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汉兰达现在什么价位多少钱)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步骤:

1.将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将一条细绳栓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将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在压在纸带上,并将其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3.将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数据处理: 1.纸带的选取:选择两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确定零点,选取5-6个计数点,标上1、2、3、4、5.应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相隔0.1s取一个计数点),选取的计数点最好5-6个。

2.采集数据的方法: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到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毫米)的下一位。

3.数据处理

表格法

图像法:做v-t图象,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像尽量分布在坐标平面中央。应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

运用图像法求加速度(求图像的斜率)。

常考知识点:

1.求瞬时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时间间隔的读取,是否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

2.求加速度:逐差法(具体公式运用见下文)。 3.要求用公式表示时,注意使用题意中提供的字母,而不能自己编撰。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相等时间内的△v相等,速度均匀变化。

分类:

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本文介绍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和解题步骤。对于速度公式,需要认真审题、画草图、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对于位移公式,需要注意负数情况和刹车时间。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速度平均值等于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位移等于速度平均值乘以时间。最后,文章给出了典型例题的解答过程。例如,如果汽车以108km/h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仍是6m/s2,则3秒后速度为12m/s,6秒后速度为零,刹车后10秒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多远为56.25m。

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T)内,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可以表示为:

Δx = x2 - x1 = x3 - x2 = … = xn - xn-1 = aT(xn - xm)

这个公式可以应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Δx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求加速度。使用“逐差法”,根据Δx的值可以求出加速度。

另外,v-t图像和x-t图像也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工具。v-t图像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x-t图像描述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下是它们的一些特点:

v-t图像:

1.运动状态:只能表示直线运动。

2.速度:速度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图线的位置和斜率来判断。

3.加速度: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图线的斜率来判断。

4.交点:线与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速度相同,线与t轴的交点表示速度方向将发生转变。

5.位移: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的大小。

x-t图像:

1.运动状态:只能表示直线运动。

2.位移:位移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图线的位置和斜率来判断。

3.速度:速度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图线的斜率来判断。

4.交点:线与t轴的交点表示物体的起点或终点,线与线的交点没有特殊意义。

5.位移: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的大小。

本文介绍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v2-v1=2ax表示,其中v1和v2分别表示初速度和末速度,a表示加速度,x表示位移。此外,还介绍了几个比例式,如按时间等分和按位移等分的速度和位移之比。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其规律与初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同,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v=gt和v2=2gh表示,其中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h表示高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9.8m/s2,方向为竖直向下。

此外,本文还介绍了竖直上抛运动的相关知识,包括初速度为0时的运动规律和最高点的高度等。

1.求解最大、最小距离以及判断两物体是否追上或撞上的方法如下:

1) 根据速度相等的条件,解出时间t;

2) 将时间t代入位移公式,分别求出物体1和物体2的位移x1和x2;

3) 比较x1和x2的大小,得出最大、最小距离或判断两物体是否追上或撞上。

2.求解追上或相撞所需时间的方法如下:

注意:当速度小的物体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时,需要先计算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停下所需的时间。

更多推荐

时间,速度,物体,位移,表示,纸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