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日发(作者:宝马x1为啥降价这么大)

维普资讯

间的“发债瘾”又将被重新唤起。这势 必要进一步吹大已经泛滥全球的“弱势 再等等又何妨? 当一路疯长的房价在岁末年初终于 有些脚步踉跄的时候,当深圳、广州甚 至是上海、北京的房价都开始回落的时 候,中国楼市“拐点论”,逐渐成为人 们热议的话题。业内专家及有条件购房 推动全球货币格局的变革、引起汇率 动荡,从而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并在贸 美元”泡沫,而一旦新兴国家纷纷减持 美元,这次“画饼充饥”就会变得得不 偿失。 蔡亮(江苏) 易、投资等众多领域引起连锁反应。 毫无疑问,世界经济的疲软,会 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影响中国的 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体和高能耗的经济 体,在高油价的冲击下,中国经济一枝 独秀的机会也已经十分渺茫了。 高企不下的CPI指数,畸高的油价 “功不可没”。而眼下,南方地区的灾 后重建以及日益临近的北京奥运会, 者开始纷纷猜 ̄2oo8年将成为中国楼市 的拐点。 建立稀土资源储备制度 迫在眉睫 我国稀土资源的储量、产量和销 售分别占到世界储量、产量和销量的 70%、80%一90%和60%左右。然而, 若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和出口量,世 界最大的稀土矿——包头自云鄂博矿 藏将在30年内消失;有“世界钨都” 之称的江西赣州稀土资源矿也将在20 年内开采殆尽。 虽然我们是稀土资源大国,但是却 未能显现我们在资源、产业链以及定价 话语权方面的优势,相反却处处受制于 奥运年的到来、经适房、廉租房 的建设以及局部地区的楼市价格的下滑 和松动都为“拐点论”的成立提供了论 据。甚至是包括像王石在内的一些房地 进一步考验着我们对畸高油价的承受能 力。在此情势下,我们该如何顺应能源 经济时代的潮流,避免“授人以柄”, 产开发商也承认, “楼市确实出现了拐 点”。 但是也有诸如以任志强为代表的 “强硬派”坚持拐点论的荒谬性。“不 仅奥运会后房价不会走低,未来很长一 段时间也将继续上涨,甚至可能长得 更快”, “梦想让楼市进入拐点、看楼 市大跌的确实大有人在,但他们会失望 的。” 牢牢把握住自身的命运呢?文章为我们 开出了一揽子“药方”。 潘建璋(南京) 见微知著 作为一名主讲《市场营销》课程的 大学教师,时刻需要以最鲜活的教学案例 来充实课堂,通过对著名跨国公司营销战 略的研究,来回答企业经营面临的困境, 人。这不得不令我警惕和反思。《把好 稀土资源国门》一文让人受益颇多。 诚如作者所言,虽然中国政府已经 采取了提高出口门槛、取消出口退税、 提高出口关税和实行出口配额等限制措 施,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国 的稀土资源,我们就必须把好出口关。 制定更加合理的出口管理制度,根据当 前国内外情况,更好地权衡出口利弊, 及时调整出口品种和数量,做到动态管 理。 虽然房地产商的吆喝并不足为信, 但楼市陷入了一个“涨”抑或是“跌”的 谜局当中,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广大购 把握国际资本的最新动向。在这些方面, 《中国外资》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房者在扑朔迷离中迷失方向,也成必然。 既然这场争论与角力已经让我们 举棋不定。如今,房价有了降价的可能 作为“关注外资企业、解读外资政 策”的高端财经杂志,我一直比较喜欢 “公司”的栏目风格。以小见大,见微 性,我们又干嘛急着冒险把自己辛辛苦 苦挣来的银子拱手送给开发商呢? 知著、案例鲜活、紧跟热点、语言通俗 我们都等了那么多年了,再等等又 何妨? 甄文奇(长春) 简洁,能够及时传递和解读企业经营战 略的新变化,总能让人透过这些文字捕 捉到新的灵感,十分适合教学和研究。 ’稀土是高科技领域新材料不可缺 少的元素,美国、13本等国已经把稀有 金属和稀土作为国家、民间两级储备资 此外,“产业”和“观察”栏目也 相当有特色。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 不得不承受的高油价之重 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大幅攀升, 高油价多次被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列为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风险 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发 出自己的声音,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新的 源,然而,时至今13我国却依然没有建 立自己的稀土资源储备制度。这不能不 信息资源,更为读者提供了思考问题的 新思路和新角度。 衷心希望《中国外资》再接再厉, 令人遗憾。 因而,建立我国稀土资源储备制度 已迫在眉睫。它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在 稀土行业疲软时,通过收购稀土企业的 产品,达到保障稀土企业利益和国家重 要战略资源不被贱卖的双重效果。何乐 而不为呢? 苏启柱(青岛) 之一。在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对全球 投资者信心造成严重创伤的背景下,高 油价正在搅局国际经济。 诚如《高油价催发国际经济体系裂 变》一文所言,持续的高油价将延缓世 成为每一位教学研究人士的好伙伴、好 知已。同时也希望贵刊能继续关注世 界,关注未来。 乔俊贤(福州) 界经济复苏的步伐。畸高的油价正在重 新制定国际间经济角力的赢家和输家、 编辑:舒朝普 来信邮箱:zgwzlx@sohu.corn Mar 2008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7 

更多推荐

稀土,经济,资源,全球,出口,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