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8日发(作者:丰田toyota是什么车)
生WORKSHO产P现SO场LUTION基于结构设计上解决螺栓疲劳失效的一种方法朱长顺崔庆泉(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北京102206)摘要:针对某SUV车型发动机悬置螺栓在路试过程中发生断裂的问题,通过断口扫描、金相分析等方法确定了螺栓断裂原因。依据VDI2230理论计算校核,确定螺栓预紧力需求,通过接头拧紧试验采集实际装配预紧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改刚度来降低外载荷对螺栓的作用、优化螺栓安装点设计布置,并结合有限元分析、以及道路验证结果,在时效性、安全性的前提下确定了最终的改进措施。关键词:悬置螺栓失效分析刚度VDI2230DOI:10.19710/.1003-8817.20190031中图分类号:U464.239文献标识码:B1前言汽车悬置系统是作为衔接动力总成与车身关X轴分布的两颗法兰面螺栓,均在结合面处发生断裂,螺栓无缩径现象(图2),断面与(支座与支架)结合面平齐。从宏观上可目测断裂条纹沿X轴分布,支架与支座结合面处均可见明显压痕,且压痕沿X轴两侧分布,如图3所示。支座键部件,主要作用是支撑动力总成、减少动力部件的振动对整车的影响,对整车NVH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悬置部件受力非常复杂,由于各向力、弯矩、扭矩的同时作用,使得连接悬置用螺栓设计、悬置支架与支座的结构设计、安装点的布置非常关键。某SUV车型在悬置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安装点的设计与布置,造成路试中发生螺栓断裂。本文在失效分析的前提下,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对螺栓、悬置结构、安装点布置进行设计,并在结合面分离准则和螺栓强度准则的前提下,对螺栓疲劳强度进行研究。支架图1悬置结构图2螺栓断口形貌2故障分析如图1所示,某SUV车型左悬置支座与支架沿图3X结合面形貌作者简介:朱长顺(1975年—),男,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底盘设计开发。该螺栓设计材料为SCM435-JISG4105,对失效螺栓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并判定是否符合标准汽车工艺与材料AT&M312019年第5期
生WORKSHO产P现SO场LUTION要求,见表1。金相检查结果显示主要组织为回火索氏体,未见局部有超标的脱碳现象,维氏硬度为360HV10,符合ISO898—1《碳钢和合金钢紧固件螺纹部未发现折叠,牙底圆弧过渡光滑,无尖角等缺陷,见图4。图7机械性能—第1部份》中10.9级螺栓的性能要求[1];×500C区扫描3接头校核结合北美通用GMW14116《动力总成悬置设计规范》标准要求,在悬置非线性刚度硬限位设计图4表1元素实测值元素实测值螺纹形貌时,需对28种工况仿真分析,以确定合适的悬置结构和刚度;可在此基础上提取安装点处反作用力、扭矩、弯矩,并将这些数据作为接头校核输入条件,见表2。表2x向力fx/N-3040.03111.06125.8y向力fy/N-478.3222.3接头外载化学成分检测与判定结果/wt%按JISG4105CSiMnPS标准值0.33~0.380.15~0.350.60~0.90≤0.030结果判定合格Cr0.36合格Ni0.16合格Mo0.670.019合格Cu≤0.0300.013合格标准值0.90~1.20≤0.0250.15~0.30≤0.30结果判定1.01合格0.013合格合格0.19合格0.01-7422.8-12218.81632.7-7090.212219.8z向力x向扭矩y向扭矩z向扭矩fz/NTx/N·mmTy/N·mmTz/N·mm5460.8-37616338775.4-28332074.2-215243-26677.1350601016.5-685.7-136967-38360.3655625191562323-4296.3-109252对失效螺栓进行电镜扫描分析,失效螺栓宏观断口呈显3种不同区域,如图5所示,分别对A、B、C三个区域进一步扫描分析,A区(图5)中在边有应力集中现象,是为裂纹源区;B区(图6)相对较为平坦、光滑,可见明显疲劳辉纹,基本呈平行分布,且占断面大部分区域,是为裂纹扩展区域;C区较粗糙(图7),断口呈韧窝形貌,所占断面比例较小,为瞬时断裂区。裂纹扩展方向为A→B→C,综合判断螺栓在弯曲应力作用下导致疲劳断裂[2]。A-9218.822674.1-41202该螺栓摩擦因数实测值为0.11~0.12,结合面(最小)摩擦系统数为0.2,由此计算出螺栓预紧力在35kN时即可克服结合面滑移松动;该螺栓和拧紧工艺均沿用之前已成熟车型项目,由电动拧紧轴装配,通过实物拧紧试验得出夹紧力为67.5~69.6kN,此时螺栓预紧力约为屈服极限的85%。德国工程师学会的VDI2230《高强度螺栓连缘部位明显可见较多台阶,说明存在多源应力,且[3]接系统计算》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成熟的技术规范,该规范系统完整对接头预紧力需求、预紧力损失估算、装配工具的应力离散系数等进行的规定,并规定对抗滑移、防止表面压溃、防止螺纹脱扣、螺栓的许用应力、交变应力等进行全面校核,《紧[4]固联接工程》一书中也提出系统的校核理论体BC×50×2000系,因此仅从结合面滑移计算出的预紧力是远远不够的。2019年第5期图5宏观形貌图6B区扫描32汽车工艺与材料AT&M
生WORKSHO产P现SO场LUTION整理出螺栓公称直径D、螺距P、支架通孔直径dh,结合面直径DA、螺栓摩擦直径dw,螺栓支承面与杆过渡圆直径da,螺纹长度bgew、螺纹间摩擦系数uGmin,结合面摩擦系数uTmin、螺栓支承面摩擦系数uTmin等边界条件,汇总成表3,便于对接头进行全面的校核分析。表3接头边界条件全满足极限工况需求。由于该螺栓在弹性区拧紧,在利用率上还有可提升的空间,如果提高预紧力能改善接头抗疲劳能力,则“提高预紧力”这一方案将被优先采用。就此案例中分别用多种不同区间的预紧力进行校核分析,结果见表5,从表5可知,增大预紧力只能提高抗滑移安全系数SG,并不能提高螺栓的抗疲劳安全系数SD。载荷Fsa=φ×FaFpa=(1-φ)×FaF0因此应重点校核交变应力,依照VDI2230理论[3]计算校核,作用在螺栓上的工作载荷可产生81.8MPa的交变应力。热处理前加工螺纹,按VDI2230理论估算的疲劳极限为48.9MPa,可见实际工作中的疲劳已超过螺栓的极限,如调整为热处理后滚制螺纹,则估算的疲劳极限为56.6MPa,但仍不满足工况需求。O图8受力三角形FpaDA伸长量4改进方法改善螺栓的疲劳失效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图9是提高螺栓的疲劳极限;二是降低交变应力幅。但此螺栓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且调整为热处理后滚制螺纹,仍不满足工况需求,所以只能降低交变应力幅,这里的应力幅即为Fsa。借助受力三角形(图8)分析悬置安装螺栓受力情况,图8中,F0为初始预紧力,Fa为外载,Fsa为外载作用在螺栓上的附加部份,Fpa为外载作用在悬置上的附加部份。从图8可看出,若要降低[4]Fsa,需改变内力系数φ,由《螺纹联接工程》中可接头结构表4DA/mmS()D>1.2S()G>1.2结合面直径与疲劳安全系数的关系28.50.63.230.53.780.732.50.883.7534.51.13.735.01.273.62表5预紧力/kNS()D>1.2S()G>1.2预紧力与疲劳安全系数的关系57.50.63.267.53.790.679.84.520.6知内力系数φ=K1/(K1+K2),K1为螺栓刚度,K2为被夹或降低螺栓刚度来降低内力系数φ。这里的“刚度”在材料力学中称之为“弹簧常数k”,k=AE/L(A为横截面积、E为材料弹性模量、L为厚度)。结合持件刚度(这里为悬置),通过增大被夹持件刚度利用有限元对预紧力、外载、螺栓应力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制作成图10,图中E点为结合面分离载荷点,当外载达到该值(即FA=FAseb)时结合面会发生分离,预紧力消失,外载完全作用的螺栓上,即Fbolt=FA。图中B点为结合面开口载荷,当外载FA 生WORKSHO产P现SO场LUTION件,当外载超过B点时,在微观视角下总是存在单面翘曲,所以B点至E点在任何接头中均均在,被联接件在结合面处发生单面翘曲,所以作用在螺栓上的外载不遵守内力系数这一法则,Fsa将大幅度增加,从而造成疲劳失效机率的增加。扭矩完全由结合面承担,从而增大了结合面分离的风险,如果按图11布置螺栓,使紧固点由线分布变更成面分布,既可降低每只螺栓上所承受的应力,又可将扭矩(或弯矩)从结合面上转移到支架内部,降低了结合面分离的风险。F0+FsaF0EFboltBF0AFaFAabFAFAseb图11三点布置安装点图10预紧力-外载-螺栓受力关系将3种方案分别进行仿真分析和理论计算校核,将其结果整理成表6,以便于对比分析。方案1是原设计,即失效条件下的状态,方案2是将结合直径增大至35mm,方案3是在35mm结合基础上增加为3点安装(图11)。从表6可见,方案2中螺栓上的最大应力为758MPa,抗疲劳安全系数为1.27,已满足极端工况要求;方案3中作用在螺栓上的最大应力为632MPa,抗疲劳安全系数为2.2,在方案2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结合考虑时效性、安全性及用户感受,最终采用三点布置螺栓这一方案。最终方案3通过整车专项路试。螺栓的疲劳寿命与预紧力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酒井智次等人[4]指出,用于塑性区域拧紧的螺栓疲劳极限约为弹性区拧紧的70%。钟杰等人通过对螺栓预紧力与疲劳寿命关系的研究分析,在论文《风力发电机组螺栓预紧力与疲劳寿命研究》[5]中指出,在确保结合面不分离的前提下,螺栓拧紧在屈服极限的85%时,可获得最佳的抗疲劳性能。结合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增大预紧力不作为本案例的改善方案。汽车上所有部件安装点位置均按整车座标系表示,该悬置螺栓沿X向分布,来自动力总成上的表6方案改进措施3种结构仿真分析与安全系数仿真荷谱8.006×107.138×1026.270×1025.403×1024.535×1023.667×1022.800×1021.932×1021.064×1021.968×101Noresult8.006×107.138×1026.270×1025.403×1024.535×1023.667×1022.800×1021.932×1021.064×1021.968×102Noresult抗疲劳系数(SD>1.2)抗滑移系数(SG>1.2)应力/MPa21原设计,结合面直径DA=28mmZYX0.63.21应力/MPa22增加结合面直径至DA=35mmZYX1.273.62应力/MPa23结合面直径至DA=35mm,3只螺栓呈面分布3.322×105.642×1024.861×1024.280×1023.519×1022.800×1022.519×1021.739×1029.580×1021.773×102NoresultZYX2.24.12(下转第38页)34汽车工艺与材料AT&M2019年第5期 生WORKSHO产P现SO场LUTION阶高度等方法解决;转角处要在产品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取较大的转角半径,避免转角处开裂;需尽量避免拉延深度急剧变化的结构,型面变换应平缓,避免起皱。1.00.8最大主轴应变破裂区在产品开发阶段,对成形难度大的零件,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冲压成形模拟分析,可在早期发现产品缺陷,及时优化产品结构,以缩短工装调试周期,降低工装开发风险和成本。参考文献:[1]黄训,申丹凤,成艾国.面向车身设计的冲压工艺同步分析与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23(5):73-0.60.40.2成形极限曲线20%安全曲线极限应变区成形区[2]肖露云,龙春光.基于AutoForm的侧围外板成形工艺研究[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3,48(4):&M75.0-0.6-0.4-0.200.20.40.6极限次应变图17成形极限图(上接第34页)置支架内部,降低了结合面分离的风险,更进一步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参考文献:[1]国际标准化组织.碳钢和合金钢紧固件机械性能—第1部份:ISO898—1:2009[S].2009.[2]BrookscR,等著;谢斐娟,等译.工程材料的失效分析[3]德国工程师协会.高强度螺栓连接系统计算:VDI[4]酒井智次著,柴之龙译.螺纹紧固件联接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5]钟杰,吕杏梅,赵萍,等.风力发电机组螺栓预紧力与疲劳寿命研究.机械制造,2014,43(6):&M5结束语a.该发动机悬置螺栓在路试中发生断裂,经金相检验、硬度测试、化学成份检测均合格,断裂位置在两个连接件结合的螺纹部分,扫描电镜下观察螺栓受多源应力疲劳断裂。b.产生疲劳的原因主要有悬置结合面设计不合理,造成过高的外载作用在螺栓上,增大悬置结合面直径,改变接头刚度比,从而降低外载对螺栓的交变作用。c.对悬置结构进一步优化设计,使紧固点由线分布更改面分布,既可降低每只螺栓上所承受的应力,又可将扭矩(或弯矩)从结合面上转移到悬[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230—2015[S].2015.38汽车工艺与材料AT&M2019年第5期
更多推荐
螺栓,结合,悬置,分析,预紧,设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