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6日发(作者:现代ix35口碑怎么样啊)
处置广汽三菱资产 是时候了
文
/
孟华
7月13日,一封题为《致广汽三菱全
体员工的一封信》在业内传播。该信由
广汽三菱总经理山本贤一朗和执行副
总经理李曲明署名,日期为7月12日,但
无公章。
该内部信承认“经营陷入困境”,
并称6月份进入“临时停产”。但其核
心内容,是通知将进行“人员结构的优
化”,当天公布员工安置方案(据悉有转
岗、裁员等方式)。
这封信随后被广汽集团证实。虽
然信中未提到公司前途,但种种迹象
表明,这家2012年成立并独立运营的
公司,很可能落下帷幕,而且大概率是
整车业务完全退出(三菱电机等零部
件公司照常运营),三菱整车品牌转为
广汽三菱的股东方当中,广汽集团
占股50%,三菱汽车持有30%股份,三
轻资产运营的可能性较小。
菱商事持有20%股权。
三方(其实是双方)当时约定的合
作年限为30年。现在看,广汽三菱股东
各方的主基调是和平分手。股东方正
在密切磋商,如何妥善处理后续事务。
所谓“纾困转型工作”,在不同时
期,有不同的含义。
去年的“纾困”,是资金和一系列
经营资源的支持。去年10月,广汽集团
单独向广汽三菱提供了一笔10亿元人
民币的贷款。需要注意的是,这笔款
项,不是注资。如果是注资,惯例上要股
东方按持股比例出资。
没想到,今年6月21日,广汽集团董
事会再次同意,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
向广汽三菱提供总额不超过18.84亿元
的资金支持(广汽集团提供9.42亿元的
委托贷款)。但是广汽三菱仍未能复产
成功,这一回作为大股东,已经仁至义
尽,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这次弹药打
市场是任何品牌和产品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建立产
能、削减产品线,甚至资产出清,都是从商业逻辑出
发,做一个商业性的决定而已。
两次贷款的出发点
33
OBSERVE观 察 /
完,还没有起色,结局就很难改变了。
贷款增加了现金流,但不能改变
资产负债表。根本的解决之道,自然是
广汽三菱的运营出现起色。但在这一
两年,各方均认为其业务积重难返。这
些款项,只能起到缓冲作用。广汽集团
去年在支援之前,恐怕就想清楚了。
因此,这是两次有限的、有边界的
支援行动。今年提供贷款的目的,可能
是为盘活广汽三菱资产,维护股东方、
员工、供应商合法权益,并为处置资产
赢得时间。
当然,财务并非重点。广汽三菱的
业务巅峰出现在2018年,为年销14.4万
辆。欧蓝德的产品力下滑之后,自2019
年起广汽三菱销量四连跌(跌幅分别
为-7.64%、-43.62%、-11.99%、-49.1%)。
2022年,广汽三菱销量3.3万辆。
2022年1月起,至2023年3月止,广
汽三菱月销量在100辆到6000辆不等,
最高出现在2022年9月。而产量的低点
则出现在2022年5月,只有数百辆。今
年一季度,销量累计不足4000辆。
这证明,此前滞留在主机厂手里
的库存量,以及压在经销商手里的库
存量,加在一起可能超过外界预期。而
渠道终端的“新欧蓝德”生产日期,多
在2022年底。因此,尽管3月份较为正
式提出停产,但真正的停产,可能有一
段时间了。
业内以前大多认为,理论上产能
利用率在75%为“安全实现盈亏平
衡”。实际的情况则比较复杂,取决于
采购成本、生产组织、人员效率和政
商因素等。
但有一点是公认的,产能利用率如
果长期徘徊在25%以下(比如长达1年
以上),那么就可以“资产出清”。此时
每月、每季度、每年都在亏损,经营上
的持续性已经不复存在了。实际要不要
维系运营,取决于股东是否愿意输血。
如果产能利用率低于10%,那么就
无法支付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和应付
其他经营支出,现金积累少的话,很快
就会入不敷出。
而广汽三菱旗下唯一的长沙工厂,
设计年产能为20万辆,去年平均产能利
用率为16.8%。最低的时候,产能利用率
只有2%。这一局面无法快速逆转的话,
就让股东方很难愿意持续填窟窿。
从财务角度看,广汽三菱2022年
初就没有继续经营的必要;从销量角
从扶持到出清
在2022年上半年,广汽三菱资产
负债率81%。广汽集团给予贷款之后,
到2022年底,广汽三菱资产总额59.61
亿元,负债59.53亿元,资产负债率
99%,一切都无可挽回了。
34
2023
度看,最迟在2022年底,也应该另找出
路了。
但广汽集团还是设法拖到了2023
年一季度。这一季度末,是日企2022财
年的结束。三菱在2022财年,中国业务
计入了6亿元人民币的“特别损失”。
从2023年4月起,广汽集团的产销
快报上,就不再列入广汽三菱的数据
了。广汽方面此时应该对广汽三菱业务
不抱希望了。
在那时,就有传言说埃安派人去
长沙考察。这一次员工安置方案中,据
说员工的其中一条出路,就是转岗为埃
安员工。
另有非正式消息,埃安项目组准备
将长沙工厂改造为其第三工厂,内部代
号为“ACS项目”的埃安三工厂项目已
经启动。此事尚未有官方证实,但可能
性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埃安亟需扩张
产能。
现在说“纾困”,可能指的是如何
盘活其资产,减轻股东方的损失,还能
妥善安置广汽三菱的员工。
埃安此前也接手原广汽菲克的广
州工厂,可见这种操作有先例。
今年3月,三菱举行了2023-2025
中期经营计划说明会,除了宣布2030
年之前投资1.4万亿日元的电气化产品
计划,还特意说明,北美、欧洲和东南
亚是“重要增长驱动力区域”,至2030
年,三块市场增速将分别达到42%、
40%和20%。而中国市场,则与欧盟、北
美一起,被划为“先进技术推广区”,意
思是要在这些区域市场实施产品的电
气化。
当然,这些举措还在纸上,来得未
免太晚。此前三菱试图在AION V平台
上试探性推出纯电SUV阿图柯,但市场
反应平淡。
广汽三菱在华业务的崛起和衰
落,有清晰的脉络可循。三菱产品在华
更新速度,没有受到市场鼓励,缺乏驱
动力,表现得反应迟缓。而广汽集团作
为大股东,目前能看到的,在资金、人
力资源、车型平台,乃至技术授权,都不
遗余力地进行了对口支援,只是无可
奈何花落去。
好在双方停止运营(尚未官宣)全
程都是友好协商、通力合作的,没有内
耗和交恶。这本身也减少了处置资产
过程中的损耗。
市场是任何品牌和产品的最终决
定性力量。但如何有效组织生产、品牌
和其他资产要素,在于运营方的筹划
和实施。说到底,建立产能、削减产品
线,甚至资产出清,都是从商业逻辑出
发,做一个商业性的决定而已。
此时撤出这些资产,将资源用于更
具市场前景、更有生命力的品牌上,是
很自然的事情,不但无损,还有利于广
汽集团的整体发展。
友好分手
和广汽集团一样,三菱也不愿意放
弃其当前唯一在华本地化整车业务。
35
更多推荐
资产,股东,运营,贷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