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日发(作者:桑塔纳两厢车)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夕阳西下,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6)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博学而笃志,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

(9)《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 )的一项是( )

A.作家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B.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

C.“令尊”是对他人的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敬称自己的父亲。

D.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的一项是( )

A..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那棵“榕树王”,树冠遮天蔽日,真是美不胜收。

B.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C..王萍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考试又取得好成绩,让人喜出望外。

D..这两本词典各得其所,一本解释详细,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 )的一项是( )

中国精神在哪儿?______________!他身上的每个弹孔都是一枚勋章,他扛起一把大刀就跟日军拼个你死我活!

A.中国精神在林俊德院士生命最后的冲锋里!

B.中国精神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梦想里!

C.中国精神在南仁东倾尽一生打造的“天眼”里!

D.中国精神在那头发花白的老兵的深情敬礼里!

试卷第1页,总14页

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3:0挡住日本女排(duó/duō) 逼人的开局,中国女排凭的是不畏难的勇气;3:2酣畅淋漓地逆转巴西女排,中国女排凭的是不服输的斗志;3:0完胜美国女排,中国女排凭的是敢担当的气魄……(liáo)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响彻日本赛场,中国女排再次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在世界舞台上绽放耀眼光芒!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duó/duō________逼人 liáo________亮

(2)给加点字注音。

酣畅淋漓 绽放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中国女排再次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修改句:________

二、阅读.(48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作者回忆重阳节在长安登高的情景。

B.“无人送酒来”化用了有关陶渊明的典故。

C.第三句诗人联想到沦陷的都城中的菊花。

D.诗歌流露出诗人惆怅、凄凉、难以言表的思绪。

(2)诗中的“故园菊”负载了哪些意义?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xl ge 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学而》)

【乙】卓恕①为人笃信,言不宿诺②.从建业③还家,辞诸葛恪④,恪问何当复来,恕对“某 (选自《学而》)日”。是日,恪为主人,停不饮食,以须⑤恕至。宾客皆曰:“会稽、建业相去千里,岂得期?”已而恕至,一座尽惊。

(选自《会稽典录》)

【注】①卓恕:三国时期吴国会稽人(今浙江绍兴人)。②宿诺:未及时兑现的诺言。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诸葛恪(ke):三国时吴国人,曾任吴国太傅。⑤须:等待。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吾日三省吾身 日________

②传不习乎 传________

试卷第2页,总14页

③是日,恪为主人 是________

④已而恕至 至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会稽、建业相去千里,岂得期?

(3)①甲文中哪句话对应乙文中卓恕的品质?

②甲、乙两文都阐述了一个共同道理,请简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果、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开篇以“紧张、热烈、急促”三个词语形容夏天给人的感受。

B.第②段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角度来表现夏天的特点。

C.第③段形容夏天的色彩是黄色,是因为作者觉得夏天比秋天更美。

D.第④段运用一系列简单的动词来表现夏天紧张的旋律。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

(3)作者为什么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试卷第3页,总14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童年絮味

舒婷

①童年的玩具只有一个布娃娃,她的塑胶面具很快就损坏剥落,剩下一个光秃秃扁平的布脑袋。我只好用铅笔、钢笔、彩笔为它整容,随心所欲描绘鬈曲的睫毛、整齐的刘海、鲜红的樱桃小冠。我怀中的宠物因此面目常新。我还搜遍外婆的针线筐,寻出碎布头,做小帽子做超短裙,甚至做了一件游泳衣。我的妹妹羡慕极了,她也有一个极不成形的小布娃,为央求我也给打扮打扮,主动勤奋地给我的洋娃娃洗澡。结果我的可怜的娇滴滴的小美人,真正成了一袋湿漉滤的细糠,吊在晾衣绳上晃荡。那几天妹妹畏畏缩缩如小老鼠一样,我脸上自然是雷霆万钧。

②再记不起有其他玩具了。

③我的小儿子时常把无数玩具与图书弃之一地,百无聊精地将自己例置在沙发上,头朝下妈妈,我今天干什么?”小时候我若也这样问妈妈,她必定捆我一巴掌。其实我记得我们总是很忙,却不是忙着做作业。作业当然是要做的,从未听说过有哪个孩子因为做作业而没有时间玩。那时节房子少,荒地多,捉蝴蝶粘蜻蜒,挖蚯蚓钓鱼,喇叭花心有蜜汁可啜,桑树上可以采到紫红的桑椹,甚至钻防空洞。

④连家门口那条有名的九曲巷都是捉迷藏的大好场所。

⑤跟我外婆上扫盲班没几天,大约认得十来个字,我就不可一世起来。不理睬邻居小伙伴的叫唤,怀抱舅舅的一本精装英汉大字典,坐在大门铁栏内,唱歌般大声读书。过往行人不禁驻足讶然侧耳,等听清这位“小神童”读来读去都是这几个字:“上下左右多少……”皆捂嘴走开。

⑥这时我还未上学,却已不满足妈妈给扎的两条小辫,自己对镜梳妆,一下子编了六条小辫子,扎上各色花布条,左顾右盼美极了。我大姨妈及妈妈相偕下班回家,看见一个小妖精在大门口跳橡皮筋,满头万国旗飞舞,先是前俯后仰,及看清是我,差点背过气去。

⑦我的玩伴很多,不似现在的孩子,总是被封镇在各个单元里苦读书。那时的邻居,常常打招呼来到厨房撮一匙盐就走,说不定明天突然下雨,回来就见你晾的床单已叠好放在饭桌上。小孩子更是在各家随意走动,扁头啦傻呆啦各种绰号常常一生都蹭不掉。

⑧我最忠实的影子是我的妹妹,虽只比我小两岁,却视我为绝对权威。她生性驯良,常常哭着从学校回来。我屡屡替她出征,大多告捷。

⑨有次对方的姐姐遨来一帮高年级同学助拳,我眼见敌不过,抡起书包,呼呼有声,果然全部吓退。从那以后,妹妹学会此招,再不要我护送。

⑩她的铅笔盒总是被甩开,铅笔、橡皮、小刀四下里乱飞,不知吃我妈妈多少巴掌,头还昂着,脸上一派胜利者的光辉。

?我的小表妹常来外婆家。夏夜我们贪南风,铺竹席睡长廊。以一张破藤桌为舞台,一本正经地自己报幕,然后尽丹田之气,鬼叫狼嚎。歌毕,立即“吱呀”一声巨响跳下藤桌,趴在栏杆上往下瞧,数数聚在门口的听众有多少,每次都是我的表妹取胜。她后来考进一家文工团在真正的舞台上颇出风头,想必与当年肆无忌惮地拔嗓子有关。

?呵,夏天最是快活,夏天有长长的假期,可以整天泡在海水里。

?度完署假的孩子都晒得黝黑,动作更加机灵,突然长高了许多。

?秋天的南方阳光最浓稠,而且不炙人,秋游野餐,秋季运动会陆续举行。

?冬天也不错,人人想着过春节,新衣服、压岁钱、放鞭炮,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前头等着,冬日的寒风又算得什么!

?我害怕春天的梅雨,因为买不起一双雨鞋。上学路上我的小布鞋就灌满了水,泡着我的脚整整一天。次日上学,鞋子仍是湿的,把脚伸进去时我总是咬着牙噙着泪。后来改成塑料凉鞋,仍是又湿又冷。

试卷第4页,总14页

?这么多年了,我一到冬末就开始病态地数着日子等梅雨。毛衣被褥洗了又晒了,梅雨还不来我就焦灼不安。就像小时丢了东西,回家等妈妈发火,可妈妈脸上却不见动静,害得我做不下作业,眼睛跟着妈妈在屋子里乱转。

?所以,无论我那赶时髦的儿子怎样撅嘴躁脚抗议,每年雨季来临之前,我都要给他买一双结实的小雨鞋。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童年絮味”是指“我”对童年零碎小趣事的回味。 B第⑧段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爱护妹妹、看重亲情的人。

C.“我”的表妹能考进文工团就是因为当年肆无忌惮地拔嗓子。

D.童年的经历让现在的我在梅雨季前都要给儿子买双小雨鞋。

(2)根据文章①一①段内容,将下面情节补充完整。

________→初学识字→________→________→和表妹比唱歌……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A.扁头啦傻呆啦各种绰号常常一生都蹭不掉。(赏析加点字)

B.她的铅笔盒总是被甩开,铅笔、橡皮、小刀四下里乱飞,不知吃我妈妈多少巴掌,________(赏析画线句子)

(4)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国庆节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特定节日,其时间性内涵就是指1949年10月1日那个特定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现在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加以庆祝,记住并分享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欢欣鼓舞地告别了他们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想要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的快乐的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充分地体脸他们曾经的苦难。

节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那个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忆和纪念,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在我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快乐,体验了他们的痛苦,同时也继承了他们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这种精神是我们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凝聚力的现实体现,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材料二】央视“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关注度数据

节 目 直播关注度 市场占有率

1.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27.61765% =75.3224%

CCTV﹣1 09:50﹣12:59(首播)

2.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15.5762%

CCTV﹣1 13:00﹣13:59(重播)

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14.9938%

CCTV﹣1 20:00﹣21:37(重播)

试卷第5页,总14页

=56.8881%

=54.4495%

4.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11.4621%

CCTV﹣1 23:00﹣23:50(重播)

(数据采自酷云互动)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47.4111%

A.国庆节深刻的精神内涵,只能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进行全面展现。

B.我们要充分地体验先辈苦难,从而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的快乐。

C.节日的重要意义是多重的,更重要的是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D.先辈们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传承并发扬。

(2)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简要分析。

(六)名著阅读(5分)

根据情境,填写名著相关内容。

小明饶有兴致地读着《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先生的________集(体裁)。只听见他边看边感慨道:这个“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女子,又是个多么善良、朴实的人呀!显然他是看了________ (篇目);当看到儿时的作者怀着兴奋的心情正要出发去看________却被父亲命令背诵《鉴略》时的扫兴和痛苦,小明哀叹道:“这个爸爸也太不了解孩子了吧?”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A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选自《朝花夕拾》)段中的A是谁?鲁迅为何要写医生药方上的药引呢?

三、写作(3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结束了一天忙碌而又充实的校园生活,最让人兴奋的莫过于听到放学铃声响起……

请以《放学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放学后的心情或生活。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试卷第6页,总14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

【答案】

山岛竦峙

随君直到夜郎西

归雁洛阳边

断肠人在天涯

夜发清溪向三峡

落花时节又逢君

回乐烽前沙似雪

切问而近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

山岛竦峙 (注意“竦”的书写)

随君直到夜郎西

归雁洛阳边

断肠人在天涯(注意“涯”的书写)

夜发清溪向三峡 (注意“溪”的书写)

落花时节又逢君

回乐烽前沙似雪

切问而近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意“罔”的书写)

2.

【答案】

C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解答】

ABD.正确。

C.有误,“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3.

试卷第7页,总14页

【答案】

B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

A.有误,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根据语境,只有一棵榕树,不符合成语意思。

B.正确。

C.有误,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褒义)根据语境“平时学习刻苦认真,又取得好成绩”,可见是在意料之中。

D.有误,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根据语境应该换成“各有千秋”。

4.

【答案】

D

【考点】

语言得体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解答】

通读语句,根据后文的“每个弹孔都是一枚勋章,他扛起一把大刀就跟日军拼个你死我活”可知,这是描述抗日英雄的老兵,故填“中国精神在那头发花白的老兵的深情敬礼里!”

故选:D。

5.

【答案】

咄咄,嘹

zhàn

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1)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准确记住字形,同时注意形近字的区别,并联系词语意思,方可准确书写。比如“咄咄逼人”的“咄咄”不要写为“哆哆”,“嘹亮”不能写成“缭亮”。

(2)本题考查字音的正确拼写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注意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拼音的正确拼写,尤其注意声调正确。“酣畅淋漓”的“淋”应读作“lín”,“绽放”的“绽”应读作“zhàn”。

试卷第8页,总14页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各个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还可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本句病因是不合逻辑,“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只有一次,不能说再次夺得,可修改为“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或者“中国女排再次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

【解答】

咄咄 嘹

lín zhàn

“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或者“中国女排再次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

二、阅读.(48分)

【答案】

A

(1)A(2)不仅负载着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考点】

【解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解答】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有误,第一句写作者重阳节勉强登上高处远眺,不是在回忆。

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诗中意象所蕴含的意义。诗文中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可悲可叹。此处的想象之辞“故园菊”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据此可以作答。

答案:(1)A(2)不仅负载着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答案】

每天,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这,到

①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

②会稽与建业相距千里之遥,怎么能按约定时间到?

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②做人要有诚信。

【考点】

试卷第9页,总14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

参考译文:

【甲】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乙】

卓恕为人非常讲信用,说话没有不算数的。他从建业回老家会稽去,向诸葛恪告别,诸葛恪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卓恕说“某日”。到了这一天,诸葛恪做东请客,但是为了等待卓恕的到来而停着不吃不喝。客人们都说:“会稽与建业相距千里之遥,怎么能按约定时间到?”等了一会,卓恕果真到了,满座的客人都惊讶不已。

【解答】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日:每天;

②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句意为:这一天,诸葛恪做东请客。是:这;

④句意为:等了一会,卓恕果真到了。至:到。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的重点词有:为,替;忠,竭尽全力;句子翻译为: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去,距离;岂,怎么;期,约定的时间;句子翻译为:会稽与建业相距千里之遥,怎么能按约定时间到?

①阅读乙文,理解大意,可知故事主要表现卓恕的“为人笃信,言不宿诺”,即:讲信用,与甲文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一句相对应。

②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甲文段主要表现做人要竭尽全力地帮助别人,要对朋友讲信用,要及时复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乙文重点突出卓恕对朋友讲信用。所以甲、乙两文阐述的共同道理是:做人要讲信用。

【答案】

C

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这些植物的旺盛活力,体现作者对夏天的喜爱和赞美。

①夏天积蓄了春天的灵秀之气,充满蓬勃生机;

②夏天是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充满旺盛活力;

③夏天是忙碌的,农人在夏天辛勤劳动。

【考点】

散文阅读

【解析】

本文以总分总式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开篇点题,指出夏天是紧张、热烈、急促的;第二部分(②~④)分别具体描绘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第三部分(⑤),总结全文,对历代文人忽视了夏天表示遗憾,并抒发自己对夏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答】

试卷第10页,总14页

本题考查对重点语段的理解掌握。

ABD.正确。

C.有误,根据第三段中“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可知作者认为夏天是金黄色的原因。

故选:C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细读划线句可知,“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果、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三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很明显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根据“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可知这处排比突出了这些什物旺盛生命力。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二段中的“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第三段中的“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第四段中的“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可提炼作答。

答案:(1)C(2)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这些植物的旺盛活力,体现作者对夏天的喜爱和赞美。(3)①夏天积蓄了春天的灵秀之气,充满蓬勃生机;

②夏天是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充满旺盛活力;

③夏天是忙碌的,农人在夏天辛勤劳动。

【答案】

C

装扮布娃娃,自扎小辫子,帮妹妹退敌

头还昂着,脸上一派胜利者的光辉。

第③段写小儿子百无聊赖的童年与“我”趣味横生的童年进行对比,突出了“我”童年的自由快乐,又为下文我多姿多味的童年做铺垫,表达我对童年的怀念。

【考点】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我”能把破旧的布娃娃装扮一新,结果被讨好自己的妹妹洗成了一袋湿漉滤的细糠。“我”小时玩具少,但生活却不单调。后来跟我外婆上扫盲班,认识了几个字,便不可一世。我自扎小辫子,帮妹妹打架和表妹拔嗓子。“我”喜欢,夏、秋、冬,却怕春天的梅雨,因为买不起一双雨鞋。突出了“我”童年的自由快乐,表达了对自己童年的怀念。

【解答】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结合文本进行仔细的思考,做出最终的判断。

ABD.正确;

C.有误,“我”的表妹能考进文工团并不是因为当年肆无忌惮地拔嗓子,不能说的太绝对。

故选:C

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注意不要超过6个字。

文中的“我”能把破旧的布娃娃装扮一新;这时我还未上学,却已不满足妈妈给扎的两条小辫,自己对镜梳妆,一下子编了六条小辫子,扎上各色花布条,左顾右盼美极了。妹妹生性驯良,常常哭着从学校回来。我屡屡替她出征,大多告捷。根据以上内容即可概括出答案。

本题考查对句子及词语的赏析。

A.赏析词语。先解释字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词语的表达效果。“蹭”字是磨、擦的意思,试卷第11页,总14页

文中指孩童时期的绰号会跟随孩子一生,不会让人忘记,表达出童年的快乐与难忘。

B.赏析句子。可从修辞、描写方法等方面来赏析。“脸上一派胜利者的光辉”神态描写,“昂”动作描写;写出生性驯良的妹妹学会了姐姐的招数,赢得与小伙伴打架的胜利,表现妹妹虽然挨了打,但心里却是得意的。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解答此题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内容的作用一般从概括段意就可得到,结构上的作用要分析段落位于文章的哪个位置,本段处于段落的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照应前文;为下文做铺垫。这段内容是写小儿子百无聊赖的童年与“我”趣味横生的童年进行对比,突出了“我”童年的自由快乐,引出下文,是“我”对童年的怀念。

答案:(1)C。(2)装扮布娃娃; 自扎小辫子; 帮妹妹退敌(3)A“蹭”字是磨、擦的意思,准确、传神的写出孩童时期的绰号会跟随孩子一生的事实,展现那个时期的孩子恣意快乐的童年。

B.通过神态或者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写出生性驯良的妹妹学会了姐姐的招数,赢得与小伙伴打架的胜利,表现妹妹骄傲自得和开心愉快的心情。(4)第③段写小儿子百无聊赖的童年与“我”趣味横生的童年进行对比,突出了“我”童年的自由快乐,又为下文我多姿多味的童年做铺垫,表达我对童年的怀念。

【答案】

A

(1)A(2)①央视CCTV﹣1全天滚动播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首播的关注度和市场占有率都是最高的。

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直播的关注度和市场占有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减趋势。

【考点】

材料探究

【解析】

材料一介绍了国庆节的内涵和意义。材料二是一则关于“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关注度数据的调查表格。第一题考查材料探究。第二题考查从表格中得出结论。

【解答】

A.有误,应是“时间内涵”而非“精神内涵”“只能”也过于绝对。

BCD.正确。

故选:A。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从早上九点五十分到晚十一点五十分,全天都是滚动播出阅兵式。相对于重播来看,首播的关注度和市场占有率都是最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阅兵式的关注度和市场占有率呈现递减的趋势。

答案:(1)A(2)①央视CCTV﹣1全天滚动播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首播的关注度和市场占有率都是最高的。

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直播的关注度和市场占有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减趋势。

(六)名著阅读(5分)

【答案】

(回忆性)散文集,《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

【考点】

名著综合

【解析】

试卷第12页,总14页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

(回忆性)散文集;《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

【答案】

陈莲河 (或庸医);为了批判庸医的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考点】

名著综合

【解析】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

从选文中的“A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以及对药方、药引的描述,可以知道选文节选自《父亲的病》,A 是指庸医陈莲河。从“‘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可以看出这位庸医则用打破的鼓皮做成的丸药治疗水肿,即企图利用字面上的意思治疗疾病,不可能起作用。说明陈莲河是庸医,只会耽误对病人的医治,简直就是草菅人命。从药方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位庸医实在是故弄玄虚,纯粹是为了勒索钱财。

三、写作(30分)

【答案】

【范文】

放学了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铺满落叶的马路上一片金黄。放学后,我骑着自行车朝着家的方向前进。突然,天空开始阴沉起来,天空中弥漫着雨丝,秋风夹着雨滴打落在地上。无奈之下,我躲进了一家小店避雨。

那小店的对面是个幼儿园,爱子心切的家长们早早地就拿着雨具,或撑着伞,或披着雨披在门外等候着放学的铃声。在家长的期盼中,幼儿园放学的铃声终于响了。家长们鱼贯而入,将孩子们纳入自己的羽翼之下。

随着时间的流逝,幼儿园里的人也越来越稀少,到了最后,只剩下了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

那小男孩的父母不来接他吗?我想。又过了一会儿,小男孩朝我的方向跑来,最后躲进了小店。“翔翔,你妈妈还没来吗?”令我诧异的是,店主竟和小男孩攀谈起来,看来小男孩大概和他很熟。“嗯。”小男孩应了一声,说道,“妈妈一定还在教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读书。”

他的妈妈是个老师啊!我有些惊讶,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母亲迟迟不来了,我们的老师也常常为了学生而顾不上自己的子女。“你妈妈也真是的,为了学生都忘了自己的子女了。”店主有些责怪地说道。“妈妈才没有忘了翔翔呢!”小男孩摇摇自己的小拳头抗议道,“妈妈是很好很好的老师,所以她才很忙很忙,我们的蒋老师也很忙的!”

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这么懂事!我感到很惊讶,教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他们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让我们进去,但他们却常常因为要将幸福施与我们而忘却了自己的子试卷第13页,总14页

女,这份无私的奉献曾使千万人感动。作为学生是幸福的,但作为教师的子女却是辛苦的,因为他们总是得不到父母完整的爱,许多人因此而责怪父母,但这小小的孩童却是如懂事!

我惊讶了,我震撼了,小男孩和店主仍在交谈,我的思绪却定格在此。

惊愕间,雨停了,我走出小店,跨上自行车,带着深深的感触继续向家的方向前进,回眸间,那小男孩仍在等待……

【考点】

全命题作文

【解析】

本篇作文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对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中得出立意。就本则材料来看,其中的关键信息是“分享你放学后的心情或生活”。本则命题作文“放学了”,每天对于学生而言最快乐的就是听到放学铃声响起,因为放学后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如:回家看喜欢的课外书;和同学约好去逛公园;或是吃肯德鸡等。行文时注意写出自己的心情。

【解答】

【范文】

放学了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铺满落叶的马路上一片金黄。放学后,我骑着自行车朝着家的方向前进。突然,天空开始阴沉起来,天空中弥漫着雨丝,秋风夹着雨滴打落在地上。无奈之下,我躲进了一家小店避雨。

那小店的对面是个幼儿园,爱子心切的家长们早早地就拿着雨具,或撑着伞,或披着雨披在门外等候着放学的铃声。在家长的期盼中,幼儿园放学的铃声终于响了。家长们鱼贯而入,将孩子们纳入自己的羽翼之下。

随着时间的流逝,幼儿园里的人也越来越稀少,到了最后,只剩下了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

那小男孩的父母不来接他吗?我想。又过了一会儿,小男孩朝我的方向跑来,最后躲进了小店。“翔翔,你妈妈还没来吗?”令我诧异的是,店主竟和小男孩攀谈起来,看来小男孩大概和他很熟。“嗯。”小男孩应了一声,说道,“妈妈一定还在教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读书。”

他的妈妈是个老师啊!我有些惊讶,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母亲迟迟不来了,我们的老师也常常为了学生而顾不上自己的子女。“你妈妈也真是的,为了学生都忘了自己的子女了。”店主有些责怪地说道。“妈妈才没有忘了翔翔呢!”小男孩摇摇自己的小拳头抗议道,“妈妈是很好很好的老师,所以她才很忙很忙,我们的蒋老师也很忙的!”

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这么懂事!我感到很惊讶,教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他们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让我们进去,但他们却常常因为要将幸福施与我们而忘却了自己的子女,这份无私的奉献曾使千万人感动。作为学生是幸福的,但作为教师的子女却是辛苦的,因为他们总是得不到父母完整的爱,许多人因此而责怪父母,但这小小的孩童却是如懂事!

我惊讶了,我震撼了,小男孩和店主仍在交谈,我的思绪却定格在此。

惊愕间,雨停了,我走出小店,跨上自行车,带着深深的感触继续向家的方向前进,回眸间,那小男孩仍在等待……

试卷第14页,总14页

更多推荐

考查,妹妹,妈妈,句子,内容,注意,作者,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