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4日发(作者:适合女生开的车10万左右自动挡)

南阳一中2021年秋第五次月考理综试题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

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

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越多,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23261

B.核反应方程

11

Na+

4

2

He→X+

12

Mg中,X为

1

H,该反应为α衰变

C.阴极射线可以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现象,表明其本质是一种带电粒子流

D.用紫光照射某金属板能产生光电子,则用红光照射该金属板也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15.“人工肺ecomo”呼吸机是治疗新冠肺炎重症的重要设备。一呼吸机接在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

律为u=2202sin100πt(V)的交流电源上,正常工作时电流为5 A,则( )

A.该交流电的频率为100 Hz

B.该交流电每秒内电流方向变化50次

C.该呼吸机正常工作时电流的峰值为5 A

D.该呼吸机正常工作时,1 h消耗的电能为1.1度

16.“太空涂鸦”技术就是使低轨运行的攻击卫星通过变轨接近高轨侦察卫星,准确计算轨道并向

其发射“漆雾”弹,“漆雾”弹在临近侦察卫星时,压爆弹囊,让“漆雾”散开并喷向侦察卫星,喷散后

强力吸附在侦察卫星的侦察镜头、太阳能板、电子侦察传感器等关键设备上,使之暂时失效。下

列关于攻击卫星说法正确的是( )

A.攻击卫星进攻前需要加速才能进入侦察卫星轨道

B.攻击卫星进攻前的向心加速度小于攻击时的向心加速度

C.攻击卫星进攻前的机械能大于攻击时的机械能

D.攻击卫星进攻时的线速度大于7.9 km/s

17. 如图所示为一款“乒乓球训练神器”,其构造简单且不受空间的限制,非常适用于居家锻炼。整

个系统由金属底座、支撑杆、高弹性软杆以及固定在软杆一端的乒乓球构成。在某一次击球后,

乒乓球从A点以某一初速度开始运动,经过最高点B之后向右运动到最远处C点,不计空气阻力,

则乒乓球从A点到C点过程中( )

A.在C点时,乒乓球所受合外力为零

B.软杆对乒乓球做负功

C.地面对底座的摩擦力始终为零

D.地面对底座的支持力始终不变

18.人们设想未来深空探测器是以光压为动力的,让太阳光垂直薄膜光帆照射并全部反射,从而

产生光压。设探测器在轨道上运行时,每秒每平方米获得的太阳光能ε=1.5×10

4

J,薄膜光帆的面

h

积S=6.0×10

2

m

2

,探测器的质量m=60 kg,已知光子的动量的计算式为p=,那么探测器得到的

λ

加速度大小最接近( )

A.0.001 m/s

2

B.0.01 m/s

2

1 / 8

C.0.0005 m/s

2

D.0.005 m/s

2

19.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平行板电容器均与水平方向成θ角放置,两极板与直流电源相连。若带

电小球分别以速度v

0

沿边缘水平射入电容器,均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恰好穿出电容器,穿出时

的速度分别为v

1

和v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情形下小球运动时间相等

B.两种情形下电容器所加电压相等

C.小球的速度满足关系v

0

=v

1

=v

2

22

D.小球的速度满足关系2v

2

0

=v

1

+v

2

20. 在某高空杂技类节目现场下方放置有一弹簧垫,此弹簧垫可视为质量为m的木板,与两相同

直立轻弹簧的上端相连,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h,如图所示。某同学为了测试弹簧垫的性能,将

一质量为0.5m的物体从距木板上方6h的O点由静止释放,物体与木板碰撞后,一起向下运动,

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它们恰能回到A点,空气阻力、木板厚度、物体大小忽略不计,重力

加速度大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物体、木板和两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物体与木板一起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g

C.物体与木板碰后瞬间加速度大小为,物体与木板恰好回到A点时加速度大小为g

3

D.物体与木板碰撞之前,两弹簧的弹性势能总和为0.5mgh

21.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金属板平行正对且竖直固定放置。一粗细均匀、电阻不计的金属杆

水平放置在两块金属板之间,且金属杆和两金属板始终接触良好。整个空间存在一个水平向里的

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金属杆,且和金属板平行。不计金属杆和金属板之间的摩擦,设两金

属板上下足够长。在t=0时刻,金属杆由静止开始释放,金属杆在两金属板之间竖直向下运动的

过程中,关于其a-t、x-t、v-t和v

2

-x图象,下列正确的是( )

二、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共62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4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7分)

22.(6分)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水平正方形桌面距离

2 / 8

地面高度为h,将橡皮筋的两端固定在桌子边缘上的两点,将小球置于橡皮筋的中点,向左移动距

离s,使橡皮筋产生形变,由静止释放后,小球飞离桌面,测得其平抛的水平射程为L。改变橡皮

筋的条数,重复实验。

(1)实验中,小球每次释放的位置到桌子边缘的距离s应________(选填“不同”“相同”或“随意”)。

(2)取橡皮筋对小球做功W为纵坐标,为了在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一条直线,如图乙所示,应选

________为横坐标(选填“L”或“L

2

”)。若图线与纵轴的截距为b,斜率为k,可求小球与桌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________(使用题中所给符号表示)。

23.(9分)某实验小组要测量两个电压表的内阻,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

A.待测电压表V

1

(量程为5 V)

B.待测电压表V

2

(量程为3 V)

C.滑动变阻器R

1

(最大阻值为20 Ω,额定电流为1 A)

D.滑动变阻器R

2

(最大阻值为500 Ω,额定电流为1 A)

E.电阻箱R(0~9999 Ω)

F.电源(电动势约9 V,内阻约1 Ω)

G.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1)研究小组设计的电路图如图所示,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为________(填“R

1

”或“R

2

”)。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两个开关均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触头要在最________端(填“右”或

“左”)。

②闭合开关S

1

、S

2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使两个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增加,当电压表V

1

数为4 V时,电压表V

2

示数为2 V。

③保持滑动变阻器触头的位置不变,断开开关S

2

,调节电阻箱,当电阻箱的阻值为R=3 kΩ

时,电压表V

2

的示数变为1 V,则电压表V

1

的示数为________V。

(3)电压表V

1

的内阻为________kΩ。

(4)电压表V

2

内阻的测量值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24.(12分)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一项为电磁刹车技术。某次科研小组要利

用模型火车探究电磁刹车的效果,如图所示,轨道上相距s处固定着两个长为l、宽为0.5l、电阻

为R的单匝线圈,s>0.5l。在火车头安装一个电磁装置,它能产生长为l、宽为0.5l的矩形匀强磁

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经调试,火车在轨道上运行时所受摩擦力为零,不计空气阻力。现让

火车以初速度v

0

从图示位置开始运动,经过两个线圈,矩形磁场刚出线圈Ⅱ时火车停止。测得线

圈Ⅰ产生的焦耳热Q

1

是线圈Ⅱ产生的焦耳热Q

2

的3倍。求:

3 / 8

(1)车头磁场刚进入线圈Ⅰ时,火车所受的安培力大小;

(2)车头磁场在两线圈之间匀速运行的时间。

25.(20分)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0.3 kg的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0.1 kg、长

度为L=0.6 m的木板A的最左端,A和B一起以v

0

=1 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一

段时间后A与右侧一竖直固定挡板P发生弹性碰撞。以碰撞瞬间为计时起点,取水平向右为正方

向,碰后0.5 s内B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2

,求:

(1)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A与P第1次碰撞到第2次碰撞的时间间隔;

(3)A与P碰撞几次后B与A分离?

(二)选考题(共15分)

请考生从以下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

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气体总是充满整个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B.“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需将纯油酸直接滴入浅盘的水面上

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ρN

A

D.若铜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1 m

3

铜所含的原子数为

M

E.由于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

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2)(10分)如图a所示,一竖直放置的柱形容器上端开口,面积为2S的活塞下方密封有一定质

量的气体和足够深的水,水面上漂浮着一只开口向下、底面积为S的烧杯(杯的厚度不计),杯内也

密封着一部分气体。当活塞与容器中杯外水面距离为H时,杯底部距离杯外水面的高度为h,杯

内水面距离杯底部的高度为2h,杯内气体的压强与2h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相等。现将活塞向下移

动,使得杯底部恰好与杯外水面相平,且杯内、外水面高度差不变,即杯内水面距离杯底部的高

度变为h,如图b所示。求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x。(已知外界温度不变,容器、烧杯、活塞导热

良好,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34.[物理——选修3-4](15分)

4 / 8

更多推荐

侦察,小球,水平,距离,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