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发(作者:奥迪a4图片高清大图)
重庆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SWOT分析
节能减排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持续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电动汽车以其良好的环保、
节能特性,开始成为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和热点之一。重庆市是我国发展电动汽车最早的城市之
一,又是国家“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的代表,研究分析重庆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劣势、
机遇与挑战,对重庆市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一、重庆市电动汽车发展基本状况
重庆市的电动汽车开发工作主要是在国家“863”、科技攻关计划的支持下开展的研发及产业
化准备工作。经过10多年的努力,重庆市在电动汽车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具备了产业化
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具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在电动汽车自主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
破,形成了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初步建立了标准法规与产品管理体系。2008年,科技部将重庆市列
为全国首批“十城千辆节能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重庆市将在未来三年内推广应用1000辆混
合动力轿车。目前,重庆市已经在相关部门示范运行10辆杰勋混合动力汽车,运行状况良好。重庆市
政府规划2000亩土地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园区,还将会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重庆市正在积极推进公
务用车及出租车采购,并示范运行新能源汽车。同时重庆也在国内地方政府中首个出台地方新能源汽
车补贴政策,对电动汽车实施免收路桥费等财政补助。
二、重庆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 内部优势分析
1. 汽车产业集群优势
汽车产业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重庆拥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24家。其中制造类(有底盘生产权)
企业10家,生产轿车、微型车、轻型卡车、重型卡车等;改装类企业14家,生产客车、自卸车、汽
车起重机、高空作业车、防弹运钞车等特种车和专用车等。重庆市又是我国发展电动汽车最早的城
市之一,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在全国处于技术领先水平。企业对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显著增强,
加快了产业化步伐。这些企业为发展电动汽车提供了开发、生产、试验的物质基础,也提供了生产汽
车的经营、销售市场运作的宝贵经验。
2. 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
目前,重庆市在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发
方面,长安公司在中度混合动力汽车研发上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研发水平;恒通在混合动力客
车方面,研发出了气电、油电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纯电动车研制方面,重庆长安公司、力帆集团、渝
安集团都拥有较强的实力。力帆集团除已经亮相的320纯电动汽车,力帆520和620的电动版本都已
开始研发;渝安集团生产的铅酸电池纯电动微型客车(低速)已小批量投放于公园、景区等市场; 2009
年12月6日,长安M IN I纯电动汽车试生产下线,并计划在2010年批量生产。重庆市还拥有国家一
类汽车研究机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近年来,该院积极参加了多项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等部
委组织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相关的政策研究工作,目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正在组建西部地区电
动汽车公共研发平台。除此之外,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汽车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等高等院
校也拥有较强研发能力,担过“863计划”等数十项相关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3. 丰富的电动汽车领域人才
除了汽车生产或研发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队伍外,重庆市拥有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这些院校在汽车、能源、机械、电子和软件等领域卓有建
树,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汽车产业输送专业人才,为相关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近几年来,重庆市已
初步形成了在国内电动车辆的研制与开发方面的人才队伍和技术优势。
4. 政府高度重视
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希望通过发展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在
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应用,带动电动汽车在本地区的推广和普及,
减少重庆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为将重庆建设成为“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做出重要贡献。为
此,重庆市政府积极响应和参与科技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为做好此项工作,重庆市政
府还专门成立了重庆市混合动力示范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示范运行的组织推进,协调出台相关政策和
措施,解决示范运行的重大问题。
(二) 内部劣势分析
1. 缺乏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
电动汽车相关零部件主要由外地企业提供,这势必会增加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重庆电机厂上
世纪80年代曾引进美国电机技术,但目前产品没有在国内主要整车企业中应用。一些汽车企业所用
的电机主要由外地公司提供。重庆的动力电池领域,目前只有垫江的戴徕密克(与重庆大学电机学院
合作)开展了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工作,其他见有进行动力电池开发和生产的企业。在电动汽车整车控
制器方面,目前重庆还没有进行该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整车厂选用的主要是外地和合资企业的产品。
另外,电动空调、电动助力转向、电制动器及DC /DC、DC /AC、IG2BT等系统及元器件的生产也是重
庆的缺项,甚至有些还是国内的缺项。
2. 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薄弱
虽然重庆市在混合动力汽车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但在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的
研发上还较落后。目前重庆市纯电动汽车技术尚未成熟,产品还没有被市场接受,虽然成本有所下降,
但其价格仍很昂贵,而燃料电池汽车设计与生产还是一片空白。重庆市要实现电动汽车整体发展还有
很长的路要走。
( 三) 外部机会分析
1. 全球掀起发展电动汽车的热潮,为重庆市电动汽车发展提供了大环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
家开始关注节能环保问题,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制定出越来越苛刻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电动
汽车因几乎是零排放的优点而受到各国的重视。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及企业都在加大电动车辆的研
制与开发力度。美国的通用、福特公司,日本的丰田、日产及本田公司,欧洲的奔驰、雪铁龙公司都
在电动汽车的研制与开发上显示了很强的实力。电动汽车正迅速从研制试验阶段走向商品生产及应
用阶段。国际上发展电动车的热潮激发着我国各方面的人才加入这个行列,也为重庆市发展电动汽车
提供了宝贵经验。
2. 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高度重视
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对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实施政府优先采购。同时要求“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
源汽车: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
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制定
规划,优先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机场等领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财政部、科技
部《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 2009 ] 6号)要求中央财政重点
3
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地方财政及企业重点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给予补助。
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高度重视,有力地推动了重庆市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3. 我国政府对重庆市战略地位的不断强化
重庆市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 1997年直辖以来受到了中央的高度关注,被胡锦涛总书记
定位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2008年12月31
日,国务院研究并提出了重庆的发展问题,再次明确了重庆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
要战略地位,重庆发展问题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08年,科技部将重庆市列为全国首批“十城千辆
节能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重庆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为重庆市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
巨大的机遇。
(四)外部威胁分析
1. 国际汽车强国竞争激励
从国际看,当前我国电动汽车与国际水平尚有一定的距离。不论是从整体计划还是从技术产品
开发,以及市场组织都相对落后。国外一些汽车强国以其雄厚的资本与技术实力及丰富的运作经验,
对国内其他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重庆市电动车虽然已有较强研发与产业基础,但如不
加快发展,随时都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抛在身后。
2. 国内各地争夺电动汽车话语权
2009年3月,北京率先成立了首个新能源汽车联盟,并开始建设产业化基地。随后,重庆、吉林、
广东等也陆续建立类似联盟和基地。此外,安徽、湖北、深圳等地都有可能以本地汽车企业(奇瑞、
东风、比亚迪)为主体,陆续建立新能源汽车联盟和产业基地。各地区纷纷成立各自区域内的新能源
产业联盟,将引起地区间的竞争,或将导致更王晓峰等
3. 成本及价格的威胁
电动汽车作为高科技产品,前期研究和投入经费较大,产量较小,这种小批量的生产必然导致电
动汽车的成本高于传统汽车,使其在市场上没有价格优势。发达国家的一般做法是提高技术含量,争
取政府补贴,尽快大批量生产,达到规模产量,从而降低成本,形成价格上的优势。重庆市的电动汽车
作为一种新进入市场的汽车产品,必须尽量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对环保车辆使用者给予一定补贴,
让社会承担一定的成本,才能进一步形成价格优势。否则,成本和价格的威胁必然给重庆市的电动汽
车发展带来巨大的阻力。
三、重庆市电动汽车发展对策
(一)充分发挥汽车产业集群优势
重庆市发展电动汽车应充分发挥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制定电动汽车专项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对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和支持,促使有比较优势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形成系统化、模
块化、大批量生产能力。集中力量推进重庆市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从而在新一轮汽车产业格局调整
过程中抢占先机,提升重庆市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和地位。
(二)进一步加大政府经济扶持政策的支持力度
在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一般企业内部资源结构比较单一,因
此需要政府部门提供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流动与促进技术进步的奖励政策。在电动汽车
投入市场初期,生产还未实现规模化以及技术较新等原因,使整车成本比传统动力汽车要高出很多,
政府部门应从财税方面建立系统的激励政策,以引导和鼓励消费者购买。此外,为促进电动汽车规模
化,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
(三) 加强国际合作及地区间合作
世界汽车强国具有先进的电动汽车开发手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重庆市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过
程中,了解、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开发能力和经验,探索以国际合作的形式开展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开发
的道路,对于促进重庆市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关键零部件研发方面,如蓄电池、电
机,与内国一些地区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重庆市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积极开展和国内同行间的交流
与合作,充分利用其他地区先进的研发成果和实践经验。
(四) 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
重庆市在电动汽车研发与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快制定和实施优惠的人才政策,完善激励措施,
吸引、汇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研发、实验和运营人才,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
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培养、造就一大批电动汽车及其相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人才,
进行产业化的人才储备。通过示范运营培养电动汽车维修及运营管理、市场推广和技术服务人才,
形成专业齐备、层次多样的电动汽车研究、管理、运营和应用人才的储备。
5
更多推荐
重庆力帆集团现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