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丰田油电混动价格表)

2008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田春荣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

【字体:大 小】

2008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达到20067万吨,比上年增长9.5%

进口依存度估计已上升到52%全年原油净进口量增长9.9%达到17516万吨;成品油净进

口量大幅增长19.4%增至2184万吨。在成品油中,汽油净出口量只有4万多吨,是自1993

年以来最少的一年;而柴油净进口量较上年猛增484%,达到562万吨,创15年来的纪录;

燃料油净进口量减少到1436万吨,为近8年以来的最低。由于天然气和国内炼厂液化石油

气挤占市场,液化石油气进口量继续下降,降幅为36%,进口量降至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

260万吨,进口量所占市场份额降至9%。预计2009年下半年中国成品油需求会随着中国

经济的逐渐复苏而恢复增长,2009年全年成品油需求量比2008年略有上升。石油进口依存

度上升的长期势头仍将保持。

关键词 中国 原油 成品油 液化石油气 进口 出口 净进口 2008

2008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

产品)首次突破2亿吨,由2007年的18348万吨增加到20067万吨,增长9.5%

(见图1)。其中原油净进口量增长9.9%,达到17516万吨;成品油(本文指包

括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等在内的液体石油产品)净进口量大幅上升19.4%

增至2184万吨(见表1和表2)。由于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挤占市场和价格高涨

等原因,液化石油气(LPG)净进口量缩减将近一半(见图2)。石蜡、石油焦

和沥青等固体石油产品净进口量也明显下降。

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占国内石油消费量的比例)继2007

首次达到50%之后,2008年估计已上升到52%,而在加入世贸组织(WTO)前的

2001年只有30%

2008年国内成品油消费量约为3.86亿吨,年增幅约5.5%,高于2007年的

4.9%2008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达到9.9%。上半年油品消

费大幅度增长。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第三季度,由于一些工厂因环保原因停工和

部分地区限制旅游及车辆出行,油品需求增长放慢。到第四季度,金融海啸的影

响显现,GDP增长率滑落至6.8%,并将全年GDP增长速度拉至9.1%。包括汽油、

煤油、柴油和燃料油等在内的主要成品油表观需求量在前三季度增长6.3%之后,

四季度出现自2005年二季度以来的首次下降,降幅为0.9%

一、原

1. 在高油价背景下进口量增长接近10%

2008年,尽管前7个月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继续创纪录地高涨,中国原油进

口量仍大幅度上升,全年增幅为9.6%,达到17889万吨,连续第7年增长;进

口额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289.6亿美元,较上年大幅增加62%(见表3)。2008

年的油价走势如同“过山车”,由年初的90多美元/桶逐渐攀升到7月份的147

美元/桶之后,迅速下滑,年底跌至40美元/桶左右。尽管如此,全年布伦特平

均价格高达98.37美元/桶,比上年上涨35%。中国进口原油平均到岸价最高时

8月份曾达到949美元/吨,约合129美元/桶,创下进口原油成本的最高纪录;

12月份,原油进口到岸价降至每吨386美元,约合52美元/桶。

2008年上半年,不断创纪录的国际油价和国内石油市场的价格控制不仅导

致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倒挂,而且导致国内原油成本与汽柴油销售价格倒挂,造成

炼油行业严重亏损。尽管自年初起,政府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进口原

油采取了增值税先征后返的政策,但这只能部分弥补两大集团炼厂的亏损,而加

工能力约占国内1/4的地方小炼厂只能降量生产或被迫关闭。政府对油品价格的

管制和6月中旬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有限上调,使得国际高油价信号没有传递给国

内消费者,造成在国际油价涨到100美元/桶并不断创纪录高涨的时候,国内成

品油需求依旧快速增长。对成品油涨价的预期驱使下游经销商和用户购油囤积,

从而增加了市场的隐性需求(这部分需求在四季度价格处于下跌通道时又表现为

释放库存)。

需求的旺盛和小炼厂的降量生产或关闭,造成2008年夏季国内成品油供应

紧缺,给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炼油厂的加工负荷带来巨大压力。为保障

奥运会期间的充足供应和社会稳定,两大集团的炼油厂在奥运会前的67月份

几乎满负荷运转。同时,原油进口量也在一季度创下4553万吨的季度进口量最

高纪录,并在二季度再次高达4501万吨。

下半年,国内经济增长的放缓使成品油需求受到抑制。为保障奥运会供应而

囤积的充足的汽柴油,在奥运会期间不仅没有发挥作用,反而因一些工厂停工和

部分地区对旅游及车辆出行的限制而压库。在发达国家经济萧条的影响下,出口

订单减少和制造业滑坡导致成品油需求减少,电力需求和汽车销量也出现下降。

国内成品油市场迅速由供应偏紧变为供过于求,迫使炼油厂削减加工量。8月份

原油加工量已经开始下降,11月份加工量已经削减到低于一年前的水平,原油

进口量随之减少。20083月份原油进口量曾创下1730万吨的单月最高纪录,

11月份却降到1336万吨,为11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近年来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和出口去向见图3、表4

2. 炼厂加工量一半依赖进口原油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8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增长3.7%达到34207

亿吨,进口原油占炼油厂加工量的比例首次超过一半。原油净进口量约占国内原

油加工量的51.2%比上年上升2.9个百分点,而在2001年该比例为24.7%

油厂原油加工量超过一半依赖进口显示出中国原油供应的安全问题非常突出,

进口原油50%来自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进一步表明我国原油在供应上存在巨大

的风险。

近年来,国内成品油需求的增长主要依靠新建和扩建炼油能力并增加原油加

工量来满足,而增加的加工量绝大部分是进口原油。在过去3年里,全国原油加

工量提高了5370万吨,原油进口量增加了5180万吨。中国石化青岛新建的1000

万吨/年炼厂于20085月底适时投产,使得6月份的国内原油加工量增加到

2961万吨的单月最高水平,并在7月份首次突破3000万吨。此外,位于镇海、

舟山、黄岛和大连的国家首期4个战略原油储备基地于2008年全部建成投用,

也增加了对进口原油的需求。

19962008年中国分省市原油进口量见图4

二、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气

按照海关的分类,成品油是包括汽油、石脑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燃料

油等在内的液体石油产品。在过去10年里,原油进口量有9年是在增长,而成

品油进口量因受各个品种供需状况的不同而变化无常。为增强国内成品油供应的

抗风险能力,国内炼油业长期奉行以扩大原油处理能力、增加炼油厂加工量和成

品油产量来满足市场需求的政策。因此,在过去15年里,中国原油进口量增长

10倍多,而成品油进口量只增长了1倍多。

2008年,成品油进口量上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增长15%,增至3887万吨。

奥运会前柴油和汽油进口量的猛增抵消了燃料油进口量的下降。

1. 二三季度汽油变为净进口

柴油和汽油进口量在2008年分别猛增285%775%,达到625万吨和199

万吨。汽油进口量创下了15年来的最高纪录,而柴油进口量则是11年来最高的。

为了储备足够的成品油库存以保障奥运会期间市场的充足供应, 200858

月份,汽油进口量平均每月达到40万吨,其中 7月份创下近61万吨的单月进

口量最高纪录。在这几个月中,中国由汽油净出口变为净进口。四季度进口量回

到正常水平。

2008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汽油需求异常旺盛,汽车销量持续以两位

数增长,而且有向大排量汽车倾斜的倾向。即使在6月份国内汽柴油价格上调

18%和四季度柴油需求因经济增长滑坡而出现下降时,汽油需求依然稳定。2008

年在汽油进口量骤增的同时,出口量下降56%,降到204万吨的10年来最低水

平。

中国在过去15年里一直是汽油的净出口国,中国炼油厂以富产汽油的催化

裂化为主的装置结构决定了汽油过剩的供应格局。在过去10年中,中国每年有

500万吨左右的汽油出口,而在19982005年的8年里,几乎没有进口一吨汽

油。但是在2008年,汽油净出口量只有4万多吨,是自1993年以来最少的一年。

2008年中国车用汽油进口来源和出口去向见表5

2. 柴油净进口量创15年来新高

2007年三季度南方出现大范围成品油供应紧张之后,2008年春季受小炼

油厂在亏损压力下减产或停产的影响,成品油市场再度发生供应紧缺。为保障供

应,两大集团不仅竭力提高原油加工量并以少产石脑油、液化石油气、芳烃等轻

烃和化工原料以及航空煤油为代价,最大限度增产柴油和汽油,而且不惜亏本大

量进口柴油和汽油,并停止这两种油品的出口。柴油净进口量在2008年二三季

度都超过200万吨,全年柴油净进口量比2007年猛增484%,达到562万吨,是

199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汽油相比,柴油需求更能反映出经济运行状况。在2008年三季度,柴油

需求增长就已经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而减弱。四季度国内经济增长在全球性经济

萧条的影响下滑坡,出口订单减少和资金链断裂,导致东南沿海许多出口型工厂

难以为继甚至倒闭,工业、电力和运输等领域燃料需求减少。四季度国内柴油表

观需求量出现8年以来季度同比的首次下降。在需求下降和库存高涨的压力下,

四季度的柴油进口量由58月份的平均每月88万吨骤减至每月不足7万吨。

2008年中国轻柴油进口来源和出口去向见表6

3. 燃料油进口降至8年来最低水平

2008年燃料油进口量下降10%,降至2160万吨;但出口量猛增到创纪录的

725万吨,同比增长91.7%。这使得燃料油净进口量减少到1436万吨,为2000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国际市场燃料油价格随原油价格而创纪录高涨是2008年中

国燃料油进口量减少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加坡市场180cSt燃料油曾于7月中旬

涨到120美元/桶的最高点,约合785美元/吨。三季度国内进口燃料油平均到岸

价高达680美元/吨。进口燃料油的用户除南方一些发电企业外,大部分是分布

在山东省的地方炼油厂。由于这些用户的下游产品价格如电力或汽油、柴油价格

都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控制,因此,高昂的成本使得不论进口燃料油用做燃料或

原料都可能面临亏损。

在广东地区,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增多使得发电用燃料油需求显著减

少,这也是2008年燃料油需求下降的原因之一。2008年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增长

14.5%达到334万吨,约合46亿立方米,而进口液化天然气大部分用做发电燃

料,其余部分供民用进入珠江三角洲几座城市的天然气管网。2004年,广东省

燃料油进口量曾达到1890万吨,2008年已减少到924万吨,缩减了一半有余;

华东地区的燃料油进口量这几年略有增加,其中山东省的进口量由2004年的512

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782万吨。

2008年中国燃料油进口来源和出口去向见表7

4. 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份额降至9%

2007年减少近1/4后,2008年中国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又下降了36%,降

260万吨的1995年以来最低水平,3年里进口量缩减了近6成。全国液化石

油气进口依存度曾在1999年达到43%,到2007年已降至16%2008年进一步缩

减为9%。天然气及二甲醚(DME)等替代燃料、炼厂气供应量增加和创纪录高涨

的国际价格,导致进口液化石油气在国内市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2006年以来的3年里,液化石油气进口量的降幅分别为13%24%36%

下降速度显然在加快。广东省和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4省市在内的华东

地区是进口液化石油气的主战场,也是近几年管道天然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主

要销售市场。在过去3年里,广东和华东地区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分别缩减了60%

64%。近年来中国分省市液化石油气进口量见图5

虽然国际市场液化石油气价格近期已经从2008年最高时的每吨近1000美元

降到400美元左右,国内液化石油气售价也随之下降,有助于改善进口液化气的

销路,然而,对于进口商来说,连续5年两位数增长的天然气市场和广东惠州、

广西钦州等地炼油能力的新建扩建,都将阻碍进口液化石油气的市场扩展。

2008年,液化石油气出口量比前一年翻了一番,达到67.52万吨。最大的

液化石油气进口公司——新海能源(珠海)有限公司成为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出口

公司,该公司大约26万吨的转口量主要销往越南和中国香港;其次是广西天盛

港务有限公司,转口量多达19万吨。出口的液化气中只有少量中国石化的炼厂

气销往香港。

近年来中国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进口量见图6

三、展

国内经济增长在2008年四季度已经明显减慢,这种趋势在2009年上半年仍

将持续,并将使2009年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2008年。预计2009年上半年

成品油需求将低于上年同期,下半年需求会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而恢复增长,

年需求量将比2008年略有上升。石油进口依存度上升的长期势头仍将保持,到

2010年估计将升至55%,并在2020年达到66%

预计在2009年国内将有4000余万吨/年的新增炼油能力建成并等待投产,

其中包括2008年因四季度市场供过于求而推迟投产的中国海油广东惠州1200

万吨/年新炼厂和中国石油的新疆独山子400万吨/年扩建原油蒸馏装置等。中国

海油新炼厂的投产将使华南地区成品油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此外,在周边国

家,印度信诚公司Reliance贾姆纳格尔2900万吨/年的世界规模新炼厂已于

200812月底建成投产,油品将出口中东、远东、非洲和欧洲等地区;设在荣

桔的越南首座700万吨/年新炼厂也已于20092月下旬正式投产,而越南是中

国液化石油气和成品油的主要销售市场之一。因此,今年我国油品出口形势将更

加严峻。

国内天然气市场的持续大规模发展,包括中国石油引进土库曼斯坦300亿立

方米管道天然气的项目、中国石化120亿立方米的川气东送工程,以及上海洋山、

浙江宁波、江苏如东、辽宁大连和河北曹妃甸等几个进口液化天然气在建项目,

都将使中国液化石油气进口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也将使燃料油的进口需求量进一

步降低。

【关闭】

收稿日期: 2009-03-03

辑: 王立敏


更多推荐

中国石油今晚12点要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