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丰田威兰达价格图片-宝马x4图片
2023年11月25日发(作者:名爵3sw二手车)
吉利汽车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公司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创
建于1986年。1997年吉利开始进入汽车产业。集团目前拥有员工8000名,
2002年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421位、“浙江省100强”第28位。
2003年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
一。拥有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四大整车制造基地;2010年3月28日吉
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吉利〃豪情、吉利〃美日系列经济车型,美人豹,华普
三大子品牌系列;两厢、三厢经济型轿车、都市跑车等七个汽车品种。吉
利控股集团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为己任,
为让更多的老百姓早一日拥有汽车,早一日享受快乐人生而不懈努力。
吉利汽车公司的外部竞争分析主要放眼于国内,应该首先占领国内市场,谋
求市场占有最大化,再以国内市场为根据向国际市场拓展。对外部环境分析主要
包括竞争分析和环境的监测和预测。
国内行业竞争的主要力量
在竞争对手、新加入者的威胁、供应商和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及替代品的威
胁之中,应该在国内行业竞争之中争取有利位置。
一 国内行业竞争的几个主要对
手
国内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吉利汽车公司、比亚迪汽车公、奇瑞汽车公司、
长城汽车以及江淮汽车公司,这些都是我们的民族自主品牌。以下是几大汽车企
业在2009年和2010年的销售业绩:
1.奇瑞汽车公司09年的汽车销量为46.65万台,10年的汽车销量为59.78
万台,同比增长了28.1%。
2. 比亚迪汽车公司09年的汽车销售量为44.51万台,10年的汽车销量为
51.98万台,同比增长了16%。
3.长城汽车公司09年的汽车销售量为15.52万台,10年的汽车销量为
39.73万台,同比增长了77%
4.江淮汽车公司(仅限于轿车)09年的汽车销售量为12.34万台,10年的
汽车销量为20.46万台,同比增长了62%。
5.吉利汽车公司09年的汽车销售量为32.91万台,10年的汽车销量为41.61
万,同比增长了2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吉利汽车公司的汽车销售量的增长速度比较快的,但
是与同行业竞争者来比还是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
二 新加入者的威胁
(1) 汽车生产的资金要求很大,且生产的成本极大的增长,使得新进入市场的
可能性变小。
(2) 政府对汽车尾气的排放及要好的控制政策也将进一步的限制新加入者进
入市场的威胁。
(3) 汽车消费者对汽车的安全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成为新加入
者进入市场的门槛。
三 供应商和客户分析
供应商:
汽车工业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关系,在原料供应商,二级部件供应商,一级部
件供应商,汽车制造商,分销商,顾客所构成的网络中,汽车制造商一般都是处
于核心企业的地位。
汽车行业的供应管理也许是所有产业中最复杂的一个,多种原因造成了这种情
况:
(1)汽车包括十万种零件,有效的供应管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零部件的材料
的供应、供货进度与运输的管理是否良好,决定了整车厂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生
产管理。
(2)汽车产品的开发需要供应商的协助。而供应商的开发能力资源是有限的,
当一个供应商同时为多个顾客服务,它的开发资源往往不足。供应商开发能力资
源的优先权获取是由整车厂的影响力和与供应商的关系决定的。
(3)世界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而外购件约占一辆轿车的价值的60%,
因此,获得具有合理价格的零部件是整车企业生存的关键。
汽车行业的竞争本质在于产品的竞争,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依次为:款式(包括性
能),成本,质量。这就从不同方面对零部件生产商提出了要求,对一个合格供
应商的基本要求为:
(1)供应商必须能够跟上整车厂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不断推出新品。
(2)供应商必须能够持续的降低成本。供应商获得了新产品的合同后,在整个
产品的生命周期内,根据其所生产的部件种类的不同,按照某个比率,持续地降
低产品的价格。
(3)供应商能够提供只有“满意”质量的产品部件,并实现稳定的供货。 产品
质量已经不是一种竞争的“获胜”标准,而只是一种“入门”标准。如果不能提
供高质量的产品,供应商根本就没有资格为整车企业配套。
衡量汽车制造业采购策略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它的采购集中度和供应商共享
度。有多种因素影响这2个要素,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为:汽车制造商及其母公司
的实力及历史传统,不同的零部件产品特性,汽车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产权关
系,以及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相互的了解、信任与支持。这些因素之间也互
相影响。
供应商对企业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价格,二是降低供应产
品或服务的质量,从而攫取企业的利益。
吉利最早是以生产汽车零部件为主营业务的,在相关的零部件领域占有无可
比拟的优势。然而,随着我国对汽车产业的扶持,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如雨后
春荀般产生,并训读发展壮大,出现几家大企业零部件厂商及众多中小企业零部
件厂商共存的局面,对于一些比较重要得零部件对几个大零件厂商所控制,而一
些技术含量低的零部件主要有众小企业生产,因此在供应商方面,相对而言比较
复杂。不过只要与乃与那些生产核心零部件的企业处理好关系,特别是利益方面,
总体而言,将会更加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
客户:
从“行”的方面来看,传统公共交通工具是最主要的行方式,此外,骑车和步
行也是选择较多的出行方式。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公交等交通工具已经显
然满足不了其需求。乘坐私家车出行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社会阶层,其中私营企
业主阶层中选择乘坐私家车出行的比例超过了45%,是各阶层中最高的。国家干
部、国有集体企业经营管理者、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坐
私家车出行比例均在10%以上,这意味着在中等以上社会阶层家用汽车已经日渐
普及。随着我国私营经济规模的扩大,特别体现在中国五百强企业中私营企业所
占比例的稳步提高,给汽车的需求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我国的“汽车下乡”政策
实施以来,效果也很明显.
竞争对手分析
(1)竞争对手反击总体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呈日趋火热的态势,在国内的
汽车行业中,奇瑞、比亚迪、长城等汽车企业正占据着国内市场的主动地位,他
们的市场占有量不断增大,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2)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反应分析
吉利:吉利的汽车国内销售量排名第九位,位于中上游水平,吉利还是着
眼国内市场,逐步赶超其他的国内汽车企业,当前的目标是在不断拓展中低端汽
车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开拓中高端汽车市场,吉利收购沃尔沃是吉利公司最近
比较大的手笔。
奇瑞:奇瑞的汽车国内销售量位于第六,在几个国内汽车企业中名列前茅,
奇瑞当前的目标是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的情况下,开始放眼于国际汽车市
场,随着奇瑞出口的第一百万辆汽车下线,也标志这它开拓国际市场的第一步取
得了成功。当然奇瑞当前的重心还是放在国内。由于奇瑞的品牌完全是自主的,
在战略计划上可能会寻找新的汽车合作伙伴,以寻求新的突破。
比亚迪:比亚迪在国内汽车市场的销售量位于第七,比亚迪汽车公司当前的
目标是保持现有的汽车市场,开始向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军,当前比亚迪在新能源
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比亚迪坚信未来新能源车一定成为市场的主
流。
宏观环境分析
一 经济环境
(1) 汽车消费信贷环境
汽车消费贷款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可以缓解资金压力,促进合理消费;对生
产企业而言,可以减少资金占用;对经销商而言,可以向银行转移欠款风险;对
银行而言,则可以找到新的资金投向。因而,汽车消费信贷被视为启动汽车消费
市场的一把“金钥匙”。但是由于目前国内汽车消费者信用体系不健全,加大了
银行的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银行无法根据消费者的信用水平制定差别利率和归还
保证手段,抵押登记制度一直是汽车消费信贷的瓶颈。在贷款利率受管制的情况
下,为降低金融风险,银行被迫设置较高的门槛,且手续繁杂、耗时冗长,据调
查在美国一般两个小时就可以把车开走,而在中国从文件准备到银行放款一般需
要8-10天的时间。依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武汉
等城市进行了一次关于个人贷款购车意愿的调查显示,调查结果显示:5%的人
已办理了个人购车贷款,表示满意;31%的人表示自己还要观望一段时间再作打
算;29%的人曾咨询过此项业务,但因为贷款实施过程涉及面诸多,而不得不放
弃贷款。
(2)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7月1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同比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
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207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11041元,同比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在城镇居民家庭
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1.5%,转移性收入增长9.9%,经营净
收入增长31.2%,财产性收入增长20.4%。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706元,同比增长2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
长13.7%。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20.1%,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1.0%,
财产性收入增长7.5%,转移性收入增长23.2%。
瑞信发布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消费总额将从2009年的
1.72万亿美元增长到15.94万亿美元,届时,中国在全球消费总额中的占比也
将从2009年的5.2%增长到23.1%,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该报
告称,近几年在中国“富人更富”。受访家庭中,穷人(处于底层的20%家庭)的
收入自2004年以来增长了50%,中产阶层(40%-60%的家庭)的收入增长了98%;
而高收入阶层(前10%的富裕家庭)的收入则增长了255%,至平均每月34000元。
报告还提到,后者的家庭收入占受访家庭收入总额,相应从2004年的24.3%上
升至35.7%。
同一时期内,受访者的家庭平均储蓄率(储蓄/投资占家庭收入的百分比)
则从26%下降到12%,减少的储蓄多数被作为住房支出,包括按揭和租金支
出。 此外,报告预计,包括汽车、大型液晶电视和个人手提电脑在内的高价商
品将日益受到中国家庭的青睐,汽车保有量将由2009年的28%上升至2015年前
后的超过50%。根据瑞信提供的数据,2004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为12%。
该报告称,近几年在中国“富人更富”。受访家庭中,穷人(处于底层的20%
家庭)的收入自2004年以来增长了50%,中产阶层(40%-60%的家庭)的收入增长
了98%;而高收入阶层(前10%的富裕家庭)的收入则增长了255%,至平均每月
34000元。报告还提到,后者的家庭收入占受访家庭收入总额,相应从2004年
的24.3%上升至35.7%。
中国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显示在不久
的将来,随着传统能源的枯竭,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人们代步工具的首选,随着
价格的逐渐突破,新能源汽车将逐渐大众化,平民化,成为人们居家生活不可或
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政治环境
(1) 政府政策的影响
汽车消费政策包括购买阶段的政策、保有阶段的政策、使用阶段的政策。随
着私人购车比例的增加,汽车消费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据有关专家
分析,1998年10月以前购车方式主要还是局限于现款购车一种。国外常见的分
期付款、专项贷款、购车储蓄等多种筹款和付款方式在中国还不多见。1998年
10月汽车消费贷款由建行首先推出,但汽车信贷消费作为拉动汽车消费的重要
手段,仍有种种不完善之处。在中国,用户在汽车使用过程中除负担正常的消耗
费用外,还要承担不少杂费,比如购置附加费、车检费、入户费、保险费、年审
费、养路费、交管费、过路费、民工建勤费及各种地方性模糊收费。中国大约可
以算是对私人购车和使用汽车征收税费种类最多的国家,收费多、滥、重,已是
不争的事实。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明确表示鼓励私人购买汽车,但在实
际操作上宏观环境仍没有太大的松动,实行的仍是抑制政策。从我国现实情况来
看,汽车消费政策确实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否则不仅影响未来的汽车市场,更
重要的是将削弱甚至动摇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
2009年中央针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推出的1.6L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的
政策,极大地促进了1.6L中级汽车的销量,实现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突破1360
力.台,较上年实现40%以上的增长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销售市场。仅仅一项
购置税减半政策产生的拉动效益如此之高,由此可见政府如果在其他汽车消费政
策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之后将对我围汽车消费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将对我国汽车行
业的发展产生极大地推动作用。
(2) 有关法律法规的影响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环境亦直接影响了家用车的销售量,为此必须规范和净化
汽车消费环境。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迟迟难以出台或存在不足,极大地影响
消费者汽车消费的热情。根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近两年来,有关汽车质量的纠
纷、投诉和索赔案件大幅增加,但在实际的质量纠纷处理中,消费者的利益却得
不到充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被漠视的现象很严重。自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内外汽车生产厂家更加注重
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能,提高国内现有汽车的技术含量,最终令消费者得到实惠。
2008年公布实施的全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最关键的是允许国内外非
金融机构按照银行的有关规定申请汽车金融业务。这意味着,我国的汽车金融业
务将与国际接轨,这对于规范汽车信贷市场有极大的好处,将有利于对完善汽车
金融服务,促进汽车消费,适应汽车流通体系的发展,推动我国全面进入汽车时
代产生积极影响。
十大顶级越野房车-本田飞度多少钱
更多推荐
奇瑞新能源汽车图片
发布评论