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3万以下的奇瑞电动汽车)
感悟柳宗元的作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变革,事败受到
牵连,被贬永州。一次,他带着随从在永州郊外发现了一个
小石潭,因其样子的独特,环境的优美,源流的怪石嵯峨,
潭水的清澈,游鱼的可爱,产生喜爱之情。这是一块处女地,
人迹罕至。如此优美的地方,竟然埋没尘世,无人欣赏。触
景生情,他想到自己,遭遇和这小石潭何其相似?同病相怜,
油然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不被赏识之痛,如同千
万条毒蛇啃噬着他。于是,托物寄意,借小石潭书心中块垒。
这样的山水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以抒怀的形式。
千百年来,和柳宗元一样,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读书的初始
目的,都是为了“学而优则仕”,他们把读书做官当做了人
生的唯一。因此,他们的情感的跌宕总是与仕途的顺逆息息
相关。
一夜之间,柳宗元从一个声名赫赫的朝廷大员,被贬为
小小的永州太守。当时的永州,差不多是化外的不毛之地,
贬官这里其实就等于流放。这个打击对于他来说,不可谓不
大。在以官本位为中心的社会,贬官就意味着最宝贵的东西
正在眼前失去,荣耀、特权、享受等等就可能从此与之无缘,
所有的奋斗都没有了着落。他心中的悲愤、忧惧、失落、茫
然,可想而知。
对于他参与改革的动机,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
腹,可能真是后世诸多人认为的那样,心怀天下,济黎民于
水火,挽朝政于飘摇,想有所作为。但就算是上天眷顾于他,
改革成功,唐王朝这艘遍体创伤的庞然巨船,早就四处漏水,
再也经不起风浪,迟早不是沉落,就是搁浅。就像一个人,
大脑内脏都坏透了,你想方设法延续他的寿命,其实是逆天
行事,是另一种残忍。唐王朝要的是革命,推翻以后,重新
再来。所以,柳宗元的一切努力,都是自讨苦吃。
我想,他参与改革,不是没有想到过失败的后果,不是
没有经过思想斗争。一切改革,都是对过去的一种反动,必
然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
要削弱、切割他们的利益,斗争必然激烈和残酷,是你死我
活的较量。既然想到过失败的后果,那他就不应该为贬官而
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因为从朝野当时的情形来看,基本不
具备改革的条件,改革无疑是一种冒失,是一种政治,失败
几乎是必然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说柳宗元参与改革丝毫没有半
点功名利禄之心,恐怕也很难叫人信服。中国人一个最大的
毛病,就是喜欢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看待问题。推重一个人,
就把他说得天上有地下无,好像这些人都不食人间烟火。即
使这些人曾经泡过妞,嫖过娼,耍过流氓,也要为尊者“讳”。
无赖如刘邦,不是就被吹成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吗?这种思潮,
可谓亘古不变。难怪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史,是“假大空”
的集大成者。
我觉得柳宗元的悲愤,更多的是个人的悲愤。他关注的
是“小我”,是一己之得失,因此,文章虽然精致,却格局
太小。这倒不是说,关注自我有错。内同样能映射外,如同
外能透视内一样。文化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卢梭的
《忏悔录》。文学,只有在关注自我的基点上,辐射到人生、
社会及宇宙的思考,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
义。也就是说,文学必须以哲学为灵魂的烛照。
有人或许会说,这不过是几百字的文章,怎能与皇皇巨
著相比?有些诗歌很短,短到只有几十个字,却有大格局、
大气象,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李白可是柳宗元的前辈啊。
李白的思乡情结,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地域、民族,是民
是什么局限了柳宗元呢?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它不具有全人
类的文化视野。他超脱不了文化束缚的那个圈子。这也是中
国文化中,许多山水小品的一个通病。
中国人太推崇感性,因而,文学作品中很难有哲学思考
的视觉。这种理性精神的缺乏,既造成文学的没落,也导致
中国人文化人格的缺失,难以产生更多的李白式人物。实在
可惜。
更多推荐
改革,中国,文化,文学,社会,想到,超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