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奥迪a4旅行车怎么样)
《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读后感
从书中我了解到学生产生作业负担的原因,从而可以以生为本,对症下药,设计增效
减负的高质量作业。
第一,作业的大容量。2013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
见稿)》其中一条,不留作业。美国著名作业研究者Cooper对作业与学习成绩关系做了大
量研究,在小学阶段,作业量和学生成绩之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甚至是零相关。但他依然
主张小学生应该有课外作业。他认为,对于儿童而言,作业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性格品质。因此老师要重新认识作业的“量”究竟是“熟能生巧”还是“熟能生
厌”?
第二,“累”在于作业的“无趣”。学生不是简单的以作业的量和难易度来确定对作
业的喜好,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作业的“质量”能否吸引他,给他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
第三,源于做错后要订正带来的压力。很多作业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面
对全班学生只有一个难度,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缺乏层次性,学生没有选择权。简单的题
喂不饱优生,难题对于后进生就有压力,他们害怕做错后面对老师的指责,还要重新耗时
纠正。那么怎样的作业才能减负增效?
综合上述,在控制作业的量和频率的基础下,有层次性、有趣味性的作业更能促进学
生的认知参与度。学生能够在作业过程中有较好的情感体验,更能促进良好的作业行为和
作业品质的养成。所以“积极投入”比“完成率”“正确率”更重要。
最后,我根据本书的理论,分析我们的“绘画型”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劣。我们的设计
能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的,从学生心理机制出发,让学生积极投入。它要具备趣味性、分
层性、选择性、交际性、合作性,能科学培养学生的作业习惯和作业品质。大部分学生能
形成正确的作业观,自己对自己的作业负责,不依赖家长。“绘画型”作业不仅仅发展了
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更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能力和品格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发
挥了树德育人的作用。但我们的作业设计缺乏整体性,单元作业整体设计这方面比较薄弱。
作业设计是一个系统,不仅是布置怎样的作业,还包括怎样布置,布置后怎么办。而我们
只是研究了布置怎样的作业。怎样布置,布置后怎么办,还有待我们继续努力实践、探究。
更多推荐
作业,学生,设计,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