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发(作者:爱丽舍2023新款)

龙岩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教学质量检查

物理试题

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已知空间站以相同的速率,每90分钟左右绕地球一圈,其运行轨道视为半径为6800km的圆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5时45分指的是时间

B.

空间站运动一周的路程为零

C.

研究中国空间站的运动周期时,空间站可以当成质点

D.

空间站运动一周,平均速度约为7.9km/s

【答案】C

【解析】

【详解】A.15时45分指的是时刻,故A错误;

B.空间站运动一周的路程为运动轨迹的长度,不为零,故B错误;

C.研究中国空间站的运动周期时,空间站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空间站可以当成质点,故C正确;

D.空间站运动一周,平均速度约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2.

猎豹追捕猎物时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可达9m/s2,最大速度可达30m/s。羚羊被猎豹追捕时的最大加速度可达12.5m/s2,最大速度可达25m/s,当猎豹潜伏距羚羊20m时会被羚羊发现。设从此时开始两者同时由静止在同一直线上一追一逃,尽力奔跑,达各自最大速度后开始匀速,则( )

A.

两动物加速运动的时间相等 B.

在羚羊达最大速度之前,两动物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C.

在猎豹达最大速度之前,两动物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D.

猎豹速度达最大速度30m/s时,两动物相距最远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两动物加速运动的时间分别为

t豹=A错误;

301025=s,t羊==2s

9312.5BC.因为羚羊的最大加速度大,所以在羚羊达最大速度之前,羚羊的速度一直大于猎豹的速度,所以两动物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因为羚羊的速度先达到最大,所以在猎豹达最大速度之前,两动物间的距离先变大后又减小,B正确,C错误;

D.根据运动规律可知,当猎豹与羚羊最大速度相同即达到25m/s时,两动物相距最远,之后猎豹的速度大于羚羊的速度,两动物距离会越来越近,D错误。

故选B。

3.

元代《王桢农书》记载了戽斗,如图所示,它是一种小型的人力提水灌田农具,形状像斗,两边系绳,靠两人拉绳牵斗取水。忽略绳子质量,不计空气阻力,当戽斗离开水面处于平衡状态时( )

A.

两人站得越近,绳子对戽斗的合力越小

B.

两人站得越近,绳子对戽斗的合力越大

C.

两人站得越近,人对每条绳子的拉力越大

D.

两人站得越近,人对每条绳子的拉力越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B.对戽斗受力分析,可知两条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相同,提供大小相等的拉力。合力与戽斗的重力平衡,所以两人站的远近不影响绳子对戽斗的合力,故AB错误;

CD.当两人站得越近,两绳夹角越小,则绳中拉力越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

第24届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高山滑雪是重要的比赛项目之一,图甲是一名滑雪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示意图,运动员自身和所有装备的总质量为m,在倾角θ=37°的斜坡向下滑动过程中,受滑动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假设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即f=kv,其中比例系数k=10P(P是k的单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某段过程v-t图像如图乙中实线AD所示,AB是曲线最左端A点的切线,B点的坐标为(16,48),CD是曲线AD的渐近线,已知重力加速度为10m/s2,sin37°=0.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题干中“k=10P”中的P为s/m

B.

当v0=16m/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为3m/s2

C.

雪橇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5

D.

运动员自身和所有装备的总质量m=75kg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

f?kv,k?f

v可得

1P?即可知P为N?s/m,A错误;

1N?1N?s/m

1m/sB.根据A点的切线可知,当v0=16m/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为

a?B错误;

?v48?16?m/s2?2m/s2

?t16CD.当v0=16m/s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mgcos??f空1=ma,f空1?kv0?10?16N=160N 根据图乙可知当运动员速度到达32m/s时,运动员此时可认为是匀速运动,此时有

mgsin???mgcos??f空2=0,f空2?10?32N=320N

联立解得

??0.25,m?80kg

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多顶选择题(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错选得0分)

5.

洒水车以恒定的速率沿水平路面洒水,此过程洒水车的( )

A.

惯性减小

C.

牵引力减小

【答案】AC

【解析】

B.

惯性不变

D.

牵引力不变

【详解】AB.物体的惯性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质量减小,惯性减小,A正确,B错误;

CD.由于洒水车匀速运动,则有

F?f??N??mg

由于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质量减小,摩擦力减小,可知,牵引力减小,C正确,D错误。

故选AC。

6.

排球课上,同学们在训练垫球。某同学将排球以5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垫起,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10m/s2,则排球( )

A.

到达最高点时的加速度为零

C.

上升和下降过程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BD

【解析】

B.

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

D.

从击出到落回击球点的时间为1.0s 【详解】AC.排球被击出后做竖直上抛运动,整个过程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不变,故AC错误;

B.排球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故B正确;

D.排球从击出到落回击球点的过程有

2v0?gt

得运动时间为

t?故D正确。

故选BD。

2v02?5?s=1s

g107.

如图所示,B用轻弹簧连接后用细线悬挂起来。质量均为m的物体A、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剪断的瞬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A的加速度为0

C.

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mg

【答案】BC

【解析】

B. B的加速度为0

D.

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2mg

【详解】ACD.悬线剪断前,以B为研究对象可知:弹簧的弹力

F?mg

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可知细线的拉力为2mg;剪断细线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

F?mg

对A

mg?F?maA

aA?2g

故AD错误,C正确; B.对B

F?mg?maB

aB?0

故B正确。

故选BC。

8.

在“秋粮入库”的工作中,工作人员用如图甲所示的倾斜传送带把粮食输送入仓库中。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的倾角为37°。装袋后的粮食(用小方块表示,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放上传送带的底部,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sin37°=0.6,cos37°=0.8,g=10m/s2,则( )

A.

传送带的速度为2m/s

B.

粮袋入库过程相对传送带的位移2m

C.

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

D.

粮袋所受摩擦力方向一直与粮袋运动方向相反

【答案】AB

【解析】

【详解】A.根据图乙可知粮袋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后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做匀速运动,可知传送带的速度为2m/s,A正确;

B.粮袋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

x1?该段时间内传送带运动的距离为

v12t1??2m=2m

22x2?v1t1?4m

粮袋入库过程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为

?x?x2?x1?2m B正确;

C.根据图乙可知粮袋匀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

2a1?m/s2?1m/s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cos37??mgsin37??ma1

代入数值解得

??0.875

C错误;

D.分析可知匀加速阶段粮袋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匀速阶段,粮袋受到静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也相同,所以粮袋所受摩擦力方向一直与粮袋运动方向相同,D错误。

故选AB。

三、非选择题:共60分,其中9、10题为填空题,11~12题为实验题,13~15题为计算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9.

“百公里加速”是汽车动力最直观的体现,百公里加速是指汽车速度从0到100km/h的加速时间。质量为2000kg的某新能源汽车,在动摩擦因数为0.2的水平路面上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是8s,若在这个时间内把汽车的运动看成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取g=10m/s2,则其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2,汽车的牵引力大小为___________N。(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①. 3.47 ①. 1.09×104

【解析】

【详解】[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

v?at

得加速度大小约为

a?3.47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

F??mg?ma

得汽车的牵引力大小为

F?1.09?104N

10.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B静置于粗糙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A叠放在木板上,A左侧通过水平细绳与固定的传感器相连。t?0时刻起,用一水平向右且随时间逐渐增加的力作用在B上,传感器的示数F传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t2时刻水平拉力大小为Fb、传感器示数为Fa,已知最大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t2时刻B受A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B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___________。

【答案】 ①.

Fa ①.

Fb?Fa

【解析】

【详解】[1]从t2时刻开始传感器示数不变,则A受滑动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A受B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a,根据牛顿第三定律,B受A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f?Fa

[2]对B

f?f桌?Fb

B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

f桌?Fb?Fa

11.

用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细绳套、弹簧测力计、三角板和刻度尺等器材进行“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探究实验。

(1)在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_N。

(2)图2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各自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的示意图,图中F是用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合力,F\'表示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拉力,其___________中同学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3)用刻度尺测出所用弹簧秤的标为“0”刻度线到标为“2”刻度线的距离为5.00cm,则该弹簧称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①. 2.10 ①.

甲 ①. 40.0

【解析】

【详解】(1)[1]图中弹簧测力计最小分度值为0.1N,所以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10N。

(2)[2]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结点时F?与橡皮条一定在同一直线上,故甲中同学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3)[3]根据胡克定律有

Fx?k??x

k?Fx2?0?N/m=40.0N/m

?x5.00?10?212.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及相关配套器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平行于木板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逐渐垫高,直至小车刚开始运动

C.平衡摩擦力后挂上砝码及砝码盘、纸带,使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不论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多大,它都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D.在实验过程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实验效果越好 (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A、B、C、D、E、F、G为所取的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测量出分别为3.09cm、

3.50cm、3.88cm、4.29cm、4.71cm、5.07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第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没有平衡摩擦力时做了该实验,若用所得数据作图,能得到图丙中的图线___________(填①或①);根据该图像,可计算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___________kg。

【答案】 ①. A ①. 0.40 ①. ① ①. 0.3

【解析】

【详解】(1)[1]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平行于木板,这样在平衡摩擦力后小车受到的合力才等于细线中的拉力,A正确;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让小车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逐渐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轻推小车,通过打出的纸带上的点来判断小车刚好做匀速运动,B错误;

C.平衡摩擦力后,只有当砝码及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此时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才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C错误;

D.在实验过程中,并不是小车的加速度越大,实验效果越好,加速度越大,纸带上打的点越少,不利于实验数据的测量,D错误。

故选A。

(2)[2]根据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a?xDG?xAD?0.40m/s2

2(3T)(3)[3][4]在没有平衡摩擦力时做实验,可知当有一定的外力F时,此时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小车仍然静止,加速度为0,故此时图像为图线②;在没有平衡摩擦力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f?Ma

解得

a?结合图像有

1f?F?

MM11

?M0.3即 M?0.3kg

13.

如图甲所示一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为3kg,在水平弹簧作用下,2s末开始缓慢滑动,此时弹簧g取10m/s2求:

伸长了5cm。弹簧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物体与平面间动摩擦因素的大小;

(3)弹簧的劲度系数大小。

【答案】(1)3N;(2)30N,0.2;(3)120N/m

【解析】

【详解】(1)由图像得t=1s时,F1?3N,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F1?f1?0

f1?3N

(2)根据物体的受力分析可知

F2?f2?0

N?mg?0

f2??N

联立解得

N?30N

??0.2?

(3)由胡克定律可知

F2?kx

k?120N/m

14. 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成功下水,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配置飞机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图示为福建舰甲板的功能分区,有起飞区、着舰区、停机区和岛区。起飞区用于舰载机起飞,其跑道分为弹射轨道和起飞轨道。某次训练时航母静止在海面上,舰载机从弹射轨道的起点,在弹射装置作用下以a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度运动,当速度达到v时进入起飞轨道。在起飞轨道上,舰载机以(1)飞机在弹射区的运动时间;

(2)航母的弹射和起飞轨道的最小长度。

1a的加速度继续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nv时离舰升空。求:

4

vv22

【答案】(1);(2)(4n?3)a2a【解析】

【详解】(1)根据

v?at1

解得

t1?(2)根据

v

as1?解得

v,s22a2?nv??2,s?s1?s2

12(a)4?v2v2s?(4n?3)

2a215.

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质量分别为M=4kg,m=2kg,用质量不计的细线,跨过质量M0=8kg的斜面顶端光滑轻质定滑轮。物体A开始离水平面的高度h=8m,物体B放在斜面体的底端,将整个装置由静止释放,整个过程中细线与斜面平行。假设物体A落地后立即静止在水平面上,且A与B间的绳子立刻断掉,物体B始终不会碰到定滑轮,物体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5,斜面倾角θ=37°,运动过程中斜面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释放瞬间,物体B受到的绳子拉力T的大小; (2)物体B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x;

(3)在B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答案】(1)24N;(2)12m;(3)95.2N,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

【详解】(1)释放瞬间,对A有

Mg?T?Ma1①

对B有

T?mgsin???mgcos??ma1①

联立①①,解得

a1=4m/s2,T=24N

(2)设A落地时,B的速度为v1,运动时间为t1,沿斜面上升的距离为

s1=h=8m

v12?2a1s1

解得

v1=8m/s

A落地后,B继续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2,减速至0时,所用时间为t2,沿斜面上升的距离为s2有

mgsin???mgcos??ma2

v12?2a2s2

联立解得

a2?8m/s2,s2?4m

则物体B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为

x=s1+s2=12m

(3)B沿斜面下滑时,竖直方向上对斜面体有 M0g?(mgcos?)cos??(?mgcos?)sin??N?0

解得

N=95.2N

据牛顿第三定律,斜面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N??N?95.2N

方向竖直向下。

更多推荐

加速度,运动,实验,物体,速度,小车,过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