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ix35现代质量怎么样)

/a/20051217/

《求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组图)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2005年第24期刊登评论员文章《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创新型国家》。文章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实现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

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别从7个方面阐述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全文如下: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本刊评论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之一。这是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未来五年乃至今后较长

时间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落实这一战略任务,对于实

现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

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创新越来越成

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人类社

会正在经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综合国力竞争的

核心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关键在于自主创新;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

力,关键也在于自主创新。实践证明,在一定条件下科学技术可以引进,但自主创新能力永远

不可能通过引进获得。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更是买不来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

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可以说,自主创新能力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当前,

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一些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大量关键设备依赖

进口,科研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是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环节。

必须看到,没有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仅靠较低技术的产业基础也成不了经济强

国,靠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成不了贸易强国。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加

快发展的新阶段。如果我们不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在世

界竞争格局中把握机遇,甚至有可能丧失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从体制改革、机制

完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作风建设等方面形成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因此,必

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要高度重视原始

创新,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大力推进集成创新,促进重要产业跨越发展;努力加强消化吸收再

创新,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

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把我国

建设成为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紧紧扭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个中心。要突

出重点,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着力解决

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发展战略高技术,特别是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及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共性技术和配套

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带动国家整体科技水

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要把能源、

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生物等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

化,推动高技术产业加快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的转变。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

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要发挥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从国家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思考技术

创新战略,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力争

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现实生产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为国

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做出贡献。要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保证企业获得技术创新带来的

超额利润,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加速科技成果向现

实生产力转化。要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发挥其在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和国家

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更具活力。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健全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要加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形成符合区域资源和产业特色要求的科技布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建立健全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的体制

和机制。建立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首先,要加

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国家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

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鼓励自主创新

至关重要。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完善法律和加强执法,扩大宣传教育,把知识

产权保护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形成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创新行为和提高创新回报的社会环境。

其次,要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财政投入,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

税收政策和支持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实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引进政策,创造和保护知识

产权,推进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加强对自主创新的统筹协调。第三,要建立有利于自主

创新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对那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在政治上多关心,

工作上多支持,待遇上适当倾斜。要改进人才考核办法,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把勇于探索、开

拓创新的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与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紧密

结合。自主创新能力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种科技资源的作用,全面落实自主

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要全面贯彻人才

强国战略,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加

强科技队伍建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

才队伍,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当前,

要把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摆到突出的位置,努力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

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一种优良作风来培育。创新的

时代呼唤创新的作风。要使自主创新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风尚,成为鲜明的时代特

征。培育自主创新的作风,就要大力倡导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精心营造创新的

环境。所谓创新的意识,从根本上说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意识,就是敢闯难关、敢冒风

险的意识,就是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难题,以创新的精神拥抱未来。所

谓创新的能力,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突破前人、提出新见解的能力,就是认

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能力。所谓创新的环境,就是指锐意创新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压抑、阻

碍、扼杀新思想、新观点、新事物的做法都能得到纠正,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人都会受到批

评和鞭策这样一种环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任重而道远。只要全党全社会都积极投身创新、鼓

励创新、支持创新,使创新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我们的社会就必将永葆生机和活力,

我们的国家就必将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域外参考】

【自主创新图示】

【自主创新图示】

参观者在杭州举行的科技博览会上观看吉利新推出的自由舰轿车(11月10日摄)。浙江

吉利汽车公司在成立不到8年的时间里,从模仿造车开始,到在国内外相继成立整车生产基地,

相继开发出豪情、美日、华普、美人豹跑车、自由舰等一系列车型。吉利人坚持自主创新、自

行开发和自己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三自”之路,每年要把销售额的10%以上用于研发。此外,

吉利公司还着力扶持国内制造工业,95%的大型造车设备采用国产,45%以上汽车配套件来自

浙江、上海和天津等地。不久前,吉利5款新车成功地在德国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2000

辆车当即被某国政府定为政府采购项目而被预订,印证了实现自主创新的吉利汽车在国际市场

上同样具有竞争实力。新华社记者黄深钢摄 吉利公司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雷方甫在自豪地

向记者介绍新车(10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摄 吉利汽车宁波生产基地的自动汽车

生产线(10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摄 工人在吉利汽车宁波生产基地的生产线上工

作(10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摄 一名吉利公司研发人员在宁波生产基地检查制造

好的汽车发动机(10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摄 吉利汽车宁波生产基地使用了大量

的国产设备制造吉利汽车(10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摄 研发人员在临海市的吉利

汽车研究院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mp1/html/2007-11/26/content_

十七大报告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

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

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

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第一,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

要。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

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就一定要紧紧依靠科技

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一定要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现状。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

科技进步,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提升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节能

环保水平,实现人均高生产率、高收益率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低物耗、低能耗、低排放,

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第二,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

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

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

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

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经济发展构成日益严峻和紧迫的瓶颈约束。在经济全球化进

程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这就必须坚持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建设和形成强大的原始科学

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科技革命中把握先机并从容应对;形成强大的关键核

心技术创新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形成强大的系统集

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开放的环境中有效吸纳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科学

系统认知我国自然环境和基本国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形

成高效通畅的技术转移机制,高效的科学知识传播机制,使科技创新产生的经济社会效

益惠及全体人民;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先进的创新文化、良好的创

新创业社会氛围,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

新人才大批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到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更多推荐

创新,自主,发展,创新能力,建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