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吉利熊猫汽车图片)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2018年题组
1.
(
2018
·全国卷Ⅰ·
28
)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
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
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面对日本的舆论宣传,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其对舆论在外交中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
识,即清政府并不熟悉近代外交策略,故C项正确。从题干材料来看,日本的宣传、欧美的舆论
对战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说其左右了战争进程,故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日
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故排除B、D两项。
【答案】C
2.
(
2018
·北京文综·
16
)
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
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
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
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考点】列强侵华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03年”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
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林纾通过寓言故事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项正
确。材料反对弱肉强食,B项错误;材料强调要对列强保持警惕之心,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
符。
【答案】A
2017年题组
1.
(
2017
·海南单科·
10
)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
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
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 )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考点】清末政治改革。
【解析】清政府设立资政院,部分议员由选举产生,相对于专制皇权来说,这是进步的表现,但
部分议员由皇帝钦定,且很多事宜须向皇帝禀奏并听“圣裁”,又表明这次改革带有浓厚的专制主
义色彩,C项正确,B项错误。清政府的这次改革只是形式上的,并非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更
没有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A、D两项错误。
【答案】C
2016年题组
1.
(
2016
·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
29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
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
中国
(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
务运动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对军队进行初步的西式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
故A项错误;集权制度不一定带来有效作战指挥,也不属于军备优势,而且之前两次鸦片战
争也是集权制度,但结果还是失败,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洋务运动中,兴办军事
工业,筹划海防,建立了三支近代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的努力收到较大成效,属于军备优势,
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而是受到外部的侵略,故D
项错误。
【答案】C
2.
(
2016
·江苏单科·
9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1894
英国
69.49
日本
6.26
其他国家
24.25
1900
1905
1910
1914
62.99
55.71
50.89
48.31
11.20
14.04
16.14
20.39
25.81
30.25
32.97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依据表格中“1894~1914年”日本对中国贸易的数字明显呈上升趋势,说明日本对中
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故A项正确;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日本和其他国家加强了对中国的经
济侵略,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此时的英国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头号强国,故B项
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错误;晚清中国
国际地位比较低下,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变
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3.
(
2016·
上海单科
·19
)
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
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
应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考点】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解析】“台湾割”出现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不符合时间
限制,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是1858年签订,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北京条
约》是1860年签订,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
条约》割让台湾,故D项正确。
【答案】D
4.
(
2016·
上海单科
·20
)
下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该是
(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C.梁启超的《瓜分危言》
B.严复的《天演论》
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瓜分狂潮
【解析】表中的内容揭露西方国家在中国争权夺利。《海国图志》主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与这些内容无关,故A项错误;《天演论》主要介绍西方进化论思想,与这些内容无关,故
B项错误;《瓜分危言》介绍西方国家在中国权利的争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正
确;《建国方略》介绍孙中山的建设中华民国的设想,与这些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5年题组
1.
(
2015
·山东文综·
19
)
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1978
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
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
表2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甲
乙
丙
722
287
614
丁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96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解析】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研究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史
观,也就是革命史观。太平天国运动,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
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也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
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
方式进行到维新变法,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以暴力形
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D项错误。
【答案】C
2.
(
2015
·四川文综·
5
)
图1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 )
A.《南京条约》签订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D.《辛丑条约》签订
【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第一鸦片战争战败后,中英签署了《南京条约》,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英国,故
A项错误;中国西南门户被迫开放是中法战争的结果,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法国,故B
项错误;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日本,故
C项错误;结合图片有美、英、日、法的国旗,明显显示的侵略国家包括英、法、美、日等国,
可知这次“战事”应该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结束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4年题组
1.
(
2014
·重庆文综·
7
)
《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
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
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 )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戊戌变法
【解析】A、B两项时期处于康乾盛世,与题干信息“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不符,故A、
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
为发奋自强之计”是指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启用维新派,变法图强,故C项正确;
宣统帝还没亲政,清王朝就已经被推翻,与题干信息“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
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2.
(
2014
·山东文综·
18
)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
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
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解析】依据材料中“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
信息说明甲午战后,《南京条约》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和《北京条
约》均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签定,故B、C项错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很多人思想
观念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故D项正确。
更多推荐
中国,国家,日本,条约,侵略,史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