟民众一般也保持很好的关系,这给了我不少帮助。蔡锷以其指挥战术著称,他教了我许多东西。那时滇军是新式军队,有德国步枪作为武装。我以为对指战员很重要的另一个因素,是对政治形势的了解。有了这种了解,他们才能有坚决地为主义而战的士气。此外就是经验——你仗打得越多,越能掌握局面。
我在四川离开刘湘以后,就搭长江轮顺流而下,到上海寻找共产党。这时,中国已回到军阀的封建时期,前途实在黑暗,我很( )。我在四川当军官的最后一年,即一九二〇年,我染上了吸鸦片的恶习。但在一九二〇年底回到云南时,在从唐继尧手中逃脱出来前,我买了一些戒烟的药品,一九二一年我向西康作第一次“长征”时,实行戒烟,在到上海的船上,继续戒烟。到上海时,差不多已经戒脱了这个恶习,在上海广慈医院住了一星期,我完全戒绝了烟瘾。
我在一九二二年离开四川去寻找中国共产党的时候,一点也不知道怎样同党发生关系,只是决心要同它取得不管是什么的联系。事实上,党刚在几个月前才组织起来,这是我后来知道的。我对于共产主义和布尔什维主义的兴趣,是在我自己阅读有关俄国革命的书籍后引起的。对我的其他影响只有跟法国留学生的几次谈话。我驻在四川的时候,凡是我能够找到的关于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书籍,我都读了。在这以前,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保卫民国和在中国实现孙中山的民主政治的战斗上。但一九一一年革命的失败和后来全国陷入劳民伤财的军阀混战,使我大失所望。我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更进一步,必须像俄国革命一样彻底,俄国革命的不断胜利,给了我希望。
我在上海找不到共产党的踪迹,因此我到北京去继续寻找。当时孙中山的机关报《民报》的主笔孙炳文也跟我同去寻找共产党。然而在北京我运气也不好,仍找不到共产党员,我又回到上海,这样,在一九二二年这一年,我从南方跑到北方,又回到南方,像一匹脱缰的马。北京给我的主要印象是国会的腐败和滑稽可笑。然而在另一方面,我又碰到许多学生,我跟其中有些一同旅行,他们的活动给了我很好的印象。
回到上海后,我碰到孙中山、汪精卫、胡汉民和其他国民党领袖。孙中山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非常诚恳、( )、聪慧的领袖。他要我去打陈炯明,我没有答应。他又要我到美国去,但我却要到德国去研究军事学,亲眼看看世界大战的结果。我在九月间搭船赴欧,经过新加坡和马赛,到了巴黎,我拍了一张从埃斐尔铁塔俯瞰巴黎全景的照片,感到很得意。
在柏林,我碰到周恩来(现在是红军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别的同志们。我终于在柏林找到了中国共产党!我在一九二二年十月间到达柏林,那时年纪三十六岁左右。我一找到共产党,当场立刻加入,这是一九二二年十月间的事。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改动)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试卷第3页,总13页
A.查访 烦闷 坚毅
C.查勘 苦恼 坚强
B.查勘 苦闷 坚毅
D.查访 烦闷 坚强
(2)朱德为什么要去寻找共产党?文中他先后到哪三个城市寻找共产党?
(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我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更进一步,必须像俄国革命一样彻底,俄国革命的不断胜利,给了我希望。(分析画线词“希望”的含义)。
②我在九月间搭船赴欧,经过新加坡和马赛,到了巴黎,我拍了一张从埃斐尔铁塔俯瞰巴黎全景的照片,感到很得意。(为什么“我”感到“很得意”?)
(4)朱德在文中讲到了“特殊战术”,他的战术“特殊”在哪里?请分点概括。
(5)《红星照耀中国》中,除了被作者评价为“创建了中国革命军队”的朱德外,还记述了其他几位个性鲜明的伟大革命人物,其中有被评价为“有成就的学者、颇有天赋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的_______________,有被评价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的_______________,还有“严肃的司令员”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藤野先生(节选)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④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⑤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莱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试卷第4页,总13页
⑥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⑦“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⑧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⑨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⑩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1)结合选文,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和“满房烟尘斗乱”写出了留学生会馆的乌烟瘴气,从侧面烘托出这些留学生的不务正业。
B.第④段中提到“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从侧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C.第⑤段“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中的“大概”表推测,当地人把作者当作“稀有”人物而优待他,写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D.第?段最后一句中的“一直”,体现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毫无民族偏见的友好态度。
(2)请按照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实在标致极了。(分析画线词“标致”的含义)
②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从描写的角度品析)
(3)文中最后一段,当“我”拿到藤野先生给“我”批改的讲义后,“我”“吃了一惊”并感到“不安和感激”,请将“我”此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第③段的作用。
试卷第5页,总13页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三峡(节选)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更多推荐
中国,先生,作者,描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