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海马苹果助手)
出租车行业利弊
全国出租车管理模式大同小异,都是政府主导,个人成
立出租车公司,然后出租车主挂靠公司来运营。垄断模式下,
出租车是稀缺资源,一辆车会炒到几十万,车主的负担可想
而知。
出租车车主为了盈利,会再把出租车包出去。有时,这个
环节会出现大包司机,大包司机再把出租车分包出去,于是
就出现白班司机、夜班司机、替班司机。
这个模式就像金字塔,一线真正开出租车的司机处在最底
层。
层层加码的份子钱让一线司机感到沉重,于是他们就千方
百计转嫁这个负担,最终就造成了出租车坑蒙拐骗、欺客宰
客的现状。
梳理至此,才能看清出租车行业症结所在。
只有破除垄断,才能清除这个利益链条上的寄生虫,才能
真正让出租车行业活起来,文明起来,诚实起来,最终才能
赢得民众的好口碑!
专车、快车、顺风车……在打车软件平台“开疆扩土”的2
1
年多时间里,多样化出行模式层出不穷,竞争也日益白热化,
传统出租车行业面临危机。传统出租车在与打车软件平台的
角力中,是“分庭抗礼”,还是合作共融?能否在竞争中不断
优化服务,解决市民出行需求痛点呢?
“专车太贵、快车太少、顺风车需提前预约,安全方面也有
顾虑”
告别“烧钱补贴”时代,打车软件渐成“鸡肋”
最近,省城市民王梦颖遇到件烦心事。 “滴滴和快的公司
合并后,一号专车内的快车暂停服务,可是我7月份才充值
的199块钱,现在只能使用专车。 ”王梦颖告诉记者,快车
灵活方便,价格适中,她出行经常使用快车,而专车的价格
超出了经济承受范围。“咨询客服想退回软件内剩余的97元,
但对方表示,只能退回77元,因为要减掉当初充值时享受
的20元优惠。现在里面剩余的钱退回来不划算,使用专车
又舍不得,打车软件成了‘鸡肋’。 ”
与王梦颖一样,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自从
打车软件基本没有补贴优惠后,使用率大大降低。专车太贵、
快车太少、顺风车需提前预约,安全方面也会顾虑。 ”
根据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出行研
究报告》显示,移动出行市场开始从出租车打车市场向各个
领域快速渗透,包括专车、拼车等。2014年,移动出行用车
用户规模达到2.11亿人,2015年,移动出行用车用户规模
2
更多推荐
出租车,出行,司机,专车,打车,软件,行业,市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