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发(作者:铃木超级维特拉质量怎么样)
4.1.实例一4.1.1.描述本节内容逐步演示如何完成一个如图 4.1.1-1所示的清水池的建模、分析、配筋和绘图的流程。图 4.1.1-1清水池三维模型4.1.2.设定背景为白色点击菜单“模型建立->显示开关”,弹出如图 4.1.2-1所示的对话框,勾选“显示背景为白色”,设定屏幕背景为白色。
图 4.1.2-1设定背景颜色为白色4.1.3.工程设置点击菜单“模型建立->工程设置”,设置最基本信息,如图 4.1.3-1。图 4.1.3-1“工程设置”对话框
4.1.4.建立轴网程序提供了多种方式来建立和修改轴网。图 4.1.4-1建立和修改轴网的诸多菜单点击“节点轴线->正交轴网”的菜单,弹出“正交轴网绘制”对话框(图 4.1.4-2)。在“轴网数据录入和编辑”的“开间”和“进深”那里,可以直接输入轴网间距。此例“开间”那里输入“7500,15000,1100,6800*2,1100,15000,7500”,“进深”那里输入“7900,7800*4,7900”,注意,其中的逗号需要用英文的逗号。点击“确定”按钮。
图 4.1.4-2“正交轴网绘制”对话框软件的绘图区域显示如图 4.1.4-3的轴网。
图 4.1.4-3初步建立的轴网4.1.5.定义池壁厚度、布置池壁“模型建立->壁板->壁板布置”,弹出图 4.1.5-1所示的对话框。点击“添加”按钮,弹出图 4.1.5-1所示的对话框。图 4.1.5-1“壁板布置”对话框壁板的厚度可以是等厚度的,也可以从顶部到底部变厚度。将“底部厚度”和“顶部厚度”都指定为“300”mm。点击“确定”按钮。按此操作步骤添加多种厚度的壁板,如图 4.1.5-3
所示。图 4.1.5-2“壁板参数”对话框图 4.1.5-3定义多种壁板现在将不同厚度的壁板布置到相应轴线上。在图 4.1.5-3中选中相应的壁板序号,点击“布置”按钮,即可弹出图 4.1.5-4所示的对话框。程序提供了多种方式来布置壁板,可以点击轴线布置一段壁板,也可以用矩形窗口框住一个区域来布置壁板。图 4.1.5-4是将设置为序号为1、壁厚为300mm的壁板布置在相应轴线上。
图 4.1.5-4在轴线上布置壁板再次点击菜单“模型建立->壁板->壁板布置”,选择序号为2、厚度为400mm的壁板,点击“布置”按钮,图 4.1.5-5选择400mm厚的壁板继续用“窗口”布置的方式,将节点“4-13-14-16-6”所在的轴线段上的壁板布置为400mm厚。
图 4.1.5-6布置400mm厚的壁板其他厚度的壁板可以用上述方法布置。4.1.6.水池主体设置布置完壁板,用户还需要告诉程序水池的底板和顶板的标高,点击菜单“模型建立->水池主体设置”,输入相应的标高。图 4.1.6-1“水池主体设置”对话框点击“确定”按钮,弹出图 4.1.6-2的对话框,点击“确定”按钮,此时,水池的完整的长、宽、高这些数据才齐备,点击工具条上的“3d”按钮,我们就能看到水池的三维模样(见图
,按住鼠标左键可以对三维模型进行旋转。4.1.6-3)
图 4.1.6-2提示信息图 4.1.6-3水池三维模样4.1.7.设置水池单元格的相关参数点击菜单“模型建立->显示开关”,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去掉“2D显示壁板”选项前的对勾,为的是只显示轴线,以便增加一些局部的轴线。
图 4.1.7-1显示开关点击菜单“模型建立->节点轴线->复制轴线段”,可以在现有轴线段的基础上产生与之平行的轴线。此功能在局部修改时较为有用。在屏幕左下角的命令行里输入偏移的距离(见图 4.1.7-2,此例为3700mm),单位为mm:图 4.1.7-2生成与现有轴线平行的新轴线命令行提示“请选择直线”时,点击轴线段“50-59”后,在其一侧再单击鼠标左键,则程序生成一根与之平行的新轴线。重复此步骤,在其右侧再生成一段新的轴线段,注意,增加了轴线段后,程序自动重新对轴线段的端点进行编号。
图 4.1.7-3用“平行轴线”的功能生成新轴线顺序点击菜单“模型建立->底板局部标高->底板局部标高修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下沉区域的壁板厚度和底板厚度,并输入下沉深度即“局部区域变化高差”,点击按钮“选择轴网区域布置”。图 4.1.7-4局部区域高差变化相关数据设置分别框选“50-51-62-61”以及“51-52-63-62”几个点围成的区域,告诉程序,这两个区域的底板要下沉。完成上述操作后,可以看到两块区域周边有粉红色矩形框显现出来,示意此两块区域的底板标高有变化。
图 4.1.7-5粉红框区域为底板标高有变化的区域点击菜单“模型建立->显示开关”,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去掉“3D显示顶板”前面的对勾。图 4.1.7-6三维状态下不显示顶板点击菜单栏中的“3d”按钮查看三维模型图,在三维图中,可以看到有一圈绿色的细线和一圈蓝色的细线:绿色细线代表地表,蓝色的细线代表地下水位。
图 4.1.7-7清水池三维模型4.1.8.设置荷载工况组合系数点击菜单“荷载->工况设置”,在图 4.1.8-1所示的对话框中,点击“自动取值”,程序自动生成针对“基本组合”、“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的组合系数,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删除或者修改。图 4.1.8-1各工种组合系数设置
4.1.9.输入荷载信息点击菜单“荷载->基本荷载”,弹出图 4.1.9-1所示的对话框。图 4.1.9-1“基本荷载”对话框点击菜单“荷载->盛水荷载不利分布设置”,程序可以根据闭合单元格的个数,自动来设计排列组合的盛水方式。如图 4.1.9-2所示。
图 4.1.9-2盛水荷载不利分布设置4.1.10.地基基础、钻孔点信息输入点击菜单“地基基础->地基基础设置”,弹出图 4.1.10-1所示的对话框,本例题采用“天然地基”。图 4.1.10-1地基基础设置
点击菜单“地基基础->土层信息”,弹出图 4.1.10-2对话框,在其中输入各土层的相应参数。图 4.1.10-2输入土层信息点击菜单“地基基础->孔点输入”,弹出图 4.1.10-3对话框,在其中输入各土层的相应参数。
图 4.1.10-3输入水池范围内的钻孔信息点击菜单“地基基础->基床系数输入”,在对话框里选择“按水池单元格设置基床系数”,并点击按钮“根据地勘资料取值”。图 4.1.10-4各单元格基床系数的设置4.1.11.数据检查及静力计算点击菜单“水池计算->数据检查”。当弹出图 4.1.11-1的对话框时,方可进行下一步。图 4.1.11-1静力分析前的数据检查点击菜单“水池计算->有限元单元长度设置”,设置将要剖分的单元格的边长(见图
4.1.11-2) ,建议此值至少大于最大壁板厚度。图 4.1.11-2设置有限元边长点击菜单“水池计算->有限元分析”,便会弹出如图 4.1.11-3的对话框。图 4.1.11-3有限元分析4.1.12.静力分析结果查看点击菜单“水池计算->单工况计算结果”,弹出如图 4.1.12-1所示的对话框。可以查看各种单工况下的底板、顶板、壁板的弯矩图、位移图等。
图 4.1.12-1单工况下计算结果——弯矩、位移等如果想查看组合工况下的结果,点击菜单“水池计算->基本组合计算结果”或者“水池计算->标准组合计算结果”或者“水池计算->准永久组合计算结果”即可。4.1.13.配筋设置及结果查看有了各种工况下的内力,就可以进行配筋设计了。点击菜单“水池计算->配筋设置”,弹出如图 4.1.13-1的对话框。
图 4.1.13-1“配筋计算选项”对话框点击对话框中的“钢筋直径间距选择”按钮,弹出如图 4.1.13-2所示的对话框。
图 4.1.13-2“钢筋直径间距选择”对话框点击“水池计算->配筋计算、计算书生成”菜单,程序就开始根据内力结果和用户指定的钢筋直径、间距等信息开始计算配筋,如图 4.1.13-3所示。图 4.1.13-3根据内力和钢筋直径信息,开始计算配筋配筋结果以表格和图形联动的方式显示出来,如图 4.1.13-4所示,用户点击表格中的板块,则对话框右侧图示自动将该板块高亮显示。用户也可以点击对话框右侧的图示中的板块,则对应的配筋信息自动显现在左侧的表格区域。表格里内容比较多,用户需要拉动水平滚动条来查看各块板的池内侧和池外侧的配筋信息。
图 4.1.13-4配筋结果1图 4.1.13-5配筋结果2
图 4.1.13-6配筋结果34.1.14.生成计算书在图 4.1.13-4~图 4.1.13-6的对话框中点击“计算书输出选项”按钮,可以设定计算书中包含的内容,如图 4.1.14-1图 4.1.14-1“计算书输出选项“对话框在图 4.1.13-4~图 4.1.13-6的对话框中点击“生成计算书”按钮,可以生成图文并茂的计算书。
计算书分中文版和英文版两种。图 4.1.14-2~图 4.1.14-6显示的是计算书的部分内容。图 4.1.14-2计算书内容——设计依据及设计资料
图 4.1.14-3计算书内容——设计信息汇总图 4.1.14-4计算书内容——地基承载力等计算
图 4.1.14-5计算书内容——配筋结果图 4.1.14-6计算书内容——裂缝计算结果4.1.15.绘图在成功完成静力分析以及配筋计算后,可以开始绘图工作。目前可以绘制剖面配筋图,
顶板、底板的模板图,剖面模板图,以及配筋和内力的简图。a)剖面配筋图点击菜单“绘图->剖面配筋图”后,在二维视图环境下,光标变为“十”字形,在某壁板的两侧分别点击鼠标左键(图 4.1.15-1),程序自动调用智能绘图模块(图 4.1.15-2),用户根据所切割壁板的位置,选择相应的节点图,并可在右侧参数栏里对各参数进行调整。图 4.1.15-1在某壁板两侧点击鼠标左键
图 4.1.15-2自动调用智能详图设计软件图 4.1.15-3某壁板剖面图
b)顶板平面配筋图点击菜单“绘图->顶板平面模板图”。图 4.1.15-4顶板平面模板图c)底板平面配筋图点击菜单“绘图->底板平面模板图”。
d)配筋、内力示意图点击菜单“绘图->配筋、内力图”。详见“2.6.5配筋、内力示意图”的说明。
更多推荐
点击,菜单,对话框,壁板,计算,设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