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一汽欧朗图片)
第28卷第2期
2002年6月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ouNormalUni.(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28,No.2
Jun.,2002
割舍不断的情结
——试析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爱主题
沈 玲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关键词] 现代文学;母爱;女性意识;冯沅君;冰心;张爱玲
[摘 要] 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爱大致表现出三种倾向:一是对母爱的误解,传统封建伦理道德代言人
的爱与人的血缘关系上的人伦母爱有重大区别,许多女作家把二者混为一谈,以冯沅君为代表;二是对母爱的
夸饰,把伦理感情上的母爱无限地扩大为是对人生理想的最高体现,以冰心为代表;三是畸形变态的母爱,母
爱已经成为一种人格极端异化了的附带品,以张爱玲为代表。这样,母爱主题经过冯沅君的误解、冰心的神秘
化和张爱玲对其阴暗面的披示,才得以以一个完整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
[中图分类号] I2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425(2002)02-0064-04
在回顾中国妇女解放的发展历程时,我们不
难发现,对女性自身解放而言,至关重要的一个前
提就是女性意识的萌生,而这恰恰发生于五四时
代。在那个破旧迎新的变革时代,西方的各种社会
思潮都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为深
刻的影响,其中个性解放的精神也烛照着众多的
青年男女,他们义无返顾地行走在与顽固封建传
统陋习相斗争的路途上。这场斗争的主要焦点便
是婚恋自主权的问题。精神上已经觉醒的青年男
女们大胆热烈地追求婚恋自由,而以封建家长为
代表的旧礼教道德却拼其残年余力试图把这一追
求扼杀在萌芽状态。于是,因袭的旧观念与接受的
新思想之间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一深刻的
矛盾冲突使女性意识在确立的过程中变得极为艰
难。一方面她们热切渴望自由的未来,另一方面在
潜意识中又对旧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有所保留。
这一形而上的东西在生活中具体呈现为新生的一
代与封建守旧的父母的斗争。在女性文学领域中,
作家们以其细腻的笔墨,透过母爱这一独具艺术
表现力的主题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斑斓一幕。本文
对此试作考察,并且对母爱主题所蕴涵的女性意
识作出粗浅的分析。
一
母亲,作为一个文学形象,是兼具双重身分的
艺术角色。一是社会化了的母亲,一是自然化的母
亲。作为前者,理所当然地应在否定批判之列。然
而,母性乃女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这是新旧女
性所共通的一个交接点。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母女
之间因为类的认同,所以关系较为密切。然而在复
杂的社会生活中,母亲常常是社会化了的母亲,在
五四时期,封建思想对女新生代的束缚力常常具
化为母亲对其先进行为的障碍。相应的母爱即成
了女性文学常常涉及的主题。觉醒之初的女性常
把对父母的妥协与对封建伦理的反抗混为一谈,
从而大大降低了她们的战斗性。从情感上说,这些
女性作家对母爱怀有一种不容置疑的珍视之情,
但从思想上,从对自己未来的理性思考上,她们又
必须摆脱掉母爱的光环。只有如此,她们才可以独
立完整地拥有自己。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当
“五四”时期的女性作家们第一次用自己的价值观
念来扫描社会时,她们感到了深切的痛楚。一方面
要彻底与现实决裂,一方面又因种种无奈而屈从
于现实。所以在当时的女作家创作中,普遍形成了
[收稿日期]2001-10-05
[作者简介]沈玲(1969—),女,江苏新沂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一种孤独感与悲剧感。她们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爱
的理想的天国中,以求慰藉苦闷孤寂心灵,在这爱
的理想的构制中,母爱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或遗
忘的因素,成为女儿行动的动力或阻力。
母爱在女性文学中大致表现出三种倾向:一,
对母爱的误解。本来,封建传统伦理道德代言人的
爱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母爱,它与人的血缘关系
上的人伦母爱之间存在着重大区别。但许多女作
家把二者混为一谈,致使难分难舍,这一种以冯沅
君为代表。二,对母爱的极端夸饰,把伦理感情上
的母爱无限地扩大为是对人生理想的最高体现,
甚至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这种倾向以冰心为代
表。三,畸形变态的母爱。它不等同于一般任何感
情上的母爱,而是一种人格极端异化了的附带品。
对之描摹最真切最杰出的当为张爱玲。
作为第一代新女性,她们没有也不可能完全
摆脱几千年历史因袭下来的思想重负,因而不免
常有妥协、软弱的表现,尤其是当这种重负与血缘
亲情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更显示出超越的
艰难。因此,母爱与情爱的冲突时时萦牵于新女性
的心头并展示于女作家的笔端。研读冯沅君的小
说,不难发现具有普泛性的母爱情结,“慈母的爱,
情人的爱,两种爱构成了一幕互相冲突的悲剧,我
[1](P34)
是悲剧的扮演者”。代表意识觉醒的情爱与
代表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母爱相争相持,难分难
舍。这种割舍不断的情愫在冯沅君小说中频频
出现:
“我爱你,我也爱我的妈妈,世界上的爱
情是神圣的,无论是男女之爱,母子之爱。”
“抛不下恋爱的悱恻缠绵的浪漫生活,舍
不下我的刻板拘泥、诚挚朴实的家庭!”
“因为母亲的爱,所以不敢毅然解除和刘
家的婚约,所以冒险回来看她老人家。因为情
人的爱,所以宁愿牺牲社会上的名誉,天伦的
乐趣。”
曾高呼“勿得自由我宁死”的镌华,在至诚的
情爱与至真的母爱面前,免不了彷徨痛苦。如笼中
的困兽一般冲撞于母爱、情爱交织的网间,寻找着
突破口。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于是坚强无畏的镌
华不禁发出“吾谁适从”的哀叹。这恰印证了在“五
四”时期初长成的女性真实的心态。毕竟她们是在
传统礼教的滋养下长大的一代,传统规范曾深刻
地影响着她们,在摆脱传统礼教之后,新的道德规
范尚未建立之前,她们明显生出无所依托,无所适
从之感。既反传统又为传统所羁绊;既否定旧礼教
又对其无比怀念。
情爱与母爱的斗争,反映了“五四”时期母女
之间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它是父子间无法调和的
对立的表现。情人是女儿的同盟者,女儿是情人的
代言人;母亲是隐形的父的代表,女儿前行的敌
手。她们之间的冲突不仅代表上一代与下一代的
冲突,而且是新与旧的冲突,是反封建的力量与封
建力量的较量。“我的母亲向来是何等慈善的性
质,此刻不知怎样变得这样残酷,不但不来安慰
我,还在隔壁对我的哥哥数我的罪状,说我们的爱
情是大逆不道的。”
[1](P5)
这几近痛心的诉说,分明
是一种愤怒的控诉,它已充分显示出母亲代言人
的身分。母亲一切的责骂与近于冷酷的举动皆是
为了维护旧传统、旧礼教的。镌华能够战胜外界的
一切阻挠但却无法阻遏内心深处所沿袭的旧观
念,因此在母爱的羽翼下,表征女性意识觉醒的神
圣情爱亦失去了青春的光彩,陷入尴尬之境。我们
似乎听见了这类女性内心深处的自我搏击之音在
现实回音壁上的回声。母女之爱,情人之爱,哪个
也剪不断,哪一个都难以割舍,二者共同维系着其
精神平衡。通过情人的爱,成为封建父权的叛逆
者,通过母爱来回避跨出家门后的恐惧与无助。冯
沅君一再努力寻求使两种人伦之爱调和的途径,
结果,在母亲那儿,竟得不到“爱”的庇护,相反,一
张封建礼教的大网正张着大口欲吞噬这对自由的
恋人。幻想破灭后,又陷于更深的痛楚之中。在二
者权衡之际,一旦发生刹那间的偏离,便导致悲剧
产生。死,是一种解脱之道,不然,则如《误点》借火
车的误点这一偶发性现象来保存母亲的面子,并
暂时获得心灵的平衡。但平衡是短暂的,这种不可
调和的矛盾注定她们走遍天涯也寻不出欢乐的种
子。
又如庐隐《海滨故人》中的云青,囿于家庭的
压力,拒绝了真挚、美好的爱情,逃离到家的樊笼
里。从此研读佛经,以图出尘,但纵是孤灯青影也
难锁那份曾萌生的爱情的光辉,在自伤自悼中她
认清了那带有胜利金冠的虚伪礼教的面目。苏雪
林《棘心》中的醒秋,也陶醉、痛苦于情爱和母爱的
缠结之中。应当承认,这种难以割弃的关系,使“五
四”女性的反传统平添了许多困难。在家庭伦理之
爱与两性之爱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个性反抗的
勇敢和艰难,加深了人物心理矛盾的复杂程度,这
比那些把封建的父们都写成腐败昏庸,反封建的
子们都义无反顾地弃绝之的作品,要丰富深刻真
实得多。这或许便是冯沅君等对觉醒之初女性真
65
实心理不经意间把握的伟大、闪光之处。
二
与冯沅君小说中情爱与母爱的二元冲突相
反,在冰心的小说世界中,母爱不但不是人物人生
理想的对立,而且还是她们理想最高体现的化身。
母爱的力量已大大超过了伦理之爱的范畴,并被
神秘化,哲学化,从而成为人生终极的表现。冰心
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力图渲染这种人类共通的
情感,并把它幻化为女性意识觉醒过程中的海市
蜃楼,也从而构成了冰心爱的哲学。这种爱的哲学
的基本支撑点就在于母爱,它是人类最伟大、圣洁
的情感,它一面具有普泛性,一面又具有万能性。
因此,它成为整个人类和宇宙的生成本源与隐在
力量,万物皆由母爱而生。在这里,冰心对母爱所
进行的是一种宗教式的观照与感悟。在她看来正
因为有了母亲,所以世上便随处种下了爱的种子。
正因为有爱,溪泉才欣欣地流着,小鸟才欣欣地唱
着,杂花才欣欣地开着,野草也才欣欣地青着。走
兽与人类也都欣欣地奔跃、生活着。“万物的子女,
彼此互爱着;同情互助之中,还载着众生的大地,
便不住地徐行前进。”面对如此盛景,她禁不住感
叹道:“懿哉!宇宙间的爱力,从兹千变万化的流转
[2](P80)
运行了。”
应该说,是冰心生活的时代成就了她的爱的
哲学。优越闲适的生活环境固然是其产生的一个
不可忽视的因素,而社会上一时出现的纷纷扬扬
的对爱怀疑否定的现象,却从反面激发锻炼了冰
心对人类所有的极大的爱心,并将这份爱心升华
到一种宗教圣徒般的生活激情。从积极方面看,冰
心对母爱情感的这种选择是合情合理的。在黑暗
的现实生活中跋涉的冰心意识到在污浊的社会
里,任何自我的东西最终都要泯灭,零落成泥,成
为时代的践踏物。那么在这种如同跋涉在苍茫荒
原上而找不到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情况
下,心理必然要发生裂变。宛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
般,虽清楚感受到环境的寒冷,却仍要在冰天雪地
里划起根火柴,希图在燃烧的昏黄的小亮圈中,进
入一个温暖的世界。在冰心的眼里心底也出现了
这幻化情景,她幻想回到母亲的怀抱,接受母亲的
爱抚,而这无上的爱力,“使疲倦的人生一步一步
迈向光明”。而这光明也即是“人类在母亲的爱抚
之下,个个自由,个个平等。”
把美好人生的一切都建立在母爱基础之上,
只能说是一种抽象的乌托邦式的理想,是唯心地
66
从自己的善良愿望出发织就的一种解决苦闷人生
的虚幻方法。宽厚无边的母爱只是幻想出来用以
逃避现实的暂时的灵魂避难所,一剂抚慰感伤心
灵的良药。正因其虚幻,冰心才看到了其脆弱的一
面。她曾坦率地表白:“只是闭着眼儿想着,低着头
儿写着,自己证实,自己怀疑,开了眼儿,抬起头
儿,幻像便走了!乐园在哪里,天国在哪里?依旧
是社会污浊,一生烦闷!一般是自欺自慰,世界上
哪有快乐光明?”
冯沅君和冰心对母爱的不同书写表现了女性
意识的某种偏斜,这种偏斜现象发生的本因就在
于这是女性意识初步形成时期。大胆与怯懦,反抗
与屈服,追求与逃避共存于女性意识之中。镌华的
痛楚反映了觉醒之初的女性精神上的窘境,冰心
的神秘化处理映现了新女性探索人生的要求。
三
对母爱的抒写到了张爱玲时代则完全变了颜
色,如同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彻底翻了个。或许
与家世相关,不和而畸形的家庭成为张爱玲窥探
人生、经历人生的最初窗口,也成为她描绘世界表
达内心情感的第一个先验模式。母爱残缺的事实
铸就了她笔下母爱灰冷的外壳,因而她不能也不
愿揭示出母爱中的积极精神。如果说冰心歌颂的
是母爱的圣洁、无私、伟大,描绘的是“圣母”形象,
令冯沅君难以摆脱的是温和仁慈的母爱,那么张
爱玲所要展示的则是母爱的阴暗、龌龊与自私,描
绘的是一群“丑母”形象。
在《流言?谈跳舞》一文中,张爱玲曾说:“母
爱这大题目,像一切大题目一样,上面做了大多的
滥调文章。其实有些感情是,如果时时把它戏剧
化,就光剩下戏剧了,母爱尤其是”。温情脉脉的母
爱背后是青面獠牙的吃人本质,所谓亲情、友情、
爱情到她这里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的用以装饰这吃
人社会的假面具而已,其背后都是赤裸裸的金钱
利害关系。母亲的形象,已不再是慈爱的象征,更
不是温和的天使,而是巫婆、恶魔、疯子的化身,是
一个睡在内房床榻上的统治者。理想中的母亲于
现实中不复存在,她只偶尔出现在女儿的梦境中,
在魔住了的时候,自以为枕住了母亲的膝盖,因此
“呜呜咽咽”地叫喊:“妈,妈,你老人家给我做主!”
但几乎就在同时,她便明白:“她所祈求的母亲与
[3](P52)
真正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母亲总让人失
望。揭示出这种畸变母爱的最典型作品当是《金锁
记》。张爱玲为人们塑造了一个“最彻底的”人物曹
七巧——一个带着黄金枷锁的疯子。为了金钱,曹
七巧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与爱情,牺牲了自己一世
的幸福,并被金钱剥蚀了自己的正常情感。黄金像
一把沉重的枷锁窒息了她为人的正常呼吸,在为
金钱而进行的争斗中,不仅销蚀了曾有的健康身
躯,而且也异化了心灵。从极富有个性的女儿到阴
鸷恶毒的母亲,从天真烂漫到阴森可怕的成长经
历中,我们目睹了曹七巧变成一个性变态者和施
虐狂的可怖过程。丈夫死了,婆母死了,封建大家
衰败了。她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一份家业。但
在内外压力的交错下,她那充满欲望的心理也已
发生了畸变:她要为失去的青春与正常的情爱复
仇,报复外界的一切;而生活范围的狭窄,注定她
要把报复的矛头指向周围的人群,并集中在自己
的一双儿女身上。因此,当她戴着黄金的枷锁以一
个疯子的审慎与机智来劈杀她所生存的世界的时
候,她不惜破坏儿子的婚姻,拆散女儿的幸福,在
毁坏别人的同时也摧残自己。被金钱异化了的女
性偏狭心理使得这种母亲形象变得非常恐怖、可
怕。《花凋》中的梁太太,出于怕暴露私房钱的自私
自利的算计,在丈夫表示连姨太太都养不起而拒
绝给女儿看病的情况下,也不愿拿出钱来给女儿
治病,致使女儿在人生的花季痛苦地一天一天地
死去。在这里我们痛心地发现,母爱是如此的庸
俗、虚伪,在母爱华贵的外衣下遮掩的是人类自私
的劣性。这些无疑是张爱玲所捕捉到的黑暗社会
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角。
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是其所构建的女性世
界的一小部分,然而就这一小部分却早已揭示出
女性的致命弱点:燃烧的欲望促逼着行动,并摧残
着健康的人性。这是对女性意识深层痼疾的深刻
揭露。
至此,母爱经过冯沅君的误解,经过冰心的神
秘化,经过张爱玲对其阴暗面的揭示,才得以以一
个完整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在女
性争取解放的路途中,母爱题材所展示的内容对
意识已觉醒或未觉醒的女性及支持女性解放的男
性来说都是一种启示——女性的解放首先是女性
自我的解放。
[参 考 文 献]
[1]冯沅君.冯沅君创作译文集[
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2]冰心.冰心文集(第一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二卷)[
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
TheLoveKnotThatCan?tBeTornAway
——StatementoftheThemeaboutMotherLoveintheChineseModernFemaleLiterature
SHENLing
(ChineseDepartment,XuzhouNormalUniversity,Xuzhou221009,China)
KeyWords:motherlove;femaleconsciousness;FengYuan-jun;BingXin;ZhangAi-ling
Abstract:Themodernauthoress?eofdifferentinsideandoutside
factors,themotherlovetakesondifferentcolorsindifferentauthoress\'nFengYuan-jun,BingXinand
ZhangAi
-
ling
?
sworks
,
thispaperwillexpoundthecomplexityandvarietyofmotherloveandfindoutthemeaningthat
answerstotheliberationofwomen.
[责任编辑:周 棉]
67
更多推荐
女性,母亲,意识,冰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