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新款五菱之光图片)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
1
页 共
7
页
微电影的起源及发展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也称微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
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秒-3000秒)放映’、‘微
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元-数十万元/部)’的视频短片。”[1]
它是网络和电影的衍生品,是继微小说、微博客之后的又一“微时代”产物,其横
空出世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精神上的震撼。2010年,《四夜奇谭》、《一触即发》、
《66号公路》等第一批成熟的微电影上映;经过短短的一年时间发展之后,其
数量增至数十部,其中《一家纸飞机引发的时代碎片》、《相约山楂树》、《此时此
刻》、《看球记》、《青春期》等获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成功。2011年4月6日,首
届微电影节在京拉开帷幕,为期两个月,先后吸引了国内高水平的百余部微电影
作品参与展映,最终评选出了最佳微电影《小心,我爱你》等。微电影的火热已
经初见端倪。
一、网络媒体催生微电影
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将人们带入了全媒体的新时代;每一个
普通民众都能便捷、低成本的参与到媒介传播上来。微电影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
的。有学者曾经指出“网络视频,是小成本电影生存与发展的另一片蓝海”。[2]
微电影作为一种超低成本的新式影片,其发展也得益于网络视频平台推动。视频
网站历经10年左右的发展,从原来的30家不到壮大至500家,从原来单一的“播
客网站”拓展成涵盖影视、新闻、广告多维传播媒介。北美科技数字娱乐线上调
查报告显示,在线视频已经成了美国用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七成的网民习惯
在网上观看各种视频。2010年4月7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2009
第 1 页 共 7 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
2
页 共
7
页
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指出,截止2009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
规模达到2.4亿,其中近4000万用户只为在网上看视频,成为网络视频独占用
户,同比增长44.9%;用户覆盖率达到78.5%。国内外的调查和研究报告都表明,
影视节目的点击率名列前茅;国外YouTobe网站正逐步向“电影频道”的方向发展,
国内优酷、土豆、酷6等重要视频网站也有大量的影视视频。广阔的互联网传播
平台和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为很多影视等视频的传播和消费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与
渠道,微电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从恶搞电影《无极》的网络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发展到
今天专业制作、形式严谨、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电影作品《老男孩》,微电影
经历了由萌芽到成长的过程,这其中网络功不可没。微博的出现拓展了微电影的
生存空间。微博作为一个舶来品,2010年在大陆地区全面开花给人们提供了宽
广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据统计,仅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就已经突破1亿。微博
用户之间以“关注”和“被关注”形成信任关系链传播将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
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广大受众,即“病毒式”传播。用这种方式来宣传、
传播微电影,比传统的媒介更有优势。2010年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其投
资方凯迪拉克公司充分利用其官方微博来宣传造势和传播。据统计凯迪拉克公司
拥有微博粉丝数近30万,其发一条消息超过地方性报纸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如
2010年12月27日其发布了“【微电影#一触即发#正式公映!】激动人心的一刻
终于来临,让我们共同欣赏吴彦祖和凯迪拉克SLS赛威2.0TSIDI共同演绎的微电
影先锋巨制《一触即发》!”,其转发量为22602,评论量为2332;如果算上二次
转发,其数量更大,效果也是巨大的。3G手机、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网络传
第 2 页 共 7 页
更多推荐
电影,视频,网络,传播,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