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奕泽为什么没人开-斯巴鲁四驱车型及报价
2023年11月23日发(作者:各种商务车图片大全)
技术培训
产品信息
F01/F02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除了工作手册外,产品信息中所包含的信息也是技术培训资料的组成部分。
有关技术数据方面的更改 / 补充情况请参见 BMW 售后服务的最新相关信息。
信息状态:2008 年 6 月
联系方式:conceptinfo@
? 2008 BMW AG
慕尼黑,德国
未经 BMW AG(慕尼黑)的书面许可不得翻印本手册的任何部分
VH-23,国际技术培训
产品信息
F01/F02 FDS
创新主控控制单元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ICM)
行驶动态操控系统 – 驾驶员可以选择车
辆特性
有关本产品信息的说明
所用符号
为了便于理解并突出重要信息,在本产品信息中使用了以下符号:
包含重要安全说明和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信息,必须严格遵守。
e 表示某项说明内容结束。
当前状况和国家规格
BMW 车辆满足最高的安全和质量要求。环保、客户利益、设计或结构方面的
变化促使我们继续开发车辆的系统或组件。因此本产品信息中的内容与培训所
用车辆情况可能会不一致。
本文件主要介绍左侧驾驶型车辆。右侧驾驶型车辆部分操作元件或组件的布置
位置与本产品信息的图示情况不同。针对不同市场和出口国家的配置型号可能
还有其它不同之处。
目录
F01/F02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目的
针对整个培训过程和实际应用的参考资料
车型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ICM)
标准配置和选装配置
系统概览
车内安装位置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的总线系统概览
系统电路图
功能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
行驶动态操控系统
系统组件
ICM 控制单元
ICM 控制单元的外围设备
服务信息
进行维修保养时的注意事项
总结
知识要点
测试题
问题目录
问题答案
目的
F01/F02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针对整个培训过程和实际应用的参考资料
概述
本产品信息介绍了有关 F01/F02 行驶动态管进行培训准备时,本产品信息可提供 F01/F02
理系统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信息。在此重点介绍行驶动态管理系统的技术关联信息且与以下文
作为核心组件的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的新结件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参考资料:
构。
本产品信息作为参考资料使用且为技术培训规
定的培训课程提供补充内容。同时也适于自学。
? 产品信息纵向动态管理系统
? 产品信息横向动态管理系统
? 产品信息垂直动态管理系统。
有关当前 BMW 车型系列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的基础技术知识和实际经验有助于更好地了解
此处介绍的各个系统及其功能。
请不要忘记通读网上培训
(WBT)资料。其中介绍的
基础知识有助于理解本产品
信息的内容。
1
2
车型
F01/F02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ICM)
发展史
BMW 车辆采用中央高级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
统的历史要追溯到数年以前。
BMW 3 系(E9x)引入纵向动态管理系统标
志着这一研发的开始。纵向动态调节功能“动
态定速巡航控制系统”和“主动定速巡航控制
系统”已集成在 LDM 控制单元内。这些集成
功能可使动力传动系统和制动器控制更平顺协
调。
BMW X5(E70)首次采用了带有 VDM 控制
单元的垂直动态管理系统:在此通过集成在控
制单元内的垂直动态控制系统(VDC)功能控
制调节式减振器。以前的系统仅将车辆高度和
垂直加速度作为输入信号使用。而垂直动态控
制系统的高级调节方案将所有与行驶动态相关
的信号(例如车速、纵向和横向加速度)都视
为输入信号。
此外,VDM 控制单元还协调垂直动态控制系
统和主动侧翻稳定装置(ARS)的功能。这样
可在较之以前的更多行驶状况下改善车轮与路
面的接触情况并减小车身的垂直运动。
BMW X6(E71)除 VDM 控制单元外还带有
ICM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首次将纵向和横向
动态调节功能集于一身。
车辆的纵向和横向运动在 ICM 控制单元内进
行集中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使用主动转向系统
和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这两个行驶动态管理
系统的功能配合也通过 ICM 控制单元来协
调。
其特点是将 ICM 定为调节功能的主控制单
元。而执行机构则通过专门为此设计的执行机
构控制单元来控制。
3
索引 说明
LDM
纵向动态管理系统控制单元
DCC
动态定速巡航控制系统功能(带有制动功能的定速巡航控制系统)
ACC
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功能
VDM
垂直动态管理系统控制单元
VDC
垂直动态控制系统功能
ARS
主动侧翻稳定装置控制单元和功能(动态驾驶系统)
DSC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控制单元
FDR
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统功能
ICM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控制单元
QMVH
后桥横向力矩分配功能
(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
AL
主动转向系统功能
DSC-SEN
ICM 控制单元内的 DSC 传感器
FDC
行驶动态操控系统功能
IAL
Intrgral 主动转向系统功能
红色三角符号表示控制单元与功能之间的相互
而且 ICM 控制单元内的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
作用。在此不仅传感器信号可以交换。
统也可以利用控制信号和规定值影响 VDM
控制单元内的主动侧翻稳定装置功能。
ICM 控制单元配置等级
在 F01/F02 标准配置范围内安装基本型
ICM 控制单元。因此车辆配备电子助力转向系
统和驾驶员辅助功能“具有制动功能的定速巡
航控制系统”。
如果客户订购了以下任意一款或两款选装配
置,则配备高级型 ICM 控制单元:
?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SA 2VH)
? 具有停车和起步功能的主动定速巡航控制
系统(SA 5DF)。
VDM 控制单元配置等级
基本型 VDM 控制单元带有垂直动态控制系
统功能。属于 F01/F02 的标准配置。
如果客户还订购了选装配置动态驾驶系统(主
动侧翻稳定装置 ARS,SA 229),则配备高级
型 VDM 控制单元。高级型还包含用于控制
ARS 液压阀的输出级。
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统的新开发阶段
在 F01/F02 中“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概念这样 ICM 控制单元就可以为所有系统提供相
进一步明显扩展。在此面对两个主要目标:提同的信息。其结果是降低故障率(尤其是在联
高各行驶动态管理系统的效率和改善其协同作网系统中)和提高系统可靠性。此外,因为行
用。为了在任何行驶情况下都能实现所需要的驶动态信号的故障代码存储器记录不再分开存
行驶行驶动力性效果,现在可以选择和控制最
佳匹配的执行机构。当然也可以同时使用多个
执行机构。例如,针对具体车轮的制动干预或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的叠加转向角。
ICM 控制单元的另一个任务是为整个车辆系
统提供行驶动态的状态信号。因此以前单独安
装的 DSC 传感器现在集成在 F01/F02 的
ICM 控制单元内。
储在多个控制单元内,而是集中存储在 ICM
控制单元内,所以简化了系统网络的诊断。
6
2 – ICM 控制单元提供的行驶动态信号
索引说明索引说明
1 DSC
集成在 ICM 控制单元内的 DSC 传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感器
2 AL
ICM 控制单元
主动转向系统
v HSR
车速后桥侧偏角控制系统
a VDM
x
纵向加速度垂直动态管理系统
a
y
横向加速度
在任何车辆配置和任何行驶状况下都可以为客该功能提供了多种特别突出的车辆特性,从而
标准配置和选装配置
下表列出了行驶动态管理系统范围内可提供的
为了比较 E65 与 F01 的配置范围,在此选
标准配置和选装配置。
择以 740i 车型为例。
F01/740i E65/740i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标准配置选装配置标准配置选装配置
上级系统
–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ICM)
X
– 行驶动态操控系统
X
纵向动态管理系统
–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
X X
– 电动机械式驻车制动器(EMF)
X X
横向动态管理系统
–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X X
–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IAL)
X
垂直动态管理系统
– 连续式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EDC-K)
X
– 垂直动态控制系统(第二代 VDC)
X
– 主动侧翻稳定装置(ARS)
X X
– 车辆高度电子控制系统(EHC)
X X
驾驶员辅助系统
– 定速巡航控制系统(FGR)
X
– 具有制动功能的定速巡航控制系统(DCC)
X
– 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ACC)
X
– 具有停车和起步功能的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
X
系统概览
F01/F02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车内安装位置
1 - F01/F02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的控制单元、传感器和执行机构(1)
索引 说明
1
左前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卫星式控制单元
2
左前车辆高度传感器
3
转向助力泵电子体积流量调节阀(EVV)
4
Servotronic 阀
5
右前车辆高度传感器
6
右前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卫星式控制单元
7
前部接线盒电子装置和保险丝支架
8
垂直动态管理系统控制单元
2 - F01/F02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的控制单元、传感器和执行机构(2)
索引 说明
1
电动机械式驻车制动器控制单元和执行单元
2
右后车辆高度传感器
3
右后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卫星式控制单元
4
轮胎压力监控系统控制单元(仅限美规车辆)
5
车辆高度电子控制系统控制单元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的总线系统概览
索引 说明
AL
主动转向系统
DSC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EHC
车辆高度电子控制系统
系统电路图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
4 -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的系统电路图
索引 说明
1
左前车辆高度传感器
2
Servotronic 阀
3
EVV 阀
4
右前车辆高度传感器
5
中央网关模块
6
带转向角传感器的转向柱开关中心
7
脚部空间模块
8
行驶动态操控开关和 DTC 按钮
9
ICM 控制单元保险丝(前部保险丝支架,接线盒电子装置)
10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
11
局域 CAN
12
行驶动态操控系统
索引 说明
1
脚部空间模块
2
中央信息显示屏
3
ICM 控制单元保险丝(前部保险丝支架,接线盒电子装置)
4
中央网关模块
5
组合仪表
18
功能
F01/F02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
概览
E71 是首次使用上级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统
以前采用的方案是,为完成调节工作每个主移
方案的批量生产车型。这项中央功能也称为“集
动方向都配有一个控制单元。在 E71 和
成式底盘管理系统”(简称 ICM),在 E71 中
F01/F02 中已不再使用这种方案。
集成在同名控制单元内。
1 - 控制单元和车辆的主移动方向
索引说明索引说明
1 ICM
纵向动态管理系统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
2 VDM
横向动态管理系统垂直动态管理系统
3
垂直动态管理系统
与 E71 一样,F01/F02 内的新 ICM 控制单
垂直动态的调节仍由垂直动态管理系统
元主要计算影响纵向和横向动态特性的调节功
(VDM)负责。VDM 控制单元内集成了垂直
能。在此独立控制单元(例如 AL 控制单元)
动态控制系统和动态驾驶系统功能。ICM 和
控制执行机构。与 E71 相比,F01/F02 ICM
VDM 相互交换当前行驶状态的信号。
控制单元的功能范围明显增加。
本章将重点介绍 ICM 控制单元。以下插图和
解释说明为概括性介绍。在后面的章节中将做
进一步说明。
19
2 - ICM 控制单元内的功能
索引 说明
1 外部传感器的输入信号
2
3
4
5
6
7
8
9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
输出信号(发送给执行机构和执行机构控制单元的规定值)
驾驶员辅助功能
“中央行驶动态协调控制和转向系统控制”功能
“传感器信号处理和信号提供”功能
“行驶动态操控系统”功能
ICM 控制单元内的 DSC 传感器
(纵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偏转率)
ICM 控制单元内的冗余 DSC 传感器(横向加速度、偏转率)
? ICM 内的中央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统首先
评估当前行驶状态和驾驶员要求。此外还考
虑车辆上安装了哪些行驶动态管理系统。根
据这些信息决定是否对行驶动力性实施干
预以及干预程度。先进的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可以在诸如出现不足转向趋势时便进行柔
和且几乎感觉不到的干预调节。通过一个协
调器确保在各种情况下启用最适合的执行
机构。同时使用多个执行机构时,特别注重
确保各种干预协调进行。
? 行驶动态操控系统功能可为驾驶员提供四
? 包括阀门控制在内的电子助力转向功能也
种可选的行驶动态等级(普通、舒适、运动
由 ICM 控制单元执行。这种转向系统控制
和超级运动)。驾驶员通过选择相应等级影
功能也受到行驶动态操控系统的影响。
响中央行驶动态协调控制功能以及所有行
驶动态管理系统和动力传动系统。所有系统
? 驾驶员辅助功能:
都根据不同等级进行相应调整。而且特别针
ICM 控制单元包含“具有制动功能的定速
对各系统在每个等级内的相互配合进行最
巡航控制系统”以及“具有停车和起步功能
佳调整。此外还考虑了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的
的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调节功能。
状态,从而确保另外两项行驶动态特性。
此外 ICM 还针对“偏离车道警告”和“换
车道警告”两项驾驶员辅助功能协调控制方
向盘内的振动执行机构。
提供信号
集成式传感器系统的信号
以前独立安装在 DSC 传感器内的传感器安
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对 ICM 控制单元内的集
装在 ICM 控制单元内(另见系统组件这一
成式传感器进行校准:
章)。借助这些传感器可以探测以下参数。
? 更换了 ICM 控制单元或
? 纵向加速度和纵向方向的车辆或路面倾斜
度
? 由于出现故障代码存储器记录,诊断系统内
的检测计划要求进行校准。
? 横向加速度和横向方向的车辆或路面倾斜
度
进行校准时车辆必须停放在纵向和横向都水平
? 围绕垂直轴的转速(偏转率)。
的地面上。此时总线端 15 必须接通。e
传感器信号主要与传感器壳体有关。但是行驶
动态管理系统需要那些以车辆坐标系为基准的
参数。ICM 控制单元进行所需换算。ICM 控
制单元启动期间通过校准确定和存储为此所需
要的校正值。
外部传感器的信号
ICM 控制单元从外部读取以下行驶动态管理
系统所需的重要信号:
? DSC 通过 FlexRay 传输的四个车轮转速
信号
? 直接传输至 ICM 控制单元的四个车辆高
度信号
? 转向柱开关中心通过 FlexRay 传输的转向
角信号
? 通过 FlexRay 传输的主动转向系统和桥侧
偏角控制系统执行机构位置信号。
ICM 根据四个车轮转速信号计算车辆在路面
上沿行驶轴方向移动的实际车速。如果行驶动
态管理系统正在进行的干预影响车轮转速,则
会将其考虑在内。因此需同时读取状态信息,
例如 ABS 调节状态。
通过这种方式计算出的车速作为参考标准首次
实际用于 F01/F02 车辆的所有系统。许多其
它控制单元无须再进行重复计算。
ICM 控制单元从车轮转速信号中进一步得出
以下信息:
? 已行驶里程
? 车轮公差校准:
ICM 识别并校正最小车轮转速差(例如由
轮胎直径不同引起的)。
? 防滑链识别:
驾驶员可以在中央信息显示屏中手动输入
是否车辆上安装了防滑链。HSR 控制单元
也可根据车轮转速自动识别后车轮上是否
安装了防滑链。识别结果通过 FlexRay 输
送给 ICM 控制单元。
22
理论上将车辆高度传感器分配给垂直动态管理
系统可能更合适。尽管如此,四个车辆高度传
感器仍直接与 ICM 控制单元连接(另见“系
统组件”这一章)。
ICM 控制单元读取车辆高度传感器的模拟电
压信号。系统将这些信号换算为车辆实际高度
(毫米)。为进行换算,ICM 控制单元必须知
道基准值。这样才能根据电压信号确定车辆实
际高度。这些基准值在校准过程中得出。
校准后的车辆高度以总线信号的形式提供给
ICM 控制单元。高度信息来自
? 控制垂直动态控制系统和主动侧翻稳定装
置功能的垂直动态管理系统以及
? 控制前灯照明距离调节功能的脚部空间模
块。
用于车辆高度电子控制系统(EHC)时车辆高
度不以总线信号形式传输。而是通过一个附加
导线从后桥车辆高度传感器直接连接至 EHC
控制单元。
由于后桥可以转向,因此仅依据前车轮转向角
不能准确进行动态行驶控制。
因此 ICM 控制单元还考虑后车轮转向角。最
信号处理和分配
3 – 通过 ICM 提供信号
索引
说明索引说明
1 10
车辆高度传感器变速箱电子控制系统
2 11
带转向角传感器的转向柱开关中心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3 12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AL 控制单元
4 13
车轮转速传感器
HSR 控制单元
5 14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
ICM 控制单元内的行驶动态管理功
能
6 15
脚部空间模块
ICM 控制单元内的 DSC 传感器(纵
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偏转率)
7 16
KAFAS 控制单元ICM 控制单元内的冗余 DSC 传感
器(横向加速度、偏转率)
8 17
组合仪表
ICM 控制单元内的“信号处理”功能
9
发动机管理系统
通过车辆 FlexRay 总线系统提供传感器信号
动力传动系统控制单元、驾驶员辅助系统、
之前,需进行信号处理。具体示例前面已介绍。
信息系统
和车身电子系统也使用这些信号,而
更确切地说,ICM 控制单元使用所有可供使用
不是系统自己进行探测或专门处理。
的传感器信号和多个计算模型来改善所提供信
号的质量。这意味着信号故障较少,因此信号
因此信号故障诊断时也有明显优势:
“用户”(例如行驶动态管理系统)工作更精确。
在此描述的所有信号故障集中存储在 ICM 控
F01/F02 的新特点是信号不仅仅供少数车辆
制单元的故障代码存储器内。e
系统使用。
上级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统
观察行驶状态 中央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统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ICM)控制单元根据下
列信号计算当前行驶状态。此处主要指纵向和
横向动态行驶状态。
? 所有四个车轮的转速信号
? 纵向加速度
? 横向加速度
? 偏转率。
这样 ICM 控制单元就能了解当前车辆的实际
移动情况。
为了优化行驶性能,行驶动态管理系统需要得
到驾驶员要求车辆如何移动的信息。驾驶员的
要求通过下列信号来确定:
? 加速踏板角度以及当前发动机扭矩和变速
箱传动比
? 制动踏板操纵情况和当前制动压力
? 有效转向角和转向角速度。
ICM 控制单元将行驶状态和驾驶员指令提供
给内部和外部系统。在 ICM 控制单元内部中
央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统时一个接收器。外部
接收器是行驶动态管理系统(例如 DSC)的
控制单元。这些控制单元通过 FlexRay 总线系
统接收 ICM 控制单元提供的行驶状态和驾驶
员指令。
26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以改善敏捷性和牵引力为目
标进行干预。需要时也能使车辆恢复稳定状态。
虽然以前的车辆中为此有多个独立的系统彼此
通信,但是这些系统的功能范围很有限。为最
终确定总体行驶性能而协调所有系统的相互作
用时也比较困难。
中央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统集成在 F01/ F02
4 - 通过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统影响行驶性能
索引 说明
A
校正不稳定的行驶性能
B
通过提前干预实现中性行驶性能
1
通过各车轮制动干预校正不足转向
2
通过各车轮制动干预避免不足转向
3
不足转向车辆的行驶路线
4
中性行驶性能车辆的行驶路线
M
通过各车轮制动干预对车辆产生的偏转力矩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的协调干预
? 单独控制车轮制动器(DSC)
到目前为止(今后也会继续),一直通过以下干
? 调节当前发动机扭矩的大小(ASC+T,
预方式产生中央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统计算的
DSC,MSR)
在 F01/F02 中首次采用了另一种干预横向动
态特性的方案,即后桥侧偏角控制系统
(HSR)。只用安装了大家所熟知的主动转向
系统时,才为客户提供这种创新的行驶动态管
理系统。相应的选装配置称为“Integral 主动
转向系统”,为此请查阅产品信息“F01/F02 横
向动态管理系统”。
中央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统包含一项“执行机
构协调”功能。
该功能决定在各种行驶状况下通过哪个行驶动
态管理系统产生能够偏转力矩。
例如车辆出现明显不足转向趋势时,可通过有
针对性地对弯道内侧后车轮进行制动干预消除
这种趋势。如果车辆带有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
统,可通过调节相应后桥转向角更平稳顺畅地
实现上述目的。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均效果有
限,因此也可以同时使用。驾驶员可以通过车
辆灵敏性明显增强感受到避免不足转向的效
果。
5 - 出现不足转向时的行驶动态干预方式
索引 说明
A
B
1
F01/F02 还首次真正实现了集成式底盘管理
系统与垂直动态管理系统间的功能联网。这不
仅仅意味着通过 ICM 记录、处理并向 VDM
因此 ICM 的中央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统可通
过动态驾驶系统的主动式稳定杆有针对性地影
响某一车桥上可提供的侧向力大小。
发送车辆高度信息。
作为中央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
ICM 还通过主动控制主动侧翻稳定装置影响
自转向特性。通过传统底盘设计可以得知,某
一车桥上的稳定杆刚度越大,该车桥上可提供
的总侧向力便越小。通过动态驾驶系统稳定杆
内的摆动马达可以模仿不同刚度稳定杆的效
索引
说明索引说明
1 8
外部传感器的输入信号
VDM 控制单元
2 9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
VDM 控制单元
3 10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执行机构协调”功能
4 11
AL 控制单元
“中央行驶动态协调控制”功能
5 12
AL 执行单元
“传感器信号处理”功能
6 13
HSR 控制单元ICM 控制单元内的 DSC 传感器(纵
分布式功能:
ICM 和执行机构控制单元
在此以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为例介绍 ICM
与其它行驶动态管理系统控制单元之间的任务
分配。
7 - ICM 与 AL 和 SR 执行机构控制单元
索引说明索引说明
6 1
7 2
8 3
9 4
10 5
HSR 控制单元
HSR 执行单元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带转向角传感器的转向柱开关中心
ICM 控制单元内的 DSC 传感器(纵AL 控制单元
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偏转率)
ICM 控制单元内的冗余 DSC 传感AL 执行单元
器(横向加速度、偏转率)
车轮转速传感器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32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是计算 Integral 主动转
向系统上级行驶动态管理功能的控制单元。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根据当前行驶状态和驾驶
员的方向指令计算出可变转向传动比和偏转率
控制升级版各自的规定值。划分出这些规定的
优先次序后,ICM 分别为 AL 和 HSR 控制
单元提供一个作为结果得到的规定值。此规定
值是在前车轮或后车轮上进行调节的规定角
度。
主动转向系统控制单元接收该规定值并主要负
责控制执行机构准确实施该规定值。
因此主动转向系统 AL 控制单元是一个纯执
行机构控制单元。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 HSR
控制单元:即该控制单元也是一个执行机构控
制单元。与 AL 控制单元一样,该控制单元仅
负责执行 ICM 要求的规定转向角。
随着 E71 中引入 ICM,这种任务分配方式首
次得以实施。在 F01/F02 中得到了进一步扩
展
? 现在 ICM 集中控制所有纵向和横向动态
管理系统(AL、HSR 和 DSC)且
? ICM 是线性行驶范围内和非稳定行驶状态
下的主控控制单元。
33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与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之间
的接口是一种特殊情况。
8 – 输入 / 输出:ICM 与 DSC 相互配合
索引说明说明
7 1
8 2
9 3
10 4
11 5
6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带转向角传感器的转向柱开关中心
DSC 控制单元内的“行驶动态协调控
制系统”功能
“执行机构控制”功能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
车轮制动器
动力传动系统
索引
车轮转速传感器
ICM 控制单元内的 DSC 传感器(纵
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偏转率)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仍带有一个独立的行驶动态
但是 DSC 行驶动态协调控制器也可以借助
协调控制器。通常情况下该控制器执行
ICM 提供的行驶状态信号自行识别非稳定的
F01/F02 ICM 控制单元发送的规定值(规定偏
行驶状况。在这种情况下,DSC 自动进行制
转力矩)。执行方式是对各车轮进行制动干预以
动或发动机干预以使车辆稳定下来。当然也会
及对驱动力矩进行干预。
向 ICM 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在这种情况下
ICM 内的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统取消其进行
的干预。
转向系统控制和调节
F01/F02 的标准转向系统和选装配置
因此也将其称为“电子体积流量调节”阀,简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都包含电子助力转向系
称 EVV 阀。
统(Servotronic)功能。这项根据车速提供
转向助力的功能通过转向器上的 Servotronic
这个阀门也由 ICM 控制单元控制。根据当前
阀门实现。
所需转向助力,转向助力泵产生的体积流量在
转向阀回路与旁通回路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
Servotronic 阀门始终由 ICM 控制单元来控
配以无级方式实现。所需转向助力越小,流入
制,与车辆装备情况无关。ICM 控制单元内也
旁通回路的液压油越多。由于液压油在旁通回
包含 Servotronic 功能的控制逻辑。
路无需进行任何工作,因此可以降低转向助力
泵的功率消耗。因此 EVV 阀有助于降低油耗
无论是否带有这些选装配置,转向系统都带有
和 CO2 排放量。
一个比例阀,该阀门也由 ICM 控制单元控制。
借助这个阀门能够以电子方式调节转向系统液
压回路内的体积流量。
35
9 – 输入 / 输出:通过 ICM 控制转向系统
索引说明说明
5 1
6 2
7 3
4
Servotronic 阀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车轮转速传感器
“转向系统控制”功能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索引
转向柱开关中心
EVV 阀
驾驶员辅助功能
根据车辆配置情况,ICM 控制单元内可以集成在 E60 LCI 中具有停车和起步功能的主动定
两个影响车辆纵向动态管理系统的驾驶员辅助
功能:
? 具有制动功能的定速巡航控制系统(动态定
速巡航控制系统 DCC)和
? 具有停车和起步功能的主动定速巡航控制
系统(ACC Stop&Go)。
自适应制动辅助系统功能包含在具有停车和起
步功能的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中(与 E60
LCI 一样)。
速巡航控制系统功能位于 LDM 控制单元内,
在 F01/F02 中则集成在 ICM 控制单元内。
因此不再需要一个独立的 LDM 控制单元。
在 E70 等车型中由动态稳定控制系统计算的
DCC 功能,在 F01/F02 中也由 ICM 控制单
元承担。
在此以输入 / 输出示意图形式给出了其工作
原理概览。
36
10 – 驾驶员辅助系统“纵向动态管理系统”的输入 / 输出
索引说明索引说明
1 7
近程传感器(SRR)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
2 8
远程传感器(LRR)
动力传动系统
3 9
脚部空间模块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4 10
驾驶员辅助功能操作面板组合仪表
5 11
转向柱开关中心
“DCC”功能
6 12
多功能方向盘上的 DCC 或 ACC “ACC Stop & Go 和自适应制动辅
Stop & Go 操作元件
助系统”功能
ICM 控制单元为驾驶员辅助系统偏离车道警
警告原因不同,振动幅度也不同。该规定值通
告系统和换车道警告系统执行另一项重要功
过 FlexRay 总线系统传输给转向柱开关中心,
能。因为两个系统都能够通过方向盘内的振动
然后通过方向盘电子装置(LRE)或振动执行
提醒驾驶员,所以必须为此提供一项协调器功
机构在方向盘内实施。
能。这项功能集成在 ICM 控制单元内。ICM
控制单元根据偏离车道警告系统(KAFAS 控
有关这个主题的详细说明请查阅产品信息“驾
制单元)和换车道警告系统(SWW 传感器)
驶员辅助系统”。以下输入 / 输出示意图仅用
的警告要求生成一个振动规定值。
于概括性了解。
37
11 – 方向盘振动协调功能的输入 / 输出
索引说明索引说明
7 1
8 2
9 3
10 4
11 5
6
转向柱开关中心换车道警告系统雷达传感器
方向盘电子装置(LRE)和方向盘内KAFAS 控制单元
振动执行机构
车外后视镜内的换车道警告显示偏离车道警告系统摄像机
组合仪表脚部空间模块
方向盘振动协调功能驾驶员辅助功能操作面板
行驶动态操控系统
发展史
在某些 BMW 车辆中已经带有驾驶员可以用
使用下图所示的用于电子减振器控制系统或垂
其将各系统切换为运动运行模式的操作元件。
直动态控制系统的 Sport 按钮时,系统表现与
其中包括自动变速箱选档杆的运动模式设置。
此类似。在此仅改变减振器的特性(硬度)。
在此只影响自动变速箱的换档特性。
12 - E70/E71 中的 Sport 按钮
索引说明索引说明
1 2
Sport 按钮
带有电子调节式减振器的垂直动态控
制系统
所有其它动力传动系统和行驶动态管理系统都在此必须为这种基本调校设置选择一个折中方
保持基本调校设置。案,因为调校设置必须确保减振作用在运动模
在 E85/E86 中首次引入了影响多个系统的
Sport 按钮。所属功能“行驶动态操控系统”
用于转向系统、制动变速箱和加速踏板在标准
模式与运动模式之间切换。
在此这三个系统在两种模式下彼此协调情况明
显改善。因此客户可以在运动模式下体验到针
对“运动”无折中且全面调校的车辆。
13 - E85/E86 中的 Sport 按钮
索引说明索引说明
1 3
2 4
Sport 按钮
加速踏板转向系统
与 E85/E86 相比,F01/F02 中的新行驶动态
操控系统具有两个里程碑式创新:
1 整体切换所有安装在车辆内的动力传动系
统和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2
共有四个切换等级。此外还考虑了动态稳
定控制系统的状态,从而可以提供另外两
个切换等级。
行驶动态操控系统通过一个新行驶动态操控开
关和紧靠其前面布置的 DTC 按钮来操纵。
14 – DTC 按钮和行驶动态操控开关
索引 说明
1
DTC 按钮
2
行驶动态操控开关
许多动力传动和行驶动态管理系统功能的切换
也捆绑在 F01/F02 行驶动态操控系统内。车
辆总体表现与驾驶员通过所选等级发出的指令
完全一致。车辆特性因这种捆绑而表现出折中
非常出色且很少。
F01/F02 行驶动态操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系统联网
以下输入 / 输出图显示了参与“行驶动态操控
系统”功能的相关系统。
15 – 行驶动态操控系统输入 / 输出
索引说明索引说明
1 7
2 8
3 9
4 10
5 11
6
控制器带有电子调节式减振器的垂直动态控
行驶动态操控开关和 DTC 按钮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加速踏板组合仪表
自动变速箱中央信息显示屏
驾驶员通过行驶动态操控开关和 DTC 按钮
操作行驶动态操控系统。ICM 控制单元读取操
作信号并据此确定行驶动态操控系统应切换为
哪个模式。将确定的模式发送给参与执行的动
力传动系统和行驶动态管理系统。包括:
? 控制加速踏板曲线的发动机管理系统
? 控制换档模式和换档速度的变速箱电子控
制系统
? 控制垂直动态控制系统和主动侧翻稳定装
置功能的垂直动态管理系统
?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 控制转向助力(Servotronic)和转向传动比
(主动转向系统)的 ICM 控制单元自身。
ICM 控制单元还要求在组合仪表和中央信息
显示屏内显示相关模式。除选择所需模式外,
驾驶员还可通过控制器进行其它设置。
操作和显示
驾驶员可以通过行驶动态操控开关选择四个主
模式。这些主模式的名称为:
? 舒适
? 标准
? 运动
? 超级运动。
起动车辆后,行驶动态操控系统始终处于“标
准”模式。朝“运动”方向操作行驶动态操控
开关时,行驶动态操控系统首先切换为“运动”
模式,再次操作时则切换为“超级运动”模式。
如果驾驶员朝“舒适”方向操作行驶动态操控
开关,则朝反方向进行模式切换,即由“运动”
模式切换为“标准”模式。
驾驶员可以通过 DTC 按钮启用另外两种模
式:
? 牵引力
? DSC 关闭。
短促按压 DTC 按钮即可进入“牵引力”模式。
无论行驶动态操控系统之前处于何种模式都可
以执行这项功能。长时间按住 DTC 按钮即可
启用“DSC 关闭”模式。再次短促按压 DTC
按钮即可退出“牵引力”和“DSC 关闭”模
式。行驶动态操控系统随即返回“标准”模式。
如果驾驶员通过按压行驶动态操控开关上的某
个翘板开关退出“牵引力”或“DSC 关闭”
模式,则行驶动态操控系统进入“运动”或“舒
适”模式(由按压哪个翘板开关决定)。
每次操作行驶动态操控开关或 DTC 按钮时,
组合仪表显示屏都会立即出现相应反应。下图
为切换为“运动”模式后的显示内容。
16 – 操作后立即显示“运动”模式
43
如果一段时间内不按压行驶动态操控开关,则
黄色 DSC 指示和警告灯和 DTC 按钮采
行驶动态操控系统显示切换为更简洁的形式。
用了新的象形符号。从 F01/ F02 开始,使用
17 – “运动”模式显示
“牵引力”和“DSC 关闭”两个模式的显示
形式比较特殊。除文字说明外,还必须启用黄
色 DSC 指示和警告灯。
18 – “牵引力”模式显示
19 –“DSC 关闭”模式显示
44
这种新的 DSC 象形符号替代以前使用的符
号。e
20 – DSC 和 DTC 象形符号
以前针对“DTC 模式”和“DSC 关闭”两种
状态组合仪表中显示两个不同的符号。从
F01/ F02 开始仅用一个符号表示这两种状
态。
这种新象形符号将逐步应用于所有新投产的车
辆。因为法规要求更改后,所有汽车制造商都
必须采用统一的显示形式。法规还要求,DSC
功能受限时必须显示“关闭”字样。这种情况
包括“牵引力”和“超级运动”模式。
操作 DTC 按钮或行驶动态操控开关时,除组
处于“运动”模式时驾驶员也能对该模式进行
合仪表内的显示内容外,中央信息显示屏内也
配置。
会出现一个辅助窗口。在该窗口内显示所选模
式的名称以及附加文字说明。
驾驶员可通过控制器选择是要求“运动”模式
仅作用于动力传动系统,还是仅作用于行驶动
态管理系统或者同时作用于两种系统。
“运动”模式配置→动力传动系统底盘和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动力传动系统和底盘(出厂
→运动运动
设置)
仅限动力传动系统→运动标准
仅限底盘→标准运动
21 – “运动”模式辅助窗口
索引 说明
1
有关“运动”模式作用范围的文字说明
(在此所示:仅限底盘或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动力传动系统
加速踏板曲线
自动变速箱换档模式
自动变速箱换档速度
底盘和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转向助力
Intrgral 主动转向系统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舒适 标准 运动 超级运动
标准 标准 运动 运动
标准 标准 运动 运动
标准 标准 运动 运动
标准 标准 运动 运动
标准 标准 运动 运动
DSC 打开 DSC 打开 DSC 打开 DTC
(运动)
垂直动态控制系统
舒适 标准 运动 运动
主动侧翻稳定装置
标准 标准 运动 运动
在此所示的“运动”模式配置同时应用于动力传动系统和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舒适”模式也符合行驶动态操控系统的基本如果将“舒适”与“标准”模式进行对比,则
原则,即实现协调一致的车辆特性以满足驾驶会看到调校设置仅在一个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员的期望。 (垂直动态控制系统)内有区别。采用“舒适”
“运动”与“超级运动”模式之间也仅有一个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的调
校设置不同。在“运动”模式已经能够为驾驶
员提供明显针对运动模式调校的整车特性。在
此假定许多驾驶员愿意使用这种“运动”模式。
DSC 仍保持在标准运行模式并相应提前使车
辆稳定。干预限值(滑转率、浮角)与驾驶员
在“舒适”和“标准”模式下感觉到的限值相
同。这样可以避免因 DSC 在 DTC 运动模式
下干预较迟而使不熟练的驾驶员吃惊。
模式不是无的放矢的,而是考虑了许多边界条
件:
? 在“标准”调校设置下大多数动力传动系统
只有熟练的驾驶员有意识地选择第二个模式
驾驶员可以借助 DTC 按钮选择的两个附加
“超级运动”时,才会允许较大的车轮滑转率
模式对动力传动系统和行驶动态管理系统的作
和浮角,从而允许车辆略微漂移。
用如下。
标准 牵引力
DSC
动力传动系统
加速踏板曲线
标准 标准 标准
自动变速箱换档模式
标准 标准 运动
自动变速箱换档速度
标准 标准 运动
底盘和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转向助力
标准 标准 运动
Intrgral 主动转向系统
标准 标准 运动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DSC 打开DSC 关闭
DTC
垂直动态控制系统
标准 标准 运动
主动侧翻稳定装置
标准 标准 运动
“牵引力”模式与以前的 BMW 车辆中使用的
令人惊奇的是,在“牵引力”和“DSC 关闭”
DTC 模式类似。所有其它动力传动系统和行
两种模式下加速踏板特性曲线仍保持在标准调
驶动态管理系统都保持正常调校设置。因此其
校设置。在此是有意采用这种设置的。无论是
主要用途非常明确:“牵引力”模式用于提高牵在松软路面上起步,还是在 DSC 关闭的情况
引力,例如在松软路面上起步时。取而代之的下以极端运动性方式驾驶,驾驶员能够非常灵
是运动性驾驶转入后台,因为为此可提供“超敏地控制发动机扭矩都非常重要。采用标准加
级运动”和“运动”模式。速踏板特性曲线要比采用运动性加速踏板特性
48
系统组件
F01/F02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ICM 控制单元
本产品信息仅介绍与 F01/F02 行驶动态管理
有关各行驶动态管理系统的系统组件信息以三
系统新结构有关的系统组件。主要包括新 ICM
个产品信息的形式提供:
控制单元以及与其直接连接的外围设备。
? 纵向动态管理系统
? 横向动态管理系统
? 垂直动态管理系统。
结构
两个型号控制单元的结构
ICM 控制单元有两种型号。车辆中安装哪个型
号取决于车辆配置。
每个 F01/F02 车辆中都安装了一个 ICM 控
制单元。无论车辆配置情况如何,每个 ICM 控
如果车辆装备了以下一个或两个选装配置
制单元都包括:
?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IAL,SA 2VH)或
? 两个微处理器
? 具有停车和起步功能的主动定速巡航控制
? 一个 FlexRay 控制器
系统(ACC Stop & Go,SA 5DF)
? 用于控制转向系统阀门的输出级
则安装高级型 ICM 控制单元。
? 用于提供行驶动态参数的集成式传感器系
统(以前为:DSC 传感器)。
如果车辆中未安装这两个选装配置,则使用标
准型 ICM 控制单元。
一个微处理器主要负责计算调节功能、处理通
信信息和控制输出级。第二个处理器的主要任
两个型号的 ICM 控制单元可通过位于其上的
务是,监控与安全有关的功能并在出现故障时
零件号来区分。
促使系统关闭。
上面列出的其它 ICM 控制单元组件将在后面
的章节中介绍。
49
与标准型相比,高级型在内部结构方面有以下
不同之处:
? 性能更好的微处理器(用于计算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和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的
调节数据)
? 用于提供横向加速度和偏转率的冗余传感
器系统(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的安全性要
求)。
从以下插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区别。
1 – 标准型 ICM 控制单元
索引 说明
1
2
3
4
5
加速度传感器(纵向和横向加速度)
Servotronic 阀和 EVV 阀的输出级
FlexRay 连接控制器
2 – 高级型 ICM 控制单元
索引 说明
1
加速度传感器(1 个纵向加速度,2 个横向加速度)
2
Servotronic 阀和 EVV 阀的输出级
3
FlexRay 连接控制器
4
两个微处理器(高性能型)
5
偏转率传感器(2 个)
集成式传感器系统
以前独立安装在 DSC 传感器内的传感器现
在安装在 ICM 控制单元内。
ICM 控制单元借助这些传感器计算对车辆行
驶动态状态来说很重要的参数:
? 车辆纵向加速度和纵向倾斜度
? 车辆横向加速度和横向倾斜度
? 偏转率。
3 – 集成在 ICM 控制单元内的 DSC 传感器
索引 说明
1
偏转率传感器
2
第二个冗余偏转率传感器
3
纵向和横向加速度传感器
4
第二个冗余横向加速度传感器
52
所有集成在 ICM 控制单元内的传感器都是所
谓的微机械式传感器。采用这种原理的传感器
尺寸较小,因此传感器可以安装在与微处理器
尺寸接近的壳体内。按设计要求,传感器必须
能承受车内存在的负荷(热负荷,机械负荷)。
但是,进行维修服务时必须像对待 DSC 传感
器一样,小心谨慎地对待 ICM 控制单元和传
感器。
ICM 控制单元不能受到剧烈振动。用坚硬
物体撞击控制单元壳体或控制单元掉落都会造
成集成式传感器系统损坏。发生这种情况后不
得将该控制单元安装到车辆上。e
纵向和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按电容原理工作。传
感器由两个彼此交错啮合的梳状电极组成。其
中一个电极以可向一个方向移动方式支撑。外
力作用在传感器上时,移动支撑的电极移动。
因此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其结果是
电容量改变,分析电路根据电容变化量反算出
作用力数值大小。
传感器不直接测量加速度,而是通过测量传感
器元件上的作用力间接得出加速度值。作用力
产生的原因不同,传感器无法加以区分:
? 车辆或路面倾斜(例如重力分力)
4 – 作用在车辆上纵向力
索引说明索引说明
Fθ
1
驱动力路面倾斜角度
F
2
重力分力
插图中有两个纵向力作用在车辆上:一个驱动传感器信号主要与传感器壳体有关。但是行驶
力和一个重力分力,后者是因路面倾斜角度而动态管理系统需要那些以车辆坐标系为基准的
产生的。结果是一个力作用在车辆上,其计算
参数。ICM 控制单元进行所需换算。ICM 控
公式如下:
制单元启动期间通过校准确定和存储为此所需
要的校正值。
F
resultierend12
= F - F
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对 ICM 控制单元内
传感器只能测量这个合力。测得的作用力在控
的集成式传感器进行校准:
制单元内进行处理。在此还考虑车速变化量。
车辆实际加速度和路面倾斜度仅作为计算结果
? 更换了 ICM 控制单元或
提供。
? 由于出现故障代码存储器记录,诊断系统内
横向参数计算过程与此类似。计算结果是车辆
的检测计划要求进行校准。
的横向倾斜度和横向加速度。
进行校准时车辆必须停放在纵向和横向都水平
与加速度传感器一样,偏转率传感器也采用作
的地面上。此时总线端 15 必须接通。e
用力测量原理。偏转率传感器测量可垂直于转
动方向摆动的传感器元件上的作用力。
与控制单元壳体一样,该插头也采用非防水设
插头
计。因此其安装位置位于车内,所以不必采用
控制单元带有一个 54 芯插头,供电、传感器、
防水结构。
执行机构和总线系统通过该插头连接。
安装位置
5 – ICM 控制单元安装位置概览
6 – ICM 控制单元安装位置细节
索引说明索引说明
1 4
壳体上部件插头
2 5
固定螺栓壳体下部件
3 6
插头
控制单元壳体通过四个铝合金螺栓和间隔衬套首先拧紧配合孔内的固定螺栓,随后拧紧另外
与位于其下面的变速箱通道车身钢板连接。固两个螺栓。必须遵守维修说明中规定的拧紧力
定时必须保证控制单元与车身无间隙连接。否矩。
则控制单元壳体可能会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振
动,从而严重影响集成式传感器的功能。这种
最后必须检查控制单元是否已牢固固定且没有
固定方式的另一个目的是将控制单元产生的热
安装间隙。e
量散发至车身。
7 – ICM 控制单元安装情况细节
索引 说明
1
2
3
4
导线束,例如至后座区显示屏
ICM 控制单元右侧必须有自由空间
ICM 控制单元
ICM 控制单元左侧必须有自由空间
尤其是切勿将布置在中控台内的导线束置于
ICM 控制单元侧面的自由空间内或压到控制
单元上。
更换和启动
拆卸和安装 ICM 控制单元 例如拆卸控制单元前必须断开车辆蓄电池接
ICM 控制单元承担的任务对许多车辆功能来
说非常重要,例如提供传感器信号。如果车辆
在拆下 ICM 控制单元的情况下运行,那么很
多车辆功能将无法使用。例如,在行驶动态管
理系统范围内将不再提供 Servotronic 功能
和车辆稳定功能。此外还会在许多控制单元内
存储故障代码存储器记录。
需要更换 ICM 控制单元时,必须遵守维修
说明。
线,安装控制单元后则须重新连接蓄电池接线。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控制单元网络重新启动同步
进行。e
安装新 ICM 控制单元后必须通过诊断系
统进行启动。运行步骤如下(根据车辆配置):
校准 ICM 内的集成式传感器系统
ICM 内的集成式加速度和偏转率传感器信号
与传感器壳体有关。但是行驶动态管理系统需
要那些以车辆坐标系为基准的参数。为确保
ICM 控制单元能够进行为此所需要的换算,控
制单元需要相应的校正值。这些数值通过一次
校准过程确定并存储在 ICM 控制单元内。
对 ICM 内的集成式传感器系统进行校准
时必须严格遵守诊断系统的相关说明。特别是
要确保将车辆停放在纵向和横向都水平的地面
上。
否则将会获得错误校准值,从而可能导致行驶
动态管理系统出现故障。e
校准车辆高度传感器
系统通过测量 ICM 控制单元内的电压来分析
车辆高度传感器的测量信号。仅依靠测量电压
ICM 控制单元还无法计算出车辆实际高度(毫
米)。为进行计算,ICM 控制单元必须知道基
准值。这样才能确立测量信号与各车轮处实际
高度之间的关系。这些基准值在校准过程中得
出。
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校准 ICM 内的车辆
高度信号
z
更换 ICM 控制单元后,
z
更换车辆高度传感器后或
z
诊断系统的检测计划要求进行校准(根据
ICM 内的故障代码存储器记录)。
更换车轮时无需进行校准。e
借助诊断系统进行校准时必须
z
防止出现空气弹簧调节过程(取下 EHC 控
制单元保险丝)
z
使用卷尺测量车辆高度并
z
确定轮辋规格。
此外,诊断系统还会参考车辆高度规定值(设
计位置)。
诊断系统和 ICM 根据这些数值计算出最终存
Intrgral 主动转向系统初始化
ICM 控制单元计算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的
上级调节功能。这种调节功能的输出信号是需
要在前桥和后桥上调节的规定转向角。调节过
程由 AL 和 HSR 执行机构控制单元与执行
机构一起承担。作为反馈信息,系统将前桥和
后桥处调节后的实际角度发送给 ICM 控制单
元。只有接收到这些信息后,才能接通行驶动
态协调控制系统的调节电路。为了能够准确确
定这些信息,在此需进行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
统初始化。例如,确定前桥上转向器的中心并
存储相应信号值。
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对 Integral 主动转向
系统进行初始化:
? 更换了 ICM、AL 或 SZL 控制单元或
? 对 SZL 内的转向角传感器进行了校准或
? 更换过转向器或
? 由于出现故障代码存储器记录,诊断系统内
的检测计划要求进行初始化。
e
校准期间诊断系统要求多次将方向盘从一个限
位位置转到另一个限位位置。此时发动机应处
于运行状态且车辆位于维修车间地面上。这些
边界条件与客户使用车辆的条件最接近,因此
可提供最佳初始化结果。如果前车轮位于转动
和移动平台上或者举升车辆使前车轮悬空,则
可能导致初始化结果较差。
58
校准转向柱开关中心内的转向角传感器
除了读取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电机位置传
感器的信号外,ICM 控制单元还读取转向柱开
关中心内的转向角传感器提供的信号。ICM 根
据这些信息得出有效转向角(参见“功能”这
一章)。
因此 ICM 从转向角传感器得到一个经过正确
校准的数值也很重要。
更换转向柱开关中心或对其重新编程后,必
须校准转向角传感器。诊断系统内的检测计划
根据故障代码存储器记录提出相关要求时也要
进行校准。
校准转向角传感器的前提是,ICM 必须计算出
一个准确有效的转向角并通过总线系统提供使
用。
e
进行转向角传感器校准时必须严格遵守诊
断系统的相关说明。
进行校准时,车辆必须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方
向盘必须处于直线行驶位置(目测)。e
近程传感器启动
如果车辆安装了选装配置“具有停车和起步功
能的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则还包括为此所
需要的雷达传感器。
虽然近程传感器是具有控制单元功能的智能型
传感器。但是传感器无法对诊断系统的访问直
接做出响应。在此 ICM 控制单元作为近程传
感器与诊断系统之间的“转换器”使用。因此
ICM 也控制近程传感器的启动过程。
更换一个或两个近程传感器后,必须启动
ACC Stop & Go 的近程传感器。此时诊断系统
与 ICM 控制单元进行通信。ICM 则控制近程
传感器内的相应功能。e
启动期间系统将安装位置,尤其是近程传感器
相对车辆纵轴的安装角度记录在新安装的近程
ICM 控制单元的外围设备
总线系统
8 – 带 FlexRay、局域 CAN 和唤醒导线的 ICM 控制单元
60
索引
说明索引说明
1 8
中央网关模块
不带终端电阻的 FlexRay 引入线和
延长线
2 9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带终端电阻的 FlexRay 引入线
3 10
左侧近程传感器(SRR)不带终端电阻的局域 CAN 引入线
4 11
远程传感器(LRR)带终端电阻的局域 CAN 引入线
5 W
右侧近程传感器(SRR)可以唤醒 ICM 控制单元
6 WUP
DME/DDE 控制单元
唤醒导线
7
ICM 控制单元
FlexRay
因此这个局域 CAN 承担的任务与 E6x LCI
ICM 控制单元通过 FlexRay 控制器与
中用于 LDM 控制单元与雷达传感器连接的
FlexRay 总线系统连接。有关 FlexRay 网络
传感器 CAN 相同。该系统传输雷达传感器探
测到的道路使用者信息。
新特点的详细说明请查阅产品信息 F01/ F02
总线系统。
与 PT-CAN 一样,局域 CAN 也以 500
ICM 内的微处理器通过 FlexRay 处理与所有
kBit/s 的数据传输率运行。
实际关联控制单元的通信。
局域 CAN 有两个电阻值为 120 Ω 的终端
FlexRay 引至 ICM 控制单元(来自 ZGM),
电阻。其中一个位于 ICM 控制单元内,另一
个集成在远程传感器(LRR)内。近程传感器
然后从此处继续延伸(至 DME/DDE)。ICM
(SRR)通过分支短线引至局域 CAN。
控制单元与 FlexRay 有关,但不是终止节点。
因此没有用于 FlexRay 的终端电阻。
在高级型号中,只有 ICM 控制单元的插头上
带有用于局域 CAN 的线脚。
局域 CAN
唤醒导线
除了 FlexRay 外 ICM 控制单元上还连接了
另一个总线系统局域 CAN。该系统仅供 ICM
ICM 控制单元也与唤醒导线连接。通过唤醒导
与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的雷达传感器通信。
线可以唤醒 ICM 控制单元。
供电
只有总线端 30B 从外部为 ICM 控制单元供因此控制单元也为连接在 ICM 控制单元上上
电。总线端则由接线盒电子装置和前部保险丝的车辆高度传感器和用于控制转向系统阀门的
支架供电。输出级供电。
因此电子装置和集成式传感器系统的供电由
ICM 控制单元提供。
61
车辆高度传感器
结构和工作原理 该角度越大(以规定的起始位置为基准),输出
电压越大。电压由一个霍尔传感器元件产生。
规格
每辆 F01/F02 中都安装了四个车辆高度传感
器。
但是安装在车辆内的高度传感器有不同的规格
型号。前桥处左侧和右侧使用的车辆高度传感
器不同。
前桥和后桥处的车辆高度传感器也不同。这两
种不同情况的原因是可供使用的安装空间不同
且起始位置不同。
取决于车辆是否装备了车辆高度电子控制系统
(EHC),后桥上使用双输出或单输出车辆高
度传感器。前桥上始终使用单输出车辆高度传
感器。
9 – 车辆高度传感器
索引 说明
1
2
3
插头
壳体
杠杆(可转动)
ICM 控制单元的接口
如系统电路图中所示,每个车辆高度传感器(与
规格无关)都通过三个导线与 ICM 控制单元
连接。后桥处的双输出车辆高度传感器以相同
的方式通过另外三个导线与 EHC 控制单元
连接。
ICM 控制单元通过一个导线为车辆高度传感
器供电。传感器通过第二个导线提供其测量信
号(直流电压 0 至 5 V)。第三个导线连接在
ICM 控制单元内的一个共用接地点上。
系统通过测量 ICM 控制单元内的电压来分析
测量信号。仅依靠测量电压 ICM 控制单元还
无法计算出车辆实际高度(毫米)。
为进行计算,ICM 控制单元必须知道基准值。
这样才能确立测量信号与实际高度之间的关
系。这些基准值在校准过程中得出。
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校准 ICM 内的车辆
高度信号
? 更换 ICM 控制单元后,
? 更换车辆高度传感器后或
? 诊断系统的检测计划要求进行校准(根据
ICM 内的故障代码存储器记录)。
更换车轮时无需进行校准。e
63
行驶动态操控开关
行驶动态操控开关和 DTC 按钮是中控台操
作单元的组成部分。
10 – 行驶动态操控开关和 DTC 按钮的安装位置
索引 说明
1
2
3
DTC 按钮
行驶动态操控开关,“SPORT”翘板开关
行驶动态操控开关,“COMFORT”翘板开关
新行驶动态操控开关由带有“COMFORT”和
“SPORT”标记的两个按钮组成。该开关是一
个按压中间部位后弹回的翘板开关。中间部位
相当于“按钮未按压”状态。
行驶动态操控开关的两个按钮直接通过两个导
线与 ICM 控制单元连接。ICM 控制单元通过
这些导线供电。两个按钮通过一个电阻网络接
地。ICM 控制单元可以通过读取返回的电压确
定
? 是否按压了某一按钮以及按压了两个按钮
中的哪一个,
? 导线是否断路和
? 是否对地短路。
在以前的车辆中 DTC 按钮以电气方式与
IHKA 控制单元(E70/E71)等连接。在 F01/
F02 中 DTC 按钮则通过导线与 ICM 控制
单元连接。
ICM 控制单元通过这个导线供电。DTC 按钮
接地。ICM 控制单元可以通过测量电压确定是
否按压了 DTC 按钮。
ICM 控制单元内的“行驶动态操控系统”功能
分析行驶动态操控开关和 DTC 按钮的操作
情况并由此决定当前模式(参见“功能”这一
章)。为了让驾驶员知道当前所设模式,ICM 控
制单元将信号通过总线系统发送给组合仪表。
脚部空间模块通过总线端 58g 为中控台操作
单元供电,以启用定向照明。
电路概览请查阅系统电路图(参见“系统电路
图”这一章)。准确且最新的电路图可以从诊断
系统中得到。
65
转向系统阀门
电子体积流量调节比例阀(EVV 阀)和
Servotronic 阀由 ICM 控制单元直接控制。
为此 ICM 控制单元带有功率半导体器件制成
的输出级。
两个阀门中的每一个都通过两个导线与 ICM
控制单元连接。
ICM 控制单元根据车速、转向角和转向角速度
输入信号计算两个阀门的规定开启量。这些规
定值转换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然后施加在至
阀门的导线上。因此 ICM 控制单元可以连续
调节阀门的开启程度。
11 – 转向系统阀门
索引 说明
1
2
3
4
转向助力泵
电子体积流量调节比例阀(EVV 阀)
Servotronic 阀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先导阀壳体
服务信息
F01/F02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进行维修保养时的注意事项
ICM 控制单元
需要更换 ICM 控制单元时,必须遵守维修
说明。
例如拆卸控制单元前必须断开车辆蓄电池接
线,安装控制单元后则须重新连接蓄电池接线。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控制单元网络重新启动同步
进行。e
ICM 控制单元不能受到剧烈振动。用坚硬
物体撞击控制单元壳体或控制单元掉落都会造
成集成式传感器系统损坏。发生这种情况后不
得将该控制单元安装到车辆上。e
固定 ICM 控制单元时只能使用完好无损
的螺栓和间隔衬套。不得使用已变形或损坏的
固定元件!
首先拧紧配合孔内的固定螺栓,随后拧紧另外
两个螺栓。必须遵守维修说明中规定的拧紧力
矩。
最后必须检查控制单元是否已牢固固定且没有
安装间隙。e
安装新 ICM 控制单元后必须通过诊断系
统进行启动。运行步骤如下(根据车辆配置):
z
校准 ICM 内的集成式传感器系统
z
校准车辆高度传感器
z
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初始化。
e
出现信号故障时进行诊断
ICM 控制单元自身的传感器提供以下信
号:
? 纵向加速度
? 横向加速度
? 偏转率。
车轮转速信号由 DSC 控制单元记录并提供。
转向角由转向柱开关中心内的转向角传感器测
量。
ICM 控制单元对所有这些传感器信号进行处
理并以总线信号形式提供给车辆内的其它系
统。
车辆内出现有关这些信号的故障代码存储器记
录时,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完成检测计划:
ICM 内的传感器
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对 ICM 控制单元内
的集成式传感器进行校准:
? 更换了 ICM 控制单元或
? 由于出现故障代码存储器记录,诊断系统内
的检测计划要求进行校准。
进行校准时车辆必须停放在纵向和横向都水平
的地面上。此时总线端 15 必须接通。e
对 ICM 内的集成式传感器系统进行校准
时必须严格遵守诊断系统的相关说明。特别是
要确保将车辆停放在纵向和横向都水平的地面
上。否则将会获得错误校准值,从而可能导致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出现故障。e
车辆高度传感器
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校准 ICM 内的车辆
高度信号:
? 更换 ICM 控制单元后,
? 更换车辆高度传感器后或
? 诊断系统的检测计划要求进行校准(根据
ICM 内的故障代码存储器记录)。
更换车轮时无需进行校准。e
借助诊断系统进行校准时必须
? 防止出现空气弹簧调节过程(取下 EHC 控
制单元保险丝)
? 使用卷尺测量车辆高度并
? 确定轮辋规格。
此外,诊断系统还会参考车辆高度规定值(设
计位置)。
诊断系统和 ICM 根据这些数值计算出最终存
储在 ICM 控制单元内的换算基准值。
在校准 ICM 控制单元内车辆高度信号的同时
还应校准 EHC 控制单元(如果装有的话)内
的高度信号。e
68
带转向角传感器的转向柱开关中心
更换转向柱开关中心或对其重新编程后,必
须校准转向角传感器。诊断系统内的检测计划
进行转向角传感器校准时必须严格遵守诊断系
根据故障代码存储器记录提出相关要求时也要
统的相关说明。
进行校准。
进行校准时,车辆必须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方
校准转向角传感器的前提是,ICM 必须计算出
向盘必须处于直线行驶位置(目测)。e
一个准确有效的转向角并通过总线系统提供使
用。
Intrgral 主动转向系统
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对 Integral 主动转向? 更换过转向器或
系统进行初始化:
? 由于出现故障代码存储器记录,诊断系统内
? 更换了 ICM、AL 或 SZL 控制单元或
的检测计划要求进行初始化。
e
? 对 SZL 内的转向角传感器进行了校准或
显示和操作
黄色 DSC 指示和警告灯和 DTC 按钮采
用了新的象形符号。从 F01/ F02 开始,使用
这种新的 DSC 象形符号替代以前使用的符
号。e
69
70
总结
F01/F02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知识要点
下表中总结了有关 F01/F02 行驶动态管理系
学员可以利用该表了解本产品信息的主要内容
统最重要的信息。
并再次检查相关要点。
车型
F01/F02 中有许多已知的、后续开发的和全新的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 上级系统: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行驶动态操控系统
? 纵向动态管理系统: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电动机械式驻车制动器
? 横向动态管理系统: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Servotronic,Integral 主动转向系统
? 垂直动态管理系统:
垂直动态控制系统(第二代),主动侧翻稳定装置
? 驾驶员辅助系统:
具有制动功能的定速巡航控制系统,具有停车和起步功能的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
系统概览
F01/F02 中的行驶动态管理系统通过高速总线系统 FlexRay 彼此连接。协调所有纵向
和横向动态过程的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ICM)是这个网络的中心。
ICM 与集成有垂直动态控制系统和主动侧翻稳定装置功能的垂直动态管理系统互相作
用。
要点总结。
功能
信号处理和分配
ICM 控制单元处理内部传感器的信号(纵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偏转率)。随后以总
线信号形式提供给车辆内的整个系统网络。外部传感器信号的处理过程与此完全相同。
最重要的是:车轮转速或车速、转向角、车辆高度。
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统
ICM 控制单元计算上级行驶动态协调控制系统功能。控制单元分析驾驶员指令和当前行
驶特性。随后决定行驶动态管理系统是否进行干预、哪些系统进行干预以及干预程度如
何。干预由执行机构控制单元实施,例如 AL 和 HSR 控制单元及选装配置 Integral 主
动转向系统。
ICM 协调所有干预过程,因此行驶动态管理系统的相互作用更协调一致。此外,ICM 也
能够在车辆进入不稳定状态前影响行驶特性。因此 F01/F02 更容易驾驭。
转向系统控制
ICM 控制单元计算 Servotronic 功能(标准配置)。ICM 控制单元还负责控制
Servotronic 阀和转向助力泵的电子体积流量调节阀(EVV)。
驾驶员辅助功能
ICM 控制单元计算具有制动功能的定速巡航控制系统(标准配置)功能和具有停车和起
步功能的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选装配置)功能。
对偏离车道警告系统和换车道警告系统来说,ICM 控制单元在控制方向盘内的振动执行
机构方面具有协调功能。
行驶动态操控系统
驾驶员可以利用行驶动态操控系统功能选择六个车辆特性:
舒适、标准、运动、超级运动、牵引力和 DSC 关闭。
在此行驶动态操控系统不转换单个系统,而是转换安装在车内的所有动力传动系统和行
驶动态管理系统。这种捆绑式操控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车辆具体特性。在任何模式等级下
车辆特性表现都与驾驶员要求一致。
这项功能通过新行驶动态操控开关和 DTC 按钮来操纵。
72
系统组件
集成式底盘管理系统(ICM)
根据车辆配置情况安装标准型或高级型 ICM 控制单元。每个 ICM 控制单元都带有用
于提供行驶动态参数的微机械式传感器(以前为:DSC 传感器)。因此必须非常小心谨
慎地对待 ICM 控制单元并防止其受撞击。
ICM 控制单元安装在中控台内,碰撞和安全模块传感器后。
ICM 控制单元有一个用于校准集成式传感器的启动程序。
ICM 控制单元由总线端 30B 通过前部保险丝支架供电。
总线系统
ICM 控制单元通过 FlexRay 与车辆内的大多数关联控制单元通信。ICM 不是 FlexRay
的终止节点。
同样连接在 ICM 控制单元上的局域 CAN 用于与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的雷达传感
器(如果安装的话)通信。局域 CAN 在 ICM 控制单元内和 LRR 控制单元(远程传
感器)内各有一个终端电阻。
行驶动态操控开关和 DTC 按钮
行驶动态操控开关和 DTC 按钮是中控台操作单元的组成部分。这些操作元件与 ICM
控制单元连接,以便分析其操作信息。对行驶动态操控系统功能来说,这两个操作元件
的信号是最重要的输入信号。
车辆高度传感器
四个车辆高度传感器以电气方式与 ICM 控制单元连接。传感器提供模拟电压信号,然
后由 ICM 控制单元进行分析并换算为车轮处的实际高度。
如果车辆安装了空气悬架,后桥处的车辆高度传感器则采用双输出型号。这些传感器也
与 EHC 控制单元连接。诊断系统中有一个用于校准车辆高度传感器的检测计划。
转向系统阀门
电子体积流量调节阀(EVV)和 Servotronic 阀通过导线直接与 ICM 控制单元连接。
ICM 控制单元借助其内部的输出级以脉冲宽度调整信号的形式控制两个阀门。
73
74
测试题
F01/F02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问题目录
现在可以检查自己所学过的知识。
请回答有关 F01/F02 行驶动态管理系统的下
列问题。
1. F01/F02 中可提供哪些行驶动态管理系统?
更多推荐
2022宝马x5大改款最新消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