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本田思域typer售价)

为什么提倡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强烈现实意

义的提法,把握发展脉动,契合国情民意,是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和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是改

革开放在新时期的新航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

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一、为什么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业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熄引擎,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推动发

展,不仅要解放社会生产力,更要解放社会创造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勤劳智慧

的中国人民中间,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试想一下,如果13亿人的创新创造潜能充分释放出来,那

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从自然禀赋看,创新是中华民族的固有气质,中华文明5000多年生生不息,源于中国人民自强

不息、敢于创新的禀性。从历史经验看,新中国开启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大门,改革开放更是点

燃了人人创业创新的火种,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放开集体经济,

发展私营经济等,都是着眼于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从发展阶段看,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

入新常态,传统增长动力在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在加剧,要素成本越来越高,必须走转变发展方式、

提质增效升级之路。中国要在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格局中占据主动,必须靠创新。世界上

资源有限,而人的潜力无穷,这就是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哲学意义看,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解放生产力,更是解放人自身的创造力,实现人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时代

趋势看,中华大地正在兴起新的创业创新热潮,出现了以大学生等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

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草根创新、蓝领创新、创

客、众创空间等新的形式层出不穷。创业创新正在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

1

从客观条件看,人们消费需求多层次、多样化,需要更多的解决日常生产生活难题、形成新产业新业

态的产品和服务。从制度环境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加快创

新,促进创新要素在更广范围内加快流动。

二、如何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

如果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推动中国这艘大船行稳致远,那么打开创业创新大潮的闸门,

就要靠改革这把“金钥匙”。创新与改革是孪生兄弟。现阶段的改革,不仅仅是利益格局的调整,更

重要的是通过体制变革,破除一切束缚创业创新的桎梏,激发起全体人民的创造潜力,增强发展的新

动能。

一是以政府自我革命为创业创新腾出空间。本届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当头炮,为企业松绑

减负,激发了创业活力。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下一步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

度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同时,要规范审批制度,让权力

在阳光下运行。要全面制定和实施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今年要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

责任清单,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核心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政府要在减少和纠正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的同时,做好服务质量的加法和工作效能的乘法,把主要精力

放在强监管、造环境上,走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依法行政“三步棋”,推进政府自身权责调整和

行政流程再造,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二是以产权制度改革调动创业创新主体积极性。要靠产权改革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本等要素,尤

其是科技和人力资本。近些年来我国科技成果丰硕,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几年居世界第一,但没有很

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中间有两个障碍:一个是科技成果产权制度不合理,我国中高端科技资源

70%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学里,转化率却不到10%。中关村等地开展了将成果处置权收益权赋予承

担单位、股权激励等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将很快推广到全国。这些制度设计体现了“谁创新、谁

2

更多推荐

创新,创业,政府,改革,万众,发展,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