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发(作者:二手自由侠值得买吗)

目 录

第一篇 发动机

第一章 发动机总成…………………………………………………………1

第一节 常规检查……………………………………………………………1

第二节 更换驱动皮带………………………………………………………4

第三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四章 燃油系统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更换碳罐………………………………………………………………47第五章 排气系统第六章 检查冷却系统第一节 系统检查………………………………………………………………51

第二节 更换水泵、节温器和散热器…………………………………………53

第七章 离合器第一节 更换离合器……………………………………………………………56

第八章 手动变速传动桥总成第一节

第二节

调整气门间隙………………………………………………………5

…………………………………………………………9

发动机部件…………………………………………………………9

发动机部件更换……………………………………………………12

更换正时皮带………………………………………………………16

更换凸轮轴…………………………………………………………21

更换气缸盖垫片……………………………………………………27

更换机油泵油封……………………………………………………32

更换发动机后油封…………………………………………………33

……………………………………………………………34

更换机油压力表传感器……………………………………………34

更换机油泵总成……………………………………………………35

更换机油滤清器……………………………………………………37

更换起动机…………………………………………………………38

更换发电机…………………………………………………………39

…………………………………………………………40

检查燃油系统压力…………………………………………………40

检查燃油泵…………………………………………………………41

更换燃油喷油器……………………………………………………42

更换燃油泵…………………………………………………………44

燃油排放控制系统…………………………………………………46

…………………………………………………………49

………………………………………………………51

………………………………………………………………55

………………………………………………58

更换手动变速传动桥………………………………………………59

更换车速传感器……………………………………………………60

发动机机械 润滑系统

第三节 更换变速器壳体油封………………………………………………61

第四节 更换传动桥壳体油封………………………………………………62

第九章 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63

第一节 概述…………………………………………………………………63

第二节 发动机常见综合故障的判断及排除………………………………63

第三节 发动机异响的判断及排除…………………………………………75

第十章 发动机控制系统……………………………………………………77

第一节 系统简介……………………………………………………………77

第二节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78

第二篇 底盘

第一章

变速操纵装置………………………………………………………81

第一节 变速操纵装置………………………………………………………81

第二节 拉杆式变速操纵装置………………………………………………81

第三节 拉索变式速操纵装置………………………………………………83

第二章

加速踏板装置………………………………………………………86

第一节 加速踏板装置………………………………………………………86

第三章 离合器操纵系统……………………………………………………87

第一节 离合器操纵装系统…………………………………………………87第二节 离合器钢索操纵机构………………………………………………87

第三节 离合器液压操纵机构………………………………………………90

第四章 传动轴………………………………………………………………93

第一节 传动轴………………………………………………………………93

第五章 前悬架系统…………………………………………………………98

第一节 前悬架系统…………………………………………………………98

第二节 前悬架………………………………………………………………100

第三节 前轮定位……………………………………………………………101

第四节 前支柱总成…………………………………………………………102

第五节 下摆臂总成…………………………………………………………105

第六节 前稳定杆及连接杆总成……………………………………………108

第六章 后悬架系统…………………………………………………………111

第一节 后悬架系统…………………………………………………………111

第二节 后轮定位……………………………………………………………112

第三节 后悬架………………………………………………………………113

第四节 左、右后支柱总成…………………………………………………114

第五节 后稳定杆总成、支承杆组件………………………………………116

第六节 左、右纵拉力杆总成………………………………………………118

第七节 1号摆臂总成………………………………………………………119

第八节 2号摆臂总成………………………………………………………120

第七章 车轮…………………………………………………………………121

第一节 检查轮胎……………………………………………………………121

第二节 更换车轮……………………………………………………………121

第八章 动力转向系统………………………………………………………123

第一节 动力转向系统………………………………………………………123

第二节 转向传动及操纵装置………………………………………………125

第三节 转向管路装置………………………………………………………128

第四节 动力转向器固定装置………………………………………………131

第九章 制动系统……………………………………………………………134

第一节 制动系统……………………………………………………………134

第二节 制动液………………………………………………………………135

第三节 制动踏板……………………………………………………………136

第四节 真空助力器带制动主缸总成………………………………………138

第五节 前制动器总成………………………………………………………139

第六节 后制动器……………………………………………………………142

第七节 制动管路装置………………………………………………………146

第八节 驻车制动系统………………………………………………………151

第三篇 电气设备

第一章 概述…………………………………………………………………152

第二章 汽车的起动、供电系统……………………………………………156

第一节 起动系统……………………………………………………………156

第二节 充电系统……………………………………………………………159

第三章 组合仪表系统………………………………………………………166

第一节 组合仪表电路原理图及多针插件端子布置………………………166

第二节 故障症状表及解决步骤……………………………………………169

第三节 组合仪表……………………………………………………………182

第四章 刮水器和洗涤器系统………………………………………………188

第一节 刮水器和洗涤器系统检查…………………………………………188

第二节 更换与调整…………………………………………………………191

第五章 灯光系统……………………………………………………………193

第一节 灯光系统概述………………………………………………………193

第二节 灯光系统故障检查…………………………………………………196

第三节 前大灯的更换………………………………………………………206

第四节 前雾灯的更换………………………………………………………210

第五节 后组合灯的更换……………………………………………………211

第六节 高位制动灯更换……………………………………………………213

第七节 室内顶灯更换………………………………………………………214

第八节 后排阅读灯更换……………………………………………………215

第九节 牌照灯更换…………………………………………………………215

第六章 音响系统……………………………………………………………216

第一节 音响系统概述………………………………………………………216

第二节 音响系统插件端子布置……………………………………………220

第三节 音响系统检查………………………………………………………221

第四节 音响和可视系统更换………………………………………………236

第七章 安全气囊系统………………………………………………………240

第一节 安全气囊系统概述…………………………………………………240

第二节 故障排除……………………………………………………………249

第三节 拆卸与安装…………………………………………………………263

第八章 MK-20 ABS系统……………………………………………………273

第一节 ABS故障诊断………………………………………………………273

第二节 ABS故障检查………………………………………………………277

第三节 拆卸与安装…………………………………………………………293

第四篇 空调内饰

第一章 空调系统……………………………………………………………298

第一节 制冷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298

第二节 暖风系统……………………………………………………………300

第三节 空调控制系统………………………………………………………303

第四节 服务警告、服务注意………………………………………………305

第五节 制冷系统服务程序…………………………………………………306

第六节 基本系统……………………………………………………………309

第七节 空调系统的故障及检修……………………………………………314

第二章 内外饰及附件………………………………………………………319

第二节 配置索引……………………………………………………………319

(一) 外饰及附件前部……………………………………………………319

(二) 外饰及附件后部……………………………………………………320

(三) 前部内饰……………………………………………………………321

(四) 后部内饰……………………………………………………………322

第二节 内外饰及附件的拆除与安装………………………………………323

(一) 前保险杠……………………………………………………………323

(二) 发动机盖……………………………………………………………325

(三) 外后视镜……………………………………………………………327

(四) 行李箱盖……………………………………………………………328

(五) 后保险杠……………………………………………………………330

(六) 坐椅的拆装与调整…………………………………………………332

(七) 座椅安全带…………………………………………………………336

(八) 仪表板和副仪表板…………………………………………………340

(九) A柱内饰及前门槛…………………………………………………345

(十) B柱内饰……………………………………………………………346

(十一)C柱内饰及后门槛…………………………………………………347

(十二)顶盖内饰……………………………………………………………348

(十三)地毯和隔热垫………………………………………………………349

(十四)行李箱内饰…………………………………………………………350

(十五)发动机罩内装饰……………………………………………………351

(十六)车门…………………………………………………………………352

第五篇 车身

第一章 概述……………………………………………………………362

第一节 车身结构…………………………………………………………362

第二章 车身修理……………………………………………………………372

第一节 车身的损坏形式和修理要求………………………………………372

第二节 车身钣金修理的典型工艺…………………………………………375

第三节 车身损坏的修复……………………………………………………375

第四节 CK-1车身的特点与构成……………………………………………380

第五节 车身修复后的涂装工艺……………………………………………386

第六节 CK-1车身主要维修数据……………………………………………388

第五篇 车身

概 述

第一章

第一节 车身结构

车身主要由车身主体、活装钣金件、内外装饰部件和车身附件组成。

一、 车身主体

车身主体主要由车前钣金、前围零件、地板总成、左/右侧围总成、后围总成、行李舱搁板总成和顶盖总成等零部件焊装而成,如图5—1所示。

45

3

图5—1

车身主体

1 车前钣金、前围零件 2 顶盖总成 3 左/右侧围总成 4 后搁板总成 5 后围总成 6 地板总成

16

2

(一)车前钣金、前围零件

车前钣金、前围零件主要功能是形成发动机舱和吸收汽车正面碰撞时的大部分能量,机舱为发动机及附件提供一个护罩;防止前轮甩泥,外观上体现车身造型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前横梁焊接总成、左/右前挡泥板与前边梁总成、发动机罩前支撑板总成、机罩锁支架总成、前围板总成、前围上部总成。

1. 前横梁焊接总成

前横梁焊接总成主要由前横梁焊接分总成、前横梁底板总成、左/右边梁端盖等零部件组焊而成,分解图见图5—2。

2.左/右前挡泥板与前边梁总成

左/右前挡泥板与前边梁总成主要由左/右前挡泥板和左/右前边梁组焊而成。

它主要用来安装发动机左/右侧悬挂支座、左/右前悬减震器支座等安装支架、外侧安装左/右前翼子板。

3.发动机罩前支撑板总成

发动罩前支撑板总成主要由左/右大灯安装支架总成、发动机罩前支撑板分总成、左/右前支撑板加强板焊接而成。

发动机罩前支撑板总成是用来安装散热器、发动机罩锁、散热器罩、前保险杠、前大灯。

4.机罩锁支架总成

机罩锁支架总成用于安装发动机罩锁,同时还连接发动机罩前支撑板和前横梁,增加了车身前部的强度和刚度。

5.前围板总成

前围板总成主要由前围内外板总成和前围下横梁组焊而成。

前围板总成与前地板、左/右前挡泥板(左/右前柱)及前围上部总成组焊,形成具

有很大抗扭刚度的骨架结构,它对横向撞击和翻滚变形,产生强大抵抗力。

前围内外板总成为夹层结构,在夹层中间贴敷有3mm厚的沥青片,用来隔绝发动机的噪音和热量。

6.前围上部总成

前围上部总成主要由前围上部外板、前围上部左/右端总成、仪表板安装板、转向管柱安装支座上/下板、前围下内板、通风罩等组焊而成。

图5—2 车前钣金和前围零件分解图

1 前横梁 2 机罩锁支架总成3 左/右边梁端盖 4 发动机罩前支撑板总成 5 左/右前边梁

6 左/右前挡泥板 7 前围下横梁 8 前围内外板总成 9 左/右前挡泥板加强板 10 前围上部

9

10

863

5

72

4

1

3

6前

(二)地板总成

地板总成是车身主体的基础件,是与各大总成连接和传力承载的重要构件,其强度、刚度决定整车行驶性能。图5—3为地板零件分解图。

地板总成由前地板总成和后地板总成组成,前地板中部沿纵向贯通一个隆起的通道,它和下部地板纵梁可加强其纵向刚性。通道的下部空间用来安置变速器换挡拉杆、驻车制动器拉线、带三元催化反应器的排气管等零部件、室内侧装有地毯及消音垫。前地板上横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左/右边梁、纵梁构成地板骨架结构可靠地提供了强大的承载能力,保证了车身严格的行驶要求

23

56

74

6

8

1 4

图5—3地板零件分解图

前1 左/右前地板纵梁 2 前地板 3 前地板横梁 4 左/右地板边梁 5 后地板第一横梁 6 左/右后地板纵梁 7 后地板第二横梁总成 8 后地板

(三)侧围总成

左/右侧围总成为框架式结构。主要由左/右前柱分总成、左/右中柱加强板、左/右上边梁、左/右地板边梁外板、左/右侧围外板、左/右侧围内板等零件焊装而成;分解图见图5—4

图 5—4 侧围零件分解图

1 左/右前柱内板 2 左/右上边梁前部内板 3 左/右前柱外板加强板 4 左/右上边梁内板总成

5 左/右门框下边梁外板加强板6 左/右中柱外板加强板 7 左/右后轮罩内板分总成 8 左/右后轮罩外板分总成 9 左/右侧围外板

7左248

16

359前

8 7右42

1

653

9

(四)后围零件

后围总成主要由后围板、后围加强板、行李舱门锁安装板、行李舱门横梁等零件组焊而成。分解图见5—5

后围总成主要起横梁作用,以加强车体后部的强度,并形成行李舱口。

12

53 4图5—5

后围总成分解图

1后地板

2 后围板

3 后围加强板

4 行李舱门锁安装板

5 行李舱门横梁

(五)顶盖总成

顶盖总成主要由顶盖、顶盖前横梁、顶盖中部加强梁、顶盖后横梁等组焊而成,见分解图5—6。顶盖内侧装有顶蓬内饰,中间粘贴有隔热垫。前、中、后横梁与顶盖之间数处涂粘结剂。来自顶盖的雨水从流水通道向两侧排出车体后部。各横梁、加强梁用以加强顶盖横向刚度。

2341

图5—6顶盖总成分解图

1 顶盖

2 顶盖前横梁

3 顶盖中部加强梁

4 顶盖后横梁

(六)行李舱搁板总成

行李舱搁板总成主要由行李舱搁板、行李舱搁板前加强板、流水槽等零件组焊而成。

行李舱搁板和左/右侧围焊接连接后,与后地板和侧围后部组成了行李舱。同时在车身后部也形成了一个抗扭框架。见分解图5—7

图5—7行李舱搁板分解图

1 行李舱搁板加强板 2 行李舱搁板 3 流水槽

312

二、活装钣金件

(一)发动机罩、前翼子板

1.发动机罩主要是对发动机的防护,满足整车造型,方便维修保养,并有隔离发动机噪声的作用。发动机罩具有双保险的锁止机构。第一道锁止的开启由仪表板下部拉线手柄来操纵,第二道锁止的开启,是在第一道锁止打开,发动机罩弹起一定高度,用手拨动发动机罩锁钩 ,第二道锁止开启,采用双重锁止,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特别是汽车在高速行驶时,防止发动机罩掀起,造成交通事故。发动机罩全开时的角度为52°。见图5—8

机罩内板2机罩外板

13全开时52度

图5—8发动机罩铰链

1.铰链支座

2.铰链臂

3.销轴

(二)前翼子板

前翼子板与发动机罩板和前车门的配合关系见图5—9所示.

前车门

B图5—9前翼子板周边关系断面

A) 与发动机罩的配合关系(5mm±0.5mm) B) 与前车门的配合关系(5mm±0.5mm)

A前翼子板发动机罩前翼子板

(二)车门总成

车门采用带限位,合叶式铰链,前铰链后开门的顺序开式结构。

车门主要由车门外板、车门内板、防撞梁、车门加强板组成。

车门结构复杂,它是车身上的一个运动件,它的作用是为方便乘员上、下车,并与车身主体及相关部分形成封闭的乘员室。同时车门上的操作件使用频率很高,在可靠性、耐久性方面有很高的要求。

车门内外板均采用钢板整体成型,提高刚度及装配精度。为了轿车侧面碰撞的安全性,CK-1四个车门均增加了车门防撞梁和车门中部加强板。

车门板总成是由外板及内板分总成组成。有用专用合边机将车门外板与车门内板分总成全周合边制造。见图5—10、图5—11

图5—10前车门板分解图

1 前车门内板 2 前车门玻璃导轨 3前车门内板上部加强板 4前车门内板中部加强板 5 前车门上铰链 6 前车门下铰链 7 前车门铰链加强板 8车门防撞梁 9 前车门外板

2

1

345

6 7 89

213475

689

图5—11后车门板分解图

1 后车门内板 2 后车门玻璃导轨 3后车门内板上部加强板 4后车门内板中部加强板5 后车门上铰链

6 后车门下铰链 7 后车门铰链加强板 8车门防撞梁 9 后车门外板

(三)行李舱盖焊接总成

行李舱盖总成主要由行李舱盖外板、行李舱盖内板、行李舱盖铰链安装板、行李舱盖锁安装板等零件组焊而成。见图5—12

图5—12行李舱盖分解图

1 铰链安装板2 铰链弹簧 3 行李舱盖铰链 4.行李舱盖内板

5行李舱盖锁安装板6行李舱盖外板

4

23

125

6

第二章 车身修理

第一节 车身的损坏形式和修理要求

一、车身的损坏形式

车身的损坏形式是车身因碰撞、过载、疲劳、锈蚀所引起的变形、撕裂裂纹、锈穿及漏水、漏尘等。

车身的损坏,不仅是由于受到大的载荷作用而造成的损伤,由于车门等部位受损,使之经常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也可发生损伤,但是,多数情况下,仍为因冲击、翻车等事故,使局部受到较大的载荷作用后而造成的弯曲、扭转现象。

下面说明车身损伤的一般情况:

1.前部中间受撞击(图5—13)

图5—13前部中间受撞击

因为前部中间处受到外力所造成损伤,通常易使发动机罩板左、右向内侧拉伸,因此应重点检查以下部位:

①罩板左、右装配处附近;

②前横梁与左右侧梁的装配连接处附近。

2.前方外力或左侧外力(图5—14)

图5—14前方外力或左侧外力

图5—14所示为前方受到压力或左侧端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外力从罩板左侧(或右侧)向前悬架安装处附近传播,该处容易发生变形。

3.与车辆中心线成角度的外力(图5—15)

外力

图5—15车辆中心线成角度的外力

图5—15所示为与车辆中心线成角度的外力作用情况下,当外力过大时,将影响到罩板根部和前窗侧柱。

4.车身中央受到垂直外力(图5—16)

外力 图5—16车身中央受到垂直外力

图5—16所示为车身中央处受到垂直方向外力作用的情况,此时,应对以下部位进行检查:

①前窗侧柱上下安装处;

②侧窗中柱上下安装处;

③侧窗后柱的变形情况;

④车顶和顶框的变形情况等。

车身后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损伤状况与前部大体相同,但应充分考虑到车身后部的结构特点进行检查。

二、车身的修理要求

1、由于CK-1车身是整体承载式车身,所用钢板又较薄,所以在进行钣金作业时,要注意整形后在受力部位适当加强,对应力特别集中的地方,采取措施以降低局部应力。

2、钣金作业后,特别注意尽可能地在内外表面上涂防锈底漆,避免锈蚀。

3、在车身修复时,可以修复旧件,也可将故障严重的部分切割掉,从工厂订购新件组焊。

4、对车身整形或换件组焊时,都要保证车身各主要控制点恢复到设计要求范围内。

5、对修复后车身就其强度和耐用性来讲,不应低于新车车身的水平。

6、修复的车身外部装饰应符合对新车车身以及驾驶者提出的诸如现代美学和人体工程学方面的要求。

修理工艺线为:

外观检查评定

钣金修复装配喷漆拆卸 除漆鉴定

第二节 车身钣金修理的典型工艺

第三节 车身损坏的修复

车身的修复主要为校正、整形、加固、局部截换和整件更新,均应采用CO2气体保护焊焊接。

一、整形修复

1. 校正

车身的变形通常是由于事故造成的,一般可用撑位法校正。校正时,在与发生事故作用力或变形力相反的方向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可采用冷态校正,局部加热消除内应力,并进行相应的时效处理。

轿车校正最好是利用车身较正机校正,各部位几何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均要恢复到原车标准,动力性和经济性及乘坐的舒适性等都能得到保证。

车身的修理由初步矫正或粗略矫正的工序开始,车身的变形用撑位的办法消除,撑

位作用力的角度,应尽可能地接近造成损伤的外力作用角度。在拉力作用点背面,应施加一个反作用力,使撑拉力能够调节。对撑拉过程所产生的变形进行检测。在相应部位进行适当加热,以消除内应力。

2. 加固

在各构件局部损伤、断裂或产生裂纹时,允许加固修复,特别是对经常出现损伤的部位,更应采取加固措施,但避免随意加固或补焊构件,它将影响车身受力状态。

加固的方法主要有镶套加固、帮盒加固、圆弧镶角及角板加固。

3. 局部截换及更换新件

对于车身锈蚀严重的部位,必须局部截换,对于断裂损坏的应整件更换,采用薄板冲压成型的立柱,应从生产厂购买零件,自行加工成型时,其材质、断面尺寸、厚度等均应符合原设计要求,对于断裂的立柱(含横梁)如整件换新时,必须要与原立柱连接形式相同。

二、车身外板的修复

1. 外板损伤类型

① 裂纹和断裂

车辆在行驶时,车身总是不断振动,并承受交变载荷。车辆突然加速,急转弯和紧急制动时,车身要随惯性力作用。车辆通过凹凸路面时,车身又将发生弯曲和扭转变形等等。

汽车在长期经受这些外力作用,车身外板在应力集中和结构薄弱的部位,将产生裂纹和断裂。

车身外板在拐弯、折边和狭窄部位容易形成应力集中,如滑动车门框的四角,容易产生裂纹和断裂。

② 腐蚀

车身外板的腐蚀,绝大多数是由于金属表面积有泥水,引起锈蚀,只有特殊情况是接触化学药品而发生的化学腐蚀。金属外板在发生腐蚀时,使外板层产生锈斑而逐层剥落,以致形成穿孔并逐渐扩大。在裙部外板及流水槽处,各车门与车框的缝隙处和外板与骨架贴合处形成的夹层,均易发生锈蚀。

③ 凹陷

凹陷一般是车身外板受到撞击或挤压而引起的机构损伤,对轻微的凹陷损伤,金属未发生延展,属于塑性变形,当撞击或挤压特别严重时,金属外板将被撕裂。在城市行驶的汽车,侧围外板碰、刮伤现象是常见的。

④ 弯曲和歪扭

弯曲和歪扭变形,应属于机械损伤,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如车身受撞击或挤压,车辆行驶振动的交变载荷,突然加速、紧急制动、急转弯及通过路况差的路面使车身扭转等,都可能引起车身外板的弯曲和歪扭变形。

对于轻微变形要通过检测来确定,对于较严重的弯曲和歪扭从外观上就能看出来,一般通过车门框之间的间隙和相对位置变化来确定变形情况。

⑤ 脱焊

外板发生脱焊,是由于金属板面之间熔合不良引起的。

2. 外板的修理

① 裂纹的修理

金属外板的裂纹可用CO2气体保护焊修复。施焊时,对齐两侧金属板,然后在外板外边裂处先焊一点。如果裂纹在50mm以下,应从裂纹尾部开始焊接,沿裂纹走向和外边缘施焊。如果裂纹较长,则应先间隔点焊几点,焊后平整,然后采取分段焊接,这样,可防止因温度过高而引起焊缝金属的过烧,以及板面翘曲变形。

如果裂纹发生在受力较大的部位,而焊接操作又方便时,可采用两焊法,即在外面点焊固定后,先在内部施焊,当内部焊完以后,再在外面沿同样的走向均匀地焊上一道焊缝。

施焊完成后,在内侧垫上垫铁,用手锤在外侧焊缝轻轻敲击,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最后再适当修整外表焊缝,使之平整光滑,便于补漆。

② 外板局部损坏的修理

外板局部锈蚀或严重机械损伤,无法修复时,可采用挖补或贴补的方法修复。

挖补修理方法:

a. 确定挖补范围;

b. 剪出纸样板;

c. 按样板剪裁板材;

d. 将成型板料在挖补部位与其表面贴合;

e. 用划针尖沿板料四周边用力划出轮廓,并沿轮廓线剪去损坏或锈蚀部位;

f. 用木锤或垫铁整平剪口,并用锉刀锉光毛刺,保证与替换板料切口两侧板面平齐,切口间隙不大于1mm;

g. 换上板料,用夹钳夹牢并在接缝处按50mm左右间距点焊固定;

h. 采用分段焊接方法,先从中间开始分别向两边左右交替施焊,以减少变形;

i. 用手捶或垫铁敲打焊缝,以消除残余应力,并用锉刀或手动砂轮修磨焊缝使与周围板面贴合平整,最后进行漆工作业。

③ 外板撞击凹凸性损伤的修理

外板撞击时,外板上有大的凹陷,修复时应先从C点着手修理(图5—17),把垫铁放在隆起的顶上,用手锤敲打,并相应改变垫铁位置,当凸起基本敲平以后,B处的大部分凹陷将回弹,与板面原来轮廓十分相近,剩下的少许凹痕再用一块与板面弧度一样的垫块,用手按在面板下面,再用手锤敲击凹痕的高点。(图5—19)

图5—18钣金整平(二)

图5—19钣金整平(二)

A

撞击点B撞出后的凹陷点C撞击后凸起

A锤B钣金件C垫块

图5—20加热和压平凸起

1加热点

开始敲击时,用力要稍稍重一些,在修复结束阶段,用力轻些,而且应尽量减少锤击次数。切勿在同一点上过多敲打,以免金属板面局部发生延展,使修理工作复杂化。

对于较大的弧形凹陷,可用垫板垫在凹陷中部底面,垫板面积应稍大些,用撑顶工具把凹陷板直接顶起,有时可把凹陷部位加热至暗红色以减少顶出力,顶出时,可稍微过量一点。(图5—20)

热收缩方法:

在凹面顶起后,如板面拉伸得很厉害,并且凸起面积较大,用一般方法难以修复时,可采用热收缩的方法。

它是用乙炔氧火焰加热至樱红色,加热范围大小,要根据延展的程度而定,延展程度严重或面积比较大时,加热点就要大一些(直径约为20—30mm),延展程度轻或面积小时,加热点就要小些(直径约10—15mm),加热后应趁热急速敲击加热点,敲击时应用合适的垫铁垫着,用木棰敲击,冷却后,再用铁锤轻轻敲击整平。

收缩时的顺序是以最高点开始,逐步向中间向边缘,反复地使延展部分加热和压平,直至板面完全平整为止。如果凸起非常高,刚先要把整个起压缩一半高度,待冷却后,再在原来加热点加热,把余下的一半凸起除去。

用这种方法进行较正时,要特别注意,可收可不收者,尽可能不用加热收缩,以免带来副作用。特别是对于薄板,要防止熔化和烧穿。

外板撞击较轻且属于弹性变形的凹陷部分,可以在内面采用按压,使之恢复原来形状。

有些外板凹陷部位可用垫撬法修复,垫撬法是一种不拆卸零件的修理方法,根据车辆的变形程度,利用各种空隙,根据杠杆原理进行整形修理,用垫撬法修车,由于不分解拆除零件,因而保持了原车的安装质量,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④ 外板脱焊的修理

外板面发生脱焊,是因为焊丝和金属板面之间熔合不良引起的。焊缝的一般性脱焊,可在铲除焊缝处堆积的焊丝后重新施焊。点焊点的脱焊,可用单面点焊机在脱焊点附近重新点焊,重新点焊位置距原点10—15mm左右,点焊前,应把焊接处的油污、锈斑清理干净,并确保板面贴合好。

有些折边部位处处的焊点脱焊,可在两层板面压紧贴合后,在板面边缘处用气焊断

续焊法,使板面边缘熔合,断续焊每段焊缝长30mm左右,焊缝间距可参照原焊点间距确定。

外板脱焊另一种修理方法是采用塞焊的方法,用此方法最好采用CO2气体保护焊。在外板钻一个直径为Ф6mm左右的孔,然后把两层板面压紧贴合,用CO2气体保护焊把孔焊平。施焊时,焊丝应指向内层板面,并作圆周运动,使内外层板面焊接熔合,焊接完毕后,打磨整形,并涂漆。

第四节 CK-1车身的特点与构成

一、车身的特点

CK-1

图5—21 Ck-1外形尺寸

车身结构为承载式车身,车身的主体兼作车架,承受全部载荷,采用三厢五门布置形式,在同样车长状态下,空间利用率最大,有利于乘员的合理布置(图5—21)。

1、冲压件材料

为了提高车身的刚度,CK-1轿车车身在许多关键部位采用高强度钢板,对受力集中部位采取加强措施(图5—22)。

(图5—22)高强度钢板件

1.发动机室罩外板 2.左/右翼子板 3.左/右中门柱内板 4.行李盖外板 5.左/右车门外板

1

2

34 5

为了防止腐蚀,有效地延长冲压件的寿命,在CK-1车身上大量采用不同规格的镀锌钢板(图5—23)。

(图5—23)镀锌钢板件

1.左/右挡泥板加强板 2.前围上部 3.散热器支架 4.左/右前挡泥板 5.左/右前边梁

6.前横梁 7.后地板2号横梁 8.左/右后地板纵梁 9.左/右地板边梁内板 10.前围下横梁

23451

4

67

8109

2、减振及隔音

① 在车身结构采取措施

a . 合理布置加强筋,提高零件的刚度,抑制的振动,减少振动噪音。

b . 加强地板密封,在地板搭接缝里以密封胶,减弱噪声传入室内。

c . 增加前围板的厚度对隔音非常有效,前围板采用复式结构,(图5—24)即前围板由双层钢板(前围板和隔热垫护板)焊在一起,在两板层间夹一层隔热垫(材料为沥青片)。

② 采用隔音材料降低室内噪音。

对于车身的隔热、隔振、隔音是一个相互交织的系统工程,除了在有效地提高车身刚度和严格的密封工艺措施外,CK-1汽车车身在设计制造时,采取以下措施:

图5-24 前围板

1.前围板 2.隔热垫护板3..前横梁 4.隔热垫

a. 隔音材料:在地板上,前后挡泥板上等部位贴有一层沥青板,在前围和地板上增加隔音垫。

b. 吸音材料:采用成型地毯,它由前地板地毯和后地板地毯组成。

前后地板地毯由地毯和消音垫接成一体,并要求在有受外力撕裂的情况下,两者不能剥离。

3、密封

CK-1汽车在车身的密封上从设计到制造工艺都作了精心的考虑。密封对于防尘、防水、防腐、防热、保温、降噪等使用性能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车身地板和前围处于最恶劣的外部环境下,路面飞溅的泥水、灰沙、轮胎噪音,发动机噪音和热气都会无孔不入地侵害室内的环境。

CK-1汽车在车身总成焊接完成后,还在车体所有搭接处涂一条密封胶,使得水、水蒸气不能渗透于金属夹缝中,也确保了后序油漆工艺的实施质量。如(图5—25)。

此外车身底部还喷涂较厚一层耐石击涂剂,该涂剂也同样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对于车身上装配件的密封,一般都同样是采用传统方法,如采用橡胶密封圈、堵盖、胶条、防尘、异形截面密封条等,但对具体结构件设计制造上考虑得更加细腻,对接触性密封的双向尺寸关系的稳定性考虑得更为严谨,对于前挡风玻璃、后围玻璃则采用自然固化高强度密封性胶进行密封粘结,在密封可靠性、安装工艺性都体现了先进的现代技术水平。

图5-25 涂氯乙烯溶胶部位

1.前挡泥板 2.后侧围 3.后轮罩

4、车身的表面处理

CK-1汽车车身表面处理考虑是比较严格、精细、周到的,虽然不属于高档轿车,然而在表面处理上同高档次车辆处理所差无几。

① 采用镀锌钢板

为了防止钢板锈蚀,所有的外部冲压件都采用镀锌钢板。

② 磷酸处理

磷酸处理亦称油漆前的预处理。在对车身进行脱脂清洗之后,给车身涂上一层磷酸锌,其厚度控制在3?m以下,这样既能起到第一层保护的作用,也有利于下一道工序涂料的粘附。

③ 阴极电脉

电泳涂装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高效、优质、安全、经济等优点。其过程伴随电介、电泳、电沉积、电渗等四种电化学现象,而阴级电泳其特性和优点强于阳极电泳数倍。不可比拟,工艺管理也很严格。

④ 中涂

中涂层处也称中间层,是介于底漆层与面漆层之间和涂层。其功能主要是改善被涂工件表面和底漆单层的平整度,为面漆层创造良好的基底,以提高漆层的鲜映性和丰满度,提高整个涂层的装饰性。

⑤ 面漆

汽车面漆是汽车多层涂装中的最后的涂层,它将直接影响汽车的装饰性、耐候性和外观等。CK-1汽车对面漆的选择特别严谨,要考虑到配套性、经济性和施工性。各项性能均达到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漆膜外观平整、光滑、丰满等。

⑥ 存放保护涂层

对于长期(三个月以上)露天存放或作海洋运输,在车身外表面喷涂一层水溶性防护蜡。该防护剂加有紫外线吸收剂,在销售前用皂类洗涤剂和清水冲后,便使油漆重视现光彩。

第五节 车身修复后的涂装工艺

汽车在使用中常因交通肇事、部件锈蚀、起泡而早期损坏及局部变色等原因需局部修补涂装。其修补涂装作业工艺如下:

一、机底处理(前处理)

1、 剥落漆层,剥落钣金处涂层。

2、 修掉棱角,打磨剥落漆层的铁板面和边缘处漆膜的高低不平。

3、 清扫和脱脂,空气吹净、清除尘土和污物,用脱脂剂去油脂等。

二、底材工序

1、涂底漆,露出金属表面刷涂自干型底漆。

2、底漆自干或烘干(用红外线辐射器烘干)。

3、刮腻子,在钣金整形面刮上自干型油性腻子和聚脂腻子。

4、 自干或烘干腻子。

5、 手工打磨腻子,清除凸凹不平。

6、 手工水磨,清除砂纸道。

7、 洗净除去污物,打磨面的油污,打磨腻子浆吹干。

8、 擦净打磨面的油污。

9、 用保护罩或纸,将不修补部位进行遮挡。

三、喷涂中间涂层

1、 喷涂二道底漆。

2、 干燥,自干烘干。

3、 刮腻子干燥,找砂眼或砂纸道子。

4、 打磨手工湿打磨。

5、 处理干净:擦洗干净,自干(刮腻子及打磨次数视修补表面平滑情况而定)。

四、涂面漆准备

1、预防(遮挡),对不补涂表面贴纸遮挡。

2、除尘脱脂,对局部补面漆表面除尘,除油脱脂。

3、调色,配色调成与汽车面漆颜色相同的颜色。

4、调漆,调和配好涂料。

五、喷涂面漆

1、 喷面漆,用快干型面漆喷涂3—4道,合成树脂漆2—3道。

2、 干燥,自干或烘干。

六、抛光

1、 喷漆后,可用砂蜡抛光,清除补漆暗影,提高装饰性。

2、 揭下遮挡物,喷漆后扯下贴纸,同时擦净落地漆。

3、 检查,检查外观质量。

第六节 CK-1车身主要维修数据

一、 车身维修技术数据(表5—1)

表5—1 车身维修技术数据

内容 维修数据

发动机罩内外板整形间隙 3mm±0.5mm

左/右翼子板与发动机罩缝隙

5mm(0,-1mm)

左/右前大灯与发动机罩间隙 7mm±0.5mm

前保险杠与翼子板间隙

左/右前灯与翼子板、保险杠间隙

≤1mm

5mm(0.-1mm)

翼子板与左右门间隙 5mm(0,-1mm),高度差≤0.5mm

发动机罩与保险杠间隙 7mm±0.5mm

散热器罩与发动机罩框间周边间隙

通风盖板圆孔与雨刮器轴要同心,同轴度

车门与侧围间隙

0.5mm

不大于2mm

5mm(0,-1mm)

车门与门槛间隙 7mm±0.5mm

加油口盖与侧围间隙 3mm±0.5mm

后保险杠与侧围间隙 1mm±0.5mm

后尾灯与侧围间隙 1mm±0.5mm

风窗玻璃与流水檐间隙 4—5mm

玻璃低于流水檐 0.5—1mm

玻璃与顶盖间隙 4.5—7mm并低于0.5—1mm

行李舱门包边点焊距 250—300mm焊点高不大于1mm

行李舱门内板翻边四周高于外板

行李舱门与侧围板间隙

行李舱门与后组合灯间隙

1—1.4mm

5mm(0,-1mm)

5mm(0,-1mm)

行李舱门与保险杠间隙 7mm±0.5mm

内容

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的高度差

行李舱门限位块高度适当,锁止时应保证密封条高度

维修数据

不大于5mm

12mm

二、补充紧固件的紧固扭矩规定(表5—2)

“车身”篇未叙及的紧固件及其它总成未说明部位的紧固件都应遵循以下紧固件的紧固规定。

表5—2 CK-1汽车车身及各总成紧固件补充规定

螺纹直径

(mm)

螺矩

(mm)

标准值(N·m)拧紧扭矩

最大值(N·m) 最小值(N·m)

6 1 9 12 6

8 1.25 18 22 16

8 1 25 28 17

10 1.5 59 75 37

10 1.25 63 79 45

10 1 64 80 46

12 1.75 95 111 73

12 1.5 97 113 75

12 1.25 99 115 78

14 2 160 185 122

14 1.5 180 205 146

16 2 215 245 182

16 1.5 240 270 199

18 2.5 268 298 229

18 1.5 316 346 287

20 2.5 430 470 389

20 1.5 440 480 396

更多推荐

车身,总成,发动机,更换,外板,采用,系统,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