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发(作者:重庆车展2022最新车展时间)
清廉家风读书的心得体会
清廉家风读书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
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到
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廉家风读书的心得体会,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廉家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
中国古代有许多名门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其后人无论是平
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会相对遵纪守法,这其中家风的影响力不
容小觑。因为这些族人从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对他们有着润物
无声的教化作用,同时,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家规家训对他们有着强烈
的道德约束力。今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家
风作风建设,这些传统资源无疑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父子相传,精神相继。父母是子女言传身教最好的典范,为人父
母树立道德上的典范,养成良好的家风,最受益的人恐怕就是至亲骨
肉。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纪晓
岚称颂为“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自身立言立德的同
时,对子女教育亦非常严苛。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其子女也得以传
承父辈精神,为后人所称道。
要想为子孙后代树立良好家风,首先得自己行得端正,坚守原则。
自己作出典范,无论是在多么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始终保持清廉本色,
这才能够成为后人的榜样。现在的党员干部也要先做到自身过硬,这
样才能正人正己。同时,家风也需要有意识的养成,对子女亲属的不
当行为要时常提点,才能及时矫正,筑牢思想防线。
通过对“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的学习,我会不断加强自己
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求真务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用一
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站得出
来,把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清廉家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2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领导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家是最
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
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
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良好
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
家风也叫门风,是调整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关系和利益关系的
道德行为规范。良好的家风是社会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家风的形成
主要依托家教,也就是通过家庭里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对晚辈们产生
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从而把道德规范、原则传递给家庭成员,使家
庭成员的行为合乎道德要求。家教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最基础、最直接、
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中国传统社会高度重视家风家教,“孟母三
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颜氏家训》《朱
子家训》《温公家训》《袁氏世范》等备受推崇。可以说,中华民族
的精神基因在家风家教中有着充分体现。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及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可以说,中国传统家风家教的理念并不仅限于个体人格的养
成,更为重要的旨趣在于治国平天下。儒家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是修身齐家,而修身齐家的起点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因而,中国
传统社会的家风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同生共体的,与政治文化是休戚相
关的。许多政治文化理念原本是家风家教中对个人美德的赞誉,经过
历代统治者的倡导,通过各种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逐渐演化而成
的。它们润物无声地内化为人们的集体意识,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社
会政治理念,构成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文化教育资源。
这也使中国传统社会家风培育的影响远远超出家庭范围。对个人
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使人安身立命、被社会所接纳的意义;对家族
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荫泽后代、光宗耀祖的意义;对社会而言,良
好家风家教具有使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的作用;对国家而言,良好
家风家教具有礼治天下、约束为政者行为的功能。中国传统家风家教
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清廉家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3
爸爸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淡泊名利、艰苦奋斗,一生为党、一心为
民,这是爸爸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说起父亲甘祖昌,我马
上就想到了这些。父亲从1926年参加村农民协会开始,在革命的道路
上,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为自己谋私利。
父亲1957年回到家乡后,更是时时刻刻不忘共产党人本色,记得
有一次生产大队的水库捞鱼,按每户3斤分给社员,分到我家时,队
长有意照顾多一点,抓了一条大鱼给我家。父亲看了看抓来的鱼,估
摸不止3斤,立即去称了称,正好5斤,就去厨房里拿了刀和砧板,
将鱼一分为二,他留下一半,硬是让队长把另一半拿走了。
父亲不仅自己不占公家便宜,也特别反感其他人借工作机会占公
家便宜的事情。1974年春季,他接受吉安地委的邀请,到井冈山棉纺
织厂做报告,当时棉纺厂组织了200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甘祖昌将军事
迹报告会。当日中餐就在井纺招待所举行,摆了十几桌,每桌十余盘
荤素搭配的好菜,十分丰盛。父亲看到如此铺张浪费招待他,立马把
脸拉下来了,非常严肃且非常痛心地说:“你们在干些什么嘛?你们是
在搞特殊化,绝对不可以这样做,我非常讨厌你们这种行为,我是不
会吃的,你们把桌子上的菜留四菜一汤给大家吃,其他的菜由井冈山
棉纺厂党委负责同志带头送到车间去,送给在一线作业还没有吃饭的
同志吃。”当时的现场气氛非常尴尬,在场的领导干部脸色苍白发青,
但父亲就是这样容不得沙子。下午他离开棉纺厂,欢送的群众比上午
明显多了,因为他把廉洁的作风送进了群众心里。
父亲唯一一次占公家便宜,是因为侄孙女甘艳梅的出生。1975年
5月26号,甘艳梅的妈妈从井冈山棉纺厂回到老家沿背待产,临产前
突发难产,村里的接生婆束手无策。父亲有一部专线电话,遇到这样
的情况,母亲连忙打电话到坊楼卫生所求援,卫生所的一位医生骑着
自行车赶到现场进行救援,一看不得了,“这种病情我吃不消呀,龚
老师,赶快送县人民医院吧,要不然大人小孩都保不住”,听到这里,
全家人陷入紧张中,这么远的路,万一路上出点意外怎么办?危急之下,
父亲放弃了一贯的原则,拨打了县革委会办公室电话,调用了一辆吉
普车来接甘艳梅的妈妈。经过医院抢救,甘艳梅终于降临在莲花这片
土地上。
甘艳梅长大懂事后,我母亲握着她的小手说:“艳梅啊,为了救
活你们母女俩,你爷爷犯了自己定下的戒律,这是你爷爷生命当中唯
一的一次‘以权谋私’,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听话,做个好孩子”。甘
艳梅受这样的家风感染,18岁就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22岁就光
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有二十年党龄了。
清廉家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4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
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
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
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
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
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
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
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
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
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
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
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
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
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
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
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正是这种氛围,造
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
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
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
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
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
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
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
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
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
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
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
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
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
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清廉家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5
“人之有爱,本由亲立”。亲情是世界上最美好、最浓烈的情感,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延续、沁入骨髓的DNA。若论起对家风的认识,
可能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理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春节返乡,
由所见所闻,有所感所悟。
家风其实很简单,一代做给一代看
回家之前,我也一直在思考,“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到家后,便
迫不及待和父亲探讨,我想家风应该有醍醐灌顶的警醒作用,有春风
浩荡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吧?这时,父亲喝了一口茶水,讲了一个关于
我祖父的故事。祖父曾多年担任村支书,有一次临近年关,一位同村
的老乡背着一大袋麦子到祖父家拜年,祖父回家发现后,为避免“瓜
田李下”,又给人家扛了回去。父亲讲完之后说,你祖父当了二十多
年“村官”,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家里穷得叮当响,但从来没
有侵占过集体一分利益,始终保持着老农民淳朴忠厚的本色。家风不
一定是宣言,也不一定成文,而是影响,是传承。
对!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历久弥新的传承!
我也想起了一个故事,十几年前亲眼所见让我至今印象深刻。我
父亲在教育系统工作,一次有人来家里请托送礼,父亲力拒不收,在
相互拉扯过程中撕破了茶叶礼盒的外包装,茶撒满地,弄得双方都很
尴尬。犹记得父亲对我说,收了礼就是办错事,办好事也成了办坏事,
到头来既坑了公家,也害了自己。
我想,这就是家风吧,不一定要像十里春风那样浩浩荡荡,而是
绵延悠长、厚重积淀,时刻与灵魂相伴。祖父和父亲都只是平凡的共
产党员,在生活中也很少向我说教,但是言传不如身教,他们自身的
行动就是对我最好的教诲。我会铭刻于怀,不负家风。
干部家风非小事,一定要断清家务事
假期里,住在乡下的舅舅来家里做客,我便问起,“您感觉现在
的社会风气怎么样?”“现在风气确实是转好了,大不一样”。我追问
原因。“看干部!”舅舅说到,“前几年在县城里混个一官半职的人回
老家过年,都开着公车,村里面停了好多辆帕萨特、桑塔纳啊什么的,
我们都能看出来是哪个局的车。而且当官的不但自己坐公车,还让司
机载着老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去四处拜年。这两年变化真大,城里
的干部回家过年都不开公车,要么开私家车要么坐公交车。乡亲们看
到了感觉和他们心里也近了,都说看风气要看干部怎么办自家的事。
自家的事不当公事办了,风气一定好。”
我听后很有感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这么善于发现,从这样一个
小细节就能捕捉出社会风气的转变;另一方面可见干部家风的好坏有多
么重要,不仅是检验自身作风是否过硬的“试金石”,也是群众了解
党风政风的窗口,是社风民风的风向标。
父亲补充道,“公车确实是面镜子,能折射出一名干部的家风、
一个地区的政风。前几年,单位有领导把公车当成自己‘专车’,经
常用来接送家属上下班、接送孩子上下学。上行下效,其他干部也时
不时借单位公车去办私事,一会儿要搬家一会儿要接送人的。近两年
这种现象已经基本杜绝,领导干部们的门风家教也严了,家属上下班、
子女上下学都是自己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车,其他同志再遇到私事用
车的情况也都是自己掏钱租车,没有再向公车伸手了。”
正如古语所云:“尔好谊,则民向仁而俗善;尔好利,则民好邪而
俗败”。一个普通家庭的家风正不正,影响着家庭的兴衰。而领导干
部家庭的家风正不正,则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和
价值取向,进而直接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观感。因此,领导干部必
须要打扫门庭,建好家风,做出表率,如此才能风行草从,引领社会
向上向善。
户户树好家风,汇聚成新民风
大年初一,我和父母回乡拜年,走街串户间,发现周围的风气在
悄然发生变化。“二叔,以前每次过年,我都见您四下招呼大家喝酒
打牌,今年怎么没有攒局儿啊?”我打趣问道。
“孩子,你婶婶常劝我,别一到过年就是胡吃海喝、打牌搓麻,
我也想通了,那样确实也没意思,耗费了时间,还喝坏了身子。不仅
是我,周围的.朋友都有这种感觉。今年过年,我就是找朋友们一块儿
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去街上看乡亲们扭扭秧歌、舞舞狮子,大家伙
都轻松自在。”
在村里任支部书记的大伯接着说,“如今倡导好家风、新民风,
镇里要求村里的党员干部们及家人带头承诺不喝大酒、不赌钱。另外,
我也想着怎么带动全村百姓,我们村两委合计,就去镇里申请了文艺
汇演的家伙什儿,乡亲们参与非常踊跃。有了新的活动形式,这下村
里喝酒的真少了、打牌的也不多了,大家都出来敲起鼓来打起锣,年
味儿更浓了,感情更近了”。
清廉家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6
5月22日,项目全体在位人员观看了纪录片《守望家风》,进一
步加强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意识,
从中也让我受益匪浅。
家风正、则风气正,家风的好坏不仅影响着一个家庭,更影响着
整个社会风气的好坏,社风民风正,国家则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
当我看到《守望家风》第一集中关于郑氏家族简介时,了解到他
们家族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我内心为之震撼,是什么让他们家
族一直延续至今?而且一直经久不衰并且受世人尊敬。没错,正是他
们家风家规时时刻刻鞭策着他们,告诉他们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哪又
该怎么去做?怎样做才是最好的?郑氏族人人人都谨记家风家规,严
于律己,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才得以让整个家族长久不衰。
此时,我又想到了孟母为保家风纯正三择其邻,使游手好闲、不
思进取的孟子刻苦读书,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思想家。还有片中
俞德渊、于成龙的良好作风都值得我们学习,家风家规无不体现了祖
辈们对后代的希望与鞭策,同样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淳朴的家风家规。
通过观看《守望家风》,我觉得小到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规,大
到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与气魄,也需要每位成员去严于律己的遵守,
才能经久不衰,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清廉家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家规是校园搞好教学工作、师生做
人做事都要遵循的法则。为师者应当遵循师者的道德规范,不踏红线
不碰高压线,做一个勤奋务实、家长满意、学生拥戴的好老师;为生者,
应当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刻苦学习,力争上游。家规是校园
“家风”建设中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如果“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或是“借机作秀,浮于形式”,那我们的工作只会是风
过无痕、涛声依旧。
家风则更多的是在家规基础上的一种责任担当,用手中的权力,
管好下属、学生和身边的亲属,要管好,必须有责任担当意识。校园
里,面对新形势、新常态,一个称职的党员教师及干部要管理好一个
校园或一个班级就必须视校园和班级为自己的家,为有个更好的家而
努力。没有这种责任担当,必然会给校园党风、学风带来较大损害,
必然会在校园师生群体中造成较坏影响,最终失信于普通教师、失信
于家长、更失信于学生。要做到好的家风,平时小到上下班纪律、课
堂管理、年度考核等制度,都应不断建立,不断完善,也只有这样我
们好的家风、家规,才能继续保持下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每个教师党员及干
部真正做到这些我们校园家规和家风建设才能更好的落到实处。校园
内的家规、家风建设承载着党和人民对未来的希冀,作为普通的教师
党员,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清廉家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8
家风是什么?或许在如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家风似乎都
会觉得是老一辈人甚至是古代严厉讲求的内容,殊不知,一个人的成
人成才与家风有着息息相关。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
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不是高精尖的哲
学,也不是让人无法靠近,它更是一种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人
生迷茫和困苦时为你指明光明道路的希望之光。作为新一代年轻人:
一是要拥有家风的意识。理解家风是什么含义?会给自己带来什
么?不是高大上,不是高精尖,哪怕是你孝敬父母,哪怕是你真诚和
坦率,都是家风的体现,作为90后,很多都已为人父母,自己良好家
风的体现,更是为下一代埋下了良好的道德种子。
二是要坚持家风的正气,家风是一个家族风貌的综合体现,一定
程度上,也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充满正能量的
家风,思想不会被邪恶所迷惑,不会让行为越轨,正气是靠家庭中每
个人的正气,是靠每个人的坚持。
三是要做好家风的传承。家风与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责任
去发扬和传承,也许我们每个家庭不一定会有专门的家风“秘笈”,
但是一代一代的去教导,一代代的发扬,就会让每一代人都在良好的
家风中受益、家风是一本书,也不是一本书。靠的是生活中的思考,
靠的是生活中的不断总结,良好的家风定会成为人生成才道路上的助
推器。
清廉家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9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扬好
家风,才能涵养好的作风。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知规矩、守纪律,此
谓礼,亦为道。
纪录片《守望家风》由“家国”“俭廉”“善仁”“孝忠”“传
承”五个部分组成,草灰蛇线、伏脉千里,从浙江郑义门《郑氏规范》
如何由“一家之规衍变为一国之法,一门家风演变为一国之民风”切
入,对《颜氏家训》《诫子书》《钱氏家训》《范氏族谱》等大家家
风家训所蕴含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文化基因进行解读,向世
人展现中华传统家训家规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揭示了好家风既是以德
持家的灵魂所在,也是净化个人身心的重要力量。就企业领导干部而
言,家风看似个人小事、家庭私事,但却是直接影响职工士气和社会
风气的大事。
家风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人生的方向,家风是一条路,伴我
走向光明,家风是一句名言,时刻鞭策着我,受益匪浅。
作为中铁二十局的一名普通员工,我认为所谓的家风就是自己家
里的风气,家里的风气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子孙后代。忆起昔日妈妈常
言道: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此谓诚实守信。“诚”
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
讲信誉,不虚假。小时候,对我来说,这一番话还是一片迷茫。自从
我上了学,走上工作岗位,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从中让我懂得了妈妈
的训话,就是我的家风。我坚信自己也能做到。
良好的家风不但成为个人前行的动力,更应该成为一个国家、一
个企业始终秉持的信念,这样的“家风”,将伴随着一个有梦想的国
家、一个有理想的企业、亦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不断走向辉煌、走向
成功!
清廉家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0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化是核
心、是纽带,家风家训更是将千千万万的家庭与国家的兴衰文明延续
紧密的联系到一起,无形中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漫漫岁月形成了自己的家风家训;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与人
常为善,知足常快乐;律己要牢记,公德在人间。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
家是精神的寄托心灵的港湾,家庭的成员在家是父母、夫妻、儿
女及兄弟姐妹,在外可能是国家干部老师医生或公交车司机售货员解
放军战士公安干警,和睦的家庭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基础、奋斗的力量
源泉。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孝敬父母是我们
做人的基础。
与人常为善,知足常快乐:
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这是学校老师教给我们
的,也是从小父母要求我们的,随着阅历的增加,可能会慢慢明白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含义。人生要有追求,要有目标,更重要
的是行动上要有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悟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
道理,永远做一个快乐的人。
率己要牢记,公德在人间: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担当什么职务,国家的法律法规要牢记心中,
不能有丝毫侥幸心态;做人做事要公正公平,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
我们日常工作中,我们每一个人的表现、做的每一件事,身边同事们
在看、领导也在看。
家风家训可以印成书、可以悬挂在墙壁上,更重要的是要牢记在
心中,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作为座右铭时时刻刻地在鞭
策着和警示着我们。
更多推荐
家风,家庭,建设,社会,父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