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1日发(作者:5万左右的车排行榜)

2020-2021上海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2.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

C.封建庄园经济逐步繁盛

A.西欧封建制度迅速瓦解

B.教皇鼓励市民自治

C.城市完全摆脱领主控制

D.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4.2019年4月15日,法国 重要活动场所巴黎圣母院失火。值得欣慰的是巴黎圣母院祭坛、十字架和耶稣的荆棘王冠等珍贵文物幸免于难。文中空格处应为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5.西欧中世纪乡村最基本的经济社会组织形式是

A.庄园

B.手工工场

C.大种植园

D.租地农场

6.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处应该填写

B.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3.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

A.城市的兴起

B.农业的发展

C.科学的进步

D.教育的普及

7.2019年4月1日,日本正式公布新年号为“令和”。这是日本自公元645年首次使用年号以来的第248个年号。日本首次使用的年号是

A.大化

B.德川

C.明治

D.裕仁

8.“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种现象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A.基督是救世主

C.王权高于教权

B.国王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D.教权高于王权

9.“这次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这项改革”是指

A.法国大革命 B.拿破仑帝国建立 C.美国独立战争 D.俄国废除农奴制

10.明治维新后,柳生家族的一郎卖了土地到工厂去工作,二郎上了免费的学校。柳生家族生活变化反映出的改革措施有( )

①废藩置县 ②允许土地买卖 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④提倡文明开化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11.1075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的斗争失利后,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忏悔,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这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A.德国皇帝太软弱无能

C.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B.王权高于教权

D.基督是救世主

12.对下侧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向帝王效忠

C.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D.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13.如图所示示意图,反映了10世纪西欧的社会风貌。其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是

A.商业经济

B.庄园经济

C.游牧业发达

D.手工业水平高

14.古代有一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脂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5.这是一套独特的仪式,即臣服礼。封臣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这一仪式在11世纪普遍存在于

A.东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西欧

D.日本

16.中世纪后期,西欧富裕农民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他们建立的集中管理土地的机构是

A.租地农场

B.庄园

C.公民大会、

D.分封土地

17.关于扑克牌红桃K上的这个人物(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他统治期间,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B.征收“什一税”

C.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 D.他就是法兰克王国的克洛维

18.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

A.工厂和乡镇企业

B.租地农场和工厂

C.乡镇企业和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19.拜占庭帝国最著名的一位皇帝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是他主持编撰的

A.《汉谟拉比法典》

C.《查士丁尼法典》

不可能遇到的是

A.庄园的领主占有1/3至1/2的耕地称为“自营地”

B.佃户要向领主缴纳捐税,并为其服劳役

C.佃户的生活自在,享受幸福田园风光

D.佃户在劳役中怠工、未完成劳役受到庄园法庭审判

21.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项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罗马人对犹太人的残酷统治——基督教产生

B.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C.查士丁尼频频对外用兵——拜占庭帝国衰落

D.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欧洲大学的建立

22.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被下列哪个国家灭亡?

A.亚历山大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国家

A.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

C.庄园领主可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

B.罗马帝国

D.阿拉伯国家

B.庄园领主的土地称为“份地”

D.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权益

B.《十二铜表法》

D.《乌尔纳姆法典》

20.假如你是生活在公元10世纪某个时期的一家庄园的农奴,那么下述生活场景中,你最23.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表述,正确的是( )

24.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25.有大量的文献表明,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处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这说明

A.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

B.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C.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D.佃户一直受到领主的剥削压迫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这段话表明城市里人民是自由的,“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11~14世纪的西欧,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故D符合题意;工业革命时期,近代工厂制度建立,故A项错误;17、18世纪以后,西欧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故B不合题意;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故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此题选D。

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十一世纪西欧各国的城市的兴起,形成了市民阶级。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对瓦解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A符合题意;教皇鼓励市民自治不是材料中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B不符合题意;城市完全摆脱领主控制说法绝对,C不符合题意;早期资产阶级出现是西欧封建制度迅速瓦解的过程中的事件,不是主要的体现,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19年4月15日下午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内部严重受损宛如炼狱。和该报道中建筑相关的宗教是基督教。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基督)教堂,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上中的一个岛上。它始建于12世纪中期,前后用了180多年时间才全部建成,是法国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被誉为“中世纪建筑中最完美的花”,雨果把它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

题意,排除,故选C。

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故A符合题意;手工工场、大种植园、租地农场三种形式不合题意,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手工业发展”“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导致10世纪西欧出现了的现象。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长篇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加,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重新兴起发展。A项符合题意;图片中还有商业贸易的发展,B项不合题意;CD两项图片没有涉及到,不合题意,故选择A。

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年号是古代中国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建元”。唐太宗时期,年号为“贞观”(公元627年-649年),当时日本全面仿效唐制,公元645年-650年,日本使用首个年号“大化”,年号制度延续至今,所以日本首次使用的年号是大化,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可知,教权高于王权,罗马天主教廷和教皇是中古西欧社会的精神领袖,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太阳、月亮”是解题的关键,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所以答案选D。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一郎卖了土地到工厂去工作和②允许土地买卖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有关。二郎上了免费的学校和④提倡文明开化有关。题文材料和①废藩置县无关。②③④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德皇亨利四世……向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忏悔……”,这是王权向教权屈服,教权高于王权,故C符合题意。题干是在说王权和教权的关系中,教权高于王权,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大封建主是帝王的直接附庸,小封建主是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大封建主效忠。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各阶层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因此,A项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B项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向帝王效忠、C项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1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所示内容(封建主城堡,农民住宅,耕地,公共牧场,磨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中世纪的西欧庄园。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一部分为耕地,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B项符合题意。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与外界的商业经济往来很少,且图片中并未体现与商品经济有关的内容,A项不合题意。图中虽有牧场,但只能说明庄园内存在畜牧业,并非流动的游牧业,C选项不合题意。磨坊属于手工业,但仅依据庄园中存在磨坊,从图中看不出手工业整体发展水平,D项不合题意。故应选择B选项。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拜占庭文化对东欧马,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帝国没有取得这样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有封君封臣制度,这其中一个仪式是行臣服礼,故C符合题意。东罗马帝国实行军区制;阿拉伯帝国实行伊斯兰世界所特有的、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日本以前实行过幕落体制,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成为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选项A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扑克牌红桃 K

上的这个人物,就是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查理,D符合题意;查理统治期间,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A排除;查理大帝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B排除;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C排除。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法兰克王国的相关史实。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随着土地集中建立了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C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A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B不符合题意。《乌尔纳姆法典》是古代西亚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制定的,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并且都要受领主的盘剥,不可能生活自在,B正确;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

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A排除;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B排除;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这些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庄园法庭的起诉与处罚,D排除。故选C。

2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而导致阿拉伯帝国灭亡的是蒙古的崛起,故B没有因果关系,符合题意;ACD都具有因果关系,排除。故选B。

2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国王)穆罕默德二世亲率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西线对君士坦丁堡发动大规模进攻使得拜占庭帝国灭亡,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农民的土地称为“份地”,庄园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庄园法庭调解领主和农民的权益,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题干的“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处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表明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故B符合题意;A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材料,从“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处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中得出结论: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更多推荐

领主,题意,西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