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高尔夫嘉旅为什么停产)
高油价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环顾当今世界经济,最大的特点可以用“危机交织”来概括,
就是次贷危机、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相互影响、激荡,给国际经
济运行带来重大的不确定性。这三个危机都与高油价密切相关:
次贷危机发生后,国际金融资本为避免遭受重大损失,寻找避险
工具,进而把石油市场作为投资场所,使石油的金融商品属性进
一步加强,从而出现股市、汇市和油市的起伏波动;石油价格剧
烈波动中屡创新高,重创各国经济,严重打击了投资消费者信心,
各方面对世界经济走势越发悲观;粮食价格在前些年持续低迷中
反弹,而在高油价预期下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规模扩大,引发
粮价一路飙升。高油价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对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构成严峻考验和挑战,必须深入研究油
价高涨深层诱致因素,全面分析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一、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自2001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运行区间逐步抬高,总体上
呈现加速上涨态势。2004年,受全球需求猛增、欧佩克剩余产
能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摆脱欧佩克长期控制的每桶22
-28美元“价格带”,达50美元。以后由于石油需求增长、非欧
佩克产量增长低于预期、地缘政治事件和飓风、炼厂事故频繁发
生,国际油价短暂回落后持续冲高,先后登上60、70、80、90
四个台阶,今年1月2日首次突破100美元,6月26日更一度
1
突破140美元大关,这个价格是2001年底的6倍。近期,受预
期世界经济下滑压力增大的影响,国际油价大幅回落,但仍在
130美元左右徘徊。总体上看,本轮油价上涨持续时间长,波及
范围广,涨价幅度大都为历史所罕见,超出了各国的承受和消化
能力,其影响从经济层面逐渐向社会政治层面扩散。
高涨的油价给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冲击很大,对
我国经济的影响也不小。
一是导致我国原油进口外汇支出大量增加,财富大幅缩水。
近年来,我国石油和成品油进口逐年增加,2007年我国超过日
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导致我
国外汇支出增加过快。今年前5个月,我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量
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7.3%,而外汇支出竟分别增长84.9%和
95.8%。按照每年净进口原油1.6亿吨及目前油价计算,我国一
年原油贸易逆差达1100亿美元。原油已经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
中逆差最大的单一品种。油价高涨还抵销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
加。据统计,2001年底我国外汇储备约2000亿美元,按照当时
的油价25美元计,可购原油80亿桶。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外
汇储备已达18000亿美元,以石油价格110美元计,可购原油
163亿桶。虽然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了8倍,但由于油价增长速度
更快,真实购买力只增加了1倍。国际油价的一路飙升不仅导致
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财富缩水,而且增大了国民经济整体运
行的成本,给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二是加大我国物价上涨压力,给宏观调控增加难度。这次物
价上涨的原因非常复杂,可以说是需求拉动和供给制约并存,实
2
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联,国际国内因素交织。特别是这次物价上
涨具有典型的全球性特征,包括石油、农产品和铁矿石在内的全
球性初级产品涨价波涛汹涌,输入型通涨的影响明显。据有关方
面测算,如果初级产品进口价格上涨1%,将带动我国进口价格
上涨0.17%,影响国内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02%,投资品上涨
0.033%。尤其要注意的是,随着国内企业降低成本潜力的逐渐释
放,进口涨价开始渗透到产业末端和家庭消费领域,进口产品价
格上涨的传导加快。2007年5月,我国CPI指数开始关联性上
扬,越过警戒线,达到3.4%。以美元贬值为背景,在国际初级
产品价格上涨推动下,去年9月我国CPI升至6.2%,今年1月
达到7.1%。今年以来,我国上游产品价格上涨逐月加快,上半
年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8.1%,涨幅比一季度提高3.7
个百分点。我国外贸依存度比较高,在初级产品国际市场定价的
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国际市场涨价往往导致国内物价上
涨。按照我国进口贸易规模和涨价幅度粗略估计,2007年我国
CPI上涨4.8%中,约有50—60%为进口拉升,大体为2.4—3.3
个百分点;今年3月份。我国CPI上涨8.3%,进口因素拉升的
作用达到50%。由此可见,进口产品涨价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已经
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近期国家对成品油、电力价格的调整也必
然会相应带来一些影响,下游产品价格可能继续上涨。通货膨胀
阴霾难散,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可能加大,使得我国宏观调控面
临十分复杂的局面,难度加大。
三是加剧能源资源供给紧张,不利于节能降耗。我国的原油
价格已与国际市场接轨,但成品油价格形成仍由政府主导。综合
3
考虑各种因素,我国对成品油价格调整比较慎重,总体水平还比
较低,原油与成品油以及国内国际成品油价长期倒挂,导致国内
成品油供给不时出现紧张。一方面,国际油价高涨使国内成品油
价格上调的市场预期不断增强,囤积、惜售、高价倒卖和对外走
私成品油等行为加剧,放大了市场需求,加大了供需矛盾。另一
方面,原油与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严重,导致企业亏损较大、资
金紧张,地方炼油企业较大范围减产或停产,影响石化行业的可
持续发展。这不仅加大了短期成品油供应压力,而且影响石油石
化行业的后续投资,制约未来成品油供给保障能力,削弱我国石
油石化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尽管国家调整了成品油价格,但还
没有到位,只是缓解了既有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
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没有完全体现不断上涨的国际油价,无法有
力遏制国内的成品油消费,也不利于推进节能降耗。
四是增加下游相关行业成本,经济效益下降。最突出的是汽
车、交通运输和化工三大行业。今年上半年,在高油价的影响下,
居民购车意愿受到抑制,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增速开始减缓:交通
运输企业受到油料成本上升的不断挤压,利润空间缩小;化工行
业虽然受到石油价格影响大,但其产品在整体供大于求的市场条
件下价格总体变化不大。就是说,这些以石油作为燃料和原料的
行业,尽管石油价格涨了很多,但由于市场环境的制约,提供的
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能顺出去,这必然会带来经济利益的损失,
影响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正视现实,把握长远,积极应对高油价的挑战
面对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统筹兼顾、标
4
本兼治,综合运用产业、财税和价格等政策,努力化解高油价的
冲击。要做好国际油价长期处于高位的充分准备,处理好短期稳
定与长期发展、部分行业与经济全局、推进改革与稳步发展等关
系,解决当前成品油阶段性供应紧张等突出问题,促进能源行业
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
应对措施,应区别轻重缓急,分别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考
虑。
近期措施:
(一)努力增加原油和成品油供应。继续鼓励企业增加原油
和成品油进口,扩大原油和成品油生产,帮助炼油企业解决短期
资金紧张问题,调动地方炼油企业加工积极性。加大对石油勘探
开发投入力度,加快炼油能力建设,优化布局,保持适当的富余
产能,提高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保障程度。同时,规范成品油流通
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和走私行为;加强宣传,稳定市场
预期。
(二)加强石油行业互利双赢的国际合作。认真研究和把握
国际石油市场形势,加强与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以及国
际石油组织的磋商合作,积极参与石油供应与安全的国际机制与
对话,共同营造国际石油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形成长期稳
定的石油生产、运输、消费格局,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安全。进一
步鼓励中国石油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能源合作,包括签定长期贸
易合同,提供食油勘探开采技术服务,共同开发境外石油资源,
增加国际市场能源供应能力。
(三)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继续理顺成品油价格,合理梳导
5
价格矛盾。原油与成品油价格倒挂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多地暴露出
来,这也是导致石油供求紧张的重要因素。我国成品油价格调整
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不算大,只要控制好成品油价格调整、价格
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就不会导致CPI的大幅上涨。成品油价格后,
与国际价格仍有较大差距,短期内调整的压力还存在,长期内则
有必要加快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让价格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功
能。我国既定的石油价格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是要建立一个符合市
场经济要求、能够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石油价格形成机
制,需要在CPI涨幅不太大、国内石油供求关系缓和、国际石油
价格走势平稳、其他能源供应相对充裕以及与资源税、消费税改
革时机不冲突的条件下进行。从这个条件看,目前成品油价格全
面改革的时机不成熟,但成品油价格调整不是没有空间了。要根
据物价涨幅回落情况,考虑照顾受成品油涨价影响大的群体利
益,继续理顺成品油价格,以抑制不合理的石油需求。只有价格
矛盾缓解了,利益关系理顺了,才能在政策层面上为石油稳定供
给打下坚实基础。
(四)研究调整成品油生产和消费财税政策。在只考虑企业
炼油成本、不计炼油利润的情况下,据中石油估计,目前国内成
品油价对应的原油价格约为80美元/桶,同时对原油征收特别收
益金,更加剧了企业生产亏损和资金紧张。为缓解石化企业经营
困难,在石油价格机制没有配套实施的情况下,可适当上调石油
特别收益金起征点,或者按照成品油价格对应的原油价格计征特
别收益金,超过部分不再征收。统筹研究完善征收石油资源税和
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办法,逐步用石油资源税替代石油特别收益
6
金。统筹考虑交通道路税费改革调整,适时推出燃油税,研究对
大排量汽车征收排污税政策,抑制成品油不合理消费。此外,要
采取措施,推进石油石化行业自身的节能改造,切实降低能耗物
耗。
(五)坚持不懈推进节能降耗。节约就是增加供给,就是提
供效率。切实加强重点用油行业的节约教育和技术改造,优化产
业结构、生产工艺,加快淘汰高耗油的落后设备和产品。坚决抑
制高耗能行业的盲目发展和出口。大力发展地铁、城铁等公共交
通工具,尽快健康文明、节约石油的消费模式。汽车企业开始加
快对小排量车、柴油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力车的开发和市场拓
展。交通运输企业要更加注重从加强内部管理,促进节约增效等
方面降低成本。
长期措施:
一是积极促进石油替代产业的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按照现有
的供需情况和世界政治经济局面分析,油价很可能将会长期稳定
在100美元以上。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对石油消费的增加,
一批发展中同步进行工业化阶段,石油供需关系脆弱平衡的基本
格局,国际金融资本的强取豪夺,要求我们既有效利用石油资源,
又不能陷入其中自拔,必须未雨绸缪,加快发展能够有效替代石
油的新能源,包括积极开发利用煤层气、可燃冰、生物质能等,
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与构筑稳
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要求相适应的能源结构。
二是研究建设石油金融制度。石油作为金融化程度最高的商
品之一,已经成为国际资本运作、保值增值的重要工具。我们要
7
转变只把石油作为普通商品的传统观念,从金融工具、商品多个
角度参与国际石油市场运作。应考虑研究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形
成中国石油价格,以提升在国际油价形成中的影响力。
8
更多推荐
中国石油今晚12点要涨价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