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19款宝来传奇优缺点)

2021年国开电大《消费者行为学》案例讨论答案:林先生的购车动机

案例讨论:林先生的购车动机

请带着以下问题看案例:

1. 林先生购车的需要和动机是什么?

2. 结合案例分析中国消费者购买私家车的动机和决策的特点都有哪些?

提示:这是形考作业中案例讨论(满分20分)的备选之一,请认真阅读!

林先生的购车动机

林先生是广州某大报负责股票版的编辑。1998年,在私家车还不是很普遍的时候,林

先生就成为了为数不多的“有车族”。一般人都认为私家车是一种奢侈性消费,只有在满

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并且拥有较丰裕的存款时,才有可能成为私家车主。

通常的看法是,用于奢侈性消费的开支应不超过个人现金资产的1/3。但当时年仅25

岁的林先生实际每年收入仅5万元左右,工作5—6年后的储蓄也不过7—8万元,即便一

辆16万元左右的中档车,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林先生买车前半年,在一次同事聚会后,林先生搭乘同事胡先生的顺风车。胡是当时

报社买车第一人。尽管胡的收入并不比林先生高多少,但胡先生已有10多年的工作经历,

而且胡先生属门路活络之辈,灰色收入不在小数。林先生对胡的“壮举”颇为羡慕,但考

虑到与胡先生在收入上差距较大,他也只能望车兴叹。

但是,这次与私人汽车的亲密接触深深拨动了林先生的心弦。一路上,胡先生向林先

生展示自己坐驾的音响系统,这使得平素喜欢音乐的林先生十分羡慕。在此后的日子里,

购买私家车的想法开始在林先生的心中萌生,而且日渐强烈。

3个月后,报社忽然一下子多出好几个“有车族”,他们清一色是刚参加工作不过5

年,年龄不超过25岁的年轻人。他们有着这个年轻人群的共同特征:收入不高,积蓄甚

少,但超前消费意识强烈。林先生打听了一下,这几个与他年龄、资历相仿的年轻人都是

倾囊而出,并且都是向家里“借贷”部分资金。

同伴的超前消费意识和先“富”起来的生活方式让林先生受到震撼。他原来打算在5

年后实现其心中梦想,但这批伙伴们的示范作用很大。他盘算了一下,自己手中已有8万

元左右存款,每个月的收入虽不高,但应付生活还是有余,父母是退休知识分子,手上有

20来万元的存款,向他们“借贷”10万应该没有问题。这两笔加起来,正好可以支付当

时(1998年)一辆中档车的车款和其他税费款。虽不容易,但他最终说服了父母借钱给他

买车。

当时的中档轿车主要有富康、捷达、桑塔纳几款。同事中有人买了富康,也有人买了

捷达,而桑塔纳被大家公认大而无当,且款式较老土。他比较了富康和捷达后,发现两者

各有特色,富康外形较时尚,内饰较好,而且省油,而捷达最大的优点是动力强劲,这一

点符合他对于好车的认同。最后,他选择了一辆电喷型捷达王。当然,在他拿到车的第一

周内,他就将车内的音响进行了改装。

正如他买车前预计的那样,虽然买车一下子使他的存款变成了零,但林先生并没有感

到因此而带来的压力,因为他吃住都在父母家里,暂时没有买房和结婚的打算,每月的工

资足以支付交友和日常的支出。

当他开着自己的新车出入报社或者探亲访友时,惬意之感油然而生。他提前5年实现

了自己的梦想,而且也比大多数的同事和国人更早享受到了拥有私家车的乐趣。事后他想,

这个决定只不过来自于同事购车行为的鼓励,没有他们的示范,他也许还下不了这个决心

呢。

辅导教师会全程跟踪并评分,分数共分为四个级别:

①优秀(20分):紧扣主题,分析深刻,逻辑严谨,论证清晰、准确,文字流畅;

②良好(19-15分):符合题意,中心比较明确,要点完整符合基本要求,文字通畅;

③及格(14-12分):基本符合案例主题,内容比较单薄,不能反映消费者行为学的主

要观点,结构基本完整;

④不及格(11-0分):偏离案例主题,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文不达意,抄袭网上

内容。

参考答案1

1、结合该个案讨论,中国消费者购买私家车的动机和决策的特点。

林先生看到有同事有私家车,触动了他的心弦,报社许多年轻人都收入不高但都有超

前消费意识,这属于从众动机;林先生将钱买了中档的车,这属于求廉动机;消费者买车

时,都认为桑塔纳大而无当,款式老土,这属于求美动机;买车之后上下班比较方便;这

属于求便动机;开着自己的新车出入报社探亲访友,又惬意感,这属于求名动机。

林先生购买私家车有许多原因,比如身边的许多人都买了,自己承受的了,能够满足

自己的愿望等等,这说明决策的多重性和复杂性;买车并不只是为了方便,大多数人是为

了攀比,但并不会表现出来,这说明决策的不可观察性或内隐性。

2、中国消费者攀比消费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是什么?

心理原因:中国消费者文化和价值观的引导,为体现他们的身份地位,可以获得别人

的推崇和尊重,大大满足自己的自尊。社会原因:媒体对他们的引导,产品的不断创新。

更多推荐

消费者,动机,私家车,案例,原因,中国,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