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发(作者:广汽传祺gs7报价及图片)
产业经济?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传导机制浅析吴昊宇(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101149)摘要:文章从国内外油价变动存在差异这一现实问题入手,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制度文件,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成
品油价格之间的传导机制及成因。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在长期内的波动趋势基本相同,在个别月份存在
变动不同步甚至相反现象;成品油价格依赖于国际原油价格,并被动跟踪于国际原油价格,不能反映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不利
于国内市场秩序建设。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国际原油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定价机制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21)33-0043-03nalsis
o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lnlrmallona丨
crude
oil
price
and
domestic
product
oil
pricrWu
Haoyu(School
of
Economic
,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Beijing,
101149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practical
problem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By
combing
through
relevant
documents
and
institutional
documents,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causes
between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s
and
domestic
product
oil
prices
are
study
found
that
the
long-term
fluctuation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s
and
domestic?product
oil
prices
were
basically
the
same,
and
there
was
a
phenomenon
that
changes
were
not
synchronized
or
even
opposite
in
individual
ic
product
oil
prices
were
dependent
on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s,
passively
tracked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s,
and
cannot
reflect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in
the
domestic
market,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mestic
market
ore
relevant
suggestions
have
been
words: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s
;
domestic
product
oil
prices;pricing
strategy一、
弓]言石油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被称为工业的血液。随着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日
益加深,原油进口量和成品油消费量增长巨大。然而现实中
存在国内外油价变动不一致的现象,一方面是变动程度不一
致,国际油价波动频繁,而国内油价上调容易下调难,但总体
变动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变动时间不一致,国内油价的调
整时间似乎常常滞后于国际油价变动,调价持续的时间也存
在差异。消费者们疑惑国内外油价间的变动关系,也有人抱
怨国内石油市场行政力量过大,因此国内石油产品的定价机
制以及与国际油价的关系渐渐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二、
文献综述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过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
格之间的联动关系,但研究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国外学者对
这个问题研究较早且深入:Bacon(1991)通过对1982年至
1989年英国的汽油价格数据建立模型,最早论证了国内汽油
价格随国际原油价格上升而上涨的速度和幅度要大于国内
汽油价格随国际原油价格下降而下降的幅度,这成为此后一
段时间内学者们研究成品油价格对原油价格上涨的反应是
否比下跌更强烈、更迅速的基础;Johnsen(1999)利用不对称
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
1992年至1998年英国布伦特原油的月
度价格与五种石油产品(汽油、石脑油、航空燃料油、轻质燃
料油和重油)价格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原油价格决定成品
油价格的结论,且二者间存在非对称关系;Louis
gton
(2015)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美国国内成品油价格和
WTI原油价格间的数量关系,发现二者的变动是不对称的,
汽油价格变化主要是由于原油价格的周期性结构调整,而非
税收、炼化成本等其他因素。然而,并非所有研究都显示成
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之间存在不对称关系。如Griffin
(2003)利用成品油价格的日度数据建立不对称误差修正模
型,结果表明成品油价格对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和下跌的反应
幅度和速度是一致的,不存在不对称现象。相较之下,由于我国成品油价格直到2000年6月份
才与国际油价联动,所以我国在国内外油价变动关联性
方面的研究起步稍晚。考虑到国内石油市场的垄断结构、
国内油价受政府宏观指导等实际情况,国内学者将研究
作者简介:吴昊宇,男,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43
—
重点多放在分析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作用、局限性以及如
何完善机制方面。国内较早研究汽油价格与原油价格间
不对称反应现象的是回爽(2006)等人,他们利用2002年
至2005年国内和国际油价的月度数据建立了不对称误差
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国内汽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仅仅
在表面上存在不对称关系,而非在统计层面上;郭景刚
(2013)等人实证结果表明:国内成品油价格对国际原油
价格存在不对称反应,国内油价变动出现涨易落难现象;
崔琪琪、李昊源(2015)利用2004年至2015年国内外油
价的月度数据建立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结论支持了二
者间存在不对称反应。上述大部分文献运用不同模型从多个角度详尽地分析
了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在变动的幅度和时间上
存在差异,国内油价处于被动调价状态,但研究中对于二者
传导差异的理论分析,尤其是制度原因的分析还不太完善,
本文对此进行补充。三、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传导机制分析(一)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动趋势在深入研究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传导机制
之前,有必要先从数据角度大致了解二者之间的变动趋势。国家发改委对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控,主要以国际市
场上三种原油价格(布伦特、迪拜、米纳斯原油)的加权平均
价格为基准,其中英国布伦特原油价格所占权重最大,而我
国国内成品油品种中95#汽油和0#柴油使用较为普遍。因此
选取英国布伦特原油的现货价格代表国际原油价格,选取国
内95#无铅汽油和0#柴油的市场平均价格代表国内成品油
价格,价格数据分别来自美国能源信息署官网和中经网产业
数据库,时间跨度为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将价格数
据的单位统一为“元/吨”,以方便后续分析。二者价格变动
趋势如图1。201961一布伦特原油价格一95#汽油市场平均价格0#柴油市场平均价格图1国内外油价变动趋势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
波动趋势在长期内基本一致,短期内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个别
月份出现异常点,表现出涨落不对称的现象。同时,国际原
油价格的波动幅度大于国内且波动持续的时间更长,国内成
品油价格变动相对较为平稳。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带动国内
成品油价格变动的效果明显,前者对后者产生一定的引导
作用。(二)国内石油市场定价机制的变迁进一步通过对定价机制进行梳理,从定价机制变迁的角
度,了解国际原油价格如何与国内成品油价格一步步建立联
系。我国的石油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并非一开始就是以国际
原油价格为基础,其间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1.包干双轨制价格1998年之前,我国对于石油产品定价采取行政指令。具
体来讲,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我国于1981年实行了
——44——1亿吨原油产量包干计划,即若石油公司的石油产量超过计
划产量,国家允许公司将超额的原油和石油产品以国际价格
出售。石油价格双轨制是一次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
尝试,提升了油企的生产积极性,刺激了石油产量。但由于
当时国内石油市场并不成熟,多种价格形式的存在使石油定
价变得复杂,产生投机、贪污腐败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严
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2.
逐步市场化价格在意识到计划定价的弊端后,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
势,1998年后我国开始摒弃不与市场挂钩、以行政指令为主
的石油产品定价方案,逐步形成了以国内外油价联动为特点
的石油定价机制。1998年《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
定,国内原油基准价格由国家发改委每月根据上月的新加坡
原油、成品油市场的平均价格,外加关税等税费制定,由中石
油、中石化负责成品油供销。自此,国内原油价格逐步与国
际原油价格挂钩。2000年以后,政府开始推进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
2001年改革方案规定将参考的石油市场由新加坡改为新加
坡、纽约、鹿特丹,根据三地市场成品油价格加权平均调整国
内成品油价格,价格波动超过8%即做调整。2006年,国家发
改委将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参考布伦特、
迪拜、米纳斯原油。200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
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明确了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格把原
来围绕基准价上下浮动改为最高零售价格,石油公司可在不
超过最高零售价格的前提下自主制定零售价格,同时其取消
了养路费,纳入成品油消费税。2009年《石油价格管理办法
(试行)》进一步对成品油和原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说明和
调整。2013年改革方案规定国际原油价格均价连续22天波
动超过4%时,对国内价格进行调整。当前的石油产品定价机制主要基于国家发改委于2016
年颁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国内成品油定价
采用成本加成方式,即以国际原油价格作为基础,考虑流通
中相关税费、炼化成本及行业平均利润加以确定。当国际原
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时,以原油40美元/桶作为基础价格,
再加上正常利润计算国内成品油的零售价格。此时国际原
油价格介于40至80美元/桶之间时,按照正常加工利润计
算。当国际原油价格超过80美元/桶时,在基础原油价格
外,按照逐步缩减加工利润的方式确定成品油价格。如果国
际原油价格高于130美元/桶时,考虑到各方利益,政府给予
石油公司财政补贴,以保持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升或少升。成
品油价格依据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
次,若调价的幅度少于50元/吨时,则不进行调整,累积到下
次调价。当前的石油产品定价机制更加突出市场化因素对
于价格的影响,体现了成本定价思路。综合来看,自2000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开始盯上国际原
油价格以后,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经历了最少7次调整,政
府积极完善价格调整的上下限、幅度和周期,及时更新参考
的原油种类,逐步完成了定价机制由完全计划到指导与市场
相结合的过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
国内油价的波动趋势在总体上与国际市场保持一致。但是,考虑到成品油价格对国内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政
府对成品油价格调整有一系列的限制,调整后的成品油价格
并不能客观反映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这使得在现有的成
品油定价机制下形成了油价倒挂现象,即国内的成品油价格
低于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价格。此时国内成品油价本应相应
上调,但实际情况却是,囿于各种因素,油价调整滞后于国际
原油市场的价格波动,这导致无法通过价格机制来调控国内
市场的供需关系。另外,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多跌少”以及国
内寡头垄断的石油市场结构也是消费者诟病的话题。
(三)国内外油价存在传导机制的原因分析经过上文梳理可知,国际原油与国内成品油在价格方面
存在传导机制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其一,我国能源消耗量巨大且供需不平衡,原油消耗大
部分依靠进口,对外依存度大。从图2可以看出,近十年内我国的原油消费量一直保持
着上涨的势头,其中2019年全年的原油消费量达到66973万
吨。而相比之下,我国国内的原油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在
19000?21500万吨区间内波动,近三年甚至还有下降的趋
势。国内原油消费量巨大,但原油产量难以满足,只能通过
进口原油来弥补需求缺口。表1数据显示,2008?2019年我
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2018年和2019年均突破70%
,
原油进口量也在2019年达到50568万吨。大量的原油进口
必然会导致国内油价随国际油价波动而变动,只是二者在波
动幅度、波动时间上存在差异。供需量80000
/万吨72O
2O
2O
O
2OO
00
9
1
2O
2OO二M
LU
E22O
2O
2O0O年份全国石油产量■原油进口量■原油消费量图2
2008-2019年中国原油供需统计
表1
2008-2019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年份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200849.00%200952.50%201054.50%201155.90%201256.90%201357.50%201459.40%201561.30%201665.90%201767.50%201870.90%201970.8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中经网产业数据库。其二是当前国内成品油价格由政府指导定价,采取“原
油成本法”,以布伦特、迪拜、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为基础,加
上合理费用、税金以及适当的利润确定,这种定价机制直接
导致了国内外油价存在传导机制。上述分析表明,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存在正
向影响,但调价窗口期和调价上下限的存在,导致价格变动
反馈存在滞后性。四、结论和建议文章在梳理相关文献和制度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国际
原油与国内成品油价格之间的传导机制。国际原油价格与
国内成品油价格在长期内的波动趋势基本相同,前者波动的
幅度和波动持续的时间大于后者。在短期内,国内成品油价
格在个别月份存在异常点,出现与国际油价变化不同步甚至
相反的情况。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动滞后于国际油价,其调整
基本上属于被动调价情形,成品油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
际原油价格,定价单一依赖于成本,不能准确反映国内市场
产业经济?的供求状况,这容易引发投机行为,不利于国内市场秩序建
设,甚至给经济运行带来风险。面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
建议:(一)形成有序竞争的市场结构政府要完善石油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大对违规制售
油品、恶性竞争、不当得利、过度投机等行为的处罚力度,提
高违法成本。在批发环节,鼓励更多民营企业申请成品油批
发资质,从原油进口环节参与竞争,同时减少通过行政手段
分配原油资源;在流通销售环节,打破油企巨头在油源勘采、
炼化销售等方面的垄断特权,降低资本门槛,引导更多优质
的外资企业进入流通领域。(
二)
提升成品油率提高原油的成品油炼化率,有助于降低成本。发达国家
的成品油出油率可以达到80%,而我国目前为63%。我国石
油公司需要加大炼化技术研发投入,优化产能结构,增加石
油产品的附加值。此外,还需注意成本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降低原油的成本比重。还要加强石油石化产品的质量监督
检验,减少在炼制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积极落实国家的环
保战略,在提高效益的同时促进油品质量升级。(三)完善石油期货市场建设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开发石油期货品种,鼓励大型投资机
构参与石油期货市场的建设,明确期货业协会、期货能源交
易所以及政府的权责清单,完善风险控制、信用交易、结算等
方面的制度,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运作,发挥我国原油进
口量大的优势,推出具有权威性的原油基准价格,尽快将我
国建设成为亚洲原油期货交易中心,提高我国在国际石油市
场上的影响力。参考文献:[1]
LIU
L,MA
G
-correlation
between
crude
oil
and
re?fined
product
prices
[
J
].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4,2:
284-293.[2]
EDERINGT0NA
L
H,LEEC
T
K,LINNA
S
C.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rude
oil
prices
and
petrole?um
product
prices
[
J].
Journal
of
Commodity
Markets,
2015,5
:
1-15.[3]
回爽,陈建明,从荣刚.我国汽油价格对原油价格不对称
反应的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6(6):155-159.[4]
李治国,郭景刚.中国原油和成品油价格的非对称实证研
究:基于2006?2011年数据的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分析[J].
资源科学,2013(1)
:66-73.[5]
崔琪琪,李昊源.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汽油价格动态传导
效应研究:基于协整和非对称ECM的分析[J].产业经济评
论,2015(6)
:104-111.[6]
梁波,王海英.权力游戏与中国石油产业定价机制的变
迁[J].中国流通经济,2017(9)
:53-62.[7]
林卫卫.国际视角下中国成品油市场化定价机制研
究[J].价格月刊,2016(7)
:20-23.[8]
刘满平.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演变过程、现状及
建议[J].中外能源,2012(9):1-8.[9]
张一清,姜鑫民.对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思考与建
议[J].专家分析,2015,(4):1-7.[10]
李春发,周小颢.国际原油与国内成品油价格传导机制
实证研究:以柴油价格为例[J].价格月刊,2016(4)
:7-11.[11]
华晓龙.关于原油价格传导机制问题的探究[J].价格理
论与实践,2015(1)
:64-66.[12]
徐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及风险规避[J].辽宁
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236-238.——45——
更多推荐
成品油,价格,国际,原油价格,机制,原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