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全部汽车品牌大全)

保养调理大于治疗语录

人最缺之的是自信。人最大的毛病是懒惰。人最愚意的是自我干扰。

人最易犯的错误厖.拿健康换取其它身外之物;身体虚弱的人厖永远不会

培养有活力的良魂和智慧,腾不出时间来锻炼的人厖迟早会被迫腾出时间

来生病。

养生格言

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

“医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

来。”“中医可能引起医学革命,而医学革命可能引起整个科学革命。”

一钱学森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

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

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

要意义。

另见于《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

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

色者刺之,名日治未病。\"

此“病虽未发\",结合上文是指机体已受邪但尚处于无症状或症状尚

较少、较轻的阶段。这种潜病态可发展成为某种具有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疾

病。因而,这“治未病”,是指通过一定的防治手段以阻断其发展,从而

使这种潜病态向健康方向转化,属于疾病早期治还见于《灵枢?逆顺》:

“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厖上

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处“治未病”对医生的治疗经验和水平提出了

要求,要想成为一名高明的医生,要善于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结合现

代医学的理论,综合各家说法,可以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

康,未病态,即人体处于没有任何疾病时的健康状态;二是欲病未病态,

即体内病理信息隐匿存在的阶段,或已经具有少数先兆症状或体征的小疾

小恙状态,但尚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三是已病未传态,即人体某一脏

器出现了明显病变,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及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

病邪可能传入其他脏腑,但病邪尚局限在某一脏腑未发生传变的状态。

因此,“治未病”就针对以上三个状态,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未病养

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

目标,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也是一名高明医生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

初始,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这是潜病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三是

已病早治,防止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其由

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这是欲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的治疗原

则。另外,还有痉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

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此时机体或处于健

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或欲病未病态,故要注意调摄,防止疾病复发。

更多推荐

疾病,病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