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发(作者:萨博班)
2021-2022学年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圣经》里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
A.古埃及
2. 根据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 )
A.掌管祭祀
C.掌管军事
3. 在希腊城邦的居民中,有参与统治的权利的是( )
A.外邦人
4. 与“台伯河畔”“布匿战争”“元老院”“屋大维”这些关键词相关的学习主题是( )
A.上古亚非文明
C.古代希腊
5. “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原子一直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们不能被从无中创生,也不能被消灭。任何变化都是它们引起的结合和分离。”最早提出“原子论”的古代哲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6.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指的是( )
A.城市的兴起
7.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西欧中世纪的谚语。从这句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世纪的西欧城市( )
A.自然条件优越
C.空气比较清新
8. 下列表述符合西欧中世纪庄园法庭情况的是( )
A.道格拉斯和格里芬是庄园的专职法官
B.琼斯家的前面是新建的庄园法庭
C.佃户莱尔顿因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而受到起诉
D.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将违法者逐出法庭
9. 查士丁尼是最后一位试图复兴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他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是( )
B.不受国王管辖
D.相对独立和自治
B.商业的兴起 C.大学的兴起 D.手工业的兴起
B.苏格拉底 C.德谟克利特 D.柏拉图
B.中古阿拉伯国家
D.古代罗马
B.奴隶 C.妇女 D.成年男性公民
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代中国
试卷第1页,总12页
A.建立拜占庭帝国
C.《十二铜表法》
B.定都君士坦丁堡
D.《查士丁尼法典》
10. 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中国发明的指南针都由“他”传到了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他”指的是( )
A.希腊人
11. 他作为精神领袖,创立了世界性宗教;作为政治领袖,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统一。“他”是( )
A.亚历山大
12. 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云:“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体现了( )
A.生物进化论
C.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13. 11世纪以来,西欧许多的地区,劳役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的合法途径是( )
A.逃离庄园
C.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14. 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最大价值是( )
A.使人类首次进入美洲大陆
B.发现了美洲独有的农作物
C.打破了美洲与世界隔绝的状态
D.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
15. 下列关于“三角贸易”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它的路线是:美洲→非洲→欧洲→美洲
B.它是以黑奴为中心的贸易
C.它促进了非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它造成了美洲的贫穷与落后
二、材料分析题(16题10分,17题10分,共20分)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西欧迈向近代社会的经济根源。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摘自部编版九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土地集中成为趋势,14世纪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了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试卷第2页,总12页
B.苏美尔人 C.罗马人 D.阿拉伯人
B.屋大维 C.穆罕默德 D.查理?马特
B.人文主义思想
D.自由主义思想
B.缴纳迁徙税
D.自发垦殖成为新的领主
发生直接关系。
﹣﹣摘自部编版九上历史教材
材料三: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直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方式,如手工工场,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西方史学家眼中,被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些东西在我国历史上也有,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孟彦弘《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欧洲庄园的主人和劳动者分别是谁?中世纪西欧庄园的性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租地农场里的“农业工人”与租地农场主之间是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前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特点。13﹣14世纪欧洲生产领
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经营方式”,这种变化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促使了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 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试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文艺复兴》
材料二:只有到1500年左右……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建立了直接联系,这是人类社会向全世界联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征服…,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促使欧洲人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近代历史发展有何历史影响?
(2)材料二中“1500年左右,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使“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建立了直接联系”?根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造成了哪些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的“黑色货物”指的什么?他们将被运往哪里?历史上称这一事件是什么?
三、问答题(10分)
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在谁主政改革期间,雅典达到全盛?怎样评价改革后高度发展的雅典民主政治?
(2)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是谁主导了这场改革?改革的名称是什么?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改革对日本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试卷第3页,总12页
(3)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形成了以什么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在这种制度之下,封君和封臣形成一种怎样的依附关系?
试卷第4页,总1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
【答案】
B
【考点】
《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两河流域。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
【解答】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两河流域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古巴比伦。
2.
【答案】
D
【考点】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了古印度种姓制度。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解答】
根据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
【答案】
D
【考点】
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
本题以在希腊城邦的居民中,有参与统治的权利的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希腊城邦的居民中,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但是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因此在希腊城邦的居民中,有参与统治的权利的是选项D;而其余选项ABC则没有参与统治的权利。
试卷第5页,总12页
4.
【答案】
D
【考点】
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罗马帝国的建立
【解析】
本题考查了古代罗马。
【解答】
与“台伯河畔”“布匿战争”“元老院”“屋大维”这些关键词相关的学习主题是古代罗马。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共和国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最终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从此他独揽国家大权,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
故选D。
5.
【答案】
C
【考点】
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德谟克利特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他率先提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最早提出“原子论”的古代哲学家是德谟克利特。
6.
【答案】
C
【考点】
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解析】
本题以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为依托,考查欧洲大学的兴起。
【解答】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C符合题意。
7.
【答案】
D
【考点】
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解析】
试卷第6页,总12页
本题考查了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0世纪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的城市。
【解答】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西欧中世纪的谚语。从这句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世纪的西欧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自治权。琅城市民争取自治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
8.
【答案】
C
【考点】
査理马特改革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封建庄园。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这些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表述符合西欧中世纪庄园法庭情况的是佃户莱尔顿因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而受到起诉。
9.
【答案】
D
【考点】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罗马帝国的分裂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与《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
本题考查了《查士丁尼法典》。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解答】
查士丁尼是最后一位试图复兴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他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是《查士丁尼法典》。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10.
【答案】
D
【考点】
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
试卷第7页,总12页
【解析】
本题考查了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
【解答】
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中国发明的指南针都由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11.
【答案】
C
【考点】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解析】
本题考查了穆罕默德。
【解答】
穆罕默德作为精神领袖,创立了世界性宗教;作为政治领袖,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统一。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故选C。
12.
【答案】
B
【考点】
文艺复兴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文主义思想。
【解答】
根据“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知,这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使人们开始意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和肯定人在世界上价值的和作用。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13.
【答案】
C
【考点】
査理马特改革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试卷第8页,总12页
【解析】
本题以11世纪以来,西欧许多的地区,劳役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的合法途径为切入点,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解答】
11世纪以后,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通过纳税迁徙,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生束缚的机会。因此C符合题意。
14.
【答案】
C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最大价值。主要考查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解答】
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历经千辛万苦,哥伦布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打破了美洲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最大价值是打破了美洲与世界隔绝的状态。
15.
【答案】
B
【考点】
三角贸易
【解析】
本题考查三角贸易。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他们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然后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带着满船的金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全程呈现三角形,因而称为“三角贸易”。三角贸易持续了三百多年,对美洲来说,一方面,殖民贸易带来了破坏、灾难;另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促进了北美经济的发展。对非洲来说,西欧国家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过程中,掳获大量非洲黑人卖到美洲,给非洲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造成当地的贫困和落后,对欧洲来说,西方殖民者通过殖民活动,传播了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的发展,同时,殖民者通过殖民活动获得了大量的财富,积累了资本,回到欧洲后把这些财富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关于“三角贸易”的表述正确的是它是以黑奴为中心的贸易。
二、材料分析题(16题10分,17题10分,共20分)
【答案】
试卷第9页,总12页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庄园的主人和劳动者分别是领主和佃户;庄园中主要是领主和佃户;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中世纪欧洲庄园最大特点是自给自足;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由材料“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土地集中成为趋势,14世纪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了租地农场”可知,由于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材料二中的“土地所有者”指的是领主。租地农场里的劳动者是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与租地农场主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故答案为:
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手工工场得到发展;商业资本迅速发展;雇佣劳动出现;生产以手工劳动为主;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种变化推动农业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考点】
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资产主义的萌芽
査理马特改革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解析】
本题以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西欧迈向近代社会的经济根源为切入点,考查欧洲庄园、资产阶级萌芽、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庄园的主人和劳动者分别是领主和佃户;庄园中主要是领主和佃户;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中世纪欧洲庄园最大特点是自给自足;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由材料“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土地集中成为趋势,14世纪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了租地农场”可知,由于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材料二中的“土地所有者”指的是领主。租地农场里的劳动者是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与租地农场主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故答案为:
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手工工场得到发展;商业资本迅速发展;雇佣劳动出现;生产以手工劳动为主;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种变化推动农业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答案】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促使欧洲人的思想发生了的转变是欧洲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关注的重点从来世到现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对近代历史发展的历史影响是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州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1500年左右,发生的新航路的开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使“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建立了直接联系”。根据材料二可知,该试卷第10页,总12页
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造成的重大影响是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故答案为:
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黑人奴隶。美洲。三角贸易。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
文艺复兴运动
三角贸易
【解析】
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促使欧洲人的思想发生了的转变是欧洲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关注的重点从来世到现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对近代历史发展的历史影响是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州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1500年左右,发生的新航路的开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使“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建立了直接联系”。根据材料二可知,该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造成的重大影响是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故答案为:
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黑人奴隶。美洲。三角贸易。
三、问答题(10分)
【答案】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在伯里克利主政改革期间,雅典达到全盛。雅典民主政治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进步性:伯里克利改革使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专政,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能享受到民主权利,而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故答案为:
孝德天皇;大化改新;政治方面: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1)土地封赐;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为试卷第11页,总12页
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考点】
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日本的大化改新
査理马特改革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解析】
本题以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切入点,考查日本大化改新、雅典民主政治、查理马特改革。
【解答】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在伯里克利主政改革期间,雅典达到全盛。雅典民主政治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进步性:伯里克利改革使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专政,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能享受到民主权利,而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故答案为:
孝德天皇;大化改新;政治方面: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1)土地封赐;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试卷第12页,总12页
更多推荐
欧洲,发展,美洲,西欧,领主,世纪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