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本田锋范2013款图片)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多变的价格(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3、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知识经纬

【知识清单】

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

____________

3、如果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____________

4、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 ,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

加产量。

5、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 之间可以相

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

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 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答案:

1. 2.替代品 3. 互补品 4. 减少 产量5. 生产要素 价值规律

【要点精析】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多变的价格(二):价格变动的影响】(00:00----18:49)

要点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

下降,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例如,限塑,水价、电价等能源价格上涨,利用价格杠杆,

有利于培养消费者的良好的消费习惯,节约资源。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

的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替代商品

①定义: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

互为替代品。

②影响: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

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

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2)互补商品

①定义: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

商品。

②影响: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

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3)拓展:

①用图表总结如下:

价格 本商品需求 相关品需求 典型例子

互为替代品 煤气和电;牛肉和猪肉

互补品 上升 减少 减少 汽油和汽车;球和球拍

上升 减少 增加

下降 增加 减少

②两种互为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

变动。

【典型例题】

【例题1((2015 黄冈中学期末考)国家邮政局调查显示,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快递业

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全国快递业1/3业务量由电子商务带动完成。仅去年中国电子商务带动

的包裹量就超过5亿件,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

②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

③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的发展刺激了居民消费,提升生活品质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之间是互补关系,①错误。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也属于服务

业,其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②③正确。网购带来了消费方式的变化,但不一

定提升生活品质,如网上假冒伪劣的存在对消费者带来不利影响,④应排除。

答案:B

【例题22015 峨眉二中期中考)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影响农民对家电

的市场需求量。下列曲线图(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为补贴前市场需求量,d为补

12

贴后市场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的其实是价格和需求的关系。我们知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价格和需求成反比,由此可知AD是错误的。图中曲线d d分别代表补贴前和补贴后

12

的需求量。对农民来说,在实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补贴后需求量应该增大,由此可知C

是正确的。

答案:C

【多变的价格(二)价格变动的影响】(21:50---38:00)

要点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

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在生产各部

门间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

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等,适应价格变动对企业

生产经营的影响。

【典型例题】

2015 山东德州中学月考) 一直以来,生猪养殖业都难逃价格暴涨暴跌的怪圈。2013

年底至今,全国各地生猪价格大跳水,养殖户每卖一头就亏200元左右。面对此番行情,

猪养殖户可能会

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扩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③压缩生产规模,减小产量 ④提高销售价格,保证利润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解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会促使其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

之,增加产量。因此,面对本题材料中“全国各地生猪价格大跳水,养殖户每卖一头就亏

200元左右”的行情,生猪养殖户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据此可以选出③项,排除①

项;收益与成本是负相关关系,生猪养殖户通过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有利于降低成本,增

加收益,故②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故④项

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答案:C

思维拓展

中国的华北、东北等很多地区都适合种玉米,如今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很快,成为玉米需求新的增长点。

中国玉米产需表 单位:10000T

年度 产量 年度需求

2001 10600 11813 8380 771 1180 1482

2002 11136 12410 8327 737 1380 1966

2003 12130 13789 9020 828 1450 2500

2004 11400 13077 9156 792 1540 1589

2005 12160 13181 9360 820 1730 1271

2006 13000 13400 10000 --- --- 600

需求结构

饲料消费 食用消费 工业加工 其他

根据表中玉米产量与需求变化情况,分析玉米价格变化的趋势,并指出这种趋势对玉米

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审题过程:

本题以现实经济问题入题,以我国近年来玉米生产与需求的情况为信息载体,考查学生

对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以及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的理解。

本题属于数据图表类试题,这类题型的解答,要做到“两比”“三审”“四结合”“两比”

即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三审”即一审图表头,二审图表内容,三审表注;“四结合”一要

结合设问,二要结合图表标题、图例,三要结合书本知识,四要结合党和国家近期的重大方

针政策。

解答本题首先要抓住设问中“根据表中玉米产量与需求变化情况”这一关键信息,概括

总结出近年来我国玉米产需变化的趋势,进而结合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我

国玉米价格变化的趋势以及对其生产的影响。

参考答案:

1)从整体上看,玉米总产量在扩大,总需求也在增长,主要原因在于饲料消费、工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业加工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2001年至2006年,玉米总需求一直大于总产量,且供需差

额先扩大再缩小。因此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应该逐步上扬,但上扬的幅度

将会逐渐减小。

2)玉米价格的上扬将会进一步刺激生产者采取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改进耕种技术等

措施,增加玉米产量。

【疑点突破】

疑点: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的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源在各部

门的配置,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也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在私

有制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实现优胜劣汰。这一方面会使社会资源从效益差的企业转入效益好的企业,从而

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也会使商品生产

者两极分化。

总而言之,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带来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

提高。

【课外拓展】

物价上涨怎么看

岁末年初,在2010年年度中国汉字评选中,“涨”字高票当选。

的确,回顾过去的一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煤超疯”“苹神马”,这一

连串的网络热词背后,传神地反映出了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无奈。

新发地是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201011月初,大白菜平均价是0.48元/斤,

与去年0.16元/斤相比上涨200%2010年全年CPI同比上涨3.3%。不少人发出这样的感

叹:“原先一家三口人的伙食费,现在也就相当于两个人的。与收入相比,不少人的钱包正

在不知不觉中瘪了下去。

纵观2010年以来的物价上涨,与之前2003年的粮价上扬、2007年的经济过热引发的

涨价不同。这一轮的价格上涨原因比较复杂,是国际国内、长期短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受国际流动性泛滥造成的输入性通胀影响。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

采取了大量超发货币的办法。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大量货币涌入国际市场,推高石油、

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联动影响了我国国内商品价格。同时,近来美国为了缓解其国内

就业压力推出了第二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有利于美国本土,但势必加大对包括中国

在内其他国家的通胀压力。

第二,成本上升是物价上涨的推手。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

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快速向城市流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农村的生产资源相对减少,劳

动力供给逐步从无限供给向局部短缺转变,促使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用工较多的蔬菜和粮

食品种因成本上升较多,产生了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

第三,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薄弱,价格上涨压力往往首先在农副产品价格上形成突破。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了极端性天气导致供求关系失衡、热钱涌入、囤货炒作外,农副产品流通环节过多,层层加

价抬高了最终价格。曾有蔬菜批发商算了这样一笔账,“海南辣椒批发价是每斤0.5元,到

了山东寿光卖到1.8元,到北京新发地批发价是2.22.7元,到消费者那里已经3元多了。

这么高的价格,菜农没赚到钱,老百姓已经吃不消了。

此外,本次物价上涨也是通胀预期心理在作怪。通胀预期是非经济因素,但往往比通胀

本身更可怕,它能够改变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市场行为,引导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致经营者盲目跟风涨价、消费者抢购等行为,进一步加剧通胀。

物价问题,关乎民生;控制物价,政府在行动。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到全面稳定

物价的“国16条”,党中央、国务院频频发力。从长远来看,一是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

及时性,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减弱较大规模货币存量对价格水平稳定的影响。加强

政府对市场价格的有效监管,打击各种扰乱物价稳定的违法行为;二是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

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保障供给,减少物流环节,推动农超对接。从

当前来看,要管理好通胀预期,通过实施相关政策和媒体宣传,稳定公众心理,避免因心理

恐慌而推高物价。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今年1月份的

数据来看,物价调控的“组合拳”效应开始显现,部分农产品价格开始止涨回落,市场涨价

预期减弱。相信,只要调控得力,物价总水平就能保持基本稳定,全年涨幅控制在4%左右。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更多推荐

中国石油今晚12点要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