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7座汽车大全图片)

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的SWOT探析

摘 要

在后 WTO 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汽车行业产业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面对全球汽车行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国的汽车行业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活跃,企业的活力被激发,市场竞争氛围浓厚。我国汽车企业发展迅猛,汽车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化经营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吉利集团作为中国第一家自主经营的民营汽车企业,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骄傲,正逐步开启国际化之路。本文对吉利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加以分析研究,提出了SWOT矩阵以及基于此的战略选择,一方面可以为吉利集团的国际化提供更好的建议,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中国众多的民营企业走国际化之路提供一定的借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SWOT分析

I

第1章 吉利集团的发展

1.1 吉利集团的概况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自主经营的民营汽车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及零部件方面拥有辉煌的业绩。特别是在1997年进军轿车领域以后,凭借灵活的经营体制和不断的自主创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连续两年进入世界500强,连续十一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九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吉利集团的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兰州、湘潭、济南、成都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现有帝豪、英伦、全球鹰等三大品牌10多款整车产品及1.0L-2.4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截至2013年底,吉利汽车社会保有量累计超过30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自主开发的吉利熊猫、帝豪EC7/EC8、英伦SC515先后获得C-NCAP五星安全评价,全球鹰GX7获得C-NCAP“超五星”安全评价;自主开发的4G18CVVT发动机,升功率达到57.2KW,处“世界先进、中国领先”水平;自主研发并产业化的Z系列自动变速器,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获得中国汽车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吉利拥有各种专利10000余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1800多项,国际专利40多项,被列为“中国企业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十大品牌”,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

1.2 吉利集团国际化发展现状

1.2.1 进军国际市场

面对国内汽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吉利清楚地分析了国内外汽车行业的格局,选择了市场国际化的道路。吉利汽车通过积极参加国际著名车展实现吉利进军海外市场的目的。2005年,吉利集团作为唯一被邀请参加的中国汽车企业亮相法兰克福车展,并在2006年和2008年两度参加了底特律北美车展。吉利汽车在底特律车展上公布了重大的汽车安全技术—BMBS,并因此被车展组委会授予了“发明创新实践特别贡献大奖”。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走出国门,建立国际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用高姿态与国际汽车业巨头展开竞争,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2年成立的上海吉利国际公司拥有着直接对外贸易权,执行了集团国际化战略,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下图所示吉利汽车的年销量不断攀升。

1

1.2.2 海外投资建厂

根据跨国汽车企业发展的经验分析,实现汽车生产和销售的本土化,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快速提高市场的占有率,但是海外投资建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企业缺乏相关的经验。跟随着海外建厂的潮流,吉利集团也实施了对外扩张的策略。2005年,吉利集团与马来西亚IGC集团关于整车项目以及CKD项目正式签订了合作方案。2007年,吉利CK-1CKD组装项目正式在印尼落户。2010年,吉利MK车型CKD组装生产下线仪式在俄联邦卡拉恰耶夫?切尔克斯共和国首府切尔克斯克市举行,意味着吉利开始在俄罗斯组装整车。去年,吉利与埃及GB Auto公司签署了CKD(全散件)供货组装合作协议和埃及总经销协议。今年8月,吉利汽车在乌拉圭组装工厂的首台CKD组装车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的NORDEX工厂正式下线。除了CKD工厂外,吉利还在埃塞俄比亚、乌克兰和斯里兰卡设有半散件SKD(Semi Knock Down)组装工厂。

1.2.3 收购国际知名企业

目前,跨国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企业也纷纷走向国际市场,并购成为了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发展本土汽车的基础上,通过收购这一手段,获得先进的汽车工业技术,再进行创新,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2009年吉利成功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DSI),获得了自动变速器方面的先进技术。2010年8月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集团,使吉利在高端汽车市场拥有了一席之地,同时也获得了多项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有利于提高技术,降低生产成本。2013年2月,吉利收购了英国锰铜控股公司100%的股权。作为商业计划中的一部分,吉利将在目前TX4车型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车型,以此提升伦敦出租车的能源利用率和环保性能,并探讨进驻私人租赁市场的可能性。

第2章 吉利集团实施国际化战略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低成本和低价格优势

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等优势,相比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具有低成本优势。然而低成本优势带来低价格优势,使吉利的产品更具竞争力。在发展初期,吉利采取的策略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着重研发制造低价位车型,充分 2

利用价廉质优的竞争优势,占领了国内外的部分市场。低价格的吉利汽车得到了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消费者的认可,这也为吉利集团的后期发展奠定了客户基础。

2.1.2 产品差异化战略

吉利汽车扎根中国市场,深刻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需求变化,制定差异化的产品战略,生产经济型轿车。旗下帝豪、英伦、全球鹰这三个品牌拥有各自的象征意义,同时拥有多种车系(如下表)。现今三大品牌逐渐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青睐,满足了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吉利三大品牌车系

品牌 象征意义

豪华

稳健

力量

车系

EC8 EC7 EC7-RV

经典

英伦

贵族

SX7 SC7 SC5-RV SC3 金刚 金鹰CROSS TX4 SC6

时尚

激情

梦想

GX7 GC7 GX2 熊猫 远景 自由舰

2.1.3 灵活的经营体制和完善的销售网络

吉利汽车管理层简单、市场反应快、决策灵活等特点,有利于在市场信息变幻莫测的竞争环境中明确市场细分,突出自己的特色。吉利在国内拥有近千家4S店和近千个服务网点,还拥有其自建的呼叫中心和售后服务信息系统,建立了B2B、B2C形式的汽车网络营销渠道,此外吉利在海外也建立了近200个销售服务网点,在东南亚、中南美洲、中东、非洲、独联体等五个战略市场也都设有代表处。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为吉利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2.1.4 专业化的员工队伍

吉利的很多员工都来自吉利自己创办的学校,这些员工都接受了专业的汽车知识教育,在学习的同时也到相关企业实习,所以十分了解吉利的企业文化。另外,吉利还与同 3

济大学合作成立汽车研究中心,培育自己的研发人才,同时,吉利也在企业外面网罗合适的人才,这使得吉利汽车的员工队伍专业化程度较高。现有的专业人才、不断加大的人才培养力度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都体现了吉利集团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2.2 劣势分析

2.2.1 企业形象负面,缺乏高端品牌管理经验

吉利从进入汽车行业开始就给消费者留下了价格低、质量差的印象,这严重影响了吉利汽车的品牌形象,是吉利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阻碍,对于其实施的品牌战略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与国际知名品牌百余年的发展历程相比,吉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成功收购沃尔沃和英国锰铜控股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吉利的品牌影响力,但是吉利作为一个从低端市场起家,只有不足20年经验的年轻汽车企业,缺少高端品牌管理和营销经验,能否完全吸收和利用国际企业带来的品牌效应仍有待观察。

2.2.2 核心技术缺乏,整车设计能力低

吉利在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发展初期大多是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和研发技术,虽然现在坚持自主研发,并掌握了沃尔沃的核心技术,但是仍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吉利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了人机结合的生产方式,限制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的应用。目前吉利在发动机和汽车电子产品领域取得了突破,但是整车设计能力低,与大部分自主品牌企业一样处于模仿阶段。

2.2.3 资本实力相对较弱,资金储备不足

汽车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无论是研发或生产线建设,还是新建企业或兼并收购,都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吉利当初在实施跨国并购时就曾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虽然吉利通过在香港上市、股权置换、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但其资本实力还是无法抗衡具有庞大规模的竞争对手。无论是与大型国有汽车企业相比,还是与世界汽车企业巨头相比,吉利在资本实力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

2.2.4 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体系有待改善

国外汽车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历经了长时间的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拥有了高质量的产品,相比之下,吉利的产品质量处于劣势。低质量的产品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无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外,售后服务是中国汽车产业链上较为薄弱的一环,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完善的网络渠道,企业标准不同,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体系,无法与国外汽车的服务水平相对抗。

4

2.3 机会分析

2.3.1 国家政策扶持,汽车产业规划

吉利作为民族汽车工业,拥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还有低价厂房和土地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引导。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给与了政策上的支持。另外,国家出台《汽车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和新能源汽车战略。这些政策都给吉利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2.3.2 WTO给中国汽车企业创造新的机会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在中国投资的各国知名厂商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和高效的管理经验,为中国的汽车产业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WTO的深入,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汽车产业管理制度,推动我国汽车企业与国际接轨,为吉利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3.3 经济危机带来国际并购的机遇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重创汽车业的同时,也让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汽车业获得了发展的机会。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快速席卷全球,严重冲击了各国经济,欧美市场的汽车销量也急剧下滑,福特公司急于售出旗下资产以缩小规模,减少损失,为吉利并购沃尔沃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吉利抓住了这个机会,用较低的成本获取了国际知名品牌、核心的生产和研发技术以及完善的国际营销渠道,实现了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2.3.4 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

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国内汽车市场呈现繁荣景象,在这样一个拥有庞大需求和无穷潜力的市场,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但是吉利凭借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优势,依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国内市场份额。放眼国际,南美、东欧、北非和亚太等地区的汽车市场正处于起飞阶段,许多汽车公司纷纷展开了争夺市场的行动。吉利应该果断抓住机会,进入新兴市场。

2.4 威胁分析

2.4.1 国外汽车企业巨头的冲击

随着欧美汽车市场的逐渐饱和,各大汽车企业巨头加快了抢夺中国市场的步伐。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研发和生产了经济型汽车,用此来抢夺低端市场。比起吉利这个本土自主品 5

牌汽车企业来,进口或合资的汽车品牌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它们拥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产品质量、先进的汽车技术、明显的规模效益和完善健全的营销网络体系。这些企业冲击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强有力的竞争者。

2.4.2 国内市场强大的竞争对手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的需求量逐渐增长。不断增加的需求促进了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汽车企业发展。而国内排名靠前的汽车企业大都是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它们在技术、资本等方面比吉利更具优势,而且还能得到更多的政策和国有资本的支持,这导致吉利处于激烈的竞争中。

2.4.3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带来的挑战

虽然自由贸易政策被许多发达国家所倡导,但是这些国家也会在贸易政策方面推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国外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维护自身利益。而汽车行业关联着众多的相关产业,称得上是一个国家的支柱型产业,因此被视为贸易保护的重点行业。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导致发达国家失业率不断增加,汽车行业工会对外来的汽车品牌有着很深的成见。所以,吉利在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挑战。

2.4.4 跨文化经营带来的困难

海外并购中,跨国文化难以兼容。吉利与沃尔沃的汽车文化俨然不同,沃尔沃汽车提出要重视安全和稳定,因此质量、安全与环保被认为是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核心价值,而吉利则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注重汽车的安全和稳定等性能,期望做到“零伤亡、零污染”,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因此并购后的文化整合问题是吉利国际化发展要处理的重要问题。跨文化经营使得跨国经营困难重重,对于缺乏国际化经验的吉利集团来说,跨文化经营管理存在较大的困难。

第3章 吉利集团基于SWOT矩阵的战略选择

3.1 吉利集团SWOT矩阵

通过对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的SWOT探析,得到了吉利的SWOT矩阵,如下表。

内部环境

优势(S)

劣势(W)

1.低成本和低价格优势。2.产1.企业形象负面,缺乏高端品差异化战略。3.灵活的经营品牌管理经验。2.核心技术体制和完善的销售网络。4.专业化的员工队伍。

缺乏,整车设计能力低。3.资本实力相对较弱,资金储外部环境

6

备不足。4.产品质量和售后机会(O)

SO战略

服务体系有待改善。

WO战略

1. 借助国家政策扶持,增强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2.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

WT战略

1. 抓住重点市场,为国际化发展提供保障。2. 与国内外汽车企业进行战略合作。

1.国家政策扶持,汽车产业规1. 抓住机遇,通过并购知名划。给中国汽车企业创企业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造新的机会。3.经济危机带来国际并购的机遇。4.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

威胁(T)

1.国外汽车企业巨头的冲击。2.国内市场强大的竞争对手。3.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带来的挑战。4.跨文化经营带来的困难。

度。2. 明确目标市场和进入模式,占领海外市场。

ST战略

1. 利用成本和价格优势,与巨头企业竞争。2. 通过海外投资建厂,避开贸易壁垒。

3.2 吉利集团基于SWOT矩阵的战略选择

3.2.1 SO战略

1. 抓住机遇,通过并购知名企业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

金融危机导致汽车企业巨头受到重创,不得不出售旗下资产,而吉利抓住了这个机会,通过并购沃尔沃这一国际知名品牌来提高知名度。而且,在国家政策支持企业进行国外直接投资的前提下,吉利在进行收购活动时还能获得政策和资本的大力支持。吉利通过并购知名企业,不但能提升其品牌形象,还能得到原品牌的营销网络和基础客户以及先进的生产研发技术,这对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当然,吉利在完成收购后,还要处理好跨文化经营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2. 明确目标市场和进入模式,占领海外市场

吉利应该凭借其低价格和低成本优势,充分发挥收购沃尔沃带来的技术效应和品牌效应,明确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在确定目标市场时,吉利应该选择和遵循由近到远、由易到难的顺序,首选与中国具有相似市场特点且相对容易进入的东南亚市场,然后逐渐进入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最后进入欧美日韩等成熟市场。在选择进入模式时,吉利应该实施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战略,通过贸易出口进入目标市场时,还应采取海外投资建厂、跨国并购以及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占领海外市场。

3.2.2 WO战略

1. 借助国家政策扶持,增强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

吉利汽车虽然坚持自主研发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方面还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处于绝对劣势。因此,在国家政策扶持汽车企业发展的背景下,吉 7

利集团应该抓住机会,凭借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增强研发能力,吸收和整合收购沃尔沃得来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生产出高质量和高性能的汽车产品,树立吉利汽车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利用技术效应和品牌效应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2.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

吉利集团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时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因为售后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吉利汽车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另外,如今的市场竞争已然从过去单纯的质量竞争与价格竞争提升为服务的竞争,所以,吉利不能再利用低价格高质量的策略来维持消费者,而必须投入大额资金,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建设建立起较为完善且人性化的售后服务体系。

3.2.3 ST战略

1. 利用成本和价格优势,与巨头企业竞争

吉利集团在海外布局的生产基地,不仅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而且这些地区处于承接汽车产业转移的发展阶段,享有更多的政策优惠,这使吉利比国外汽车企业更有优势,吉利应该充分发挥成本优势,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的前提下,用价廉质优的产品迅速打入目标市场,夺得基础客户。吉利还可以寻找最优的原材料购买渠道、提升技术实力、提高管理控制水平以及通过规模效益来降低成本、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以保证产品的销量,与巨头企业进行竞争。

2. 通过海外投资建厂,避开贸易壁垒

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情况下,企业釆用贸易出口模式进入国际市场必然受到很大的阻力。现今处于承接汽车产业转移发展阶段的新兴汽车市场为了吸引外资、促进本国汽车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纷纷利用政策优惠吸引外来投资。吉利集团应该果断抓住机会,通过海外投资建厂、签订合作协议以及合作投资开办工业区等方式进入海外市场,来避开目标国的贸易壁垒,降低出口运输成本,例如在乌拉圭、印尼等地建立CKD组装工厂。

3.2.4 WT战略

1. 抓住重点市场,为国际化发展提供保障

吉利应该立足国内市场,充分利用汽车产业规划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提高市场份额,累积资本和技术经验,为其实施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充分的保障。同时,吉利还应寻求发展壮大的机会,在传统动力方面赶超国际水平,在新技术方面与国际接轨,其中一个重要的模式就是海外收购。吉利运用跨国并购这一国际化的运营模式, 8

缓解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也获得了更大的成长空间。比起合资企业来,自主品牌在海外扩张上显得更为灵活自由。

2. 与国内外汽车企业进行战略合作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国际汽车企业巨头纷纷加快步伐建立了战略联盟以争夺市场,吉利集团在自身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缺乏优势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具有相同利益的汽车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实现技术合作,取长补短。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吉利还可以通过寻找国内其他汽车企业,利用有共同利益的项目,共同投标,可以减少研发成本、共享市场资源和信息,也可以与他们结成战略产业联盟,从整体出发,深度合作,实现共赢。

第4章 吉利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对其他企业的启示

4.1 正面启示

4.1.1 充分利用资源和劳动力强化低成本优势

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国内汽车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低廉的劳动力更是带来了绝对的优势。吉利汽车的低成本优势具体体现在劳动力成本和设备成本两个方面。我国汽车企业的平均工资约为每小时1-2美元,是欧美国家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巨大的差距使吉利在劳动力成本上存在着优势。而且,吉利在设备的使用上采取自动化设备与人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不仅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还能大大减少设备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国内汽车企业可以采取低成本带来低价格的策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促进销量的增加,提高国内外市场份额。

4.1.2 树立品牌形象,增强品牌效应

吉利汽车作为中国的一个自主品牌,在国内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吉利成功并购了沃尔沃,将利用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通过品牌移植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最终形成高端民族品牌的形象,这不仅提高了国际知名度,还获得了品牌效应,对于吉利进入国外的高端市场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通过加强品牌传播和推广,强化品牌理念,发展有实质内涵的品牌核心,形成品牌归属感,利用品牌效应扩大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实施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4.1.3 加大科研力度,提升技术实力

核心技术是汽车产业发展的灵魂,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我 9

国的汽车企业虽然拥有一些研发成果,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差距。汽车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财税政策扶持,逐渐摆脱资金紧张的困境,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资,逐步增强研发能力,培育专业化技术人才,加快研发自主核心技术,打造民族品牌,培育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提高中国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到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4.1.4 通过跨国并购和投资建厂进驻海外市场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国内汽车市场需求逐渐缩小的同时,开始朝着海外市场发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各个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和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多角度的思考发展路径,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式。就目前而言,出口贸易是最直接的途径,但也是遭受困难最多的。企业可以通过海外并购国际知名企业来扩大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凭借着品牌效应实现国际化形象的建立;还可以通过海外投资建厂,建立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根据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政策优惠,扩大发展规模,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

4.2 反面启示

4.2.1 引进国际化人才,增加国际化经验

随着汽车行业的全球化发展,中国汽车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国际化经验和人才短缺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在海外市场上有过一些国际化运作经验,但是相比百年历史的跨国企业,我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经验相当匮乏,而且缺乏兼备跨文化理解能力和管理知识的国际化人才。因此,培养和引进此类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合理吸收和利用人才尤为重要。只有将人才战略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引进国际化人才,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4.2.2 融合中西方文化,实现跨文化发展

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海外收购,但成功收购国际企业之后的文化整合问题成了母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不可避免的问题。并购后企业整合的核心内容就是文化整合。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别,中国和西方的管理文化难以有效衔接,这使得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之路变得漫长而艰辛,如果文化整合不到位,可能会导致专业人才流失,降低企业竞争力。企业应首先评估双方文化之间的特点,找出相容性与差异,然后采取合适的文化整合模式,通过宣传培训等方法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贯彻实施新的发展策略。

10

结论

吉利集团实施国际化战略效果显著,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吉利集团应抓住机会,发挥优势,避开威胁,消除劣势。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吉利集团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稳定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多品牌战略,利用品牌效应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生产规模,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技术实力;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培养和引进国际化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颜栋栋.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3.

[2] 荣伟成,高茜.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优劣势分析与发展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13,01.

[3] 黄国荣.吉利汽车公司国际化战略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湘潭大学,2010.

[4] 李晓云.从吉利发展看我国汽车业自主创新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3,01.

[5] 冯秀臣.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6] 杨瑛.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因研究——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0,02.

[7] 李斌.日本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理工大学,2009.

[8] 邹力平.学习日韩汽车发展经验 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J].邢台学院学报,2013,06.

[9] 欧祈福.浅析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经营[J].科技经济市场,2011,9.

[10] 许广声.中国汽车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宽广[J].大经贸,2007,12.

[11] 武守喜,吴松泉,曲婕.对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5点建议[J].汽车工程师,2013,03.

[12] 田云清.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案例分析——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J].中国商界(下半

月),2010,11.

[13] 徐江.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及其对国际化绩效的影响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2.

[14] 潘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策略探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 11

报,2012,12(1).

[15] 黄莉茹,王庆国,李炜.国内知名企业国际化经营经验借鉴[J].航天工业管理,2012,07.

[16] 黄水灵,邵同尧.我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分析——基于万向集团和吉利集团的实证[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08.

[17] 安琪.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J].当代经理人,2009,11.

[18] 魏莹.汽车蓝皮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J].现代零部件,2009,08.

[19] LIEKE WANG.A Case Study of the Acquisition of Swedish Volvo by Chinese

Geely[D].Master\'s Thesis in Business programme,2011.

[20] NOUR SHAKER.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Chinese Automotive Industry:

Challenges and a Plan for Going Global[D].Master\'s thesis in International

ment of Economics and Informatics University West,2010.

12

更多推荐

吉利,汽车,企业,市场,发展,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