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奥迪s5落地价)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阶段性反馈一、选择题(25题, 每题2分, 共50分)1. 最能体现以下单元内容的阶段特征是(  )第 16 课三国鼎立?? 80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85第 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89第 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93第 20 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97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A.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C.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胜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 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B. 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D. 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2.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下列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淝水之战②赤壁之战③巨鹿之战④官渡之战A. ①②③④主要是指(  )A. 魏B. 蜀C. 吴D. 晋B. ②③④①C. ③④①②D. ③④②①4.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这里的“大陆”当时最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的是(  )6. 吴国都城建业在今(  )A. 江苏省境内A. 北魏A. 匈奴B. 湖北省境内B. 东晋B. 鲜卑C. 江西省境内C. 西晋C. 羯D. 前秦D. 氐D. 安徽省境内7.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8. 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9. 何兹全主编的《中国通史》记载:“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材料中的“这次变乱”指的是发生在晋惠帝时期的(  )A. 阪泉之战B. 国人暴动C. 八王之乱D. 七国之乱10.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少数民族是(  )

A. 匈奴、鲜卑、羯、氐、羌C. 匈奴、蒙古、羯、氐、羌A. 文景之治A. 宋齐梁陈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 祖逖北伐B. 匈奴、蒙古、鲜卑、羯、氐D. 犬戎、鲜卑、羯、氐、羌C. 赤壁之战C. 陈齐梁宋D. 淝水之战D. 梁齐陈宋11. 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12.“南朝”四个期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B. 齐宋梁陈13.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B. 南方战乱相对较少D. 南方生产技术先进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  )A.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 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C.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D. 大量湖田被开辟出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15.下面为我国古代某历史阶段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①处的政权是(  )A. 东汉A. 澄清吏治B. 曹魏B. 发展经济C. 北魏C. 提倡汉化D. 辽D. 加强中央集权1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点是(  )17. 中国古代每一个专制王朝都深深烙上了“家天下”的印记,一些史学家把皇姓跟朝代名合二为一,如称唐朝为李唐、宋为赵宋,那么“元魏”是(  )A. 三国时期的魏国B. 元朝C. 战国时的魏国D. 北魏18.《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  )A. 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C. 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南稻北粟格局被打破C. 国外粮食作物的引入①成汉②北魏③前秦④东晋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21.“π”是一个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它在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应用广泛。世界上第一次把π推B. 北方战争连绵不绝D. 民族融合程度加深B. 语言生动,可读性强D. 内容丰富,综合性强19.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种丰富,馒头、炸油饼、胡饼则深受内地人的喜爱。这些现象出20. 西晋灭亡后,北方民族政权林立。下列政权中,曾一度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的有(  )

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是(  )A. 贾思勰C. 郦道元序》(摹本局部)。B. 祖冲之D. 蔡伦22.东晋王羲之的书法自由潇洒,将个人审美意识寄托于字体、笔意、结构、走势图是其代表作《兰亭集该作品的字体是(  )A. 隶书B. 楷书C. 行书D. 草书23. 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联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A. 钟繇B. 胡昭C. 王羲之D. 顾恺之24. “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尤擅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曾经人画肖像却不点眼睛,就怕点了眼睛画中的人会说话。”引文叙述的这位画家及其生活时代是(  )A. 西晋、顾恺之C. 西晋、王羲之B. 东晋、顾恺之D. 东晋、王羲之25. 如果在假期去河南省游玩,想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佛教盛行的情况,除了嵩山少林寺外,还有一个地方你不能不去游览,这个地方是(  )A. 龙门石窟26、墨家道家法家西汉儒家韩非子老子休养生息政策孟子墨子“兼爱非攻”文景之治“仁政”以法治国、树立君威《道德经》B. 云冈石窟C. 莫高窟D. 东周王陵二、连线题(10分, 每线1分)三、材料题(共 40分)27.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和基石,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1) 材料一中的“秦皇”指的是谁?(2分)材料二:(2)材料二中,秦朝的政治建制被称为什么(2分)?这一政治建制由哪几部分构成?(6分)材料三:人物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军事上秦皇三公九卿制、郡县制①②③(3) 写出①②③所代表的措施(6分)材料四: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 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 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人……——黄仁字《中国大历史》(4)材料四认为秦帝国虽然灭亡了,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请结合史实进行说明。(2分)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共22分)材料一: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汉书》

(1)根据材料一的文字及图片,概括汉武帝接受了谁的建议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4分)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时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2)材料二这段史料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2分)后来为加强地方监察,西汉又建立了什么制度?(2分)材料三:汉武帝即位时,富商大贾势力恶性膨胀,地方王国铸币泛溢。为此,政府颁行了五铢钱,由于这种钱币制作精美,工艺精良,且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远非私铸者能及,货币的混乱状态被彻底刹住。对盐的生产,全国设37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做法也一样,自开矿、锻冶、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营。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全国物价的掌控,打击囤积居奇的现象,把富商大贾迁到都城附近或者边远地区,使其丧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摘编自曾昭英《汉武帝的经济改革》(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控制经济的措施。(6分)材料四: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进入了怎样的局面?(2分)材料五: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并谈一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2分)。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阶段性反馈(答案)1-5: BDDCA 6-10: ACACA2011-15: DACDC16-20: CDDDB21-25: BCCBA26.(10分)27.(共 18分)(1)秦始皇嬴政(2分)(2)中央集权制(2分)。构成部分:最高统治者皇帝,中央政权机构(中央三公),地方郡县制(6分)。(3)①统一货币、度量衡;②统一文字;③北击匈奴、修筑长城。(6分)(4)史实: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实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统一度量衡,便利全国经济发展;统一文字的形式延续至今;秦的统一为汉朝的鼎盛奠定基础等。(写出其中一例即可)(2分)28.(共 22分)(1) 主父偃、推恩令(4分)(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分);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2分);刺史制度(2分)(3)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平抑物价(6分)(4)鼎盛局面(2分)(5)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分)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更多推荐

统一,历史,材料,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